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64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期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第1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点:

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准备:

收集生活中的快乐例案,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感受快乐

一、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快乐场面。

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每个学生都谈一谈。

(同桌交流倾诉自己快乐的感受)

3、抽生汇报。

4、教师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

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

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二、多变的情绪

1、让学生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写明原因后涂上“心情色”。

红色代表“快乐”,灰色代表“不快乐”。

以小组为单位和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事,把这星期内快乐和不快乐的事告诉小伙伴们。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心情卡,谈一谈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种自己感到快乐,当时心情怎样;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三、发现的快乐

1、抽生阅读《我发现的快乐》。

2、让学生讨论在范例中发现了什么?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说明快乐就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你以积极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才能发现和感受到这些快乐。

四、快乐驿站

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以使班上的同学感受到快乐。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五、生谈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2、把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 快乐写在“快乐卡片”中,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汗水换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收集生活中用劳动换来的快乐例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持续长久的快乐……有些快乐轻而易举就能得到。

有些快乐则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汗水换来的快乐。

二、多媒体出示运动员夺冠后激动拥抱在一起的场面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分小组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2、结合自己收集的例子进行交流。

3、以教师收集的例子进行讨论交流。

……..

六、教师小结:

汗水中的快乐,强调的是我们努力付出自己的辛苦之后,在结果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快乐。

;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就有可能获得一种收获的快乐,在自己点点滴滴付出的过程中,我们最终就有可能获得一种体现着成就感、自豪感的快乐。

快乐的满足也来自辛苦和努力。

这种来之不易的快乐是更持久的快乐。

第三课时给予的快乐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录音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

1、讨论“给”永远比“拿”快乐是什么意思?

2、生共总结

3、教师总结

当我们做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一种希望……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这就是给予的快乐。

二、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给予快乐的理解。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三、问卷调查

要求:

每人完成一份问卷调查。

内容是“你做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吗?

如果有,是什么事情?

你的感觉怎样呢?

”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采访自己的家人、邻居以及周围乐于公益事业的人们。

并统计问卷结果。

四、感受快乐

让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用一句话,或一个比喻说说自己对快乐的理解,作为学习的总结。

五、教师总结

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充满期待、希望、努力和变化的发展过程。

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第2课拥有好心情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人都有。

2、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因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3、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一课时人人都有烦心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导入:

同学们,春暖花开,天气特别的好,可老师的心情却不见得好。

你知道为什么吗?

天气变暖,瞌睡也多起来了。

每天早上,我总是强迫自己起早床。

午饭后,特别困倦,想好好地睡一会儿,没时间也没地方,下午上课头昏脑胀的,咳……(板书:

烦恼)

过渡: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烦恼,今天我们就敞开心扉把它说出来吧!

2、想想自己无法排遣的烦恼,并把它写下来。

3、交流反馈,敞开心扉说自己的烦恼。

4、小结:

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必然经历的,很正常。

烦恼的多少与学习成绩、长相、财富这些身外之物并没有多大关系。

 

第二课时走出烦恼

活动过程:

1、情境演示

过渡:

我们的烦恼很多就是由于一句不合适的话,一点小误会引起的。

现在李萌同学也遇到了烦心事,我们一起去看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

情境一:

(1)课件演示:

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

(2)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

你会怎么做?

(3)交流,评议,说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教师在评议中引导:

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的同学总是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

情境二:

(1)课件演示:

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

(2)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交流,评议(分析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诊断烦恼

(1)请同学们来当当医生,为李萌开个“药方”。

诊断书

李萌想________________,所以她很生气。

药方

如果李萌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生气了。

(2)评选最佳药方。

3.给自己的烦恼开一剂良方

(1)学生思考并写下来。

(2)交流。

4、给老师的烦恼开一剂药方

5、总结排解烦恼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烦恼烦恼人人有,

烦恼别往心里愁,

憋在心里人难受。

想哭就哭,想唱就唱,

冷静反思,自开良方,

亲朋好友,倾诉衷肠,

快乐转移,心情开朗。

  

 

第三课时多对生活笑一笑

活动过程:

1、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人生

(1)师讲述故事:

有两个年轻人在一场车祸中丧失了一条腿。

面对灾难,甲青年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时常摔东西来发泄,认为世界那么不公,要和他过不去;而乙青年则很高兴,他说:

“还好,我还留住一条腿,我可以用它快乐地走完下半辈子。

(2)同学们,面对同一种情况,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你喜欢谁呢?

谈谈你的看法。

(3)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接受无可改变的现实呢?

2、如果你也遇到了挫折,你会怎样去面对呢?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3、小结:

在我们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有两种方法来对待生活给予我们的考验:

一是悲观的态度,二是乐观的态度。

如果你真的是选择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那么在你以后的生活日子里只能有失败、挫折、困难来陪伴着你,你的心田就会阴暗多雨,天天都必须承受着忧郁、痛苦的折磨,同时你的健康也因此付出无谓的代价。

但是,如果你选择了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你生活的日子里每天都有着成功、欢笑、自信陪伴着,于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每天都伴随着你,还能伴你成功地走在铺满鲜花的舞台。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拥有好心情,笑对人生,做一个快乐的天使。

板书设计:

笑 对 人 生

 

第3课尝尝苦滋味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正确认识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积极乐观地面对。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的态度,敢于战胜并吸取经验教训,从小磨练自己顽强的意志

3、通过调查访问、讲故事、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磨练自己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挫折的态度,让学生发现人的意志品质在面对挫折时的重要作用。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的意志品质,愿意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幸福愉快,但是,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尝尝苦滋味》: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汇报调查访问结果

1、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采访身边的大人,看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苦和挫折以及对他们成长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举手汇报。

(学生拿出记录本,对采访时间、对象、遇到的困苦和挫折、对成长的影响进行汇报)

2、小结:

看来,同学们采访非常认真。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酸甜苦辣,会遭遇到许多困难、挫折、和失败,会身处逆境……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苦滋味”。

3、请同学们完成第14页的“采访记录”。

三、读故事,谈感受

1、看书15页,读读书上叔叔阿姨的故事,说说他们都遇到过什么困难与挫折,怎么克服的,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2、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

只有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才能对人的一生起着积极的有益的影响。

4、想想自己采访过的人,从他们的成长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总结:

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幸福美丽,但肯定也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只有正确去面对,从逆境中站起来,我们就一定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甜美与快乐。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尝尝苦滋味》:

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你们知道“苦滋味”是指什么吗?

(生答)

2、小结:

是啊,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但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可是当你们遇到它们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我想知道,当你们身处逆境时,你会怎么做呢?

二、讲故事,深入主题

1、看书16页,读美国著名演员的故事。

说说这则故事讲了些什么?

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小结:

美国著名演员他曾经遭遇过多次拒绝,但他毫不气馁,最后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坚持到底,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少不了要遇到挫折与失败。

失败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

3、你们还知道类似这位演员的名人故事吗?

4、爱迪生发明电灯经过了多次失败,可他有一句勉励自己的话,我们来一起读读课本上的这句话。

5、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爱迪生的事情屡见不鲜,小组讨论完成17页的表格。

6、我们也来向爱迪生学习,自己想出一句作为我们在遇到挫折、逆境时,勉励自己的话。

7、俗话说: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看看18页中的图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它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8、交流,思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早当家”是什么意思?

9、小结:

不论穷人、富人,只要你能正确对待每一件事,也就是要有上进心、自信心、恒心,就能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

失败,对积极进取者是一股力量,失败是成功之母。

所以说:

“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种财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挫折和逆境也是一笔财富,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经历,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不可怕,挫折更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面对,以坚强的毅力去战胜挫折和失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尝尝苦滋味》: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二、听故事,谈体会

1、听故事:

三人去登山,一人走到山脚,望着山顶说:

“我还是知难而退。

”一人爬到山腰,望着山顶说:

“我还是适可而止。

”另一人勇往直前,登上了峰顶,看到了美丽的风景。

2、谈体会:

你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启发?

3、小结:

不同的人对到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其结果也不相同,有的人把它当作前进中的阶梯,他取得了成功;有的人却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他遭遇了真正的失败。

三、看故事,谈体会

1、看书第20页的“故事与思考”,弄清寓意。

2、小组交流: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

面对逆境,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态度呢?

3、学生举手汇报,教师点评。

四、讲故事

1、听老师讲邓亚萍、贝多芬的故事

2、谈谈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的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取得成功的名人轶事

3、小结:

我们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和失败,要敢于去战胜它,磨练自己的毅力,要把生活中的失败变成财富。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要敢于去战胜挫折和失败,磨练自己的毅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尝尝苦滋味》:

磨练毅力

二、自我小测试

1、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第22页的“自我小测试”,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2、教师做出简单统计,从结果反映学生自己的意志力

3、小结:

从刚才的小测试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意志力有强有弱,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磨练自己顽强的毅力。

三、听故事,订计划

1、看书第23页,指导学生读“一个秘诀”的故事

2、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小结:

再简单的事也必须持之以恒,顽强的意志品质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让我们也试着从坚持做好一件小事开始吧!

4、看书第24页,指导学生制定“我的计划”。

5、想想要完成自己定的计划,会遇到哪些困难?

找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单元追根溯源

第1课吃住穿话古今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文明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们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祖先的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推测祖先的生产生活状况。

从人们生活状况中吃住的变化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人类的智慧和创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推测祖先生活方式与艰辛

2、明白祖先告别饮血茹毛生活的原因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明白祖先告别饮血茹毛生活的原因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师:

今天早上,你们都吃的什么?

师:

我们的食物真丰富,大家都知道有句古话:

“民以食为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交流的话题。

二、探究祖先生活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26-27页图中人们的活动,想象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吃什么?

穿什么?

住在哪里?

人类最初和动物一样,将捕来的猎物直接生吃,不会用火烹制食物,甚至害怕火。

穿:

兽皮树叶

住:

山洞

2、分发资料,学生讨论汇报自己了解的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

3、根据刚才的学习,分小组编反映古人类生活的故事,每个小组可以反映不同的生活主题。

如:

钻木取火、制作和使用石器,山洞生活……

4:

表演,评议。

三、想象历史情景

1、师: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光遂道,回到远古时代,我们生活是什么样的?

可能有哪些困难呢?

2、小组内自由说,再选代表全班汇报。

3、把说的写下来。

四、感受古人智慧。

1、观察28-29插图,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

思考:

人类在谋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

2、交流,小结,选代表全班汇报。

由吃生食改为熟食;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如稻子、粟;把野生动物驯成家畜。

3、想想: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五、总结升华。

1、教师一边出示相关图片,一边讲解。

人类的生活生产在不断进步的!

2、学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3、课堂上,我们时间是有限的,要是大家有兴趣,课下继续去查找资料进行探究,相信大家一定了解更多,感受更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从祖先在生活生产中积累的歌谣和创造的饮食文化中,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们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们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请听老师朗诵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学习农谚理解意思,从中体会劳动者的智慧

1、读一读,说说其中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一些农业知识,培养热爱农业的感情。

3、你还知道哪些农谚?

三、感受中华饮食文化

(1)餐桌上的智慧。

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人民饮食文化,说明人类进步。

(2)吃中的故事。

阅读资料,了解粽子的来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3)情景表演:

我们拟定举办拟定一个中国食文化节。

设计一下,你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哪些中华美食?

(4)中西饮食比较。

中国人:

喜吃炒菜,荤素搭配

西方人:

喜吃奶油,肉类食品

中国人:

同一个盘里夹

西方人:

分餐制

小结讨论:

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各有什么利弊?

四:

本课总结,拓展延伸。

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关于相关农谚、故事……或者制作调查表去调查,然后跟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和快乐。

第2课吃穿住话古今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2、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社奇、美妙和丰富多彩。

3、学习用比较发展的服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2、认识建筑服饰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用比较、发展的服光研究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图片、音像、文字材料及实物材料。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服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是用什么来遮身暖体的吗?

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显示P34-35及一些补充图片)。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服饰的知识(板书:

服饰)。

二、看一看,说一说

1、从画面上,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用了什么方法查阅到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呢?

请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小结:

我们的祖先曾经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数万年,终于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他们不仅懂得了遮身暖体,还创造出了灿烂的服饰文化,从天然材料到编织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令今天的我们无不崇尚。

三、比一比,辨一辨

1、比较兽皮、树叶与丝、麻、棉、化纤、仿丝、仿皮等,区别在哪儿?

2、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3、小结:

原来兽皮、树叶是天然材料,没有经过人的加工,而后者是织出来的,粗糙的麻布虽比穿兽皮、树叶有更多的优越性,但不如丝绸舒适,丝绸虽好但价格昂贵。

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棉布,化纤不易起褶变形,但透气性不如天然材料,乃至仿丝、仿皮的出现……从大家多角度分析中,我们发现衣服材料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需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四、体验感受,拓展升华。

学用准备好的麻袋布、棉布、丝绸、化纤、仿丝、仿皮等衣服材料布或衣服,亲自体验,后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各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从服饰看社会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想知道你回家作了哪些体验,能说说吗?

舒适、美观、大方的服装服你最喜欢,其实中国的服饰史还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宝库,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变迁,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那么透过服饰,我们能够了解什么呢?

二、图片展示,从服饰看社会

1、课件或图片展示P36-37及补充图片,说说是哪个年代的服装。

2、请同学们把回家搜集到的中国不同年代各种各样服装的图片展示在桌面上(如古代人物画册、考古发现的服饰、学生在旅游参观时看到的图片,实物、回忆电视中看到的历史人物等)。

三、猜一猜,画一画

(1)同桌看图片猜其社会角色,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要求:

一人出示图片人物,让其通过这个人的穿着等猜其社会角色)。

(2)下位自主结伴猜。

(3)画画自己喜欢的服饰,说说理由。

四、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服饰的异同

1、从刚才的认、猜、画中,你悟到了些什么?

2、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

3、小结:

从服饰中看出,不同时期人们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梳的头发不一样;不同的身份穿的衣服不一样,当官的穿官服,农民穿……贵族穿……刚才有同学说到丝绸衫,那么你是否了解丝绸之路呢?

五、了解丝绸之路

1、看书P38。

2、课件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找找丝绸之路途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角色表演,感受当时中国丝绸的发达以及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与辉煌。

五、全课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的发式、服饰、古往今来的装饰物等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追求舒适、完美、品味高尚的生活方式,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更多有关的知识,好吗?

 

第三课时家居文化与变迁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自古至今吃穿文化,今天将继续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家居文化知识(板:

家居文化与变迁)。

二、了解各个时期的房屋

1、课件或图片展示教材P39及搜集到的资料、内容。

2、想一想,议一议。

(1)为什么他们想起在树上搭窝,在地上挖穴呢?

(2)人们最初的房子和他们住的巢穴有什么相似之处,与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设想一下人们为什么想起盖房子,为什么南北方的人们,最初设计的房子不一样,房子风格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3、指名汇报

4、师结合教师用书中P74-75资料库的知识作些些简要说明。

三、关注中国的建筑文化

1、汇报课前搜集或实地考察的当地的老房子、古建筑的特点、艺术造型特色(如:

中国建筑的房梁门窗、花园、传统老家具等)情况。

2、通过这些小调查你知道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道理?

(指名回答)

3、小结:

知道了中国古代建筑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近五千年的延绵不断的历史,这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明白了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它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体现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

4、请观赏教材P40-41图,让学生从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建筑造型、建筑雕刻及室内建筑风格中感受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四、中西结合,展示不同的建筑风彩

1、我们再观察一下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并介绍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

(看教材P42-43图或课件图片展示)

2、看看与我们国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让学生分析我国现在的建筑有哪些保持了中国的建筑风格;哪些吸纳了西方的建筑特点等。

4、小结:

通过学习及课前实地考察现代建筑,收集相关资料等学习方式,使我们懂得了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我们今天的建筑文化和家居文化在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融入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并具有新时代的气息。

五、动手操作,感受中国艺术的精美

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中国建筑的理解,用橡皮泥捏一个中国建筑,并在班内展示(可请美术老师配合完成)。

第3课火焰中的文化:

陶与青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在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