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8128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docx

高三复习资料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习题

考纲要求

 1.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硫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形态—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硫单质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等。

(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H2O2

①与金属反应表现氧化性

②与非金属反应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

S+2H2SO4(浓)3SO2↑+2H2O,表现还原性。

2.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②氧化性(如与H2S溶液反应):

SO2+2H2S===3S↓+2H2O

③还原性

④漂白性:

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3.SO2与HClO、H2O2、Na2O2、活性炭漂白原理的比较

SO2

HClO、H2O2、Na2O2、O3

活性炭

漂白原理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吸咐有色物质

变化类型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是否可逆

可逆,加热或久置后恢复原来颜色

不可逆,加热或久置后不恢复原来颜色

漂白对象

有色的有机物,不能漂白指示剂

有色的有机物和指示剂

有机色质

4.三氧化硫(SO3)

SO3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针状晶体,能与水反应:

SO3+H2O===H2SO4,放出大量的热,SO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5.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

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3)治理:

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

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2SO3、SO3+H2O===H2SO4。

途径2: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2)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3)硫与汞反应生成硫化亚汞,体现了硫的弱氧化性(×)

(4)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5)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6)SO2有漂白性,所以SO2可使溴水褪色(×)

(7)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SO3(×)

解析 (3)硫与汞反应产物为硫化汞。

(4)硫在空气或纯氧中只会生成二氧化硫。

(5)二氧化硫有毒,严禁用于食品漂白。

(6)漂白性是指使有机色质褪色,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7)由于亚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弱,BaSO3可溶于盐酸,故不会生成沉淀。

2.用CS2或热的烧碱溶液均能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分别简述洗涤原理。

答案 硫黄易溶于CS2,所以可用CS2溶解试管内壁的硫。

硫能与热的烧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Na2S和Na2SO3,达到除硫的目的。

3.潮湿的Cl2和SO2都具有漂白性,那么将二者混合时其漂白能力是否增强?

答案 不会增强,由于二者混合时,发生反应:

Cl2+SO2+2H2O===H2SO4+2HCl,故漂白性减弱或失去。

题组一 性质多样的SO2

1.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燃煤时加入石灰石减少SO2排放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3+2CO2

B.SO2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得稳定的亚硫酸

C.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一定得到Na2SO3

D.SO2通入CuSO4与NaCl混合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Cl),体现SO2的还原性

答案 D

解析 A项,有氧气参加反应,应生成CaSO4,错误;B项,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错误;C项,通入SO2的量不同,产物可能是Na2SO3,也可能是NaHSO3,还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物,错误;D项,生成CuCl白色沉淀,铜的化合价降低,必然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只能是SO2中+4价的硫被氧化,正确。

2.(2016·武汉调研)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

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Ba(OH)2溶液变浑浊

SO2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B

Na2S溶液变浑浊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C

KMnO4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D

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 D

解析 A项,SO2+Ba(OH)2===BaSO3↓+H2O,正确;B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进而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S单质,正确;D项,SO2中和了NaOH溶液,不是漂白性,错误。

3.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再通入下列四种气体:

①Cl2 ②NH3 ③NO2 ④H2S,均会产生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四种气体时产生的沉淀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方程式表示①和④产生沉淀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BaSO4 ②BaSO3 ③BaSO4 ④S

(2)①SO2+Cl2+2H2O===SO+2Cl-+4H+、SO+Ba2+===BaSO4↓(或SO2+Cl2+2H2O+Ba2+===BaSO4↓+2Cl-+4H+)

④2H2S+SO2===3S↓+2H2O(或2H2S+H2SO3===3S↓+3H2O)

SO2的特殊性质及应用

(1)注意SO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区别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的是SO2的漂白性,加热后溶液颜色复原;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氯水、碘水褪色表现的是SO2的还原性,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复原。

(2)注意SO2的氧化性的表现

SO2通入氢硫酸、硫化钠溶液中都会出现浅黄色沉淀,表现了SO2的氧化性。

(3)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题组二 SO2与CO2的检验

4.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B.②③④C.除①以外D.全部

答案 C

解析 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盐,所以不能利用这一性质来区别SO2和CO2。

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溶液氧化生成单质硫(有淡黄色沉淀生成);SO2也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和氯水氧化(溶液褪色);SO2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而CO2没有这些性质。

所以可以用②、③、④、⑤来区别SO2和CO2。

5.下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一定要理解题意是检验气体成分,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除尽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

答案 

(1)品红溶液 检验SO2 

(2)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3)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 (4)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

1.SO2和CO2的鉴别方法

(1)闻气味法:

CO2无气味,SO2有刺激性气味。

(2)品红溶液法: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法: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它们褪色的是CO2。

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流程设计

检验SO2⇒除去SO2⇒检验SO2是否除尽⇒检验CO2

选用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的石灰水

预期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注意 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

(如本题组的6题C装置的作用)

考点二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硫酸的物理性质

H2SO4是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2SO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硫酸是强电解质,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铁:

Fe+2H+===Fe2++H2↑;

②MgO:

MgO+2H+===Mg2++H2O;

③Ba(OH)2:

Ba2++2OH-+2H++SO===BaSO4↓+2H2O;

④Na2SO3:

SO+2H+===H2O+SO2↑;

⑤BaCl2:

Ba2++SO===BaSO4↓。

3.浓H2SO4的特性

(1)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现象

硫酸的特性

少量胆矾加入浓硫酸中

蓝色固体变白

吸水性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滤纸上

沾有浓H2SO4的滤纸变黑

脱水性

将铜片加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

铜片逐渐溶解,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强氧化性

(2)分别写出浓硫酸与Cu、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CuSO4+SO2↑+2H2O、C+2H2SO4(浓)CO2↑+2SO2↑+2H2O。

(3)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2SO4。

4.SO的检验

检验SO的正确操作方法:

被检液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SO)。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SO、Ag+干扰,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H+===CO2↑+H2O、SO+2H+===SO2↑+H2O、Ag++Cl-===AgCl↓、Ba2++SO===BaSO4↓。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2)用BaCl2溶液鉴别SO和SO(×)

(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H2和CO(×)

(4)稀硫酸没有氧化性,一般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浓硫酸使蓝矾(CuSO4·5H2O)变成白色粉末,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6)铜片溶于热的浓硫酸,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解析 

(1)CaSO4微溶,不能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2)BaSO4、BaSO3均为白色沉淀无法用BaCl2鉴别

(3)浓硫酸虽然具有强氧化性,但不能氧化H2,CO,因而可干燥H2、CO。

(4)稀硫酸溶液中的H+可氧化活泼的金属。

(5)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2.将64g铜箔加入到盛有含2molH2SO4的浓H2SO4试管中加热。

(1)铜箔能否完全溶解?

请解释原因。

(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硝酸钠晶体,铜箔表面又有气泡冒出,其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H2SO4变为稀H2SO4,反应停止。

(2)H+与NO又能氧化铜片,发生反应3Cu+2NO+8H+===3Cu2++2NO↑+4H2O

3.下表是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浓硫酸

稀硫酸

物理性质

加水

放出大量热

无明显变化

状态

油状液体

液态

密度

ρ(浓H2SO4)>ρ(稀H2SO4)

化学性质

铁片

无明显变化(钝化)

铁片逐渐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铜片(加热)

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不反应

白纸

变黑

无明显变化

胆矾

蓝色变白

胆矾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题组一 硫酸的性质及应用

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向50mL18mol·L-1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mol

C.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答案 C

解析 浓硫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发黑,A项正确;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逐渐变稀,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故硫酸会有剩余,B项正确;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其表面会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C项错误;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D项正确。

2.硫酸是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其性质有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 ⑤催化作用。

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锌和稀H2SO4制H2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作干燥剂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与蔗糖的炭化实验(黑面包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乙醇和冰醋酸制取乙酸乙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酸乙酯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

(6)纤维素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浓硫酸与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8)浓硫酸使湿润石蕊试纸先变红,后来又变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 

(2)② (3)②③④ (4)②⑤ (5)⑤ (6)⑤ (7)①④ (8)①③

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钝化:

常温下浓硫酸使Fe、Al钝化,若加热或将浓硫酸稀释,则可以继续反应。

(2)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

开始产生SO2,硫酸浓度变小后,产生H2。

(3)与某些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

开始产生SO2(加热),浓度变小后,稀硫酸不再与Cu反应。

如1mol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4)浓硫酸在与金属的反应中既表现强氧化性(生成SO2)又表现酸性(生成硫酸盐)。

浓硫酸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题组二 SO的检验

3.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答案 C

解析 A中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加氯化钡一定生成硫酸钡沉淀;B中的亚硫酸根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沉淀也是硫酸钡;C中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银;D中先加过量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

4.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下列关于该溶液所含离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会有SO

B.含有SO和Ag+

C.可能含有SO、Ag+、SO中的一种或两种

D.可能含有SO或CO

答案 C

解析 A项错误,不能排除Ag+、SO的干扰;B项错误,因为溶液中SO与Ag+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因为不能排除Ag+、SO的干扰;D项错误,由“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可以判断不可能含有CO。

SO检验的易错点

(1)误将Ag+、Pb2+判断成SO。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

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而含Ag+或Pb2+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2)误将SO判断成SO。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

该错误是未注意NO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

Ba2++SO===BaSO3↓(白色),3BaSO3+2H++2NO===3BaSO4↓(白色)+2NO↑+H2O。

考点三 硫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1.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SO2、SO3是酸性氧化物,H2SO3、H2SO4是酸,物质的类别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的性质。

相同价态的不同含硫化合物间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SO2H2SO3NaHSO3Na2SO3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

H2O2O3

3.相邻价态的微粒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S和H2S、S和SO2、SO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

硫元素

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A溶于水得溶液B,向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B变成C,在C里加Na2S产生气体D,把D通入B溶液得浅黄色沉淀E。

A、B、C、D、E都含同一种元素。

按A、B、C、D、E顺序排序的是(  )

A.SO2、H2SO4、H2SO3、H2S、S

B.SO2、H2SO3、H2SO4、H2S、S

C.SO2、H2SO3、H2SO4、SO3、Na2S2O3

D.SO3、H2SO4、H2SO3、SO2、Na2S2O3

答案 B

解析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得H2SO3,向H2SO3中滴加溴水生成H2SO4和HBr,在H2SO4溶液中加Na2S产生气体H2S,H2S与H2SO3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S,故B项正确。

2.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使装置B中的溶液不发生倒吸。

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需从导管a通入大量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装置A反应后的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只含有Fe3+,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装置A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可从导管a进入装置A,导管a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2)5SO2+2MnO+2H2O===5SO+2Mn2++4H+ 2H2S+SO2===2H2O+3S↓ (3)验证SO2的漂白性和生成物的不稳定性 使装置中残留的SO2气体完全被装置E中的NaOH溶液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4)2Fe+6H2SO4(浓)Fe2(SO4)3+6H2O+3SO2↑

解析 

(1)当装置A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时,空气可从导管a进入装置A,导管a起平衡气压的作用,所以可使装置B中的溶液不发生倒吸。

(2)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2H2O===5SO+2Mn2++4H+;SO2还具有氧化性,能氧化H2S生成单质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2H2O+3S↓。

(3)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该反应是不稳定的,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验证SO2的漂白性和生成物的不稳定性;由于装置中还残留有SO2气体,所以实验结束时需从导管a通入大量空气,其目的是使装置中残留的SO2气体完全被装置E中的NaOH溶液吸收,以防止污染环境。

1.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1)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

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其结构式为H—O—O—H,电子式为HH。

(2)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例如:

H2O2+2KI+2HCl===2KCl+I2+2H2O

2Fe2++H2O2+2H+===2Fe3++2H2O

H2O2+H2S===S↓+2H2O

H2O2+SO2===H2SO4

注意 在酸性条件下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其还原产物为OH-(或氢氧化物)。

②还原性:

过氧化氢遇到强氧化剂被氧化生成氧气。

例如:

2KMnO4+5H2O2+3H2SO4===2MnSO4+K2SO4+5O2↑+8H2O

③不稳定性: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加热或者加入催化剂(MnO2、Cu2+、Fe3+等)快速分解。

2H2O22H2O+O2↑

2H2O22H2O+O2↑

(3)过氧化氢的用途:

作消毒剂、杀菌剂,作漂白剂、脱氯剂,纯H2O2还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2.氧气的同素异形体臭氧(O3)

(1)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它的密度比氧气大,比氧气易溶于水。

吸入少量臭氧对人体有益,吸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

(2)化学性质

①不稳定性:

2O33O2

②强氧化性:

Ag、Hg等金属在臭氧中可以被氧化,O3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O3+2KI+H2O===I2+2KOH+O2

③漂白和消毒

许多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会褪色,臭氧还能杀死许多细菌。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