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第1课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782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观潮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观潮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观潮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观潮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观潮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观潮第1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观潮第1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观潮第1课时.docx

《1观潮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观潮第1课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观潮第1课时.docx

1观潮第1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

阜南一小丁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个性化教学,创设情境,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文字、激发想象等方式中,做到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正走进文本,感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之“奇”。

【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

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指导思想】:

《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

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

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

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

“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

“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4.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王老师听说()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漂亮,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

(笼罩、薄雾、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

5.反馈:

都写对了吗?

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订正在边上。

这位同学的字也写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引导初读:

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

检查生字词:

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点拨。

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

播放视频:

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进行教学。

理解课文内容过渡:

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

(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

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

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

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课件出示: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潮来时是什么样的声音?

谁能学学看?

b.就这种声音作者用什么词来形容的?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师:

看到白线拉长变粗,潮水很快地占满江面,迅速向我们奔涌而来,那气势越来越雄伟,你的心情也会随之越来越激动,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

b.指读。

c.男女同学比赛读。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如果这句话换成“浪潮越来越近,气势越来越雄伟,声音越来越大。

”你觉得怎么样?

b.如果换成原来的内容,又觉得怎样?

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气势来?

c.指读、师读、齐读

4.教师小结:

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人如临其境。

(板书:

有声有色、雄伟壮观)

5.学生将3、4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得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潮来时的雄伟气势。

6.学生通过访问教师计算机,调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教师在网上查看学生练习情况)

7.调一学生的练习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体订正。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

(教师指屏幕启发学生说出由远而近)(板书:

远近)

(2)师小结:

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

我们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5)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1.?

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

?

①?

学生先自我尝试

?

?

②?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

?

③?

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

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

?

?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

?

⑴?

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狼吼

?

?

?

?

?

①?

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

?

?

?

?

②?

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⑵?

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①?

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人声鼎沸”:

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

结合你现在的感受再来读读。

②?

出示对比句:

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⑶?

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⑷?

引导再读:

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设计意图: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3.?

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

?

?

⑴?

引导: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

想要积累它们吗?

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最好,反应最快。

?

?

?

?

?

①?

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

?

?

?

?

②?

风和浪都很平静-

?

?

?

?

?

③?

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④?

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⑤?

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⑵?

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奇观,你会怎么说?

?

?

?

设计意图:

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

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

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