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5333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docx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

聚焦茶叶专业合作社,探索农村新型发展路

一、研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意义-1-

二、调研背景-2-

1、合作社的PEST分析-2-

1.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2-

1.2经济要素的分析-2-

1.3社会因素-3-

1.4技术要素-3-

2、调研地点及调研地点分析-3-

2.1福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3-

2.2安溪县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4-

2.3我们调研的两个合作社的基本概况-4-

三、调研成果-5-

1、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访谈成果-5-

1.1管理方面问题-5-

1.2生产—加工方面-6-

1.3销售方面-6-

1.4合作社的财务方面-7-

1.5合作社SWOT分析-7-

2、政府的访谈成果-10-

3、茶农的访谈成果-10-

四、我们的思考-19-

1、对茶叶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规划的建议-19-

2、对合作社的建议-20-

2.1生产方面-20-

2.2销售方面-20-

2.3财务方面-21-

2.4管理方面-21-

3、对政府的建议-22-

4、对茶农的意见-23-

5、对经销商的意见-23-

5.1没有加入过合作社的经销商-23-

5.2加入合作社的经销商-23-

五、结束语-24-

六、谢辞-24-

七、参考文献-24-

附问卷调查-25-

摘要:

茶叶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对安溪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不仅降低了茶叶的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还激发了茶农生产优质茶叶的积极性。

但是安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我们一行对安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此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

茶叶专业合作社、政府、经销商、茶农

一、研究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办社宗旨的原则。

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标准。

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价值。

安溪,全国百个重点产茶县第一位,茶产业是其特色民生产业。

2009年安溪县茶叶产量近5万吨,产值65亿元。

该如何推动这一涉及18万农户80万人的特色产业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转型升级、永续发展,分散的单个农户小规模经营,如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

如何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节约生产成本?

如何提高茶叶质量?

这一系列问题促使安溪人民不断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方式。

之前几年由于缺少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组织,种茶效益低、茶农收入少。

自合作社成立后,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使用农药,统一技术指导。

这种方式从源头入手,有效提高了茶叶的卫生质量。

同时,合作社带领社员进行茶叶标准化生产,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不仅降低了茶叶的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还激发了茶农生产优质茶叶的积极性。

具体的,合作社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色和效果:

A、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用,完善了茶叶产业链。

合作社扩大了茶叶生产规模,提高了茶叶市场竞争力,在连接茶农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上起到了一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B、聚集了“能人”和“大户”优势,推动了茶业产业化经营。

合作社组织者能吸引制茶能手、茶叶经营销售大户纷纷加入,吸纳大量的“能人”资源,逐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C、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茶叶质量。

通过与龙头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培训,把一些新技术送到各社员手中,提高了茶农的科技素质和茶叶的科技含量,有效提升了茶叶品质。

D、为茶叶经销商提供了稳定而安全的茶叶供应,拓宽了茶叶的销售渠道。

安溪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在合作社的生产、管理、销售、财务等方面仍不完善。

我们通过实地对它进行调研,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提出建议,为它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二、调研背景

1、合作社的PEST分析

1.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Political)

1.1.1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其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1.1.2安溪相关政策:

近年来,安溪县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1)法律政策先导,营造发展氛围。

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2)典型示范开导,助推规范管理。

以发展好的合作社为示范,从“五个统一”入手,指导合作社走向规范化管理。

3)简化注册手续,助推快速发展。

开辟合作社注册“绿色通道”,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4)建立追溯机制,提高产品效益。

指导合作社探索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管理机制。

1.2经济要素的分析(Economic)

1.2.1资金:

目前安溪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服务于当地茶农的非盈利性组织,没有相应的利润来源,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资金补贴和个人的捐资来维持专业合作社日常工作的运转,缺少资金支持。

1.2.2劳动力: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安溪青年人的职业目标更倾向于在外发展,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在本地维持茶产业运转的主要是中老年人。

加之安溪人口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不高,这些都成为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障碍,也限制了茶产业的发展。

1.2.3市场竞争:

中国的主要产茶地有: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江苏、江西、湖南、浙江、安徽、福建,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茶产业,而且都拥有自己的品牌。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受到了巨大冲击。

因缺乏长远的市场竞争战略,市场份额逐渐变小。

1.3社会因素(Social)

1.3.1社会环境

中国人口众多,茶文化渊源流传,在寻常百姓家就有品茶饮茶的习惯,特别是闽南地区这种文化极为广博。

这使得茶叶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茶叶的需求量极大。

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社,对于提高茶产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1.3.2自然环境

茶叶的生长对土壤、海拔、降水、温度、湿度等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

安溪境内多山,常年云雾缭绕,多偏酸性红壤,这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很好的生长条件。

1.4技术要素(Technological)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茶叶加工机械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也促进了茶叶制作的机械化发展。

此外,一些茶叶专业人士也正积极投入研发新的茶叶品种。

2、调研地点及调研地点分析

2.1福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福建是全国的产茶大省。

至2005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15.5233万平方公里,茶叶产量达18.4826万吨,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居全国第一,但福建在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却与福建省作为产茶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方面远远比茶产业发展的进程滞后。

2006年初,安溪县长坑乡珍田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历经半年多的运作,在我省重点产茶区实现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突破,为我省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了借鉴。

此后,我省茶叶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茶叶专业合作社也在向规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2.2安溪县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据安溪县工商局统计,至2010年5月31日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茶业专业合作社有293个,现有成员6231人,茶园面积41250多亩,产量5500多吨,总产值1.5亿元以上。

近两年来,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开展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带领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业、参与市场竞争。

为贯彻落实泉州市委关于安溪茶叶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安溪县委、县政府发表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的政策,以提升安溪茶叶发展水平,2010年7月份是政策的验收评估阶段。

2.3我们调研的两个合作社的基本概况

安溪县作为全国产茶大县,加强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能更有力地促进该县茶叶产业化进程,整合现有资源优势,提高该县茶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本次调研我们以安溪县两个“十佳”茶叶合作社——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和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下面是这两个合作社的基本概况:

A.安溪县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况

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3月2日,是我省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现有社员130户,其中茶农116户,茶园面积1008亩。

该茶叶专业合作社由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茶农采用“入社自愿、出社自由、服从管理”的原则,在技术、资金、信息、生产、加工、购销等方面实行互助合作,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和县委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茶叶卫生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茶园管理成本明显下降。

三是茶叶制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B.安溪县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概况

福建省安溪县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前身是高岩茶厂。

现合作社拥有初制厂两处,精制厂一处,绿色有机茶生产基地三千五百亩,设备先进的配送中心一处,高岩合作社依托于高岩茶叶企业。

而高岩企业目前已拥有全国铁观音加盟连锁店六十三家,高仁养肝茶零售店325家,是一家集茶叶基地、保健茶叶、茶食品、茶具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也是一家将逐步成为现代化管理、集团化规模、市场全球化的的专业茶业龙头企业。

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也成为了企业带领合作社发展的代表。

三、调研成果

1、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访谈成果:

这是本次调研最主要的研究方面。

此次调研,我们对安溪县长坑珍田茶业专业合作社和长坑高岩茶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访谈。

我们主要针对下列四个方向进行了访谈:

1.了解合作社的管理经营情况;2.了解茶业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情况;3.了解合作社的市场营销状况;4.了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情况。

1.1管理方面问题:

从合作社组织结构上看:

合作社是公众自发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社员以农户为单位,口头协议,自愿加入。

合作社由社长负责管理,社长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

合作社还设有理事会、监事会。

由理事会负责合作社日常事务,监事会起监督社长和理事会作用。

合作社主要采用划区管理的小组模式,由小组长来负责管理组员。

此外,合作社有自己的章程,用以解决社员之间的矛盾、规范社员。

图为茶业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图

从合作社的类型上看:

茶叶专业合作社具有不同类型的形式,也造成了经营管理上很大的差别。

其中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

一种是以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专业人士带动型。

它是以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名人带动本村茶农加入的模式。

珍田合作社是民间服务型组织,主要为茶农提供培训、技术咨询,以提高茶叶质量。

另外合作社会定期举办茶事比赛等活动,促进茶农之间的交流。

而另一种是以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以龙头企业为主牵头,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信息、品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契约农业、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形成高效合作机制。

高岩合作社依托企业雄厚的实力,茶农以茶园入股,没有村界限制。

通过拥有经济效益、技术培训、垫付农资成本、保障茶农茶叶销路的优势吸引了很多茶农入社。

同时合作社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茶农积极性,如过年过节会送礼给茶农。

1.2生产—加工方面

为保证茶叶质量,合作社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不定期抽检茶叶,并运送至县检测局检测。

一旦茶叶出现问题,合作社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合作社提高入社门槛,茶农只有农残低于国家标准才可以加入合作社。

第三,合作社会举行相应的茶事比赛,评选奖励优质茶叶的生产者。

第四,合作社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农残降低,茶叶质量有保证,这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的信誉。

合作社会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农资供应商;并由调研经验丰富的茶树医生进行统一采购,按批发价供应给茶农;科学用药,统一时间,因茶,因地控制农药浓度。

不但实现了统一农资供应,还大大降低了茶叶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天气对茶产业有很大影响,合作社有专门人员负责茶园管理,及时开会动员茶农应对多变天气,将天气对生产茶叶的影响降到最低。

1.3销售方面

1.3.1合作社的“4”P

A、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4”P

产品:

不同口味(脱酸,消青,浓香,清香)的组合;

定价:

按质量、市场定价;

分销渠道:

茶农自销;设有合作社的直销专柜;

销售促进:

有意向做活动,但缺少资金;准备建立属于自己的茶叶网站进行网络营销,不过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B、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的“4”P

产品:

以养肝茶为代表产品组合;

定价:

根据高岩的品牌价值及市场需求来定价;

分销渠道:

主要通过高岩企业的连锁加盟店面进行销售;还通过网络进一步扩大销路;

销售促进:

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宣传;也考虑在车身、户外广告牌上进行品牌推广;报刊杂志写些专题报道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

1.3.2市场调查

合作社主要根据茶商反馈的信息及专门师傅的市场调研来总结市场信息并反馈给茶农,但缺少与大型茶叶企业的沟通和交流。

1.4合作社的财务方面

1.4.1合作社的资金来源

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社长为核心的理事会的筹集,当然政府会采取给予合作社适当拨款及补贴茶叶制作机械设备等措施,另外关注合作社发展的茶商也会对合作社进行捐赠、投资;

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龙头企业的投资,此外,社员的茶园入股形式也对维持合作社的资本运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合作社前期运转的资金主要是由高岩企业垫付的。

1.4.2合作社的资金运转

由于珍田茶叶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民间的服务型组织,没有盈利性,资金主要是依靠理事会的筹集和外部的捐赠。

因此合作社资金不足造成了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而高岩茶叶专业合作社主要依托于高岩企业,高岩企业的带领使合作社有着较为宽裕的资金来源。

1.4.3合作社的财务制度

合作社设有专门的人员管理财务,负责日常现金的收支,账务处理,资金管理。

可大部分的合作社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体系,许多财务制度还不够完善。

1.5合作社SWOT分析:

通过总结合作社各个方面的访谈成果,我们整理出一份关于合作社SWOT分析,以便于我们进一步提出使合作社未来更好发展的建议。

1.5.1合作社的优势(strengths):

1.合作社弥补了目前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缺陷,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变化万千的大市场相连结,成为农户、企业、市场和政府的桥梁与纽带,更好地促进安溪茶产业这一民生产业的发展;

2.合作社的成立使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使分散性的资源向集约性的资源转化。

以便于发挥规模效应,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

3.合作社通过制定章程制度规范茶农,较好地解决了茶叶农残超标的问题,遇到质量不合格的茶叶会追溯至茶农,并指导其进行改正;

4.在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进程中,合作社实现了“五个统一”。

这不仅使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还使茶农人均收入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

5.合作社通过政府部门的培训,把一些新技术送到各社员手中,提高了茶农的科技素质和茶叶的科技含量,有效提升了茶叶品质;

6.合作社生产的茶叶有了质量保证,茶商们收购茶叶比以前放心;同时茶商们可以直接向合作社收购或通过电话预定优质茶叶,减少了繁琐的采购环节;

7.合作社通过举办交流会、茶事比赛等活动促进茶农之间、茶农与合作社的交流,增强了茶农的协作意识。

1.5.2合作社的不足(weaknesses):

1.合作社自身没有明确定位,发展方向不明确,致使各项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2.合作社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加工厂,无法进行统一的生产加工;

3.合作社的销售渠道还较为狭窄,未能为茶农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不能很好地解决茶农零散销售导致成本升高的问题;品牌宣传不到位,没有相应的品牌建设计划;

4.大部分的合作社目前主要靠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资,自身争取资金的渠道有限,也没有形成合适的盈利模式;

5.合作社制定的章程制度不够完善,实践中也没有得到充分落实;

6.合作社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后备人才不足。

成立初期对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但后期工作松懈,效率低,效果不明显;

7.茶农普遍反映合作社的培训没有针对性,效果不明显;

8.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善,也没有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致使茶叶产业链供应不稳定,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1.5.3合作社的机遇(opportunities):

1.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文件指出各级政府应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工作,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2.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化、规模化成为一种趋势,而安溪茶叶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对于市场的驾驭能力处于弱势地位;

3.安溪茶叶服务社会化较欠缺,茶叶科技含量小,完善茶业服务体系和推广茶叶科技成果具有必要性;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需求量不断上升,茶产业深入发展并在国际上普及。

而在安溪,较为规范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却较少;

5.经济发展带动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在改变。

人们追求绿色健康饮品,日益关注茶叶农残问题。

提高茶叶质量,生产“绿色”无公害茶叶成为茶叶生产环节亟需解决的问题;

6.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以来,其他省市、行业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创办经验为安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7.社会上部分专业人士、名人、茶叶龙头企业支持合作社,主动带动合作社的发展。

1.5.4合作社的威胁(threats):

1.政府土地管理严格,合作社缺少茶叶加工场所。

这不利于合作社的集体分工生产,进而无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安溪政府对于合作社的扶持办法较单一,主要是引导,力度不大,且补贴资金有限。

3.铁观音是安溪的主要茶叶品种,近几年来,红茶、普洱茶等其它品种茶叶蓬勃发展,对安溪的茶产业造成冲击。

4.合作社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大型茶叶企业发展迅速快并逐步加强自身的茶叶种植生产环节而不是直接采购合作社的茶叶,这使合作社的销售渠道更加狭窄。

5.市场对茶叶质量的把关体系尚不完善,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茶叶品质安全追溯机制,合作社的优势没有凸显出来。

6.茶商、茶企业对合作社的了解较少,多数持保留态度。

这对于合作社吸引资金和拓宽销路造成很大的障碍。

7.农村专业技术、管理、财务等各方面人才少,这限制了合作社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8.茶农的科学意识、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人对合作社的存在意义尚不明确,缺乏长远目光,不利于合作社各项工作的开展。

2、政府的访谈成果

茶叶专业合作社在我省仍属新生事物,各种运作模式尚不成熟,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茶叶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使这一新兴事物能在安溪县乃至福建省茶区生根发芽,真正发挥茶叶专业合作社应有的作用。

对此我们对安溪县长坑乡乡政府分管科技和农业的施副乡长和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的杨站长与周站长进行了访谈。

我们主要针对下列两个方向进行了访谈:

1.政府出台扶持合作社政策和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背景、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2.政府对合作社性质的定位及未来发展的规划。

茶叶专业合作社是民间服务型组织;是将茶农和合作社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共同体。

政府倡导建立合作社、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加工技术,解决农残超标问题,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加强市场信息流通。

政府主要是对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引导和支持。

政府有对合作社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在合作社成立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每社补贴一万。

后来合作社的数目增多,政府采取扶优扶强,重点扶持发展规范的合作社,形成示范。

同时,政府特别重视茶叶农残问题,还成立专门的执法小组,对茶叶进行抽检。

另外,政府特别注重培训,有派技术员给予合作社技术上的帮助并对合作社的负责人进行培训。

另外,目前安溪县在学习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的进程中,政府提倡茶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茶农的访谈成果

茶产业作为安溪的民生产业,对当地农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

因此,只有真正深入到茶农个体,才能了解到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发展状况。

我们真实感受了茶农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期提出一些真正能给茶农带来实惠的建议。

此次调研,我们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形式,调查茶农对合作社的看法,真实通过茶农的视角来了解合作社的运转状况。

由于加入过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农与没加入过合作社的茶农对合作社的了解有很大不同。

因此,我们的问卷分为两个部分,这样更能有针对性地调查。

问卷发放地主要在长坑乡的珍田村和山格村。

我们共发出97份问卷,有效问卷89份。

其中调查区当地村民大部分都是茶农,在我们所调查的人员中,有87.98%的人对合作社或多说少是有了解的。

以下是我们对问卷的3至16题进行了分析。

3.您是否为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成员?

分析:

我们发现有76.4%的人现在是合作社成员,这说明合作社能吸纳大部分当地的茶农。

有3.4%的人曾经是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后来退社,还有20.2%的人没有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有必要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了解,从而发现合作社存在的问题,促进合作社更好的发展。

4.您加入合作社多长时间了?

分析:

珍田茶叶专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高岩成立于2007年。

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人从成立至今,一直是合作社的成员,同时合作社每年都有新成员加入,这说明合作社是有吸引力的组织,它的存在价值有被认同。

5.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

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出46.1%的茶农是在政府组织的情况下加入合作社的,这说明政府有对合作社进行宣传帮助。

然而,真正是觉得合作社效果好自愿加入合作社的茶农只有10.5%,高达35.7%的茶农是跟风加入。

这说明茶农对合作社存在的意义尚不明确。

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合作社的宣传,让茶农了解加入合作社能得到的实惠。

6.您觉得合作社在农资供应方面做得怎样?

(单选)

分析:

过半数的人认为合作社在控制农残方面做得不错,这说明合作社在农资供应方面有取得一定的成效。

不过合作社还是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把关,降低茶农的生产成本。

7.您觉得合作社组织的培训效果怎样?

分析:

有过半数的茶农认为培训效果不错,能够使茶农的制茶技术得到提高。

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茶农反映技术培训没有针对性,不能做到因地制宜,效果不够明显。

通过培训茶农可以获得科技知识,并运用于生产经营中。

因此合作社应重视培训的针对性和效率。

8.您觉得合作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怎样?

分析:

加入合作社的茶农有2.56%认为合作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35.62%的茶农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

另外,有45.89%的看到了合作社的存在的经济性,但认为合作社还有待加强。

只有一部分的茶农是支持其发展的,大部分茶农认为合作社的作用不明显,无法满足大家共同的利益要求,甚至还有有一部分茶农对合作社持怀疑的态度。

说明合作社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没有令社员满意,需要管理人员发现、思考与改进。

9.您觉得合作社给您带来的最大实惠是什么?

(单选)

分析:

茶农们认为合作社主要在降低生产成本和进行技术提高方面给他们带来实惠。

然而茶农们也反映合作社在销售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这是生产的最后环节,却凸显不出合作社的优势。

合作社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不完善,缺乏较为长远有效的营销战略,入社后茶农的茶叶销售量并没有多大提升。

10.您认为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功发展,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分析:

38.5%的茶农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