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6899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初二上册全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合集)

目录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3

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3

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5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7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第二套教案)9

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13

第一课书林漫步13

第一课书林漫步(第二套教案)16

第二课手工书设计19

第三课方寸钤记——藏书印23

第四课书间精灵——藏书票25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29

第一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29

第二课借物寓意31

第三课寄情山水34

第四单元自己办展览37

第一课时37

第二课时39

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41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难点:

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

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

造型的表现力(板书)

2、新授课

(1)线条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

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

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分组学习

将学生分为五组,针对五种艺术品的表现方式进行讨论

学习要求:

1.从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请讲给大家听

2.不同的艺术品使用了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法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线条在艺术品中的表现特点是什么样的?

教师提示:

朝元仙仗图卷标——中国,白描,武宗元作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

宴罢——红绘式装饰画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西班牙

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

发展阶段(明暗、体积、空间)

结合欣赏,介绍“明暗”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圣母玛利亚》达芬奇

《塔吉克新娘》靳尚宜

明暗:

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较好的再现光影效果,有效的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结合欣赏,介绍“体量”在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画作。

欣赏——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现代作品

双环(雕塑)英国

体量:

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

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结合欣赏,介绍“空间”在作品中的作用。

欣赏——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法

空间:

建筑、雕塑意识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美术效果;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三、课后拓展

选一幅自己喜欢而又耳熟能详的绘画著作,写一篇短文,谈谈各种表现手段在其艺术作品造型中的作用。

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师):

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发展,绘画逐渐淡化了再现客观事物的功能,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表现对世界的看法,抒发感情,对于绘画来说,画得像与不像、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尽力去表现和把握他当时的心态,画他所感动的东西,因为他相信好的画是画面自身显现出来的,气魄在画的骨髓里,气息是清新和自由的,色彩以它的活泼雀跃在尽情地对比并显现和流动于我们的眼前。

就像现在展示的这幅马蒂斯经典作品《舞蹈》一样,他用强烈的原色作画,大胆地进行着冷与暖的较量,在画面上放上他所感受的色块,他用大面积的孔雀蓝作背景,并使用黑色进行蒸腾和蔓延,就如同人对上苍未知力量深深的敬畏和内心悄悄的祈语。

舒展线条勾勒出的火红的人体,象征着生存的体温。

手与手相挽在天与地之间起舞,这时我们好像听到了,那不是音乐而是惊天动地的鼓声。

翠绿的大地在鼓声中被夜幕所覆盖,天地间不再拥有清晰笔直的界限,倒突出了人的轮廓与分量,舞动着的己分不清是生命还是火焰。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这感性的现代绘画的世界中,领略色彩的无限魅力!

(引入课题——《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二、色彩知识回顾

  (师):

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1、三原色、间色、复色2、对比色、邻近色

  3、冷、暖色4、非色彩色

  5、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加入非色彩色白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增高,纯度降低,画面显得明亮,温馨;加入非色彩色黑色调和,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都降低,画面显得沉稳、含蓄、灰暗)

三、欣赏分析,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

  (师):

好,回顾了我们以前所了解的色彩相关知识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们在绘画中是如何来搭配色彩的。

  (课件展示大师的作师)

  (师):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8幅不同的大师作品,有些大家很熟悉,有些可能是第一次欣赏。

那么老师现在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色彩对比法:

冷暖对比、补色对比(在讲解对比法是,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中不可55分)

  色彩调和法:

同类色调和、邻近色调和

  展示《星夜》,请同学们判断此画是色彩的对比还是色彩的调和?

  色彩调和:

对比色调和(大统一、小对比)

四、欣赏分析,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

 1、色彩的心理联想

  以前我们学过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个人的情感,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现代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我们知道色彩不但具有这些象征性,而且不同的色彩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大师的作品中常常借助色彩的象征及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是如何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四、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1、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学生的作品?

  五、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

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

过程与方法正确地运用形式美法则评析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绘画作品交流语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的规律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进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语言,了解了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作品。

了解了自达•芬奇开始,就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写实主义画法,艺术家“通过研究光线揭示形式的方式,通过发展并运用直线透视法来获得景深幻觉的规则,通过研究人体解剖,艺术家给他们的作品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感。

”他们的艺术作品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绘画的总体风格上,姿势华丽、典雅、宏伟、和谐,写实技术娴熟,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古典主义”的画风。

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

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

印象派画家不再因袭传统的画法,他们的作品则替我们诠释了光色的功用。

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

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比例:

造型各部分间的尺寸关系。

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向与横向之间等都存在着尺寸数量间的变化,适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例如“黄金比例”就是比较典型的。

作品分析:

德拉克罗瓦的《自由领导人民》

提问: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为了突出“自由”这一主题画家是怎样来安排画中人物的?

对称:

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

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相互对应

提问: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元素,找一找画面安排上的特点?

利用形式美法则对绘画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进行赏析。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则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及时地总结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二次备课应改进的地方:

第三课构图的作用(第二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基本形式,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悟构图在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美术作品中所起到的组织画面、辅助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思考探究、交流评述等学习活动,分析鉴赏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构图形式,了解构图的基本方法,领悟其重要作用,提高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逐步提高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美术手段带来的美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主动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作品构图形式的分析;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构图形式及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 德拉克洛瓦 法国)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她在干什么?

画面中的人物还有谁?

他们在干什么?

 

讲解:

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 谁能发现画面中这个重要的三角形,并把它画在黑板上的方框内。

 自由引导人民》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

画中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在横向黄金分割线处,巷战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黄金分割线的位置。

如果人物众多、宏伟而动荡的战斗场面,被画家组织在了一个井然有序的画面构图之中 。

(二)新课讲授

1、构图的感念:

 

构图:

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构图是艺术传达的第一步,也是对构思的检验和修正。

 一般来说,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或“布局”,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极受重视。

2、构图的形式:

分析作品:

看看艺术家们在绘画中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小组分析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怎么通过构图表现的,用了哪些方法?

你能不能试着归纳出来?

 

教师归纳总结:

 

《初踏黄金路》(版画现代 李焕民)

“S”形的构图使画面结构丰满,具有一种独特的节奏美、韵律美。

 

《舞蹈》(油画马蒂斯法国)

以圆形构图来安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使画面看上去更加活泼和富有动感。

 

《露气》(中国画 现代 潘天寿) 

如果我们用横、竖黄金分割线来分割画面,就会发现,其左下部是密,右上部是疏;这两部分如果是实,右下和左上两部分则是虚。

 

《阳关三叠》(油画现代王宏剑)

画家基本上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安排众多人物形象,这种形式的构图最适合表现稳定、安静、沉寂的地面。

《吉祥蒙古》(油画  现代  韦尔申)

画家采用垂直构图的形式,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分割开来,表现了宁静、安详、自然的气氛。

 

构图形式:

构图形式指的就是画面的结构形式。

(1)几何形 

它取决于画面主体物所组成的基本形及其占有的位置和面积。

基本形的组成和变化,使得绘画的构图形式各不相同。

基本形现状的大小,也使得绘画的构图形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如《自由引导人民》采用了三角形构图,水平的底边给人一种稳定感,向上冲引的边线又给人一种崇高的力量感。

(2)线条 

《初踏黄金路》(版画   现代  李焕民) 

《吉祥蒙古》(油画  现代 韦尔申) 

(3)利用黄金分割率

《露气》(中国画 现代 潘天寿)

《阳关三叠》(油画 现代 王宏剑) 

提问:

画家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构图?

构图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这样构图会是怎样的效果?

 

教师利用绘画软件将原作进行更改,请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3、 构图原则 

(1) 突出主题:

为了形象地表现作 

品的主题思想,使形象获得突出而完美的艺术效果。

 

请学生根据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突出主体的范例,并讨论画家是使用哪种构图形式突出主题的。

 

(2)追求形式美:

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绘画的构图应符合造型艺术中的均衡、和谐等形式美法则。

请学生根据手中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画家是怎样利用构图传达形式美提高作品的感染力的。

 

4、小结

绘画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而且难度比较大的知识和技巧,但是,它又是绘画实践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使是绘画习作,也要遇到程度不等的构图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掌握最简单的构图要领(形式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绘画作品,并在绘画实践中去应用。

 

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

第一课书林漫步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一天汇总学生做的PPT演示文件。

按照顺序排好,拷贝在电脑里。

做好PPT文件,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比较独特的书籍。

学生形成收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

 

当你逛书店时,什么样的书会让你多看一眼甚至有买下的欲望呢?

出版界有这样一句话:

“读者买书,一看名,二看皮,三看内容。

”由此看来,书籍的装帧设计很重要。

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书籍市通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式的呢?

从下面的讲解中寻找答案吧。

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籍设计。

每组讲完后其他组有一次机会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听小组的讲解分析。

第一组主讲同学上台。

为学生接下来的讲解展示做引导,同时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检验小组准备情况。

 

教师倾听。

引导其他小组同学提出问题。

第三组讲完后,教师上台,

感谢三组同学带给我们的中国古籍设计知识。

可以看出,中国古籍设计平实质朴。

同学们仔细看看,更多的设计变化体现在哪一方面?

书籍材质和装帧形式这两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国外的书籍设计与中国古籍设计有什么不同。

有请第四组同学。

师生分析后总结,运用材质不同,欧洲早期的书籍装帧华丽,设计精美。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籍的材质由竹简和羊皮等逐渐演变为纸张,为普通民众享用文明传播带来契机,更为书籍装帧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接下来有请第五组和六组同学为我们介绍近现代的书籍设计。

第一组讲解简册、叶子、梵夹装三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二组讲解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三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三组讲解包背装、蝴蝶装、线装、书函及书盒这四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四组主讲纸莎草纸书、卷轴羊皮书、《拜占庭圣经》这三类书籍设计形式。

第五组讲解《乔叟著作集》、俄罗斯构成主义书籍设计、德国包豪斯杂志设计这三类书籍设计。

第六组讲解《呐喊》《中国记忆》这两套书籍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体验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展示成果—回答提问”这个过程,得到较深的理解,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他书籍设计形式。

教师小结串联书籍设计的发展,是学生较清晰的理顺书记的变迁过程。

 

到此我真是收获很多:

第一组有我国最早的书籍形态—简册。

第二组有历史上应用最久的书籍形态—卷轴装和到册页的过度形态—旋风装和经折装。

第三组有包背装、蝴蝶装和线装。

第四组有呈卷轴形态纸莎草纸书、卷轴羊皮书盒精美华丽的《拜占庭圣经》。

第五组有风格明显的俄罗斯构成主义书籍设计和德国包豪斯杂志设计。

第六组有我国现代书籍设计开拓者和倡导者鲁迅的《呐喊》和“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记忆》。

我发现书籍设计不仅仅体现了实用的价值,书籍设计的意义更在于书籍设计艺术所创造的美,这为书籍本身的价值增添了永恒的意义。

那什么样的书才能是“世界最美的书”呢?

为学生展示“世界最美的书”的标准。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书籍设计的艺术价值。

说明书籍设计美的要素

 

下面做个活动,把你们手中的书,放在相应的书籍设计形式面前,看看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些设计形式。

教师看学生是否拜访正确。

课后可以查找一些独特的、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书籍进行欣赏、分析。

再去书店时候,也可以用你的专业眼光关注一下书店里的书籍设计。

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引发他们继续关注书籍设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

第一课书林漫步(第二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

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

   

学生回答 

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

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

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

1、书籍设计概念:

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

 

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

 

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

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

 

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

 

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

 卷轴装:

 

亦称“卷子装”。

通行于东汉至唐代。

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单面书写。

优点:

克服了缣贵而简重的不便。

缺点:

纸缺乏帛的坚韧,来回卷舒不便检索文字,且易断裂。

 

经折装:

 

卷轴制度演变到册页制度的过渡方式之一。

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

因奏折也用这种方式,后又称“折子本”。

 

旋风装:

 

旋风装与经折装是同一时代同在卷轴装的基础上,由于不同的文化需求产生的不同的装帧形式。

 

蝴蝶装:

 

简称“蝶装”。

宋代雕版印书盛行以后形成的一种装帧形式,风靡于宋元,流行大约400年 包背装:

 

把印好的书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然后配页后,将书页折亦称“裹背装”、“裹后背”。

大约起自南宋,盛行于明,尤其是政府官书。

 

线装:

 

明代中叶线装流行,清代最为盛行,沿用至今。

 2、国外的书籍设计 

国外的文字记录,经历了使用纸莎草纸、羊皮纸等初始阶段。

13世纪左右,中国造纸传入欧洲,以及后来金属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成为书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世纪末,威廉·莫里斯的设计理念影响深远,使欧洲迎来了20世纪书籍设计的新高潮。

 

四、课堂小结: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

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

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五、课后拓展:

 

书籍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一本书的价值不但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书籍的设计上面。

今天我们对书籍设计有了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

下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手工书的制作

第二课手工书设计

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手工书设计的相关知识,学习手工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学生对书籍设计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手工书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用有创意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手工书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以创意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激发学热爱生活,热爱书籍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课前准备

学生选择一本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并在课前交流。

相互交流所带书籍。

让学生形成收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

引导

学生展示带来的书籍。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他的哪些部分吸引了你。

总结,一本吸引人的书除了拥有文学内涵以外,书籍的设计也非常的重要。

学生展示书籍,介绍其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能够初步对书籍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发展阶段

一、了解什么是书籍设计

提问:

可以对书籍的哪些部分进行设计?

书籍设计包括:

书籍造型设计、封面设计、扉页设计、插图设计、开本设计、版式设计以及纸张材料的应用、印装方法等,是一种创意设计的系统工程。

二、了解如何设计制作手工书

我们可以尝试用纯手工的方式设计制作书籍,并加以装饰、美化。

有别于机器制作的手工书,手工书更多的体现着个人的思考与创意。

1、手工书的装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