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64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1

1.3项目概况……………………………………………………2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第二章 项目技术的可行性分析………………………………5

2.1项目技术的可行性分析……………………………………5

2.2生产工艺……………………………………………………6

2.3技术的先进性………………………………………………7

2.4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7

2.5项目承担单位实施本项目的优势…………………………7

第三章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8

3.1产品无害的稳定性以及价格、性能被认可情况…………8

3.2主要技术指标………………………………………………8

3.3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发展……………………9

第四章 市场需求情况及风险分析……………………………10

4.1市场需求分析………………………………………………10

4.2风险分析……………………………………………………11

第五章 投资结算及资金筹措…………………………………12

5.1项目投资结算说明依据……………………………………12

5.2资金投入结算表……………………………………………12

5.3投资结算结果………………………………………………12

5.4资金筹措……………………………………………………12

第六章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13

6.1经济效益分析………………………………………………13

6.1.1拟扩建规模确定…………………………………………13

6.1.2新增项目销售收入………………………………………13

6.1.3新增项目生产成本………………………………………14

6.1.4新增项目利润……………………………………………16

6.1.5原有项目规模及收入情况………………………………16

6.2财务分析……………………………………………………16

6.3不确定性分析………………………………………………17

6.4社会效益分析………………………………………………17

第七章 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18

7.1企业员工构成………………………………………………18

7.2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力量及负责人的背景…………18

7.3基础条件分析………………………………………………19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9

第九章 其它……………………………………………………20

第十章 结论……………………………………………………21

第一章 概 述

1.1 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央及省市着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特别强调面对新形势和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中央(1号)文件精神,针对农业出现的新问题,重视畜牧业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畜牧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着重解决影响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的良种工程和粪便的再利用,减少因自身环境污染对猪品质的影响,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业之路,这就为该项目的上马创造了政策依据。

2003年山西省《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加快畜牧业发展是我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尤其大力发展优品种、高品质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畜牧业,即可发挥我省农产品价格低,品种优,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可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1.2 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长治市郊区圣达牧业良种场始建于1998年,位于郊区马厂镇高庄村,占地总面积60余亩。

经过多年发展,已发展成优良种猪1000余头,年出栏三元杂交商品猪20000头的大型集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种猪生产基地。

现本场拥有职工40名,专业人才20名,

其中本科学历技术人员3名,专科学历专业人员7名,还常年聘请市养猪专家为我场技术顾问,我场背后还有市、区科技局、畜牧局等技术后盾,常年有技术承包、新技术 开发的协议。

该场与区畜牧局联合在2003年曾获得"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技术承包"一等奖,"优质、瘦肉型猪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无公害、高瘦肉杂交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004年,圣达牧业良种场被国家审定为“国家二级三元杂交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

本场通过引进优质种猪,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经过三元杂交,现已开发出五大系列十余个瘦肉型猪品牌,培养出的三元杂交猪瘦肉率约达62%以上,脂肪低于21%,由于品种好,深受市场青睐,大大改善了本地猪群品种结构,缓解了高蛋白、低脂肪猪肉的紧张局面,且每头三元猪售价高出土杂猪80-120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1.3 项目概况:

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继续科技深层次研发,对无公害瘦肉型猪生态化养殖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场计划再投资1256.3万元,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引进国内、国际上优良品种,到2007年总规模达到种猪存栏1800头,年为会提供优质无公害瘦肉商品代仔猪,成猪35000余头,父母代种猪3000余头的现代化大型农牧企业,年产值3000余万元,利润700余万元。

带动周边2500余农户的50000余头猪实行生态化养殖,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使我区良种猪养殖占有比例达60%以上。

同时,建500m3沼气池一座,用于处理该厂的粪水与污水,实行生态养殖。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长治市郊区圣达牧业良种场地处长治市北郊区,长北干线西1公里,距309国道约1.5公里,交通方便。

地下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长期以来,当地依靠资源求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连年提高,但由于单向度开发发展,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

产业发展粗放,能耗、科技物耗系数十分高,资源利用率很低,强的经济增长惯性和产业结构的循环中,其结果是资源衰竭速度过快,矿产资源采掘难度加大和成本投入提高,和外界相比,经济结构发展很不平衡。

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加快结构调整布局、农业项目的科技投入及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生产的进一步规范,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再者猪市受国际价格的拉动,近两年行性看好,于是养猪业再次成为亮点项目。

就我区的现状来看,全区2003年猪饲养量达13万头,而优种覆盖率仅20%左右,实行生态化养殖的更是寥寥无几。

根本原因是我区良种猪的引进及繁育推广力度,数量严重不足,导致猪群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质量差,另外,饲养过程中,生态环境,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科学饲养管理不规范,不符合无公害要求,出栏周期长、饲料、能耗成本过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低极不符合当今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也越讲究,低脂肪、高蛋白、高瘦肉率的猪肉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未来的市场是低脂、高蛋白、肉质鲜美的市场。

加快良种引进,规模繁育及示范推广工作,刻不容缓。

经过上述分析结合我区地处城市近郊,交通便利,市场容量大,该场有丰富养猪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等优势,建设该项目是可行的。

它的建成:

(1)可大大缓解市场对高瘦肉无公害安全猪肉的紧张局面,且产品运销上海、广州等地,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可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利用公司+基地+农户、形式,走定单制畜牧业之路,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生态化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猪,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还可提高优种猪覆盖面,改善猪群品种结构。

(3)沼气池建造可把生态技术和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畜牧之路。

(4)本场利用控制环境,改善猪群生活空间,利用中草药,少用不用抗生素,不用国家违禁药品等技术控制和治疗猪病等方面有关技术,达到或超过相关的国家行业(NY)标准,急待对无公害猪生态化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第二章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2.1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无公害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的技术包括:

1、优质瘦肉型猪杂交组合的选择。

通过严格选择引进适应性强、繁殖性能高、母性好、泌乳力强的母本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的父本。

按技术要求进行杂交生产出高瘦肉率的三元杂交商品猪。

三元杂交猪瘦肉率高达62%以上,屠宰率75%脂肪率低于21%,出栏周缩短致145-160目龄,(例:

其中几个杂交组合)

 

(三) PIC配套五元杂交组合

2、场址选择,圈舍设计和环境控制优化技术。

场址选在远离工矿区和居民区,地势高,背风,向阳,无水质污染的马厂镇下舍村西。

离主干线1公里以上,利于防疫。

圈舍设计有一定的空间,给猪一定的运动区,冲洗区,设立病猪隔离区,避免疫病横向传播,提供足够的空间,面积过小,会导致应激,降低动物的生产力,圈舍合理通风,有效控制SO2、CH4等有害气体含量,控制污染,得到生态保健目的。

3、优质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根据猪的特性确定最佳配种时间,妊娠母猪应注意科学饲喂管理,适当运动,增强猪体质,促进分娩,仔猪采取保温箱局部供暖,形成小气候暖环境,

降低能耗,限制哺乳和提前补料,提高仔猪整体水平,有效缩短母猪从产仔到下次发情配种时间。

育肥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配制分阶段全价配合饲料,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换率。

4、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用药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免疫疫机制,控制休药期,严禁使用违禁药品,选择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中药制剂,降低猪的药物残留。

提高猪肉的品质。

2.2无公害瘦肉型猪生产工艺流程

三段饲养,二次转群

哺乳仔猪饲养阶段(1-28日龄)→保育仔猪饲养阶段(32-70日龄)→育肥阶段(70-出栏)

2.3 技术的先进性

项目实施中用猪程序化免疫技术,预防重大疫病,围绕优质瘦肉猪生产创造标准化环境,减少了疾病发生,用中草药预防猪多种疫病等技术,总体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特别是用早期断乳技术提高了种猪繁殖性能,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4 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无公害瘦肉型猪技术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技术先进。

在国内规模化猪场中也正在应用之中,技术基本成熟,我场利用该技术在提高瘦肉率,降低脂肪,胆固醇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在2003年获市科技专家验收组验收,并在长治示范成功,正在大量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2.5 项目承担单位实施本项目的优势

(一)技术力量雄厚:

该场拥有专业人才20名,有多年工作经验。

技术依托单位为市、区科技局、畜牧局。

(二)深厚的经济实力,该场现存栏种猪1000头,年出栏三元商品猪近20000头,资产1100余万元,年产值达1600万元,销售收入1500余万元,年利润370余万元。

可使启动本项目实施抵制零风险。

(三)该场建场多年,经历过养猪低谷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

经验,有抵制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

第三章 项目技术成熟度

3.1、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价格、性能被认可情况

优质瘦肉型猪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几年来,在各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健康发展,掀起了当地优种、优质猪生产发展的高潮,优质三元猪价格高,生产性能稳定,饲养利益高,深受市场和广大养殖户青睐。

2002年初根据各级政府,各级技术主管部门的安排,步署,我场围绕畜牧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以优质瘦肉型猪生产为示范示点,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该技术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十分积极作用,生产的三元猪其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得到市场和专家认可。

3.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猪肉品质安全、卫生达(NY5029—2001,无公害食品猪肉)国家标准。

2、瘦肉率达60%以上,屠宰率达75%,脂肪率低于21%。

3、采用提前补料,早期断乳,25-28日龄断乳,断乳仔猪重8.5kg。

达到(NY/T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标准。

4、程序化免疫利用中草药和益生素替代抗生素,改善猪肉品质。

并执行(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NY5031—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标准。

5、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直线育肥方式,缩短出栏周期,达90kg体重≤160日龄。

执行(NY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标准。

通过二年多来的试验推广,以上经济经标完全能达到,甚至超出预期目标,瘦肉率高达62.5%,出栏周期一般是145-160日龄,比传统土杂猪的175-180日龄,提前15天,可节约饲料15千克,每头猪可降低成本27元,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瘦肉率,每公斤增收1元,按90公斤计每头猪实际增收117元,每头猪净利润250余元,产品上市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截至目前95%瘦肉型猪都被运销外地市场。

3.3 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发能力

本项目采用引进不同杂交组合的二元母本与不同品种的优种公猪杂交生产出不同杂交组合的三元杂交商品猪,制定严格的程序、制度和用药原则,尽可能选用无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制剂,严格控制和优化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污染。

按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管理,该项目在疾病防疫,中草药治疗预防上,具有新颖性,"程序化免疫和中草药的利用"是养猪业一大创新。

早期断乳可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该场对这一切技术已完全吸收掌握,并在养猪业上做更深层次的研发。

第四章 市场需求分析情况及风险分析

4.1 市场分析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主要肉食品之一,以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广泛等特点,受人们青睐,我国是世界最早养猪和食猪肉最广泛的国家之一,目前我们是世界上养猪大国,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国2001年生猪存栏就4.45亿头,占世界总存栏的49%,能繁母猪3720万头,猪肉生产总量达2971.5万吨,然而在总存栏中,无公害、瘦肉型猪所占比例不足30%,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对无公害、无污染、低残留、高蛋白、高瘦肉率、低脂肪肉质鲜美的猪肉需求很大,目前,无公害瘦肉猪无论从优质种猪存栏还是优质三元商品猪总体存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继续扩大优质瘦肉型猪的生产规模势在必行,从近年来的市场销售看,该项目具有很广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的竞争优势。

从国际市场来看,虽然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且猪肉价格在国际上有很大差距,仅为美国市价的60%,有很活的价格优势,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猪及其产品的出口份额却很少。

究其原因

(1)猪及其产品品质质量差,药物残留过高。

(2)我国肉食品标准化生产程度过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所需。

(3)进口国对我国猪肉食品的歧视。

畜产品安全质量严重影响我国动物性食品的出品创汇,造成国家经济政治损失。

综上所述,要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需求,打开国际市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畜产品、品种、质量安全性能。

因此对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是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途径。

4.2 项目风险分析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如销售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对于这些问题,企业一方面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及时提出经营战略,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如工作制度,控制制度等。

何况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后盾和经济实力,再则三元杂交猪市场供不应求,随着我国加入WTO的程度不断提高,出口数量 的增多,将带动我国猪价进一步升高,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抵制风险的能力。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1 项目投资估算说明依据

建筑工程按《山西省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山西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和其它相关材料及市场信息为依据进行预算。

项目总投资1256.3万元,其中土建工程357.5万元,引进种猪670头,其中种公猪按5000元/头,纯种母猪按2000元/头,二元母猪按1500元/头,引种需105万元,沼气池建造297.8万元。

5.2资金投入估算表(附后)

5.3 投资估算结果

本项目新增建设投资1256.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56.3万元,包括引种105万元、土建工程357.5万元、设备购置196万元、沼气池297.8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5.4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56.3万元

资金筹措:

自筹706.3万元;

申请银行贷款350万元;

申请政府支持100万元

其它投入100万元

第六章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分析

6.1.1 拟扩建规模确定:

种公猪存栏50头,纯种母猪存栏150头,二元母猪存栏500头,每头母猪年产2.2胎,每胎均产11头成活率按95%计算,新增规模年生产量为650×2.2×11×95%=14943头。

其中:

1纯种母猪年可繁150×2.2×11×95%=3448头。

留种率51%计算,则留种3448×51%=1758头

转入商品育肥猪:

3448-1758=1690头

②二元母猪可繁商品代;500头×2.2胎/年×11头/胎×95%=11495头,其中5000头推广到农户6495自留育肥。

6.1.2 新增项目总收入:

1367.45万元

1、新增量猪销售收入:

1157.85万元

父母代种猪市场价为1500元/头,15公斤仔猪300元/头,育成猪市场售价按9元/公斤(目前市场售价9.6元/公斤),按100公斤计算;则:

①种猪收入:

1758×1500元/头=263.7万元

②仔猪收入:

5000×300元/头=150万元

③商品成猪收入:

(6495+1690)×9元/千克×100公斤/头=736.65万元

④为养殖户代售5000头成猪收入:

5000×15元/头=7.5万元

则新增猪的销售收入为:

1157.85万元

2、沼气收入:

209.6万元

按国家标准10立方米沼气池日产2立方米,则500立方米沼气日产沼气100m3,以市场价1元/m3,则500m3沼气池的收入为:

①100m3×360天×1元/m3=3.6万元

②再生生物肥3700吨×500元/吨=185万元

③液态肥42000m3×5元/m3=21万元

沼气池收入为209.6万元。

  3、新增项目总收入:

  该项目达产后年新增量总收入为1157.85万元+209.6万元=1367.45万元

6.1.3 项目达产后年新增生产成本:

955.86万元

1、670头种猪年生产成本为140.7万元

种猪年消耗饲料成本(以1000公斤/头,2.00元/公斤则:

670×1000公斤/头×2.00元/公斤=134.0万元

水、电、防疫、管理费用:

670×100元/头=6.7万元

2、1758头父母代种猪育成支出成本:

70.32万元

种猪:

60kg-80kg出售,均消耗料150kg/头,料价2.0元/kg,则:

1758头×150kg/头×2.0元/公斤=52.74万元

水、电、防疫、管理费用

1758头×100元/头=17.58万元

3、11495头仔猪生产成本80.46万元

(仔猪7日-15公斤体重)耗料10kg/头,料价4.0元/kg

11495×10kg/头×4.0元/kg=45.98万元

水、电、防疫、管理费用:

11495头×30元/头=34.48万元

4、8185(6495+1690)头育成猪生产成本为:

450.18万元

每头育肥猪需消250kg饲料,以2.0元/kg计则:

8185头×250kg/头×2元/kg=409.25万元

水、电、管理、防疫费用为:

8185头×50元/头=40.93万元

5、更新品种40.2万元,

以种猪存栏的30%(种猪的年淘汰率为30%),以平均2000元/头

则:

670头×30%×2200元/头=40.20万元

6、沼气池运行生产成本为114万元

7、工人工资、福利支出:

60万元

50人×12000元/人=60万元

则:

项目完全投产后一年新增总生产成本为:

955.86万元

6.1.4 新增项目利润

项目达产后年新增毛利润为:

1367.45-955.86=411.59万元

以上缴销售税及附加10%计,则:

税后利润为370.43万元

6.1.5 原有规模

原有规模总资产1137.20万元,存栏种猪1000头,2003年出栏二元种猪1000余头,商品猪20000余头(其中11000头为自留育肥,9000头推广到农户),总收入1485.33万元,获利377.96万元。

6.2 财务分析

① 内部收益率为:

(370.43+377.96)/(1256.3+1137.20)×100%=31%

  ② 财务净现值:

  计算期平均年内新增项目投资净现值税前为411.59万元,全部投资净现值税后为748.39万元,税前为823.23万元。

③ 投资回收期:

增量全部资金回收期为:

1256.3÷748.39=1.67年

④ 投资利润率为:

全部投资利润率=(利润总额/总投资)×100%=31%   

新增投资利润率为=增量年利/增量投资×100%=29%

6.3 不确定性分析:

生猪生产的盈亏主要由饲粮价格与生猪售价的比率进行评定,饲料支出占总生产成本的75%左右,料肉比为2.5~3.0:

1,生猪饲养的盈亏点为肉粮价比4.5:

1,即:

>4.5:

1时盈利,<4.5:

1时亏损。

即猪粮售价比≥4.5:

1时,项目即可保本。

6.4 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成后,一是可以加快我区猪群品种结构的改善,提高我区优种猪覆盖面,促进养猪业由粗放、传统、低质、低效向科学优质高效发展。

二是沼气的建造,把环境保护,粪便污水处理等生态农业技术与养猪业发展结合起来,变革了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使环境得到优化,降低了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使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养殖之路。

三是降低了企业成本,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新时能源。

四是通过龙头带动,使大批农户走上科学养猪致富之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出了一条出路。

本项目的实施适时准确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极佳,是一项环保、生态富民的好项目,是必要、可行的。

第七章  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

7.1 企业员工构成

该园区现有员工40人,其中技术人员20名,新增项目,需新招工人50名,其中技术人员25名。

具体为:

猪场定员40人,沼气

池运行定员10人。

7.2 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力量,负责人的背景。

项目负责人侯艳芳,先后从事过建筑,食用菌开发,林果管理,畜牧养殖等行业,承包村里荒废的砖场,进行农业项目开发,在煤气项目承包工程中,被评为优质样报工程。

于95年开始,从事养殖业,多次被授于“劳动模范”,“园场经济带头人”、“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园场经济大王”“星火科技带头人”等称号。

创建的良种场多次被授予“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奖”。

在发展中十分重视高科技投入,每次决策都有很强的先见性。

对市场的预测应变能力强,在几次养猪业低谷期,都顺利渡过。

有能力负责该项目的实施。

从事研究开发的,主要有郊区畜牧局相关技术人员及本场的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强,有多年从事养殖业的丰富经验。

并聘请市养猪专家为技术顾问。

7.3 基础条件分析

长治市郊区圣达牧业良种场处于长治市近郊,交通方便,通讯畅通,占地面积60余亩,能为项目实施提供用地,5公里以内有大小三座电厂,电力资源充足,郊区有50%以上的耕地种植玉米,有充足的饲粮资源。

周边农户有多年从事养猪的习惯,有着丰富的养殖技术经验,推广该项目的农户资源丰富。

种猪引进主要从湖北龙王畜牧有限公司引进。

该公司的商品猪主要供香港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