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7790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32 大小:1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2页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2页
亲,该文档总共2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2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语上备课教案.docx

二语上备课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及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的良好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养成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说说我们这学期要养成什么好的学习习惯呢?

3.诵读文中好习惯的两句话。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1.观察图画:

a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b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朗读的?

2.学生交流朗读时的姿势,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距离

眼离课本距离一尺

3.模仿评判:

a 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并由大家给予评判。

b 评判中学生说说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提问:

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4.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

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

身正肩平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5.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6.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7.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

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8.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

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

态度怎样?

老师要他干什么?

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

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9.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

这是在什么地方?

家长要孩子干什么?

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10.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

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态度怎样,姿势怎样?

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看图学习,掌握了朗读、背诵正确的姿势要领,了解背诵的形式,知道了看图背诵的方法。

今后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做到多读、勤背、乐背。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说说:

你课前看了什么课外书?

遇到了哪些生字?

是怎样解决的?

(二)组织学习第二个好习惯——乐于课外阅读

1.观察上边三幅图

A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B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得多开心啊!

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

学习两条格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观察第二幅图。

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D观察第三幅图。

E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

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F小结三幅图: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2.观察下边三幅图

A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在干什么?

B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C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D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

在阅读中遇到有趣的内容可以互相交流。

二、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学习方法。

3.问问题的方法。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通过看图学习,掌握了背诵正确的姿势要领,了解了背诵的形式,知道了看图背诵的方法,今后我们在读书时要做到多读、勤背、乐背。

而且要乐于阅读课外书报、主动地寻求知识,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大有好处。

2.拓展练习

交流课外阅读中的体会。

3.学习建议:

请教家长练习用部首或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

教学后记: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水乡的特征,感受秋天水乡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我领大家读一读”

出示: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开火车读词。

3.诵读韵文。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定向目标”

1.这篇韵文主要写了哪个季节,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概括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秋天”的词串。

2.全课12个词语,分成4组。

每一组分别侧重描写了什么景色?

(分别表现水乡白天的景色、荷塘里的主要植物、水乡傍晚的景色、夜晚水乡的景色。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学习第一组词语

1.师:

看,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

你们觉得美吗?

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2.谁来读?

点名读。

3.师范读。

师:

我读得美吗?

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

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像就出现了这幅画面。

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

4.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

男女生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组词语

1.师:

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

相机认识“菱藕”。

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吗?

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

点名读,评: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

荷塘真美啊!

2.师范读,指导学生读。

(三)学习第三组词语

1.师:

夕阳西下眺望湖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听到什么?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2.师:

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驾驶着渔船满载而归,这场面多美呀!

能读好这排词语吗?

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

3.指名读,评议。

(四)学习第四组词语

1.师:

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

(出示图片)美么?

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

2.指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1.这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水乡,知道了课文从水乡的白天、植物、傍晚、夜晚写出了水乡的美丽,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感受水乡的美丽。

2.指导学生书写“烟”“灯”“秋”两个字。

“烟”和“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火”作偏旁时,第四笔的捺变为点,这样字才美观。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美丽的水乡记在心里呢?

1.请大家借助画面,记住这段话。

(多媒体出示课文配图)

2.练习说话:

以“游水乡”为题练说一段话。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向我们描绘出了水乡的美景?

怎样写水乡的美景的呢?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1.朗读词语。

2.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

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

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3.配乐朗读,了解叙述顺序:

白天(湖面、荷塘)——傍晚——月夜。

4.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出示:

“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进一步感受水乡的美丽富饶。

5.点名配乐读。

(评议:

停顿,想象。

你读得真好,封你做读书大王)这么多人都想读,这样吧,请同桌两个相互读给对方听。

那就请大家起立,带着心情,带着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背。

配乐齐读。

(三)根据板书,配乐齐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歌”“芦”,“歌”也是左右结构的字,“欠”的起笔撇要略高于左边的“哥”字。

二、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参观了美丽的水乡,感受到了水乡的美丽和渔民们的快乐,除了文中介绍的景物,你还收集了水乡哪些资料或图片?

补充欣赏我国几个著名的水乡的美景。

2.拓展练习

(1)仿照课文说几个与水乡有关的词语。

(2)小练笔:

水乡真美啊!

3.学习建议:

(1)读一读《语文课外阅读》上的文章。

(2)上网查一查,我国有哪些有名的水乡。

板书设计:

识字1

白天景色

主要植物

傍晚景色

夜晚景色

教学后记

识字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

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与强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理解词语“腾飞”,感受国庆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我领大家读一读”

出示:

chénglóudiǎnjiǎnyuèqiáo

城楼大典检阅金水桥

shénzhōuténgyànkuáng

神州腾飞焰火狂欢夜

开火车读词,师生共同正音。

3.诵读韵文,先分行读,再全篇读。

二、学生“交流问题”——教师“定向目标”

1.学生交流韵文写了什么内容?

概括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描绘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的归类识字。

2.全课12个词语,分成4组。

每一组分别侧重描写了什么内容?

(分别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国庆阅兵式场面、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祖国的突飞猛进。

三、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1.师:

小朋友们,老师要考考你们,我国的首都在哪里?

你对我国的首都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去首都北京走一走,去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出示韵文。

2.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一)学习第一组词语

1.师: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出示天安门城楼图片)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

这就是天安门城楼(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师:

天安门前有一条河,你们知道是什么河吗?

(金水河)对,河上横跨着五座汉白玉石桥,这就是“金水桥”(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3.出示词语“红灯”,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组词语

(出示图画)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

1.教师叙述: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毛主席宣告完毕,阅兵仪式开始了。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军队,给你什么印象?

2.出示词语“大典、检阅、海陆空”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播放课件,了解开国大典中的阅兵仪式盛况。

(三)自由读下面的两行词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不懂的?

1.自由读,思考。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指名读词语,你认为有哪些词语的音要提醒大家注意,还有哪些不懂的?

交流理解的词语。

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师生解疑。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桥、检、陆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四、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这节课,我们参观了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特点,知道了课文从天安门城楼的景色、国庆阅兵式场面、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祖国的突飞猛进四个方面写出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感受。

五、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和国庆阅兵式场面,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认识广场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和祖国的突飞猛进的场面。

2、填一填:

我国的首都在,我们的国旗是。

3.通过搜集资料,我知道了国庆大典方面的知识:

我还想知道。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向我们描绘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的?

2.齐读词语。

(1)指名读课文。

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要求读出自豪的语气。

(3)“小老师”检查生字的读音。

(4)齐读词语。

3.朗读、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词语。

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要求读出自豪的语气。

(二)学习第三组词语

课件出示节日放焰火欢庆的场面,理解课文第三行词语。

教师叙述:

.国庆节的晚上,天安门广场上就更热闹了,礼炮轰鸣,焰火绽放,人们唱呀,跳呀,到处是歌声,到处是笑声,热闹非凡,人们在今夜尽情狂欢,神州大地一片欢腾,中华儿女度过了一个狂欢夜。

出示:

狂欢夜

1.指名读齐读。

2.这三个词连在一起,谁来读。

3.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四组词语

祖国大地一片欢腾,欣欣向荣,自古以来,还把我国称为神州。

2.龙,是古代传说中能兴风作雨的神奇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现在常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现在的中国犹如一条腾飞的“中国龙”日益繁荣,日益强大。

“腾飞”展示一组图片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3.指名读这组词语,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四)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出示词语,诵读全文

师范读2.生自由读3.指名读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礼、炮、焰、狂、神、州、龙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二、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从天安门城楼的景色、国庆阅兵式场面、广场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祖国的突飞猛进这几个方面向我们描绘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场面。

通过学习韵文中的词语,我们感受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和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2.拓展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完成下面练习。

(1)连一连:

庄严的中国龙

腾飞的  广场

五彩的    夜晚

欢腾的    城楼

狂欢的    礼炮

冲天的    焰火

(2)填一填:

国庆节到了,天安门城楼上hóngdēng()高挂,jīnshuǐqiáo

(  )边火树银花,国家领导人将在这里jiǎn( )阅中国人民解放军hǎilùkōng()三军部队。

国庆大典开始了,shénzhōu( )大地lǐpào(  )轰响,晚上,yànhuǒ( )绽放,人们载歌载舞,久久不肯离去,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kuánghuānye( )。

啊!

zhōngguólóng( )在世界的东方腾飞。

3.学习建议:

观察图画,感受喜庆气氛,写一些表示喜庆的词语。

板书设计:

识字2

天安门城楼的景色

国庆阅兵式的场面

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

祖国的突飞猛进

识字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意识字,提高学生学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养成学生做事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生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我领大家读一读”

出示:

画家铅笔炉灶嘴巴桌子

歪斜尾巴粗心匹夫张开

开火车读词。

3.听写。

教师读新词,生听写,同桌互评。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彩”“斜”“张”三个字。

提醒学生注意“彩”右边偏旁每一笔的起笔位置;“斜”字右边“斗”的悬针竖要长些,两点要上下对齐;“弓”字的第一笔比第三笔略宽些。

4.诵读儿歌。

学生交流儿歌写了什么内容?

概括总结:

这是一篇看图会意识字课文,从这首儿歌中我们明白了做事要细心的道理。

二、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看图会意识字。

老师先请学生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只见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同学们,老师在于什么?

”这个问题多容易,“老师在向远处看。

”老师接着问学生:

“老师为什么把手放在眼睛上呢?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稍作提示,学生思考后回答:

“太阳照着眼睛,看着不舒服,老师是用手挡太阳的。

”“对,你们看看这个字。

”出示“看”字,“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眼目的目,手搭凉棚向远处看,当时,人们造这个字的时候,和小朋友们想的一样。

‘看’多有趣呀,我们今天学的《识字3》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二)交流讨论:

谁发现了一些汉字有趣的地方。

学生把发现的有趣的字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会发现:

“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子头;笔头是动物的毛做的,下面是毛字。

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尖的“尖”。

墙上的画挂得不正,就是歪。

对于“灶”“尾”则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有道理就行。

(三)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看着书,一边认真听,看他是不是读准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了句子,当他有读错或读得不理想的地方,请同学们帮助他纠正、改进。

(四)了解会意造字。

“竹”做笔杆,羊“毛”做笔头,即为“笔”;

砌灶用“土”,烧饭用“火”,即为“灶”;

上“小”下“大”就是“尖”;

不“正”即“歪”;

“尸”为身体,在身体有“毛”的部位,即为“尾”;

用“手”遮在眼睛上,即为“看”。

三、学生“反思学习”——教师“反思教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会意识字,知道会意字可以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由会意字组成的儿歌。

四、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总结,课后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把今天学习的字牢记在心呢?

说说识字方法。

2.生活中,有趣的会意字很多,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

 

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一、学生“学习释疑”——教师“点难拨疑”

(一)复习回顾

1.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图会意识字,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儿歌,谁来背?

(二)学习儿歌

1.细读课文。

用心品味:

刚才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来说说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2.来,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

指导看图。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二句。

4.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

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宁宁仅仅是粗心吗?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5.练习背诵,赏读品味。

(1)指名读。

同学读的时候,你可以跟着他在心里读,或者小声读。

(2)老师也想读,听听老师读好吗?

老师配乐朗读。

(3)老师读得好吗?

那是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宁宁画的画,你们要想读好,也要一边读,一边想,把课文记在心里,背下来,咱们先回忆一下课文——课文第一句,写宁宁是个小画家。

课文第二句,写宁宁这个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样的?

课文第三句,问一问大家,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吗?

(4)我们来试着背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会背又想表演的同学还可以站起来表演。

二、拓展

宁宁知错就改,想变成一个细心的小画家,你帮他一下吗?

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画个炉灶____________,画只鸭子____________,画张桌子_____________腿,画匹大马_____________,你看看这才像个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师“引导实践”——学生“迁移创新”

1.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汉字,不正就是“歪”,上小下大就是“尖”,这些能通过形象的图画来构字、揭示字义的字的叫会意字。

2.拓展练习

(1)照样子组字。

  例:

火+土=(灶)

  小+大=( )  不+正=( )  尸+毛=( )

(2)拓展阅读

马虎先生

从前有一位画家,一天刚画好虎头,有位朋友来请他画马,他就在虎头下加个马身,朋友不要这张画了。

这位画家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上,从此人家叫他“马虎画家”。

一天,他的大儿子看了画问:

“这是什么?

”他说是虎。

小儿子问他,他说是马。

后来,大儿子外出打猎,看到一匹马,以为是虎,一箭把马射中,结果被人痛打了一顿;小儿子在野外看到一头虎,以为是马,想骑上去,结果被老虎吃掉了。

马虎先生大哭了一场,决心今后做事一定认认真真,不再马虎了。

a读一读。

从前 朋友 打猎 决心 马虎

b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马虎——(  )    今后——(  )

c填一填。

大儿子把马当做___,结果________。

小儿子把马当做___,结果________。

d选一选(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

A做事不要马虎。

B要把老虎画得像一些。

C要把马画得像一些。

3.学习建议:

按照儿歌的内容,改说几句话,使宁宁不再是粗心的小画家,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识字3

画炉灶没有门

画鸭子尖嘴巴

画桌子腿歪斜

画大马没尾巴

教学后记:

识字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和背诵儿歌,认清几个形声字的读音与偏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区分本课的几个形声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展示学习: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我领大家读一读”

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