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781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docx

范文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

中职基础模块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苏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新生第一课

  ——与13级综高机电

(1)班学生的第一次交流

  一、我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姓名、办公地点、联系方式、我的博客与QQ空间

  2.我的教学经历与特点

  教学经历:

任教综合高中十年,取得了一些成绩。

  教学感悟:

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

多读书,多写作,多练习。

  二、谈谈综合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

  .综合高中语文的作用

  提升语文能力,为自己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功利而言:

高考150分,对升学,尤其是能否升入本科院校影响很大。

  2.综合高中语文的特点

  

(1)与普通高中语文异同

  相似点:

都着眼于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的提升,即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文本阅读与欣赏、语言交流与表达方面有要求。

  不同点:

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综合高中将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应用文

  写作等独立出来,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和考察内容;二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的不考,考

  的不学,而综合高中语文学的就是考的。

  启示:

在全面提升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全力攻克教材中的任意一个难点。

  

(2)与初中语文的异同

  相似点:

都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线,强调积累与运用。

  不同点:

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多,更扎实。

(举例分析)

  3.如何学好综合高中的语文

  综合高中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

  点:

  

(1)紧扣教材。

无论是初学,还是复习,均以教材为本,“死磕教材”是关键

  词。

  

(2)做好笔记。

老师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全面参与课堂,认真做笔记。

  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要注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原则。

  (3)注重练习。

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要以敷衍的心态去做这些事

  情,尤其是面对主观题的时候。

综合高中语文考试中客观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平时

  练习也比较多,但是,根据新考纲,主观题的比例将逐渐加大,而这是学生深感头痛

  的。

“多读多写”中间的“多写”包括写作业。

需知“落在纸上的远比说在嘴上的印象

  深刻”。

  (4)适当拓展。

要真正提升语文能力,只关注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不能提

  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适当的拓展是必要的。

拓展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两

  个方面。

阅读方面,一是读一读经典名著,而是做一做阅读题目;写作方面,一是完

  成常规的作文写作,二是建议写写周记或片段作文。

没有拓展的语文学习将是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

  4.两点具体的要求

  

(1)练好字。

作业练字,专门时间练字。

前者通过作业实现,后者每周早自习安

  排三次练字时间。

  每位同学需要购买带格子的作业本2本,每位同学购买一本正楷字或者行楷字书

  法字帖。

  

(2)买一本工具书。

《新华字典》或者《现代汉语词典》。

第二周检查。

如家庭实

  在困难,本人资助一本《新华字典》。

  三、养成良好的作风

  班主任应当讲。

我也说说。

  出勤问题;

  班级与个人卫生问题;

  手机使用问题;

  师生、生生关系问题;

  遵章守纪问题;

  学习习惯问题;

  ……

  四、我的承诺

  课堂不闻手机响;不无故迟到,迟到需解释;随时欢迎同学们提出问题。

  最后,表达两点希望:

  希望一:

愿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希望二:

愿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2

  新生第二课

  ——与13级综高机电

(1)班学生的第二次交流

  一、导入课文

  我的自我介绍。

  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我姓甚名谁了吧?

我来自哪里呢?

告诉大家两个小故事,你

  们就知道了。

我曾经给我取过两个QQ昵称,第一个是“秦淮过客”。

通过这个昵称,

  你们是不是知道了一点儿信息呢?

后来,我觉得这个昵称过于颓废,我把它废止了。

  我又取了第二个昵称,那就是“川中一夫”。

为这个名字,我很自豪了一阵子。

可是,

  后来有人说,这太像一个日本鬼子的名字了。

我想想,是啊!

我讨厌日本鬼子,虽然

  现在他们确实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于是,我把这个名字也废止了。

大家现在应

  该知道我来自哪里了吧?

如果还不知道,我告诉大家我的第三个QQ昵称“巴山老

  叟”。

这一下,全班同学都应该知道了我来自哪里了吧?

对,我来自四川。

  从这三个昵称中,你们是不是能看出我的一点儿性格特点呢?

  同学讨论,教师总结:

有一种颓废的情绪贯穿始终,但是,又有一种不屈不挠力

  争上游的个性。

大家说,是不是啊?

  教师:

这就是我的自我介绍。

今天,我们也想请各位同学来做一个自我介绍。

  二、师生活动

  .教师讲授

  

(1)明确自我介绍的一般内容

  师讲:

也许我们从上幼儿园开始到现在,已经在不同的场合作过很多次自我介绍

  了,以前的语文老师也可能跟大家讲过如何进行自我介绍。

同学们说说看,自我介绍

  时一般要介绍哪些内容?

  明确:

姓名、年龄、爱好、特长。

  

(2)不同的场合侧重介绍的内容

  师讲:

从内容上,我们今天着重强调的是在不同的场合侧重介绍的内容。

  来到新学校,面对新班级,侧重介绍自已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兴趣爱好,也可谈谈

  自己来自什么地方、自已在母校的一些情况。

  (3)如何巧妙地介绍自己的姓名

  巧妙地介绍自己的姓名,一则是让听者容易记住,二则也是让自我介绍的语言显

  得生动活泼,避免简单枯燥。

根据自己姓名的音、形、义,对以下方式我们可以择起

  一二来介绍。

  讲述起名的原因:

大凡一个人的名,都是家长费尽心思才定下来的,而且总是通

  过起名寄寓了一些美好的愿望。

所以在非正式场合,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名字由来。

  运用谐音。

例:

吴瑜——乌鱼

  3

  根据字形特点。

例:

瑜者,玉也。

  与名人挂钩。

例:

三国有吴,吴有名将周瑜。

  借用诗句。

例:

水清则无鱼。

  (4)明确介绍的基本要求

  态度要大方、亲切、热情。

如是上台介绍,要站定之后再开口讲,眼神要平视听

  众,不能望天或是低头。

手自然下垂,不能摆弄东西或是扰头发。

腿要立定,不要抖

  动。

总之,要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

  语调要清晰、恰当。

语速不能过快,声音不能太低。

  事先打腹稿。

学生明确做法。

  要紧密联系实际,因人制宜,突出重点。

介绍之前要揣摩听者想知道、了解什

  么;要明确自己介绍的意图。

该简则简,该繁则繁。

如别人问“请问你是”,你则可

  以简略地回答“我是XX学校的XX”。

  真实真切真诚,自然显现个性。

内容必须真实。

特例:

网上交友时,不要轻易将

  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通讯地址告诉不了解的人,以免上当受骗。

态度要真切、真

  诚。

自然显现个性。

  恰当借助肢体语言。

  2.教师提出要求:

每位同学不超过一分钟;上讲台介绍。

  3.部分学生自我介绍。

  师生共同点评。

  (能说多少说多少。

  三、布置作业

  .课后撰写一个自我介绍的稿子。

200字左右。

  2.布置预习作业:

《沁园春

  长沙》课前预习作业。

  4

  教学对象

  3综高机电

(1)班

  沁园春

  班级人数

  长沙

  课时

  -2

  .通过诵读,感受词作的情感意象,体会诗人的宏伟志向和豪迈情怀。

  教学目标

  2.学习情景交融和叙议结合的表达技巧。

  3.体会欣赏词中炼字、烘托、渲染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和技巧,积累文学素养。

  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词作的情感意象,体会诗人的宏伟志向和豪迈情怀。

  教学重点

  与难点

  2.学习情景交融和叙议结合的表达技巧。

  难点:

  感受词作的情感意象,体会欣赏词中炼字、烘托、渲染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和技

  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板书设计

  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

  多媒体

  附后

  附后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诗词作品,对诗词作品的写作手法、赏析方

  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诗词鉴赏的一些基本手

  教学

  设计

  说明

  段,了解词的一些常识;然后阅读品析文本,通过意象的把握,分析作品所透露

  出来的情感;最后,通过对背景知识的进一步了解,以知人论世,深化对作品主

  题的理解。

  此外,本课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特点,学会品析关键字

  词的内涵。

  教后反思

  5

  本课时教学目标

  .反复阅读课文,初步掌握作品的主题。

  2.赏析作品意象,体会诗人的宏伟志向和豪迈情怀。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

  .学生阅读课文。

  2.学生完成《导学

  案》相关练习。

  课

  前

  准

  备

  导

  入

  新

  课

  美好的景物与人物的感情。

  引出有关的诗句;

  王国维的论述。

  一、教学铺垫(5分钟左右)

  .掌握词的基本情况。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

  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落。

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词,在

  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初称“曲子”“杂曲

  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

  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

  声韵。

《沁园春》常见的词牌名,创始于初唐。

据《词谱》载,《沁园

  春》,双调,一百一十四字。

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

  韵。

一韵到底,前半阕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后半阙三四句、五

  六句、七八句均要求对仗。

  词的流派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大相径庭。

豪放派作品气

  教

  授

  新

  课

  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

  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多写

  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摹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

  永、秦观、李清照等。

  2.了解作者概况。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

  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3.了解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

  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

  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

  6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部分;语文学习基础较好

  的同学尽可能完成《导学案》“课堂研讨”第一、二、三部分。

  教师讲授,学生回

  顾。

  教师简介,学生把

  握要点,完成课堂

  预习相关练习。

  教师介绍。

  教师介绍,重点把

  握作者感情。

  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

  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4.初读作品,扫除字词障碍。

  阅读作品,完成有

  关练习。

  二、教学板块一:

初读课文

  .带感情阅读课文,初步把握作品主题。

  2.思考问题:

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三、教学板块二:

赏析上片

  

(一)朗读第一层,然后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提示: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任眼前的湘江水

  滚滚北去。

  2.这一层点明了几个要素?

在词中有何作用?

  提示:

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交代了特定的环境。

作用:

  人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

  远的深秋境界里。

  3.体会“独立”这个词语的表现力。

  提示:

“独立”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二)朗读第二层,然后回答列问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

  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提示:

看啊!

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枫树林,叶子全都像

  染过一样,红成了一片;湘江的流水,碧绿通透,无数的船只在你追

  我赶。

矫健的雄鹰,在无限广阔的天空展翅飞翔,活泼的鱼群,在清

  澈见底的江中,遨游自如。

万物在深秋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

  蓬勃的生机。

  2.“看”字领起哪几句?

  提示: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动静相宜,试简要分析。

  提示:

远近相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是近景;上下结合,“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

  俯视;动静相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景,“百舸

  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

  4.体会“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争流”等词语的表现力。

  提示:

“万山”:

写出山之多。

  “红遍”:

写出红之广。

  7

  师生共同读课文,

  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

  课文,师生共同研

  讨问题。

  “层林”: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木的高

  低。

  “尽染”: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

写出湘江水面的宽阔。

  “碧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

  “百舸”: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流”: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看”字总领这一组意象。

“万”“层”“漫”以及“遍”“尽”

  “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渲染了浓艳鲜明的色彩,

  表现出山红水绿的静态美;“争”“击”“翔”等词,给碧绿无尘的江面

  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准确而生动地刻画了在万里长空中飞鹰的矫

  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游鱼的欢愉自在,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

  后的热烈场面,体现了事物的动态美。

  最后,以“万类霜天竞自由”作结,“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

  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读者感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

  爱和由衷赞美。

  5.小结

  

(1)这一部分以写景为主,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

诗人是从哪些

  角度描写这些景物的?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

  

(2)体会这一层的感情色彩。

  提示:

透过这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使我

  们感到强烈的时代气息,想起了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看

  到了当时革命者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冲决一切罗网的战斗风貌。

“万

  类霜天竞自由”,是眺望之余一个有力的哲理性的概括,透露出词中写

  到的枫树、鹰、鱼等,及那些未写出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即使是在

  “寒秋”里,仍在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斗争着。

而且,正是这种

  变化、发展和斗争,它们才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美丽,特别是一个

  “竞”字,把意境开拓得极为广阔,把“万类”描绘得极富有生气,

  使我们联想到,当时中国的大地上,特别是南方各省,亿万工农正在

  起来,正在“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这就

  有力地强化了以斗争求解放的思想,也是诗人着力描绘这一幅深秋景

  色图的主旨所在。

  (三)朗读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提示:

面对这壮丽的河山,旷远迷茫的大地,诗人深深地思索,

  愤激地发问:

祖国的命运,到底该由谁来主宰呢?

  2.这一层采用了什么句式?

在词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

句式:

设问。

  作用:

承上而启下。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的是引人注目的

  8

  设问句式,这是胸有成竹的设问,通过下阕对峥嵘岁月的回忆而做出

  明确的回答。

  这一句准确地表现出诗人一时间感慨不尽,思绪万千的精神状

  态,而一个设问直接表达了诗人阔达的胸襟和气魄。

  (四)概括上片意思。

  提示:

词的上片即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

  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想,提出了究竟由谁来主宰祖国命运这

  一重大主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小结:

上片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景与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

  受,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看到

  了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

  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四、教学板块三:

拓展延伸

  朗读词的上阕,并填写表格:

  地点诗句角度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望

  水底鱼翔浅底俯视

  拓

  展

  延

  伸

  最富表现力的词

  万、遍、层、尽

  漫、透、争

  击

  翔

  教师出示表格,学

  生填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