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文地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76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贵州水文地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水文地质.docx

《贵州水文地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水文地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水文地质.docx

贵州水文地质

贵州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贵州省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始于1958年,由贵州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开展1:

20万区城地质调查的同时进行,编有各调查图幅的“水文地质专报”。

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限期,贵州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成都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实习生队,进行了1:

20万贵阳幅、安顺幅、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分别著有各图幅区域水文地质测量报告。

这一时期的调查,在工作方法和内容方面都较简单和租略。

197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加强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之后,中央军委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国家地质总局统一部署了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贵州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2部队、贵州省地质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共同承担。

1975年开始在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国际分幅分工开展工作。

至1980年,732部队先后完成湄潭、遵义、桐梓、息烽、威宁、瓮安、镇远、沿河、江口、毕节、威宁、威信、正安等12个图幅;734部队完成黎平幅;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贵阳、独山、罗甸、都匀、榕江、剑河、水城、盘县8个图幅。

省地质局缩二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完成安顺、安龙、兴仁3个图幅。

贵州与邻省接壤的边角地区有3图幅,分别由相邻省地质局的水文地质大队或参加该省普查工作的解放军部队完成。

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完成全省17.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各图幅的普查报告,均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精度符合要求。

至1983年已全部正式出版,供有关部门使用。

通过普查,基本查明了解贵州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进行了划分,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有了较系统的认识。

对地下水资源也进行了概算,同时还指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方向。

归纳记述如下:

(一)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贵州的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还与地表水互相转化,互为补给。

贵州全省有10公里以上长的河流984条,河网密度按大于10公里长的河流计算,每平方公里河长为17.1公里,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值达1035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588毫米;省外过境客水量291.7亿立方米,各河流向东、南、北三面呈放射状迂回曲折流出省境。

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可分为“集中注入”和“分散渗透”两种。

(二)地下水径流与排泻

贵州地下水径流主要是管流和隙流两种形式。

前者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地层中;后者多见于碎屑岩、岩浆者和变质岩分市区。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径流与地表水径流关系密切,相互转化频繁。

管流和隙流两种不同的径流形式,虽然性质各异,但亦常共存于同一个径流场中,互相转换。

地下水总的排泄方向。

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地下水出口集中排泄;二是以泉出形式分散排泄。

地下河排泄,受地表水系控制最明显,在众多的地表河流的两岸均可见到地下河排入河谷中。

(三)地下水类型

1、根据含水层的性质和地下水赋存和径流特点分类有:

岩溶水,裂隙水和孔隙水三大类,其中以岩溶水为主。

(1)岩溶水

岩溶水分布广,水量大,是贵州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

岩溶水又分为纯碳酸盐岩溶洞管道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

溶洞管道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下统、石炭系、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中下统及碳酸盐岩段含水层中,其贮水空间以岩溶管道、溶洞为。

此类含水层分布区,特别是石灰岩含水层,岩溶作用极强烈,地下河发育,岩溶大泉、溶洞、落水洞、岩溶洼地、岩溶潭等屡见不鲜。

由岩溶管道、洞穴等组成的“集中导水结构”含水丰富,流量大于50升/秒以上的岩溶大泉和地下河全省约有2000多处,合计流量780598.5升/秒,其中地下河流量最大者达6600升/秒。

地下河枯季径流模数4—7升/秒平方公里,钻孔(井)水量为1000-2000吨/日,大者可达5000吨/日左右,此类地下水,水量大,伹分棺极不均匀。

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敖溪组、花桥组、石炭系岩关组、二叠系吴家坪组、三柱系罗楼组、紫云组等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合的含水岩组中。

此类含水岩组,其贮水空间是以裂隙为主组成的“分散导水结构”。

地下水径流方式为隙流。

泉水流量1-10升/秒,钻孔(井)水量一般500一1000吨/日。

个别水量大者可达2000-3000吨/日,此类地下水水量中等,但其分布比溶洞管道水均匀。

(2)裂隙水

根据裂隙含水层的性质又分为:

碎眉岩裂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和岩浆岩裂隙水。

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各时代地层的碎屑岩中,其贮水空间主要为构造制裂隙和风化裂隙。

此类含水岩层出露泉水虽多,但流量不大,一般均小于5升/秒,钻孔(井)单孔水量几十吨至几百吨/日不等,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1一3升/秒平方公里。

变质岩裂隙水,赋存在变余砂岩、千枚岩和板岩等变质岩系中,贮水空间以风化裂隙为主。

其富水性取决于风化带厚度和风化裂隙发育程度、植被复盖面积等因素。

出露泉水流量一般小于l升/秒,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2—4升/秒平方公里,但清水江上游,年降水量达200—1800毫米,植被覆盖面积很大的地带,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达6一7升/秒平方公里。

岩浆岩裂隙水,赋存在峨嵋山玄武岩、花岗岩和花岗质混合岩类中,其贮水空间为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此类含水层出露泉水流量小于1升/秒,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l一2升/秒平方公里,据玄武岩钻孔中抽水试验,水量小于100吨/日。

(3)孔隙水

孔隙水零星分相于第四纪和第三纪未胶结的松散岩层的孔隙中。

此类含水层厚度甚薄,面积不大,含水性能差,水量小。

但某些大型河谷阶地和盆地中局部地段的冲积、洪积层厚度可达数十米,钻孔抽水试验水量为200-300吨/日。

2、根据地下水的水力性质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或承压自流水)两类。

(1)潜水

潜水具有无压自由水面,一般埋藏较浅,分布广,是省内最常见的地下水类型。

(2)承压水

承压水,当含水层被人工(钻孔)揭穿后,由于静水压力传递,水面上升到顶板之上乃至喷出地面,发生自流现象。

承压水受地质构造严格控制,主要分布于向斜、背斜或单斜构造中。

向斜承压水,主要分布于向斜轴部地带,省内许多向斜构造都有承压水。

例如:

龙里向斜CKl7号钻孔中,岩溶承压水水头高出地面13.66米,自流量810吨/日;遵义向斜ZKl25号钻孔中砂岩裂隙承压水,水头高于地面20米,自流量500吨/日左右。

背斜承压水,常常富集于背斜倾伏端。

例如:

仁怀坛厂中枢背斜中2井,岩溶承压水,水头高于地面75米,自流量1097吨/日;福泉丁家寨背斜ZK22号钻孔中,岩溶承压水,水头高于地面7.80米,自流量1431.12吨/日。

单斜承压水,由褶皱或断层引起的单斜岩层分布区亦可能有承压水。

例如:

贵阳市三桥至马王庙一带有9个勘探钻孔揭穿承压水含水层以后出现自流现象,水头高出1.5—21.1米,自流量最大者(404号钻孔)达1771.20吨/日。

(四)地下水的水质

贵州的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多为无味、无臭、无色透明、低矿化度(矿化度小于300P.P.M)、微硬(硬度8.4-16.8德国度)的眶碳酸钙水,水质良好,仅局部地区因含水层中含有膏盐或硫化矿床而出现硬度高达70-113.3德国度的硫酸钙型极硬水。

据1000多件较有代表性的水样化学分析资料统计,全省有10几种地下水化学类型。

其中:

以重碳酸钙型为主,占总数的42.5%,重碳酸钙镁型占37%,重碳酸-硫酸钙型占53%,其它类型占15%左右。

大量资料表明: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含水层的岩石组分有密切关系,石灰岩地区主要为重碳酸钙型水,白云岩地区多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变质岩和玄武岩地区以重碳酸钠、重碳酸钠一镁型水为主,碎眉岩地区岩性复杂,地下水出现多种化学类型。

近30年来,城市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地下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一些重要城镇的地下水中,“三氮”(NO3、N02和NH4)、汞、砷、氰化物、酚类等有毒、有害成分及细菌,时有检出乃至超标,尤以“三氮”和细菌污染最普遍,局部地段浅层地下水受污染的程度,已达到不可忽视的地步。

(五)地下河系

地下河又称暗河。

由数条地下河组成、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系统并形成完整的流域者,称地下河系。

地下河是碳酸盐岩分市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岩溶形态,它属于岩溶水之一。

地下河发育,分布广泛,是贵州一大特色。

全省有1130条地下何,每年平常期总流量达2亿立方米,其中800多条排入长江流域各水系,300多条排人珠江流域各水系。

贵州地下河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碳酸盐岩钙镁比值大,发育强度大。

地下河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舒缓褶皱区地下河多形成树枝状、网状地下河系,紧密褶皱区多发育单支状地下河。

地下河系的平面形态有:

网格状、树枝状、入字状,、根须状、帚状和羽状粹。

纵剖面形态有:

大比降(水力坡度大于10‰)型、小比降(水力坡度小于10‰)型和阶梯型。

地下河发育长度一般较短,绝大部分小于10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1000多条地下河,总计长度约6000余公里,其中:

长度大于50公里者占总条数0.3%左右,30-50公里者约占0.7%,10-30公里者约占10%,5-10公里者约占36%,小于5公里者占61%左右。

地下河埋藏较浅,绝大部分分布在地面下几十米以内。

因此在地下河通过的地区沿途地面上有成线状排列的洼地、落水洞、漏洞、竖井、或地下河天窗等标志。

地下河的地质层位依次为:

以石灰岩为主的岩组,地下河最发育;以白云岩为主的岩组,地下河发育程度次之;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地下河长度短,流量小。

不同地貌区,地下河发育也不一样:

1、黔南中低山盆谷区,地下河最发育,以地下河系规模大、数量多、支流密集、

结构复杂为特点。

目前所知省内规模最大的地下河系一罗甸沫阳大小井地下河系为例:

大井地下河系,源于贵阳高坡乡,发肖于克渡向斜和雅水向斜西翼的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石庆岩、白云岩中。

整个地下河系以摆郎河为丰于,由20多条地下河汇集而成,呈树枝状展布于摆郎河两岸,形成暗流和明流结合式的地下河系。

主流长85公里,平均比降8.7‰,最终于沫阳大井流出。

出口处为高7米,宽10米的洞口,枯季流量1800升/秒,平常期流12000升/秒。

小井地下河系,源于惠水翁名乡,发育于雅水背斜的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由9条地下河呈树枝状展布汇流而成,该地下河系除个别河段出现明流以外,绝大部分力暗流,主流长40公里,平均比降17‰,最终于沫阳小井流出。

出中处为一溶洞,洞长1453米,除10—15米处不便通行外,其余洞体高30-50米,宽15-25米,洞壁平整,洞顶多呈自然塌落拱形,洞底为垮塌块石铺盖。

地下河沿洞底流出,枯季流量约5000升/秒,平常期流量8000升/秒左右。

大小井地下河系,关系密切,有水力联系,并有许多共同点,但又自成体系。

两地下河系出口相距约400米,流域面积共2000平方公里左右,它是坝王河的源头,最终注入蒙江,属珠江水系。

2、黔西南中低丘原区,地下河发育程度和规模仅次于黔南,规模最大者为龙摆尾地下河系。

源于晴隆箐口乡,发育于二叠系石灰岩中,由七条地下河呈树枝状展布,汇入碧痕营龙摆尾流出。

流域面积326平方公里,主流长39公里,平均比降15‰,据多年长期观测出口流量为19400—17220升/秒。

3、黔西高原中山区,地下河一般较短小,其长度超过20公里者甚少,多呈单支状,很少形成地下河系。

规模较大的水城滥坝地下河系,源于水城特区舍嗄一带,发育在大海坝背斜二叠系厚层石灰岩中,由三条分支呈树枝状展布,其中下游河段埋藏较深,约在地表100米以下,基本上属于暗流型,主流长度36公里,平均比降28‰,流域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各支汇合后,于古牛河道流出,其枯季流量达1320升/秒。

4、黔中丘原盆谷区,地下河较发育,但一般径流短,流量小,多为小规模的地下河系。

其规模最大的苑口地下河,源于贵阳烂山一带,发育于石炭系厚层石灰岩中,由北、东两支呈“入”字形展布,于安家坑交汇后,径流几公里至惠水县苑口寨流出,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

出口处为一溶洞,洞高20米,宽30米,水从洞底乱石堆中涌出,据长期观测,出口流量达990一11300升/秒。

注入涟江,属珠江水系。

5、黔北山原中山区,多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成条带状分布,地下河发育受到一定的限制。

该区地下河长旋超过10公里的不多,一般流域面积小,流量不大,形成地下河系者甚少。

6、黔东低山丘陵区,黔东南主要为非碳酸盐岩层,碳酸盐岩分布零星。

在黔东北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出露区,虽然发育各种岩溶型态,但地下河少而分散,径流短,长度超过5公里的不多见,流量不大。

(六)地下河天然资源总量

地下河天然资源总量,是指全省各类地下河天然资源的总和。

贵州省地下河天然资源总量,从60年代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省水利科研所、省地矿局等单位,先后进行过多次测算,其结果不尽一致。

近几年的最新成果是:

1、1984年省水利水电科研所,采用河川基流分割法计算全省地下河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258.7亿立方米/年,占河川径流的24.8%,其中岩溶水214.9亿立方米/年,占地下河天然资源总量的83.1%,非岩溶水44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16.9%.按流域分布,长江流域184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71.1%,珠江流域74.7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29.8%。

2、1983年省地矿局,根据全省l:

20万水文地质普查的新成果,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枯季地下河天然资源总量为229.08亿立方米/年,其中岩溶水167.72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73.2%,非岩滞水61.34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26.78%,按流域分布,长江流域157.5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69%,珠江流域73.3亿立方米/年,占总量的31%。

贵州省地下河天然资源总量占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的2.63%,居全国第12位;其中岩溶水占全国岩溶水总量的8.24%,居全国第6位。

二、专门水文地质

专门性水文地质工作,50年代前除朱学范、乐森寻分别于1942年和1946年对息烽开展一些初步调查,写有简报外,未见其它报导。

50年代初,主要进行矿区水文地质工作,1958年以后,省地质、城建、煤炭、冶金部门,为解决主要城镇的生活和工业供水问题,先后开展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和勘探。

70年代中期以来,除省地质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2部队等对主要城镇和映水农业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和打机井开发地下水以外,地矿局其它地质队伍,煤炭厅111队、水源队、冶金系统成都勘察公司、山东泰安打井队等10几个单位亦在主要城镇打机井开发地下水。

“六五”期间,省科委组织省地矿局、省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工学院、南京大学等,对贵阳、遵义、安顺、水城、独山、普定岩溶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并列为“六五”攻关项目;省地矿局环境地质大队,在贵阳、遵义、安顺和水城建立了地下水监测站,对地下水动态及污染情况进行长期监测;省地矿局第一、第二水文地质队、地质科研所、贵州工学院等几个单位对热矿泉水进行调查研究,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对贵州地下河分布规律进行专题研究,并编制全省水文地质区划;省地矿局地质研究所对南部岩溶发育规律进行专题研究,等等。

通过上述专门性水文地质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水文地质成果,为贵州国民经济建设、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基础资料,获得找矿(水)奖、科技成果奖共16项。

并大大拓宽了水文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和社会影响,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技术力量,对发展水文地质科学作出了贡献。

(一)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

贵州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始于1958年,由建工部勘察院西南分院,首次在贵阳市开展此项工作。

此后,地质、煤炭、冶金等系统的专业队伍先后在贵阳、遵义

安顺、水城、凯里、都匀、瓮安、福泉等主要城市和工矿区进行供水勘察和钻井开发地下水。

随着城市需水量日益增长,从60年代开始钻第一眼机井开发地下水,到70年代中期以后,专业和非专业打井队不断增加,至今全省已钻有机井几百眼,合计每日开采量达几十万吨。

此外,还开发利用许多泉水和暗河等地下水天然资源,每日开采量亦几十万吨(见下表)。

贵州省主要城市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表

城市名称

地下开采量(万吨/日)

备注

天然露头

机井

合计

贵阳市

遵义市

安顺市

六盘水市

都匀市

凯里市

兴义市

铜仁市

合计

11.123

2.43

0.79

13.89

3.21

2.10

0.04

0.68

34.62

6.00

3.13

3.21

14.6

3.94

1.70

0.14

32.73

17.12

5.56

4.00

28.49

7.15

3.80

0.04

0.82

67.35

其中水城特区开采量为16.15万吨/日

主要城市地下水的勘查和开发概况是

1、贵阳市

50年代以来;先有建工部西南综合勘察分院水源四队,在贵阳辖区263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开展1:

5万的水文地质测量,施工勘探钻孔12个,其中4个孔作了抽水试验。

与之同时,贵州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市辖区976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1:

5万水文地质测量.。

1958-1960年该队在市区及南郊舒家寨一牛郎关一带,西郊三桥、阳关、野鸭塘一带,开展1:

2.5万水文地质测量,施工勘探钻孔共100个,但大部分钻孔未作抽水试验,勘探工作质量低,勘探成果的利用价值较差;1968-1977年重点在市区168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初勘,开展1:

2.5万水文地质测量,施工勘探钻孔61个,抽水试验64层,基本上查明了市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明地下水年平均天然资源(C级)20.80万吨/日,可开采资源(B级)16.50万吨/日,于1982年提交了《贵阳市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贵阳市地下水类型有岩溶水,裂隙水和孔隙水三大类,岩溶水分布最广,水量丰富,是主要的地下水类型。

贵阳市区,根据其水文地质特点,大体可分为西区和东区两个水文地质单元。

西区,水以分水岭为界,南至阿哈寨阻水横断层,东西两侧分别以侏罗系砂页岩、二叠系页岩隔水层为界;东区以贵阳向斜岩溶盐地为主体。

贵阳市利用地下水天然露头(泉、暗何等)有悠久历史。

近20多年来,由于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口剧增,城市供水日趋紧张,原有水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除了开发利用泉水、暗河等天然露头以外,还不断钻井开发深部地下水。

从1966年开始打第一眼机井至70年代中期,全市机井尚不足10眼,总开采量仅3000—4000吨/口。

1976年以后,有经济能力的单位,纷纷打自备机井开发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全市已有机井130余眼,总开采水量约6万吨/日。

1990年建成汪家大井供水点,日开釆量8一10万吨,天然露头和机井开采水量合计约25万吨/日。

2,遵义市

自1958年开始,先后有建工部勘察院,贵州地质局102地质大队和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冶金部成都勘探公司、建工部北京水源六队和西南水源三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2部队等单位为城市生活用水及工矿用水,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作过1:

5万的水文地质测量,合计施工勘探钻孔63个。

1980年至1982年,贵州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又系统地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在179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l:

l万水文地质测绘,施工勘探钻孔61个,总进尺1.37万米,抽水试验73层,基本上查明了勘探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明地下水年平均天然资源11.62万吨/日,可开釆资源(8级)8.02万吨/日,提交了《遵义市供水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大量资料说明:

遵义市地下水有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三大类型,其中岩溶水分布最广,水量较丰富,是区内最有供水价值的地下水类型。

50年代前,遵义市无统一供水系统,市局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露头(泉水)作供水水源。

50年代始建立以抽取地下河水为主的沙坝,白杨洞自来水厂,随着城市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多,70年代以来许多有经济能力的单位,为缓解供水紧张的局面,先后施工了自备机井,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

目前市内已有机井70眼,实际正常使用57眼,开采水量约3万吨/日。

还利用地下水天然露头17处,开采水量约2.50万吨/日。

机井和天然露头开采量合计约5.50万吨/日。

3、安颀市

1958年开始,先后有建工部西南勘察分院、冶金部成都勘察公司、六盘水特区煤田勘察公司水源队等单位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和凿井开发地下水。

其中大部分是为解决个别工厂的供水而在小范围内进行勘查和凿井的。

1981—1987年,贵州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为安顾市城市供水,进行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勘探、开展l:

2.5万水文地质测绘共150平方公里,施工钻孔52个,总进尺9708米,抽水试验31个孔59层,水动态观测45个点,基本查明安顾市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明地下水天然资源12.39万吨/日,可开采资源7.9万吨/日,于1988年提交《安顺市供水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安顺市地下水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白云岩(T1a)溶洞裂隙水。

该类地下水分

布广、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其次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石灰岩(T1d)溶洞裂隙水。

安顺市区无大的地表河流可作为城市供水水源,虹山水库因受污染已不能利用。

目前城市供水全部系利用地下水。

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已有22个单位共开采地下水天然露头18处,每日开采量为7900—16375吨;有27个单位共施工机井50眼,正常使用37眼,每日开釆量达32131—33183吨,全市合计每日开采地下水4—5万吨。

4、水城特区

从1965年起,先后有省地矿局等5个单位在水城盆地进行地下水普查、勘探和打井。

该区以石炭系的岩溶管道水为主。

据1984年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提交的《水城盆地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研究》报告,盆地地下水可开采资源为15.99万吨/日。

截止1988年已建机井20余眼,开采量约7.71万吨/日,此外,抽取泉水地下河水量约8.44万吨/日,总计实际开采量达16.15万吨/日,目前地下水是该区城市及工矿企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5、凯里市

自1984年以来,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在该市开展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勘

探,先后作过1:

5万和1:

2.5万的水文地质测量,施工勘探钻孔31个,总进尺共6077米,抽水试验35层,基本查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

其主要含水层为寒武系炉山组、高台组和平井组白云岩,含岩溶裂隙水,局部有承压水,其中8个钻孔(井)发生自流现象,水头高出地面0.4-4.99米。

目前全市水源基本上是地下水,巳建机井约30眼,但正常使用者不足20眼,实际开采量1.7万吨/日,此外抽取地下水露头(主要大龙井)约2.10万吨/日,总计实际开采量约3.80万吨/日。

6、都匀市

1982年和1988年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先后两次进行1:

5万的水文地质普查。

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目前全市已有30眼机井开采地下水,正常使用者20多眼,实际开采量约3.90吨/日,开采地下水露头(泉水)12处,实际开釆量约3.2吨/日,总计开采地下水达7.1吨/日。

(二)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

60年代初以来,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大队先后在兴义杨四屯,兴仁万屯,独山四方井、基长、下司、马尾、普定马官、平坝夏云、中八、遵义南白镇、安顺天龙镇等地;第二水文地质大队在遵义深溪水、龙坪、虾子、新场、苟江、平正、山盆、鸭溪、绥阳等地;中国人民解放军732部队在玉屏朱家场等地均开展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和打井。

此外,各地、县水利部门开展过地表、地下水资源规划调查,贵州工学院、南京大学、成都地质学院分别在独山、普定进行岩溶水资源研究。

上述各项工作成果为贵州省农田供水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由于大多数农民居住区和田地都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