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634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7 大小:9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7页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7页
亲,该文档总共2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2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docx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

高考政治必修1~必修4重要基础知识整理与解析

目录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

货币的本质(3)

考点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5)

考点3: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7)

考点4: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9)

考点5:

消费及其类型(12)

考点6: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3)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7:

生产与消费(14)

考点8: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6)

考点9: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18)

考点10:

劳动者(20)

考点11:

商业银行(21)

考点12:

投资与融资(23)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13:

分配制度(25)

考点14:

效率与公平(27)

考点15:

国家财政(28)

考点16:

征税与纳税(30)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17: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32)

考点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4)

考点19: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36)

考点20:

经济全球化(39)

考点21: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40)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22:

我国的国家性质(42)

考点23: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4)

考点24: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46)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25: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51)

考点26: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和政府的权威(54)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27: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7)

考点28:

我国的政党制度(60)

考点29: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63)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30:

国际社会的成员(65)

考点31: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67)

考点32: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68)

考点33: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9)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考点34:

文化与社会(72)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74)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36: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77)

考点37: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80)

考点38:

文化创新(8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39:

灿烂的中华文化(85)

考点4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6)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41:

走进文化生活(89)

考点4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1)

考点43: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94)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44:

哲学是什么(96)

考点45:

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98)

考点46:

马克思主义哲学(100)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47:

物质与运动(101)

考点48: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04)

考点49: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06)

考点50:

实践与认识(108)

考点51:

真理(109)

考点52:

认识过程(110)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10)

考点5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13)

考点5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15)

考点56:

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19)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5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1)

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23)

考点5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5)

考点60:

人生价值(122)

考点61: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25)

考点62: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26)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

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特别提示】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并非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3)根据所处的具体环节来判断。

劳动产品只有处于流通领域才是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而进入消费领域,劳动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3.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具有该产品作为商品时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

4.密切关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及其重要意义。

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被消费者接纳的过程,就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一般等价物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联系: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特别提示】金银饰品不是货币,金银纪念币是货币

①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②金银纪念币是货币。

金银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法定货币,纸币也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但金银纪念币相对于一般纸币而言,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既是国家法定货币,又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3.货币的基本职能与其他职能的比较

职能

作用

标志词

基本

职能

价值尺度

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标价、价格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购买、买卖、现场交易

其他

职能

贮藏手段

社会财富的代表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支付手段

偿还债务、赊账、支付利息、工资、税款等

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世界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作为流通手段

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

【特别提示】区分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即购买手段,在现象上表现为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是赊账买卖,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表现为商品的给予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即“先给货后付款”或者“先付款后给货”。

三、纸币

1.货币流通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公式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特别提示】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大小及种类,但无法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发行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3.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别

含义

及实质

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现象

表现

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经济过热

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成因

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②社会需求膨胀;③生产资料成本大幅提升;④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⑤经济结构不合理

①社会需求不足;②宏观经济由卖方市场(商品短缺)转至买方市场(相对过剩);③货币供应增长乏力;④金融危机

危害性

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解决

方法

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减少税收,调整出口结构

联系

①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由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纸币数量不平衡造成的;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特别提示】

(1)通货膨胀率和货币贬值率的计算

①通货膨胀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前价格×100%

②货币贬值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后价格×100%

(2)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物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

【特别提示】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有可能会引起商品价格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因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考点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一、货币与财富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一是用现金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二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结算工具:

信用卡和支票

(1)信用卡的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特别提示】正确理解信用卡

信用卡分为银行信用卡和非银行信用卡,因此,信用卡并不都由银行发行和受理。

信用卡不具有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它是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是货币支付手段的扩大和延伸。

三、外汇和汇率

1.汇率变化与货币币值的关系

外币

本币

外汇汇率

升高

升值

贬值

跌落

贬值

升值

本币汇率

升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值

贬值

【特别提示】

(1)某币汇率与该币币值为正相关关系。

即:

某币汇率升高表达某币升值,某币汇率跌落表达某币贬值。

(2)影响汇率的因素。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同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有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的国际政治事件等。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与措施

(1)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措施:

通过对纸币发行量的控制,可以实现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目标。

当物价持续上涨或者人民币汇率跌落时,可以适当减少人民币的发行量;当物价出现持续下跌或者人民币汇率出现升高时,可以适当增加人民币的发行量。

3.人民币币值变化的影响

 

考点3: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全面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间接

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文化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直接

因素

供求关系。

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决定

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决定价格,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呈反相关关系

其他因素

纸币发行量

纸币发行量与币值变动成反相关关系,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宏观政策

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可以调节和控制商品价格的高低

流通环节

流通环节的多少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关系

垄断

一般会导致商品价格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倾销

一般会导致商品价格低于市场正常价格

消费者

购买力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关系,消费心理的偏好导致某种商品价格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相关商品

价格变动

如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的价格变动,如原材料价格变动、劳动力成本变动等

【特别提示】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2)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市场形成价格”会使商品的价格既反映商品的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

2.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项目

社会必

要劳动

时间

个别劳

动时间

单位商

品的价

值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

生产率

提高

缩短

不变

降低

增加

不变

降低

延长

不变

升高

减少

不变

个别劳动

提高

不变

缩短

不变

增加

增加

生产率

降低

不变

延长

不变

减少

减少

以上关系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特别提示】区分两组概念

(1)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价值总量。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指同质商品的数量,可用商品件数来表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它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质商品的数量之积。

(2)劳动生产率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某企业”“某生产者”;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全社会”“某部门”“某行业”等。

【特别提示】用坐标图理解价格问题

项目

坐标图

解释

供给(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供给越多,价格就越低

需求(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需求越多,价格就越高

价值(x轴)与价格(y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品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x轴)与价格(y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格就越低

价格(x轴)与需求量(y轴)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人们对其的需求量越小

价格(x轴)与生产量(y轴)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商品生产者越会提高其产量

二、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特别提示】

(1)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①“等价交换”中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

②“等价交换”原则不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场合,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③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且恰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④不能以特殊现象否定等价交换原则。

如文物、名画、邮票等价格高于价值,但它们价格的变化不会引起商品生产的扩大。

同时,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2)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

①在生产、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

②市场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传递给生产者信息和市场竞争达到的,这正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表现形式发挥作用。

因此,价值规律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考点4: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上升或下降)会影响消费者(减少或增加)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其消费水平。

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

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

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如图1所示),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如图2所示)。

 

     图1           图2

3.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

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A商品价格

消费者对A商品的需求量

导致对B商品的需求量

最终会导致B商品的价格

A、B互为替代品

上升

减少

增加

上升

下降

增加

减少

下降

A、B是互补商品

上升

减少

减少

下降

下降

增加

增加

上升

  上表图示如下:

三、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影响过程

理论依据

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上升),生产者获利减少(增加),这时生产者会压缩(扩大)生产规模,减少(增加)产量

价格与供求的双向制约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某些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上升),生产者就会增加(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特别提示】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对企业来说,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力等问题,迫使企业遵循价值规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对国家来说,价格变动会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根据价格变动实施相应的调控政策,进一步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解答关于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函数图像

1.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供给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供给曲线的变动:

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其他因素变化(如成本、技术水平等)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向左移动,表示供给减小(S0→S1);向右移动,表示供给增加(S0→S2)

  2.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需求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D0→D2);反之,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量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D0→D1)

  3.均衡价格及其变动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点,叫做均衡点,所在的价格是均衡价格,所在的供给量或者需求量是均衡量。

图中E点为均衡点,P0点为均衡价格,Q0点为均衡量

均衡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动的,E点可以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方向移动

 

考点5:

消费及其类型

一、正确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因素

关系

措施

主要

因素

居民的

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

配收入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未来收入预期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搞好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差距

加强宏观调控,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

其他

因素

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分配

分配影响消费

合理的分配政策能够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物价

水平

价格变动影响

购买力与需求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消费

观念

影响消费行为

加强政策引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文明、绿色消费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企业信誉等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关系企业成败

企业产品要得到消费者认可,就必须考虑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等,并方便消费者购买,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二、消费类型

划分依据

消费类型

特点

交易方式

钱货两

清的消费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

贷款消费

预支未来收入,适用于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无太多积蓄的居民

租赁消费

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让渡

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

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享受资料消费

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特别提示】

1.全面把握贷款消费

(1)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2)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界限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考点6: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

消费

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

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优点: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弊端: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

心理

标新

立异

优点:

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端:

代价大,不容易获得社会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

心理

夸耀性

盲目性

弊端: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应提倡

求实

心理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优点: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

大力提倡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要求

注意点

意义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①经济承受能力是动态的,并不否定贷款消费;②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③与勤俭节约是一致的

①避免了消费的盲目性、攀比性和滞后性,是一种理性消费;②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①要避免盲目跟风;②要避免情绪化消费;③物质消费、精神消费要协调

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②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5R”

①主旨:

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②核心:

可持续性消费;③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致的

①有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保护消费者身心健康;②有利于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环保绿色产品;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戒奢以俭

①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②崇尚节俭并不是抑制消费

①是国家自立自强和个人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的精神财富;②有利于个人优良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

【特别提示】

1.崇尚节俭不等于限制消费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是某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也不会限制人们的消费。

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

如果人为地去抑制消费,使消费滞后于家庭消费水平,也不属于适度消费。

因此,不能把崇尚节俭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

2.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1)适度消费,即合理消费,就是使消费与我国的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而是根据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