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681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3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docx

燃烧学复习资料大全综述

名词解释:

1、火灾: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每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所发射的全波长的总能量,称为辐射力。

3、阻燃剂:

用以改善可燃材料的抗燃性,从而保护材料不着火或使火焰难以蔓延的化学物质

4、烟囱效应:

在垂直的围护物中,由于气体对流,促使烟尘和热气流向上流动的效应,称“烟囱效应”。

7、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6、热值:

单位质量或体积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值。

8、氧指数:

在规定条件下,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氧氮混合气流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

9、热传导:

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10、闪燃: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11、(可燃液体)爆炸温度极限:

对应于爆炸浓度上、下限的液体温度称为可燃液体爆炸温度上、下限。

12、热容:

指在没有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一定量物质温度每升高一度所需要的热量。

13.燃烧:

是可燃物与氧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14.热对流:

指流体各个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15.电极熄火距离:

不能引燃可燃混气的电极间最大距离。

16、阴燃:

固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现象,通常产生烟和伴有温度升高的现象。

18、热辐射:

物体转换本身的热能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

19、着火感应期:

当混气系统已达着火条件的情况下,由初始状态达到温度开始骤升的瞬间所需的时间。

20、沸溢:

发生油罐火灾时,热波在下沉过程中遇乳化水,使水汽化形成油包气的气泡,不断由下往上运动的现象。

21、喷溅:

热波下降到水垫层时,使其中的水大量蒸发,蒸汽压迅速升高,把上部油品抛出罐外的现象。

22、火焰前沿:

火焰在预混气中传播时,已燃区与未燃区之间一层很薄的化学反应发光区。

23、(炸药)爆压:

炸药在一定的容积内爆炸后,其气体产物的比容不再随时间变化时的压力。

24、覆盖效应:

某些阻燃剂在较高温度下会生成稳定的覆盖层,或分解生成泡沫状物质,覆盖于材料表面,使材料因热分解而产生的可燃气难于逸出,同时起隔热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

25、最小引燃能:

能够在给定混合物中引发传播火焰的最小火花能量。

26、斯蒂芬流:

在物理和(或)化学过程的作用下,相分界处产生的与扩散物质流有关的法向总物质流。

27、碘值:

是指100克油脂与碘完全反应时需要碘的克数。

28、自燃:

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的现象。

29、(炸药)爆容:

单位质量的炸药爆炸后,气体产物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水为气态)

30、烟:

由于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可见的燃烧产物。

31、灭火滞后:

当系统着火后,要使其灭火,必须使其处于比着火更不利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现象。

32、扩散:

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的现象。

33、爆炸下限:

可燃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34、燃烧起始表面:

固体火焰传播时正在燃烧的火焰和未燃物质之间的界面。

35、爆轰:

主要靠激波的高压而使未燃气受到近似绝热压缩的作用而升温着火,使燃烧波在未燃区中传播的现象。

36、消焰径:

不能传播火焰的管子的最大直径。

37、粉尘爆炸:

可燃性固体粉尘或可燃性液体的雾状液滴分散与空气或其他助燃气体中,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接受相当的点火能量所必然发生的一种爆炸现象。

38、热波:

沸程较宽的混合液体在燃烧热量逐渐向液体深层传播时热的锋面。

39、殉爆:

主爆药爆炸后能引起与其相隔一定距离的从爆药爆炸的现象。

填空

1、根据着火三角形,可以得出(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三种防火方法。

2、烟气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毒害性)、(减光性)、(爆炸性)等三个方面。

3、毕渥数(Bi)是表征(表面对流传热能力)和(固体内部导热能力)相对大小的参数。

Bi小于(0.1)时,可以用集总热容法处理。

✓4、强迫对流换热系数与(普朗特数)和(雷诺数)准则参数有关;自然对流换热系数与(普朗特数)和(格拉晓夫数)准则参数有关。

5、F-K理论考虑了(大Bi数)条件下物质体系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以(体系能否得到稳态温度分布)作为自燃着火的判断准则。

6、连锁反应在低温时,

(<0),反应速度(趋于一常量),系统不会着火;当系统温度升高

(=0)时,反应速度线型增加

7、常用的阻火隔爆装置有(安全水封)和(阻火器),防爆泄压装置有(安全阀)和(爆破片)。

9、油脂的自燃能力通常用(碘值)衡量,当这一数值(小于100)的油脂一般没有自燃能力。

11、可燃物燃烧时,活化能越大,燃烧速度(越小);火场温度越低,燃烧速度(越小)。

12、普朗克分布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黑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单色辐射力)随(波长)的分布规律。

13、相互接触能自燃的两种物质,一般一种是(强氧化剂),另一种是(强还原剂)。

14、谢苗诺夫方程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测量反应活化能),二是(预测自燃着火极限)。

15、用本生灯法测量火焰传播速度时,火焰传播速度与气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Sli=Uin=Uicosθi)来表达。

16、根据热平衡方程,液体引燃着火条件可表示(

)。

17、液滴燃烧服从(直径平方-直线)定律,若煤油的液滴直径为1mm,则减小到0.5mm,所需的时间为(0.76s)。

设煤油的燃烧常数为9.68×10-7m2/s。

利用公式:

t=(б02-б2)/Kf

18、木材的阻燃处理主要有(浸渍)、(涂覆)、(添加阻燃剂)三种方法。

19、阴燃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是(无火焰),和无焰燃烧的区别是(热分解出可燃气)。

21、灰体和黑体所构成的相互辐射和吸收体系中,当处于热稳定时,灰体的黑度等于它的(吸收率)。

22、管道(越高),内外温差( 越大 ),烟囱效应越显著。

25、防火涂料分为(膨胀型)和(非膨胀型)两类。

23、扩散火焰的温度在(火焰锋处)最高,离开火焰锋面向内趋于(某一值),向外趋于(环境温度),在扩散火焰中,可燃气和氧气是按(化学计量比)速率相互扩散。

24、成批的油布伞要列入危险品管理,原因是:

(所涂油品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他在低温下能氧化放热而使涂油物自然)。

26、木材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两个阶段。

27、油品中轻组分越多,热波传播速度(越大),在一定范围数值范围内(<4%),含水量增大,热波传播速度(加快),油品中杂质可以(加快)热波传播速度

28、可燃预混火焰,根据传播机理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传播方式(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

✓29、采用平均热容计算理论燃烧温度,可根据热平衡方程式()来计算。

✓32、根据高温质点与周围附近可燃介质的温度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强迫着火条件是()。

33、可燃液体的闪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大小,而自燃点主要取决于(化学键能)大小。

34、热波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

(沸程较宽的混合液体)、(杂质和游离C)。

35、从阻燃处理的工艺上分,阻燃剂有(反应型)和(添加型)两大类。

36、固体燃烧形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阴燃)、(动力燃烧)。

37、要发生燃烧反应,必须有(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称为燃烧三要素。

38、物质的传递可通过物质的分子(扩散)、燃料相分界面上的(斯蒂芬流)、(外力)引起的物质流动、由外力引起的强迫流动、湍流运动引起的物质混合等方式来实现。

39、与水作用自燃的物质,反应特点是(反应剧烈)和(放热量大)。

40、实验发现,扩散火焰只有在燃料与氧化剂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的表面上才是稳定的;层流扩散火焰的高度随燃料气流的速度增大而(增大)。

41、爆轰波的波速相对于波前气体是(超音速),且混气密度下降,爆轰波的波速(亚音速)。

42、黄磷应存放在水中,原因是(水可避免黄磷与氧接触,防止黄磷与氧结合发生自燃)。

43、发生阴燃的内部条件是(受热分解能产生一定量的刚性结构的多孔炭固体物质);外部条件为(有一个合适的供热强度的热量,能产生合适的温度和合适的供热速率)。

44、燃烧产物的毒害作用有(缺氧、窒息作用);(毒性、刺激性及腐蚀性作用);(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用)。

✓45、热传导的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为(

)。

46、Bi表征(物体内部化学放热和通过边界向外传热的相对大小)。

47、煤发生自燃是由于(吸附作用)、(黄铁矿的氧化作用)、(泥煤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及微生物)、(煤堆过高过大,时间过久)原因产生的。

48、可燃气体处在爆轰区燃烧的显著特点为(燃烧后气体‘压力’要增加)、(燃烧后气体‘密度’要增加)、(‘燃烧波以超音速’进行传播)。

49、当反应级数(n=2)时,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无关;反应级数(n<2)时,压力增加,火焰传播速度下降。

50、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爆炸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51、理论和实验表明,湍流火焰高度只与喷管(横截面积)成正比,而与(流速)无关。

52、当油罐直径很小时,(导热)传热占主导地位;当直径很大时,(辐射)传热占主导地位。

53、含可燃挥发份(越多)的粉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54、如图所示的层流火焰中,横向物质浓度的变化,包括燃料、氧气、燃烧产物和氮气分别可用(B)(E)(D)(C)曲线来表示。

55、液体的自燃点受(压力)(蒸气浓度)(氧含量)(催化剂)(容器特性)因素的影响。

56、火焰在固体表面持续燃烧的热平衡条件(

)。

57、炸药的爆发点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炸药起爆所需加热的(最低温度);它越低,表明炸药(越不稳定,易爆)。

58、在Frank----Kamenetski模型中,以立方体形式堆积的物体,其物体内部的稳态温度分布与立方体的尺寸大小(无关)。

✓59、一块长5m、宽3m、厚50mm、导热系数为374W/m.K的铜板;两侧表面温度分别维持在300℃和100℃,lh内该铜板的导热量为(80784000kJ)。

利用:

q”=K(T1-T2)/LQ=q”xt

✓60、某可燃混气的反应活化能为160kJ/mol,系统达到自燃温度时环境温度为5000C,该可燃气的自燃点是(503.110C)。

61、木炭表面的燃烧反应主要是以下反应(C+O2=CO2)、(C+1/2O2=CO)、(C+CO2=2CO或CO+1/2O2=CO2)。

62、管道H(越高),管道内外温差(越大),烟囱效应越越显著。

⏹63、如果使用的惰性气体含有部分氧,则其需要量应由(

)(公式)计算。

⏹64、粉尘的分散度影响粉尘的火灾危险性,分散度(越大)的尘粒,(粉尘)活性强,因而火灾危险性就大。

65、当体系的Tc(>)Tacr时,体系自燃着火。

66、αα称为空气消耗系数,当αα>1时,空气(过剩);当α<1时,空气供应(不足)。

67、植物自燃的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湿度),二是有(堆积)在一起。

68、碘值(越大),自燃能力越强。

实验证明:

碘值(小于100)的油脂,一般没有自燃能力。

69、爆炸极限受压力影响,多数可燃混气,压力增加时,爆炸极限范围变(宽),爆炸(上限)增加。

⏹70、对于表面粗糙的管子,爆轰诱导间距(小于)同样管径的光滑管子的诱导间距。

71、同类液体中正构体比异构体自燃点(低),而饱和烃比相应的不饱和烃的自燃点(高)。

✓72、液滴直径平方----直线定律为(

,t=(б02-б2)/Kf)

73、在Frank-kanenetski模型中,无限大平板形式堆积的物体的δ(大于0.88)时,体系能着火

74、实验发现,扩散火焰只有在燃料与氧化剂按(化学计量比)混合的表面上才是稳定的;而层流扩散火焰的高度随着燃料气流的速度增大而(增大)。

75、已知乙烷的爆炸下限为3%,摩尔燃烧热为1426.6kJ,丙烷的摩尔燃烧热为2041.9kJ,丙烷的爆炸下限为(2.1%)。

✓76、用电火花引燃可燃混气,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形成初始火焰中心);

(2)(火焰从初始火焰中心向外传播)。

77、一块黑度为0.8的铜板置于270C的厂房中,在热平衡条件下铜板的辐射力为(367.42W/m2)。

已知б=5.67⨯10-8W/(m2.K4)。

✓78、已知煤油在60min内烧掉的液层高度为37.2mm,煤油的燃烧速度为(6.29mm/min)。

✓79、如果以a表示链传递过程中一个自由基参加反应生成最终产物分子数,那么反应速率W产=(

)。

80、粉尘爆炸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粉尘本身是可燃的);

(2)(以一定的浓度悬浮在空气中);(3)(有一定强度的点火源)。

81、从阻燃处理的工艺上分,阻燃剂有(反应型)和(添加型)两大类。

82、生产储存时,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火险类别为甲类;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火险类别为乙类。

83、当可燃混气的发热量(越大),环境温度(越高),着火感应期越短。

✓84、遇水反应发生自燃的物质的共同特点是放出(可燃气)和(大量热)。

86、层流预混气中正常火焰传播时,火焰前沿可以分为两部分:

(预热区)(化学反应区)火焰前沿中存在这强烈的(导热和物质扩散)。

87、在可燃液体中掺入互溶的不燃液体,其闪点随着不燃液体含量增加而(升高)。

88、阴燃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是(无火焰),和无焰燃烧的区别是(能热分解出可燃气)。

89、木垛的燃烧特性主要取决于木垛的(通风状况)。

⏹90、高温质点强迫着火的判据是(火焰开始向未燃混气传播)。

93、气体层流射流火焰外形仅与(供给的空气量)有关,供给过量空气时,火焰外形为(封闭伸长情况),供气量低于化学计量比时,产生(扇形)火焰。

94、原油发生沸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或自由水)(原油粘度大)

95、在低压下一些可燃混合气,如H2+O2,CO+O2和CH4+O2等,其着火的临界压力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不像热着火理论所提出的那样单调地下降,而是呈S形,有着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着火界限,可用(链锁反应着火)理论来解释。

⏹96、风速增大到超过某个程度,几乎所有的液体的燃烧速度都趋于某一固定值,是因为火焰向液面辐射的热通量受(火焰的辐射强度)和(火焰的倾斜度)影响,综合两个因素的影响,燃烧速度趋于固定值。

✓97、在进行灭火分析时,乌里斯在一个简单开口系统上进行分析,通过热量平衡和质量平衡关系,找到了(系统的温度)和(混气的浓度)的关系,把两个变量转化成一个变量。

98、普朗克分布定律描述的是黑体单色辐射力和(波长)、(热力学温度)之间的的u函数关系。

⏹99、根据谢苗诺夫方程,可以得出自燃着火存在(浓度)极限、(温度)极限、(压力)极限。

101、高闪点液体的引燃方式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对液体进行整体加热),另一种方法是(灯芯点火)。

102、根据热平衡方程,固体引燃条件可表示为P291()。

⏹103、黑体的辐射力E与定向辐射强度I之间的关系为(I=Eb/π)

104、关于电火花点火的机理有两种一种是(着火的热理论)另一种是(着火的电理论)。

105、而焦炭内部孔隙较少,所以其(内孔效应)较弱,燃烧速度较慢。

木炭中的惰性矿物质含量较少,所以覆盖效应较弱。

⏹106、在水面蒸发问题中,斯蒂芬流等于(扩散物质流)加上(水气物质流)。

⏹107、(混气的密度)和(混气的混合比)对爆轰波的波速有影响。

108、在可燃液体中掺入互溶的不燃液体,其闪点随着不燃液体含量增加而(增高)。

111、而焦炭内部孔隙较少,所以其(内孔效应)较弱,燃烧速度较慢。

木炭中的惰性矿物质含量较少,所以覆盖效应较弱。

⏹112、在水面蒸发问题中,斯蒂芬流等于(扩散物质流)加上(混合气体总体运动时所携带的水汽物质流)。

113、固体燃烧释热速率与(△Hc)和(LV)的比值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二者的比值能更好的反映固体稳定燃烧特性。

115、灰体和黑体所构成的相互辐射和吸收体系中,当处于热稳定时,灰体的黑度等于它的( 吸收率 )。

⏹116、可燃固体发生阴燃应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具备多孔蓄热和大面积吸附氧);外部条件为(热源有合适的供热强度)。

⏹117、有机同系物液体的密度越小,燃烧速度(越快)。

在进行灭火分析时,乌里斯在一个简单开口系统上进行分析,通过热量平衡和质量平衡关系,找到了(混气的浓度)和(系统的温度)的关系,把两个变量转化成一个变量。

✓118、火焰的高度在层流区,H/D()固体燃烧形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阴燃)、(爆炸)。

⏹119、碳粒子的形成受(空气的供给量)(可燃物中的碳氢比)(可燃物的分子结构)的影响。

选择

1、氮气、氧气、氢气等同核双原子分子对于热射线范围内的电磁波是(C)。

A.黑体B.白体C.透明体

2、由谢苗诺夫自燃理论可知,体系的自燃着火温度随其压力的升高而(B)。

A.升高B.降低C.自燃着火温度与压力无关

3、降低环境温度使系统灭火时,必须使温度降到(B)。

A.火时的环境温度B.比着火时的环境温度更低C.比着火时的环境温度高

4、强迫着火的温度要比自燃温度(A)。

A.高B.低C.相同

5、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与导温系数及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是(C)。

A.与导温系数及化学反应速度成正比

B.与导温系数及化学反应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C.与导温系数及化学反应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6、粉尘爆炸与气体爆炸相比,所需的点火能(A)。

A.大B.小C.相等

7、单组分油品在进行稳定燃烧时,(A)。

A.热量只传播到较浅的油层内B.形成热波向下传递C.不一定

8、相同的固体材料,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A)火焰传播速度最快。

A.竖直向上的表面(+90︒)B.竖直向下的表面(-90︒)C.水平的表面

9、乙醇的闪点(B)正丙醇的闪点;正戊烷的闪点(A)异戊烷的闪点。

A.大于B.小于C.等于

10、两物体表面辐射换热时,角系数取决于(A)。

A.物体表面的空间相对位置B.两物体表面的性质

C.两物体表面的空间相对位置和表面的性质

11、可燃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爆炸时,平均升压速度与容器体积的关系是(B)。

A.容器体积越大,平均升压速度越大B.容器体积越大,平均升压速度越小

C.平均升压速度与容器体无关

12、F-K理论中,活性碳以立方堆积时,边长为36mm时的临界准则参数δCr与边长为18mm时的临界准则参数δCr(A)。

A.相同B.后者是前者的2倍C.后者是前者的0.5倍

14、气体的辐射光谱是(B)。

A.连续光谱B.不连续的光带C.不一定

15、凡爆炸温度上限小于最低室温的可燃液体,(B)。

A.其饱和蒸汽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可能爆炸

B.其不饱和蒸汽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有可能爆炸

C.饱和蒸汽、不饱和蒸汽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都不可能爆炸

16、粉尘爆炸和气体爆炸相比,所需点火能(B)爆炸升压速度(B)。

A.小,大B.大,小C.小,小

17、对于二级反应,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关系(C)

(当压力增大时,湍流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A.随压力增加而增大B.随压力增加而减小C.与压力无关

18、关于同系物的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正构体的闪点比异构体高B.异构体的闪点比正构体高C.二者相等

19、湍流扩散火焰高度与(B)成正比。

A.气流速度B.喷嘴横截面积C.气流速度和喷嘴横截面积

20、可燃物分子中碳氢比值越大,生碳能力( A )。

A.越强B.越弱C.无关

21、油罐直径大于2.5m后,热波传播速度(C )。

A.随罐径增大而增大B.随罐径增大而减小C.与罐径无关

22、黑体表面沿半球任何方向的定向辐强度( A )。

A.相同B.不相同C.与该方向和法线的夹角的余弦成正比

23、湍流扩散火焰的高度随着燃料气流的速度增大而( C )。

A.增大B.减小C.不变

24、热理论中,着火临界条件( B )。

A.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交B.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切于C点

C.放热曲线与散热曲线相切于E点

25、爆炸浓度极限范围( A )爆轰浓度极限范围。

A.大于B.小于C.等于

26、压力升高,爆炸温度上下限( A ),火源强度越高,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 B )。

A.升高B.降低C.不变

27、F-K理论中,

的( A )函数。

A.线性函数B.指数函数C.反比例函数

28、内孔效应会使燃烧速度( A ),覆盖效应会使燃烧速度( B )。

A.加快B.减慢C.不变

29、碳板在纯氧中燃烧时,斯蒂芬流( C )碳板的燃烧速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30、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流体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在B中流体A的(A)成正比。

A.浓度梯度B.温度梯度C.浓度差

31、对于饱和烃,火焰传播速度与碳原子数( A )。

A.无关B.随碳原子数增加而下降C.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

32、油品中轻组分越多,热波传播速度(A)

A.越大;B.越小;C.不变

33、煤油的爆炸温度上下限分别为t上=86℃,t下=40℃,则在室温下(C)

A.其饱和蒸汽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可能爆炸

B.其不饱和蒸汽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可能爆炸

C.饱和蒸汽、不饱和蒸汽与空气混合物遇火源都不可能爆炸

34、密度较大的木材,燃烧速度(A),比表面积大的木材,燃烧速度(A)

A.小,大B.大,大C.小,小

35、层流扩散火焰高度与(C)成正比。

A.气流速度B.喷嘴横截面积C.气流速度和喷嘴横截面积

36、热波下降速度( A )液体的直线燃烧速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

37、ɸ>0时,连锁反应速度(B)。

A.线型增加B.指数增加C.趋于定值

38、可燃物燃烧时,活化能越大,燃烧速度( B )。

A.越快B.越慢C.不变

39、根据连锁反应理论,要使已着火系统灭火,必须使( A )。

A.自由基的增长速度小于其销毁速度B.自由基的销毁速度小于其增长速度

C.改善系统的散热条件

40、随着燃烧的进行,液面蒸发组分的沸点越来越高,热波的温度( A )。

A.逐渐上升B.逐渐下降C.保持不变

41、三元体系氧浓度小于临界氧浓度值,则体系( B )。

A.一定会爆炸B.一定不会爆炸C.不一定爆炸

42、电火花引燃可燃混气时,电极间距离必须( A )。

A.大于电极熄火距离B.小于电极熄火距离C.等于电极熄火距离

43、火源强度越高,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 B )。

A.升高B.降低C.不变

44、对灭火来讲,( A )。

A.降低氧气或可燃气的浓度比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更大

B.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比降低氧气或可燃气浓度的作用大

C.降低氧气或可燃气的浓度与降低环境温度的作用一样

45、固体受热时间越长,其闪点、燃点和自燃点越(C)

A.高B.低C.保持不变

46、气体的辐射具有选择性,只有( A )才能与“热辐射”范围内的电磁波相互作用。

A.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C.同核双原子分子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系统所处的初始压力越高,越容易发生分解爆炸。

B.系统所处的初始压力越低,越容易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