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51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docx

二期地质勘察报告

1勘察工作概述

受昆山市千灯镇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千灯镇石浦邻里中心二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勘。

1.1工程概况

千灯镇石浦邻里中心二期工程位于昆山市千灯镇季广路东侧,大华浦西侧地块。

拟建建筑包括:

3#房宿舍A座、3#房宿舍B座、3#房宿舍C座、4#宿舍A座、4#宿舍B座、4#宿舍C座以及泵房、配电房、垃圾收集站,其中3#宿舍A座B座、4#宿舍A座B座为6层,框架结构,预估单柱荷载约2500kN;3#宿舍C座、4#宿舍C座为11层,框架结构,预估单柱荷载约4500KN;泵房、配电房、垃圾收集站为单层砌体结构。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判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1.2勘察目的和技术要求

本次工程勘察目主要有:

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主要任务和技术要求是:

⑴查明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

⑵查明建筑场地内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⑶对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适宜性作出分析和评价;并提供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⑷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⑸提供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对饱和砂(粉)土的地震液化作出判别;

⑹提出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及地基和基础设计施工所需的各种岩土参数。

1.3勘察工作的依据和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GJ32/TJ109-2010)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

88)

1.4勘察方案及工作量完成情况

工作量完成一览表

表1

项目

工作量

备注

测量定点

46点

GPS仪放样,水准仪测标高

钻探进尺/孔数

560.00m/15孔

均为取样标贯孔

静探进尺/孔数

1054.80m/31孔

均为单桥静力触探

取原状土试样

237件

作常规土工试验

取扰动土试样

67件

作筛分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

67次

野外勘探工作于2012年6月15日至6月17日进行,共计完成勘探点46个,施工技术性钻孔15个、静力触探孔31个。

采用1台GXY-1型钻机、1台5T油压单桥静力触探机施工,本次勘察实际完成工作量见表1。

1.5几点说明

1.5.1孔号说明:

数字前缀C为静力触探孔,前缀J为钻机钻孔,前缀S为小口径麻花钻。

1.5.2本报告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均为实测击数。

1.5.3本报告坐标系统为昆山城市坐标系,高程系统为黄海高程系统,引测点为场地南侧上一点,现场已做好标记,位置见平面图,引测点坐标为(32668.09,58275.16),引测点黄海高程为2.17米。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与地貌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昆山市千灯镇季广路东侧,大华浦西侧地块。

场地较为平整,地面标高最大值3.15m,最小值1.69m,地表相对高差1.46m。

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主要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2.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勘探揭露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主要分布有人工填土层(Qml)和第四系沉积层(Q4h+l),分述如下:

(一)人工填土层(Qml)

①素填土:

褐灰色,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结构松散,见较多植物根系。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80-2.10m,平均1.32m;层底标高:

0.09-1.65m,平均0.89m;层底埋深:

0.80-2.10m,平均1.32m。

(二)第四系沉积层(Q4h+l)

②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塑~可塑,含灰色条纹和孔隙,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90-2.20m,平均1.37m;层底标高:

-1.11-0.52m,平均-0.48m;层底埋深:

2.10-3.80m,平均2.68m。

③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状态,局部软塑,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见褐红色铁质氧化物。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1.20-5.70m,平均2.21m;层底标高:

-6.21--1.50m,平均-2.69m;层底埋深:

3.70-8.40m,平均4.89m。

④粉质粘土:

灰黄色,硬塑状态,局部可塑状,灰黄色,切面较光滑,韧性及干强度较高,见铁锰结核。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90-5.80m,平均4.12m;层底标高:

-9.11--5.39m,平均-6.83m;层底埋深:

7.50-11.30m,平均9.03m。

⑤-1粉土:

灰黄色,稍密-中密,很湿,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及干强度低,无光泽反应,含云母碎屑,局部夹粉砂。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0.90-2.10m,平均1.30m;层底标高:

-10.21--6.69m,平均-8.10m;层底埋深:

8.80-12.40m,平均10.40m。

⑤-2粉砂夹粉土:

褐黄色,饱和,中密,下部局部密实,主要由长英质及少量云母组成,分选性良好,上部局部稍密。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3.10-7.20m,平均5.88m;层底标高:

-13.95--12.28m,平均-13.40m;层底埋深:

15.10-16.90m,平均15.62m。

⑥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状态,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8.60-10.80m,平均9.40m;层底标高:

-24.45--21.99m,平均-22.75m;层底埋深:

23.90-26.70m,平均24.96m。

⑥A粉土:

灰色,稍密状,很湿,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及干强度低,见云母碎片。

场区南侧部分缺失,厚度:

0.30-1.30m,平均0.70m;层底标高:

-23.99--22.63m,平均-23.23m;层底埋深:

24.80-26.00m,平均25.35m。

⑦-1粉质粘土:

暗绿~灰黄色,可塑~硬塑状态,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较高,见铁质氧化物。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2.70-4.70m,平均3.74m;层底标高:

-27.69--25.58m,平均-26.83m;层底埋深:

28.00-29.80m,平均29.04m。

⑦-2粉土夹粉质粘土:

灰黄色,稍密状,湿,无光泽反应,韧性及干强度较低,摇震反应中等,粘粒含量较高,局部为粉质粘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

3.60-4.70m,平均4.15m;层底标高:

-31.53--29.88m,平均-30.98m;层底埋深:

32.20-33.70m,平均33.19m。

⑧粉砂夹粉土:

灰黄色,中密~密实状态,很湿~饱和,摇震反应迅速,韧性及干强度低,含云母碎屑,夹粉砂,下部粉砂为主。

该层未穿透。

上述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组合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

PM)和“钻孔柱状图”(图号:

ZJ)

2.3水文地质条件

昆山位于江苏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多集中于6-9约份,年平均降雨量1574.5mm,最大1611.7mm,最小1065.6mm,年蒸发量1094.8mm。

场地处于太湖堆积平原,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地下水位较高。

该场地粉质粘土④为相对隔水层。

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素填土①、粉质粘土②和淤泥质粉质粘土③中的孔隙水,为潜水,主要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径流和蒸发排泄为主;赋存于粉土⑤-1、粉土夹粉砂⑤-2中的孔隙水,为承压水,主要受地表水的补给和潜水的越流补给。

本次勘察共测到潜水初见水位和潜水稳定水位各14点,见表2-1和表2-2。

该场地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较小,约2.00米左右,勘探期间处于较低水位季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水文资料、本公司的勘察经验以及部分工程的长观资料,潜水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2.36米,最低水位标高为0.40米,承压水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0.50米。

初见水位情况

表2-1

数据

个数

初见水位埋深(m)

初见水位标高(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15

0.97

2.27

1.39

0.68

1.00

0.85

潜水稳定水位情况

表2-2

数据

个数

稳定水位埋深(m)

稳定水位标高(m)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15

0.45

1.74

0.89

1.21

1.54

1.35

昆山地属湿润气候区,地基土层主要为湿~很湿的弱透水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II型。

根据一期工程的水质分析成果,综合判定地下水对拟建建筑物基础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弱腐蚀性。

由于该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位以上为毛细上升带,并且降雨量较大,场地土受雨水淋滤影响较大,因此该场地土的腐蚀性可参照地下水的腐蚀性执行,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

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3.1室内土工试验

本次勘察共采取原状土试样237件和扰动土试样67件,原状土试样作常规土工试验,扰动土试样作筛分试验定名,并对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图表部分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表”(TSTJ)。

3.2原位测试

3.2.1标准贯入试验

本次勘察对各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67次,统计结果见图表部分的“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BGTJ)。

3.2.2静力触探试验

本次勘察静力触探采用5T油压单桥触探机施工。

单桥静探采用上海华禹仪器有限公司的静探微机采集静探数据,单桥探头面积为10cm2,对静力触探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图表部分的“静力触探统计表”(JTTJ)。

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土工试验、静力触探及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结合土的野外鉴别特征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建议采用表3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物理力学性质一览表

表3

层序

岩土

名称

计算依据

地基土

承载力

特征值(Kpa)

压缩模量建议值Es1-2

(Mpa)

固结

快剪

指标

标贯

试验

单桥

静探

双桥

静探

粉质粘土

115

95

105

80

4.0

淤泥质粉质粘土

65

75

75

65

2.9

粉质粘土

265

300

245

200

7.3

⑤-1

粉土

155

180

150

7.5

⑤-2

粉砂夹粉土

210

190

190

190

8.3

粉质粘土

110

130

125

110

4.2

⑥A

粉土

128

125

6.0

⑦-1

粉质粘土

210

215

200

6.5

⑦-2

粉土夹粉质粘土

140

160

140

4.6

粉砂夹粉土

200

210

200

9.3

注:

1、固结快剪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假定基础埋深为0.5米,基础宽度为3.0米,地下水位为0.5米。

2、由Ps值确定fak:

一般粘性土及软土(上海公式):

fak=0.074Ps+29.1,粉砂、粉土(静探公式):

fak=0.02Ps+50。

Ps=(1.1~1.2)qc

3、标贯试验击数确定承载力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采用查表法得到。

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同时参考地方经验以及查表法等多种方法综合确定。

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昆山地区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第四系沉积物总厚度达180米以上,建筑场区地震活动为相对稳定地区,历史上多次发生有感地震,但最大震级小于5.5级,且震中相对集中在湖州~苏州的北东向的带状区域,建筑场地及周围地区所分布的断裂带为第三纪以前形成的老断裂带,自第三纪以来未见活动痕迹。

拟建场地较平坦,临近地区无活动断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场地西侧有较深厚的软弱土分布;场地内其他地区无暗浜、暗塘等不利软弱体分布。

综合评价本场地稳定性一般,适宜该建筑物的兴建。

4.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的有关规定,昆山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对拟建场地20m以上的饱和粉土进行了液化判别,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为7击,经判别,粉土

-1、粉砂夹粉土

-2为不液化土层(见图表部分的“标准贯入试验液化判别计算成果表”)。

根据区域地质报告和本公司的勘察经验,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

本次勘察分别在J2、J12及J49#孔进行了单孔波速测试试验(见单孔波速测试报告),根据波速试验成果,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164.1~168.6(m/s)(表4)。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4.1.3的有关规定,场地土判定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属Ⅲ类,场地特征周期建议按插入法确定,建议取0.55s。

拟建4#宿舍A~C座位置由于存在深厚软弱土层,判定为抗震不利地段,要考虑适当加强拟建建筑物结构。

场地其余位置判定属抗震一般地段。

该场地①、②、③层土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判定在7度抗震设防区可不考虑震陷影响。

 

各孔等效剪切波速值和各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值

表2

土层

代号

单孔平均波速(m/s)

平均值

(m/s)

J2

J12

J49

1

126.2

126.9

128.4

127.2

133.2

134.2

133.7

133.7

113.4

114.6

114.7

114.2

216.2

212.2

216.2

214.9

-1

165.0

167.7

169.1

167.3

-2

187.5

189.3

190.2

189.0

160.8

161.8

162.3

161.6

Vse(m/s)

165.7

164.1

168.6

4.3地基土分析评价

通过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结果结合现场描述及地区经验,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对各地基土作如下评价:

素填土①:

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结构松散,局部为耕土,含较多有机质,均匀性一般,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粉质粘土②:

可塑状,均匀性一般,物理力学性质一般,中等压缩性,可作为一般小荷载建筑天然地基持力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③:

流塑状,局部软塑状,均匀性较差,物理力学性质差,不能作为基础持力层;

粉质粘土④:

硬塑状,局部可塑,均匀性一般,物理力学性质良好,中等压缩性;

粉土

-1:

稍密~中密状,均匀性一般,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粉砂夹粉土

-2:

中密状,局部密实,均匀性良好,物理力学性质良好,为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

粉质粘土⑥:

软塑状,均匀性一般,物理力学性质差;

粉质粘土⑦-1:

可塑~硬塑状态,均匀性一般,物理力学性质良好,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⑦-2:

稍密状,局部中密状,均匀性一般,物理学性质一般;

粉砂夹粉土⑧:

中密~密实状态,均匀性一般,物理力学性质良好,为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

4.4天然地基评价

该场地粉质粘土②埋深较浅,可塑状,承载能力一般,可作为一般小荷载建筑天然地基持力层。

拟建泵房、配电房及垃圾收集站为单层砌体结构,建议采用粉质粘土②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应对淤泥质粉质粘土③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4.5桩基础评价

根据场地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物的荷载特点,拟建3#宿舍A~C座、4#宿舍A~C座建议采用桩基础。

4.5.1桩基础持力层选择

场地内可作为桩基持力层的地层有④层粉质粘土、⑤-2层粉砂夹粉土、⑦-1层粉质粘土,⑦-2粉土夹粉质粘土,⑧层粉砂夹粉土。

④层粉质粘土埋藏较浅,仅能提供较小的单桩承载力;拟建3#宿舍A座、B座和4#宿舍A座、B座均为6层,框架结构,可采用⑤-2层粉砂夹粉土作为桩基持力层,桩底标高建议取-12.00~-9.00米,桩长约10~13米;如承载力不够,建议采用⑦-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底标高建议取-29.00~-28.00米,桩长约29~31米。

拟建3#宿舍C座、4#宿舍C座建议采用粉砂夹粉土⑧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底标高建议取-33.00~-31.00米,桩长约32~34米。

4.5.2桩型与规格的选择

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预制方桩等桩型,预应力管桩桩径建议采用ф300或ф400,预制方桩桩径建议采用300mm×300mm或350mm×350mm。

4.5.3桩基设计参数

采用各种桩型时桩周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和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建议采用表5的数据

桩基础设计参数

表5

土层

编号

土层

名称

桩周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KPa)

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KPa)

素填土

--

--

粉质粘土

30

--

淤泥质粉质粘土

22

--

粉质粘土

75

1600

⑤-1

粉土

50

1800

⑤-2

粉砂夹粉土

60

2500

粉质粘土

35

--

⑥A

粉土

40

--

⑦-1

粉质粘土

65

2700

⑦-2

粉土夹粉质粘土

70

2800

粉砂夹粉土

80

5000

注:

1、地层极限端阻力及侧阻力取值已考虑土的深度效应。

4.5.5沉桩可能性分析

该场地

-2层粉砂夹粉土为中密状,局部夹有密实粉砂层,穿透该层需要穿透能力较强的桩型和穿透能力较强的沉桩设备。

当采用⑦-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或⑧层粉砂夹粉土作为桩基持力层时,沉沉桩设备、配重等参数均应由沉桩试验确定。

4.5.6沉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因预制桩及沉管桩均为挤土型桩,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相关的措施,严格按照《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要求执行。

施工时应控制沉桩速率,严格控制休止时间,采用合理的打桩顺序,以避免或减少沉桩挤土效应对相邻建筑物、管线或已完工邻近桩体质量的影响。

施工时需加强监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以确保周围已建建筑物、道路、管线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预应力管桩或预制混凝土方桩,当采用锤击方法沉桩时也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声,要注意震动和噪声对周围建筑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4.6地基均匀性评价

场地各拟建建筑物位置各地层分布均匀,地层起伏小,均小于10%,地基判定为均匀地基。

4.7建筑物变形评价

4.7.1建筑物变形特性

拟建3#宿舍A~C座、4#宿舍A~C座、采用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主要为沉降量和沉降差控制。

拟建场地为均匀性地基,建筑物相邻柱沉降差主要受相邻柱荷载变化的控制,当相邻柱荷载变化较大时要验算相邻柱沉降差。

4.7.2地基变形监测

本工程局部有变层,荷载差异较大,应控制变层位置的差异变形,建议设置永久沉降缝。

应对拟建建筑地基进行沉降观测、主体倾斜观测等,具体监测内容可参照相关规范进行。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5.1.1拟建场地地势平坦,临近地区无活动断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综合评价本场地稳定性一般,适宜该建筑物的兴建。

5.1.2该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标准贯入击数基准值为7击。

20米深度范围内在7度抗震设防烈度下均为不液化土层。

5.1.3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场地土判定属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属Ⅲ类,场地特征周期建议按插入法确定,建议取0.55s。

5.1.4场地环境类型为II型。

地下水对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长期浸水的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弱腐蚀性。

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

5.2建议

5.2.1拟建配电房为单层砖混结构,建议采用粉质粘土②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但必须对淤泥质粉质粘土③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

5.2.2拟建3#宿舍A座、B座和4#宿舍A座、B座可采用⑤-2层粉砂夹粉土作为桩基持力层,桩底标高建议取-12.00~-9.00米,桩长约10~13米;如3#、4#宿舍A座、B座承载力不够,建议采用⑦-2层粉土夹粉质粘土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底标高建议取-29.00~-28.00米,桩长约29~31米。

拟建3#宿舍C座、4#宿舍C座建议采用⑧层粉砂夹粉土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底标高建议取-33.00~-31.00米,桩长约32~34米。

桩型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预制方桩等桩型,预应力管桩桩径建议采用ф300或ф400,预制方桩桩径建议采用250mm×250mm或300mm×300mm。

5.2.3当采用桩基础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必须通过静载试验确定。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按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1/2取值。

5.2.4基础施工时,遇到工程地质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公司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