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316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docx

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编辑版

(2011年)小学语文总复习提要

第一部分:

拼音、字、词、句部分

第一节汉语拼音

【知识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3、认识大小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

能用音序法熟练地查字典。

4、能掌握字母和音节的书写规则。

【知识提要】

一、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和声调。

1.声母(23个):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韵母(24个)①单韵母:

ɑoeiuü②复韵母:

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③鼻韵母: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ɑn yinɡ

4.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习惯上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用调号进行标明。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

用“ˉˊˇˋ”表示。

声调的调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例如:

mā(妈)、dá(答)、wǎng(往)、tòng(痛)标调规则的口诀是:

有 a 标在a,无 a 找 o、e,i、u 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 上标调把点去,遇到轻声就空着。

二、会写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熟练掌握字母的排列顺序。

大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小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三、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1.ü和jqx相拼时,ü省去头上两点,如“虚心”的“虚”字音节应写成xū.

2.拼写中应注意大写的字母

①姓名单独书写时,姓的第一个字母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毛泽东MáoZédōng.陈庚:

ChénGēng李彩霞:

LǐCǎixiá;姓名和职务、称呼等组成词语时,姓名的开头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

如,王老师:

Wánglǎoshī李奶奶:

Lǐnǎinai。

②地名、书名、机关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果是多个词组成的,那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Běi jīn 

Zhōnɡ huá Rén mín Gònɡ hé ɡuó

③每段每句开头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诗歌每行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3.隔音符号:

以ɑ o e为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需要用上隔音符号(’)隔开,例如:

xī’ān(西安)、kù’ài(酷爱)、pí’ǎo(皮袄),如果不使用隔音符号,就容易被读成xiān(先)、kuài(快)、

p iǎo(瞟)。

  

4.音变规则

1轻声和儿化

轻声: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有的音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调,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叫轻声。

轻声并不是独立的声调,而是从四种声调变化而来的。

轻声音节不标调,要念得又轻又短。

例:

(妈妈)mā ma  (我们)wǒ men  

儿化:

在普通话里,韵母er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成音节之外,还可以和前面一个音节连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尾音,这叫儿化韵。

拼写儿化韵时,只要在儿化音节的韵母之后加上一个“r”即可。

如红花儿(hónghuār)门儿(ménr) 有些词儿化后意思也会发生变化,如:

盖(gài表示动词)盖儿(gàir表示名词).

②“啊”的语音变化

语气词“啊”在不同的地方语音会有变化。

作为叹词的“啊”,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ɑ”音,如:

啊,故乡,我终身难忘的地方。

但是作为语气词的“啊”,用在句末时,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字母发音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

规则是这样的:

 前面一个音节末尾u,“啊”的音变为wɑ(哇);如“秀啊””

 前面一个音节末尾n,“啊”的音变为nɑ(哪);如“险啊”、“好俊啊”

 前面一个音节末尾ɑ oe i ü,“啊”的音变为yɑ(呀)。

如:

“多啊”、“奇啊”、“绿啊”。

前面一个音节末尾nɡ,“啊”的音变为nɡɑ;如:

你真忙啊。

水真清啊。

 ③变调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

其中“一、不”的变调较为特殊。

“一”的变调:

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读yī,如:

第一、统一 ;

 在去声前读yí,如:

一样 一定;在非去声前读yì,如:

一般 一年;一网打尽。

在相同的动作词语中间读轻声,如:

想一想 读一读 写一写。

 “不”的变调:

在去声前读bú 不怕 不看 不够;在非去声前读bù  不同 不管 不想;在相同的动作词语中间读轻声,如:

来不来 找不找你去不去。

第二节汉字

【知识要求】

1.学会汉字2500个左右,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其中六年级上、下册教材中的生字是复习的重点。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

3.学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能区别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4.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法查字典,并具有初步的据词择义的能力。

【知识提要】

1.认识汉字常见的笔画及笔画名称,认识常见的汉字偏旁、部首。

2.了解常用字的书写规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有些汉字的书写笔顺较特殊,需要单独记忆。

如:

凹凸卵必母臣插

3.汉字的结构。

独体字。

如:

山水工中…等。

合体字常见的七种汉字结构:

①左右结构、②上下结构、③左中右结构、④上中下结构、⑤全包围结构、⑥半包围结构、⑦品字结构

4.掌握三种查字典的方法,①音序查字法:

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字义时用此方法查字典。

②部首查字法:

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字义是应采用的查字典方法。

③数笔画查字法

5.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

①同音字:

字音相同,字形、字义完全不同的字。

如:

“西瓜希望休息犀牛溪水”等。

2多音字:

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叫多音字。

例如:

拗:

读ào(拗口令),读ǎo,(竹竿拗断了),读作niù,(这人执拗得很)。

常见的多音字有:

挨(āi)家挨户;挨(ái)打扒(bā)开;扒(pá)手

呆(ái)板;呆(dāi)头呆脑剥(bāo)皮;剥(bō)削

朝(cháo)代、朝鲜;朝(zhāo)阳、朝气蓬勃

对称(chèn)、称心、称职;称(chēng)赞、称一称

薄(báo)板;薄(bó)弱;薄bò荷

盛(chéng)饭;茂盛(shèng)畜(chù)牲;畜(xù)牧

背(bēi)东西;手背(bèi)答dā应;回答dá

宣传(chuán);传(zhuàn)记、水浒传

参cān加;参cēn差不齐;海参shēn

子弹dàn;弹tán琴、弹性躲藏cáng;宝藏zàng、西藏

倒dào退、倒数;颠倒dǎo、倒塌

长cháng短;长zhǎng大、生长

得不得dé;得děi动动脑筋;做得de对

还hái是;还huán原、还给你

调diào动、调查;调tiáo整、调和

银行háng、行列;行xíng李、进行、行动

③形近字。

指字形相近的字。

主要有三种总类型:

笔画长短不同、笔画多少不同、个别部件不同。

④形声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形声字中,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读音的部分叫声旁。

如:

稼(“禾”是形旁,“家”是声旁)

第三节词语

【知识要求】

1、能够正确读写常见的词语,懂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常见的词语。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能够选填适当的关联词语;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着、了、过。

3、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和习惯,进行词语搭配和词语归类。

4、能辨析、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识别褒义词的贬义词。

【知识提要】

一、词语的理解的方法

1、综合分析每个词素的意思去理解词语。

先分析每个词素的意思,再综合整个词语的意思。

如“愧疚”,“愧”和“疚”是两个词素。

“愧”是惭愧,“疚”是内疚。

“愧疚”就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有的词语可以从课文的句子里直接找到词义。

如,“狐假虎威”,课文的最后一句写得明明白白:

“狡猾的狐猩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这句话就是词义。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人。

“守株待兔”课文有这样的描述:

坐在树桩前等看有没有野兔来撞死。

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本意,比喻做事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②有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找出它的词义。

如:

“孔明借箭”的“借”字。

“借”字的本义是“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或“暂时把财物给别人使用”。

只看“孔明借箭”一词,“借”只能理解为“孔明把箭弄来暂时使用。

”这是不对的。

而联系全文内容,可以知道,“孔明借箭”是指诸葛亮命令军士把船围上草把、青幔,趁大雾漫天靠近曹军水寨,使船身两面受箭,得到十万枝箭。

这里的“借”,意思是“诸葛亮用巧妙的办法,从曹军手里夺取箭。

3、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去理解词语。

①用同义词解释。

有些生疏的词语,可以用意思相同的比较熟悉的词语来解释。

如:

“门径”可用“门路”来解释;“一望无垠”可用“一望无际”来解释。

②用近义词解释。

有些词语找不到和它的意义相同的词,可以用近义词来解释。

如要理解“寂静”,可用“安静”做比较。

它们静的程度不同,“寂静”要比“安静”还要静。

所以“寂静”可以理解为“特别安静”。

③用反义词解释。

有些词语可以在它的反义词上加个“不”字。

如“僵硬”可以理解为“不柔软”。

也可以说“和柔软的意思相反”。

4.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注意它的比喻义和引申义。

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有引申到其他方面的含义。

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搞清本义,然后理解它的引申义。

如“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它并不是说真的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而是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

又如“走马观花”的原意是骑着马看花,现在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囫囵吞枣”的原意是把枣儿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二、词语的运用

1、词义范围的大小。

如“宽阔”与“辽阔”都是指一定的空间,但“辽阔”比“宽阔”的范围更大。

2、词语的语意轻重。

“轻视”与“蔑视”都有“轻视,看不起”的意思,但“蔑视”比“轻视”看不起的程度更深。

3、词语的感情色彩。

如“鼓舞”和“煽动”。

都有“用语言、文字促使人们的心情、行动发生变化”的意思。

但“鼓舞”是“使人们振作起来,增强信心和勇气”,属褒义词;“煽动”是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属贬义词。

4、词语的使用习惯。

如:

“改进”与之搭配的词语应是“工作、方法、技术”而“改善”,与之搭配的词语应该是“生活、关系、条件”。

5、词语的使用对象。

如“生日”与“诞辰”;“生日”用于一般人,“诞辰”只用于名人。

“爱抚”与“爱戴”都有“爱”的意义,但“爱抚”是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是群众对领袖。

“哆嗦”和“颤抖”,前者用于口头语,后者用于书面语。

三、词语的归类和排列

1、按词性归类。

词语可按动词、形容词、名词等进行归类。

2、按词语的用途归类。

如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山水的词语、描写气象的词语等等。

(1)按描写人物的词语归类。

A、人物的外貌。

如:

饱经风霜古铜色粗糙慈祥黝黑白哲肩膀宽阔虎背熊腰身材魁梧……

B、人物的表情神态。

如:

兴高采烈怒发冲冠悲痛欲绝心花怒放失魂落魄容光焕发精神抖擞喜气洋洋……

C、人物的动作。

如:

望、瞧、瞅、盯、注视、凝视、端详、鸟瞰、俯视、瞻仰、查看、视察、浏览、检阅、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D、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

喜悦、惦念、悲伤、犹豫、懊悔、痛苦、大失所望、喜出望外、瞠目结舌、依依不舍……

(2)按描写山水的词语归类。

如:

山清水秀潺潺的溪水陡峭的山崖波浪滔天水平如镜茫茫的戈壁波涛汹涌浩翰的大海辽阔的平原道路崎岖荒山秃岭万丈深渊群山环抱奇峰罗列云雾缭绕……

(3)按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归类。

如:

百花争艳烂漫绿茵茵茂密挺拔婀娜多姿茂盛傲霜斗雪……

3、词语的排列:

①按概念大小排列。

例如:

植物——树——果树——梨树

②按整体到部分排列。

例如:

身体——上身——头部——嘴——牙齿③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如:

黎明——日出——晌午——黄昏

④按事物发展过程排列,如:

耕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四、褒义词和贬义词。

褒义词是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贬义词是指带有憎恨、厌恶或者讽刺、讥笑、指责意思的词。

辨析褒义词和贬义词的方法有:

1、从近义词中辨析。

从词所表现的不同感情来区分褒、贬义。

如“团结”与“勾结”是近义词,都有“人与人联合起来”的意思。

但是,“团结”是用在人民方面的,是褒义词。

而“勾结”用在敌人方面,是贬义词。

2、在比较中辨析。

如,“光明磊落”是“胸怀坦白,光明正大”的意思,表示人的品质高尚,是褒义词。

而“阴谋诡计”指“暗地里策划干坏事”,是坏人的不良行为,是贬义词。

3、在语言环境中辨析。

有些词在一定的环境里是褒义的,但在另一种环境里是贬义的如,“你这个人谁也瞧不起,狂妄自大,真是太骄傲了。

”句中的“骄傲”是贬义词。

“飞天梦圆,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句中的“骄傲”含有自豪的的意思,是褒义词。

五、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

意思相同的词叫同义词,如:

爸爸(父亲)生日(诞辰)、意思相近的词叫近义词,如:

消灭(歼灭)

1.从意义上辨析:

①轻重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表达的语意上有轻重之分。

辨析这些词要作语意上的分析。

如“优秀”和“优良”都含有“优”。

说明成绩或者质量好。

但“优秀”的语意比“优良”重。

②范围大小不同。

有些近义词指的都是同一事物,但涉及的范围、规模有大有小。

对于这类同义词,可以从辨析词语范围入手。

如“战争”与“战役”““战斗”都指打仗,但“战争”的规模比“战役”大,而“战役”的规模又比“战斗”大。

③意义上的细微差别。

如,“爬行”和“葡匐”意思是一样的,但“爬行”是平常说的,是普通语。

而“葡匐”一般用于军事上,是特殊语。

2.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有些近义的词意思相同,但感情色彩不一样,我们可以从词语的褒贬义去辨析。

如“团结”与“勾结”,“武断”与“果断”。

“夸夸其谈”和“口若悬河”。

3.从搭配习惯上辨析。

在运用词语的时候,要注意词与词的搭配。

有些词语搭配常常是固定的。

我们可以通过词的搭配来辨析词义。

如“维持”与“保持”,“维持”与“纪律、秩序”搭配;“保持”与“清洁、健康”等词搭配。

4.从运用对象上辨析。

有些同义词在所指的对象上,有上下内外的分别。

如“爱抚”与“爱戴”都有“爱”的意义,但“爱抚”是指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爱戴”是群众对领袖。

六、反义词的辨析。

凡是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都是反义词。

有的词只有一个反义词,如:

远——近,左——右,前——后,有的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反义词,如:

老人(老—幼);这是老办法(老—新)这青菜太老(老—嫩);反对——支持、赞成、拥护。

(一词有多个反义词)

要准确写出一个词语的反义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词的音节去寻找。

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

如“强”是单音节词,它的反义词也应当是单音节的“弱”。

②从词的范围去寻找。

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当是相同的。

如“坚强”是指人的意志,就应当找“软弱”,也是指人的意志。

而不能找“瘦弱”,因为“瘦弱”指的是身体状况。

③从词的性质去寻找。

词从性质分,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反义词的词性,必须与原来的词性相同。

如“暗淡”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是形容词“光亮(明亮)”。

如果用“亮光”就不对,因为“亮光”是名词。

④根据不同的意义去寻找。

有的词是多义词,词义不同,相应的反义词也不一样。

因此,我们要弄清楚原来的词在文中是什么意义的,再从这个意义出发找反义词。

如“老”可以表示年纪不轻了,也可以表示方法陈旧了,蔬菜不鲜嫩了。

根据“老”的不同意义,找出不同的反义词。

如:

他是个老人(老—幼);这是老办法(老—新)这青菜太老(老—嫩)

七、谚语和歇后语

1.谚语。

谚语就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提示客观事理,富有教育意义。

常见的谚语:

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如虎穴,焉得虎子。

……

2.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往往是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后一部分是某种现象的寓意。

歇后语含义深刻、幽默、富有智慧。

常见的歇后语:

芝麻开花——节节高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千里送鸿毛——礼轻情意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竹篮打水——一场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八、理解多义词:

一个同时存在着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多义词一般由本义、引申意义或比喻意义组成,因此,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

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总是单一的。

如,“深”有八种意思:

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②深度;③深奥;④深刻;⑤(感情)厚;(关系)密切;⑥(颜色)浓;⑦距离开始的时间长;⑧很的意思。

但在一个句子里它只代表单一的意思。

如:

(1)这篇文章道理很深。

(深奥)

(2)深深的河水挡住了他的去路。

(从上到下距离长)

(3)深厚的情谊让他久久不愿离去。

(感情深厚,关系密切)

(4)深绿色的树冠上群鸟飞舞。

(颜色浓重)

(5)爷爷的话道理很深,但我还是听懂了。

(深刻)

(6)夜深了,妈妈还在灯下干家务活。

(距离开始的时间长)

九、“的、地、得、着、了、过”的使用。

名词前面用“的”如:

美好(的)节日;动词前面用“地”。

刻苦(地)学习。

十、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型化的固定词组,大都由四个字组成,多数属于书面语类型。

1.成语特点。

①意义整体化。

成语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必须透过字面意义进一步去理解它所包含的深刻的实际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

②结构定型化。

成语的每个成分,一般不能随便改动,即不能随便换字、加字或减字,不能调换次序。

2.成语的来源。

成语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口语。

如:

千方百计、横七竖八、量体裁衣…等.二是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和古典作品中的语句。

如:

坐井观天……等。

3.解释成语的一般方法。

①寻找典故。

有的成语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

只有了解它们的出处,才能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

如,读了《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后,对“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的意思就明白了。

②从字面上理解。

如“水落石出”,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水位落下去了,石头就露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③理解古义。

有的成语出自古代,只有理解了古义,才能正确地知道成语的意思。

如“井底之蛙”中的“之”,就是现在“的”的意思。

④区别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

比喻义和引申义。

“千锤百炼”的本义是用锤子锻打,用火烧炼。

比喻义是经历许多次艰苦的斗争和考验。

引申义是指文艺作品进行多次修改,不断提高。

4.成语的正确使用。

①读准字音。

如“破绽百出”的“绽”字,应读作"zhàn",而不能读成“dìng”,“垂涎三尺”的“涎”字,应读作"xián",而不能读成“yán”。

②字形要写正确。

如“好高骛远”的“骛”字是上下结构,“骛”的字义是追求,所以下面的部件是个“马”字,而不能写成“鹜”。

“趋之若鹜”的“鹜”字也是上下结构,字义是鸭子,所以下面的部件是“鸟”字。

③要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

要通过查字典,弄清成语中重点字的字义,进而掌握成语的整体意义。

例如“破绽百出”,重点是弄清“绽”字,“绽”是裂开。

“破绽”指衣服上的裂口。

“破绽百出”原指衣服上的裂口很多,现用来比喻说话、做事露出的漏洞很多。

这样“绽”字就不会写成“锭”字了。

十一、关联词

一、常用的关联词①表示并列关系的:

“……也……”,“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既……又……”

②表示承接关系的:

“……于是……”,“……然而……”,“……终于……”,“一经……就……”

③表示选择关系的:

“……或者……”,“是……还是……”,“不是……便是……”,“与其……不如……”,“宁愿……也不………

④表示递进关系的:

“……而且……”,“……甚至……”,“不但……而且……”,“不光……还……”

⑤表示转折关系的:

“虽然……但是…”,“……然而……”,“……否则……”,“尽管……可是……”,“虽然……却……”

⑥表示因果关系的:

“因为……所以……”,“既然……就……”等。

⑦表示假设关系的:

“如果……就……”,“纵然……也……”,“即使……也……”“哪怕……还……”,“再……也……”

⑧表示条件关系的:

“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

检测方式。

1.关联词填空2.用关联词把两个单句句连成一个复句。

如:

村民们每年都种树。

小康村变成绿色的家园。

用关联词把他们连成复句:

因为村民们每年都种树,所以小康村变成绿色的家园。

只要村民们每年都种树,小康村就会变成绿色的家园。

第四节句子

【知识要求】

1、能把句子补充完整,会理清词序混乱的句子,会扩充句子和缩短句子。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能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中心句。

3、能用常用的词语和关联词造句子,内容正确,意思明白、结构完整。

4、能改写几种常见的句子。

如,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直述句和转述句。

5、能认识和运用比喻、拟人、反问、设问、排比、夸张等句子。

6、能修改常见的病句。

7、学会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号。

认识分号和破折号。

能正确书写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格要规范。

【知识提要】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

1、抓关键词语来理解。

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尽”(消失)、“唯见”(只见)和“天际”(天边)是关键的词语……(孤单单的一只小船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2、抓住要点来理解。

如,“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句话的重点是两个“幸福”。

第一个“幸福”:

联系课文内容知道,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第二个“幸福”:

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和痛苦,也就彻底幸福了。

3、从比喻、象征意义中理解。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里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来比喻人民没有自由,革命者处处遭迫害。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谈笑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不能理解为……

4、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这是母亲安慰“我”的话,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母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她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然而她怕影响孩子的情绪,一直隐瞒着,当孩子说“活着有什么劲”时,她自然想到自己的病情,她这句话的意思是:

她和孩子虽然都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