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72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docx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重要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注意:

1.公共经济学考查第一到第六章,其中第二章为非考查内容,第三、四章为重点考查内容。

2.正文中划横线部分为帮助大家理解的内容,不必背诵。

公共经济学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判断(10题,10分)

3.填空(3题,15分)

4.名词解释(4题,20分)

5.案列分析,考查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2题,20分)

6.论述,考查第四章内容(1题,20分)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第一节资源配置理论

一、资源配置原则

(一)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

1.帕累托改进:

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2.帕累托最优:

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3.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

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二)公平原则

1.罗尔斯主张公平优先。

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中,第一个原则,即最大的均等自由原则,要优于第二个原则,即差异原则。

2.米尔顿·弗里德曼主张效率优先。

他主张按产品分配,以有效利用资源,反对利用国家手段达到结果的均等。

他指出:

“生活就是不公平的。

3.阿瑟·奥肯主张公平与效率兼顾。

奥肯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漏桶法则”,通过“漏桶”这一收入调节制度,达到既要适当地平均,又要不能太多地损失效率。

奥肯有一句名言:

“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

第二节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1.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过程

⑴古典主义→守夜人→经济大危机

⑵凯恩斯主义→全面干预→滞胀,通货膨胀

⑶混合经济

2.政府扮演的角色:

调控人、公益人、管制人、守夜人

3.经济职能

⑴优化资源配置

⑵调节收入分配

⑶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4.政府的经济目标: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5.经济人假设:

指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二、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

(一)公共产品失灵

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市场无法配置纯公共产品。

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有两个显著特征:

第一,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也就是说,当增加一个消费时,其边际成本为零。

第二,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即排斥人们享用公共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昂,甚至难以做到。

(二)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或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三)垄断性失灵

(四)信息不对称

(五)公平分配失灵

(六)经济周期性波动

第三章公共产品

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

1.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萨谬尔森定义)

2.非排他性:

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不付代价的消费。

这包含三层含义:

⑴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者在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却过高,因而是不值得的;

⑵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

⑶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3.非竞争性:

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4.公共产品的特征:

⑴生产具有不可分性。

即它要么向集体内所有的人提供,要么不向任何人提供。

⑵规模效益大。

⑶初始投资特别大,而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额却较小。

⑷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

⑸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成本过高。

⑹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5.公共产品的分类

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来说,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关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分类;另一种是关于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两种特殊类型的产品的讨论;第三种是关于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分类。

对于公共产品的分类,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96页━99页,要理解性记忆!

第二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

1.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必考的,这部分一共包含四个理论,庇古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林达尔均衡。

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03页━108页,重点是理解!

第三节混合产品

1.混合产品的性质:

混合产品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

它可以分为两类:

1一类是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的产品,如桥梁、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

这类产品都有一个饱和界限,在产品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时,产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的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产品的成本。

但是,当产品趋于饱和状态时,再增加消费者就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因而,这类产品的非竞争性是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的。

2另一类是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的产品,如教育、卫生、科技等。

这类产品在消费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外部效益

2.混合产品的分类

1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

2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

3具有利益外溢性特征的产品。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12页━114页。

第四章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

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1.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要素:

1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易”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最大的突破是,它认为,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学和政治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政治活动领域里,重要的命题也不是社团、党派和国家等基本行为主体,而是这些行为主体之间及主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

这是因为,在政治市场上,投票人和政治家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他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行为的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交易。

2“经济人”的假定:

与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也将“经济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特别是政治家的行为。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政治市场上,存在着三种“经济人”:

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作为部门与政府政治家的经济人。

1作为投票者的经济人

2作为选民代表的经济人

3作为政治家的经济人

3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2.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公共选择:

指的是与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即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分配。

私人选择:

指的是个人在市场上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通过理性决策和选择,来自由地决定各种经济行为的过程。

1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

1选择的场所和方式不同

2选择所遵从的原则不同

3选择结果的不同指向性

4市场竞争性质的不同

2公共选择的必要性

从实际的社会经济运行来看,集体选择尤其是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的必要性,有着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是公共产品的存在;二是外部效应的存在。

3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投票机制

一、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机制

(一)全体一致规则

1.概念:

全体一致规则,又称为一致同意投票规则,指的是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一种表决方式。

2.缺点:

⑴这种制度十分复杂且相当费时。

⑵对于每一个投票者来说,最后一个投票者的否决权给予了他过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⑶该规则忽视了投票人的偏好显示难题。

3.优点:

1它可以保护每一个成员免遭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强制,他们的利益也不会因集体的行动而遭到损失。

2它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成员间的博弈冲突,即使是某些成员受损,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那些受益较多的成员也会主动进行让步和弥补,最终使总效益超过总成本的决策能够得以通过。

4.特点:

1这种方案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即对集体行动已达成的决策的任何变化,都不能不在任何一方利益受损的前提下,使参与者中某些人受益。

2在一致同意规则下,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

3一致同意规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4全体一致通过规则通常需要全体参与者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协商与讨价还价才能最终达成。

(二)多数规则

多数规则要求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有参与者中超过半数或半数以上的认可才能通过。

因此,多数规则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过半数规则,二是比例多数规则。

1.优点:

多数规则具有节约集体决策成本的优点。

2.缺点:

1多数规则下一项集体行动方案会出现内在的强制性。

2助长不重视投票权的行为。

3由于集体选择都具有再分配社会资源的效应,在“多数人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两种不公平的分配效应:

或者是在支付相同的成本却享受到不同的效益;或者是支付的成本不同但享受到的效益是相同的。

(三)循环投票现象

该部分包含投票悖论,中位选民定理和单峰偏好理论三个内容。

详细内容大家可以查看课本第148页━151页。

(四)互投赞成票

互投赞成票,又称为投票交易,它是多数规则选举制度中的合作行为,即一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烈偏好议案的支持。

二、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规则

(一)政党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党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以普通选举来获得政权,支配政府的人的联合体。

(二)公共选择者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公共选择者,指能从政府实施的政策中获得利益的人,即拥有自己的效用期待并能最终实现的人。

(三)利益集团在选举中的作用

所谓利益集团对选举的影响,是指利益集团通过支持政府官员和议员的竞选活动而最终影响政府的政治决策的行为。

三、其他一些新的显示方法

(一)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是对一人一票的投票分配做了适当的修改,以满足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差别而提出的一种投票规则。

其基本特点是,根据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分类,然后按照这种分类分配选票,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反之,则较少。

(二)否决投票规则

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人都提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加以汇总;其次,每个成员再从汇总后的方案中否决掉对自己最不利的一个方案。

(三)征税投票规则

征税投票规则,又称为收费投票制,指的是在选举时设定对每个投票人征收一定的税收或费用,促使他们在投票决定公共产品需求量时所显示的偏好为真实的,从而最终抉择出偏好强度最大的议案。

第三节官僚经济理论

一、政府失灵论

(一)官僚机构的缺陷

1.官僚机构效率的测量问题

2.官僚机构的双边垄断性质

政府机构具有双边垄断性质:

一方面,政府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即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唯一单位。

另一方面,如果把代表全体投票人的国家或政府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与具体组成和执行政府事务的各行政机关分别开来,政府又处于买方垄断的地位。

3.激励机制的缺乏

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官僚机构的弊端之一。

其原因在于,一般行政机构中官员的劳动补偿与其劳动成果和效率联系不大,或者说联系不紧密。

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1政府官员的劳动成果和效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

2政府给予官员的报酬也并非根据其工作绩效,更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职位的高低和制度上的硬性规定,而且一旦做出规定往往很难改变。

(二)官僚的经济人特性

1.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员

这是因为,预算最大化不仅可以提高他们金钱上报酬,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扩大标志着这些官员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和相应的所属机构规模上增大。

2.逃避错误的短视倾向

选民,他们在进行集体决策或选举哪个候选人时,往往考虑的是与自身关系至关密切的眼前的需要。

政治家,他们也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被利益集团收买,对远期的与社会有利的东西兴趣不大,此外,当选的压力所造成的短浅和近视的眼光,也会使他们为了避免风险和错误而不考虑选民的利益。

3.对信息敏感度的缺乏

在官僚机构中,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不是通过市场价格来表现的,决定了官僚往往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

(三)制度缺陷

1.选举制度的缺陷

2.信息部队称

3.垄断配置低效率

二、政府规模

(一)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行为的假定

政府作为一个抽象的实体,在现实中,是由政治家和公务人员组成的。

由此,它的行为动机也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在主观上,他们也是理性经济人,也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客观上,他们与一般人一样,具有知识与能力的有限性,在极端复杂的现实社会里,出现错误决策也是避免不了的。

(二)政府行为的自我扩张

1.一般分析:

政治家由于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常常会采取扩张政府部门的形式来扩张自己的权力,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这是因为,伴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大,政治家的预算资金会越来越多,津贴也会提高,进而还可以从中获得晋升的机会。

而选民也会错误地认为扩大政府机构于己有利,他们在从政府支出的增加中享受更多公共产品的同时,忽视了税收等各种负担的增加。

2.财政夸张分析:

1对于老百姓来说,财政扩张不仅使他们眼前的税收负担减轻了,而且也增加了人们手中可支配的收入,以及公共产品的享受量。

2对于利益集团来讲,他们无疑也会从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攫取更多的获利机会。

3政治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有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政府规模的要求。

一是因为政治家为了赢得最多的选票而最终当选,必然会迎合选民们的意愿,尽量做出少征税、多服务的姿态;二是因为政治家本人也可以从扩大的预算支出中得到好处,例如金钱和支配力方面。

3.官僚机构与政府扩张

(三)政府规模的合理标准与有效控制

一般来讲,考察政府规模可遵循两种标准,即数量指标和规范指标。

1.数量指标

1公务人员的数量。

从公务人员的数量上看,政府规模是与之成正比的。

2政府机构的数量。

政府内部所设的机构越多,政府相应的规模也就越大。

3财政支出的数量。

政府总支出越多,政府规模就越大;政府总支出越小,政府规模也就越小。

4公务指标。

即政府日常活动所处理的公务数量。

2.规范指标:

我们通常是从市场,社会的角度,即政府干预经济应遵循的原则这一角度来讲的。

3.如何控制政府的规模:

首先,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数量,节约开支,尤其是行政费用开支。

其次,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把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事权确定下来,发挥其有限的效能作用。

三、寻租

(一)什么是寻租

一般来说,寻租就是腐败,或者说是与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概念:

寻租活动者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进行的游说、行贿等行为,其目的乃是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润,即租金,而该租金具体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

2.寻租的行为主体:

一是寻求政府特别优惠的市场经济主体;二是掌握分配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政府官员。

(二)寻租的社会成本

1.为获得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

2.“政治创租”所需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

3.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三)寻租行为的几种类型

1.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

2.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

3.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

4.政府订货

5.“贿选”

(四)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寻租行为对于政治权力而言,是对政治权力的一种异化和蜕变,从本质上讲,它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

对于政府来说,它也是政府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毒瘤,如果任腐败发展,将会导致政府的灭亡。

第四节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这一节也很重要,但是老师没讲,大家自己复习!

可以参考课本第167页━178页。

第五章公共支出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原则

1.公共需求:

指的是那些由个人和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市场活动得到满足,但又是为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良好发展所必需的,这些需求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需求。

2.公共支出:

指的是公共机构通过政府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3.公共支出的特征:

1公共支出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

2公共支出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3公共支出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4非市场营利性;

5公共支出具有一定的生产性。

4.公共支出的原则:

⑴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⑵社会利益原则;

⑶公平原则;

⑷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⑸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

⑹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7公开、透明的原则;

8法定原则。

5.公共支出的范围

⑴“纯公共产品”的供给;

⑵“混合公共产品”的供给;

⑶对于大中型项目,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投、融资手段参与建设;而对某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效益较大的项目,政府还可以通过注入资本金参股的方式提供资助和支持;

⑷“纯市场产品”的供给。

6.公共支出的意义

1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3促进经济增长;

4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

5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第二节公共支出规模

反映公共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还可以用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和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中用于财政支出部分所占份额的大小。

用公式表示为:

财政支出边际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加额/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是指由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引起的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大小,即财政支出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敏感度。

用公式表示为: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年度财政支出增长率/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一、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一)、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这部分一共包括瓦格纳法则、皮科克和魏茨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和有关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福利经济学的公共支出增长微观模型、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五部分内容。

这部分是必考的,主要考名词解释。

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193页━199页。

(二)、公共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人口因素

3.市场失灵因素

4.技术进步因素

5.都市化因素

6.体制型因素

第三节公共支出分类与公共支出结构

(一)、按公共支出的补偿性分类

根据公共支出和直接的补偿性关系,公共支出可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1.消耗性支出,又称为购买性支出,它是政府直接进入市场,以购买者的身份对经常性的商品、劳务进行购买时所发生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又称无偿支出、补助支出,它是政府无偿的、单方面的资金支出,即政府把通过税收从个人和企业取得的收入又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转移给个人和企业的那部分支出。

第四节公共支出的效益

(一)公共支出效益的内涵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政治效益

4.生态环境效益

第六章公共收入

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界定

一、公共收入的特征

1.公共性

2.强制性

3.规范性

4.稳定性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课本第246页━248页。

二、公共收入的原则

(一)税收原则

1.税收的公平原则:

所谓横向公平,就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而纵向公平,就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的税负则不应相同。

2.税收的效率原则

(二)收费原则

(三)公债原则

第二节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

一、税收收入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其日常开支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遵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固定、无偿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财政分配形式。

它体现了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特定的分配关系,是公共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税收的主要特征

1.强制性2.固定性3.非直接对称性(无偿性)

(三)、税收的构成要素

1.纳税人,也叫纳税义务人,即法律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指对什么东西或者什么行为征税,即征税的目的物。

3.税率,即征税数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率。

比例税率,即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存在等比例的关系的税率,对同类征税对象的负担相等。

累进税率,即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的税率。

4.计税依据,即所谓的“税基”,也就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

(四)、税收的负担和转嫁

税收负担的转嫁的主要形式有:

1.前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沿着商品运动方向,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2.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按照商品运动的反方向,通过压低商品价格等方式,将其向后转嫁给商品销售者负担的一种转嫁形式。

3.混转,即将前转和后转相结合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4.税收的资本化,指生产要素购买者所购买生产要素将来应交纳的税款,从要素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但税负全部由卖方承担的一种税负转嫁形式。

(五)、税收的经济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

2.调节经济的作用;

3.收入分配作用;

4.监督和管理经济活动的作用。

(六)、税收的经济效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主要有“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金融效应”。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257页━258页。

二、公债收入

(一)公债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1.公债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凭借国家信用,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通过向企业或者个人有偿借债而形成的一部分收入,它是公共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

2.与私人债相比,公债又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严格的法律约束;

2依据国家信用;

3效益的稳定性。

3.公债的作用主要有:

1弥补财政赤字;

2调控经济;

3筹集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

4利用闲置资金,拉动投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提供新的信用流通工具。

(三)、公债的负担和效应

1.公债的“挤出效应”。

由于公债是一种资源的使用和支配权由私人部门向政府部门转移的公共收入形式,因此,当政府发行公债时,就有可能形成与私人部门的资金竞争,使市场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被挤出,即私人投资减少的情况。

这就是所谓的公债的“挤出效应”。

2.公债对国民经济的投资扩张效应。

第三节公共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

1.税收合理规模的确定

⑴最优税收理论

此部分一共包括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直接税和间接税的配合三部分内容。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273页━277页。

⑵税收合理规模的确定

此部分内容一共包括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拉弗曲线、瓦格纳法则、萨谬尔森均衡四个理论。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课本第278页━282页。

考试会测试其中的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