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101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docx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6.3 框架结构抗震机关措施之五兆芳芳创作

梁的截面尺寸,宜合适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应合适下列要求:

1 采取扁梁的楼、屋盖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安插.扁梁的截面尺寸应合适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则:

bb≤2bc(-1)

bb≤bc+hb(6.3.2-2)

hb≤16d      (6.3.2-3)

式中 b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

 bb、hb——辨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

   d——柱纵筋直径.

2 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

梁的钢筋配置,应合适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该大于0.25,二、三级不该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较确定外,一级不该小于0.5,二、三级不该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取,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

(采取较大值)

(mm)

箍筋最大间距

(采取较小值)

(mm)

箍筋最小直径

(mm)

一级

2hb,500

hb/4,6d,100

10

二级

b,500

hb/4,8d,100

8

三级

b,500

hb/4,8d,150

8

四级

b,500

hb/4,8d,150

6

注:

1 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2 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良多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合适下列各项要求:

  1 两端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该少于2φ14且辨别不该少于梁两端顶面、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该少于2φ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穿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该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标的目的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标的目的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柱的截面尺寸,宜合适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出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或超出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出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或超出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2 剪跨比宜大于2.

  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柱轴压比不宜超出表6.3.6的规则;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修建,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表6.3.6   柱轴压比限值

结 构 类 型

抗 震 等 级

框架结构

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

框架-焦点筒及筒中筒

部分框支抗震墙

注:

1 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标准规则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较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较;

  2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下降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纳特殊机关措施;

  3 沿柱全高采取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取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节表确定;

  4 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良多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配合采取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箍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更求确定;

  5 柱轴压比不该大于1.05.

柱的钢筋配置,应合适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取,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该小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修建,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表-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

类  别

抗 震 等 级

中柱和边柱

0.9(1.0)

0.7(0.8)

0.6(0.7)

0.5(0.6)

角柱、框支柱

注:

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 钢筋强度尺度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尺度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相应增加0.1.

2 柱箍筋在规则的规模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合适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2采取;

表-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取较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6d,100

10

8d,100

8

8d,150(柱根100)

8

8d,150(柱根100)

6(柱根8)

注:

1 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2 柱根指底层柱下端箍筋加密区.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取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取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该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该大于100mm.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合适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该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较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柱的箍筋配置,尚应合适下列要求:

  1 柱的箍筋加密规模,应按下列规则采取: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2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标的目的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取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3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按下列规则采取:

1)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合适下式要求:

ρv≥λvfc/fyv()

式中:

ρv——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该小于0.8%,二级不该小于0.6%,三、四级不该小于0.4%;计较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乘以折减系数0.8;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较;

   fyv——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λv——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采取.

表6.3.9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

抗震

等级

箍筋型式

轴压比

一级

 普通箍、复合箍

 螺旋箍、复合或

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二级

 普通箍、复合箍

 螺旋箍、复合或

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三级

 普通箍、复合箍

 螺旋箍、复合或

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注:

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和单个圆形箍;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用一根通长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2)框支柱宜采取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比表内数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该小于1.5%.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取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该小于1.2%,9度一级时不该小于1.5%.

4 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配置率,应合适下列要求:

1)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2)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该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该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

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标准第6.3.7条采取;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辨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辨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