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883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docx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7触摸春天

一、授课时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凑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五、教学类型:

精读课。

六、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人:

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

对于我们每个

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

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板书:

摸春天)

2、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

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白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五、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语句,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

同学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的感悟)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1、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读文,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

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深层体会)

二、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

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教师引导读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还要引导听的学生进行评议或提问,如为什么读这部分,为什么这样读)

3、把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

海伦·凯勒曾说:

“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2、全班交流:

“我”在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做相应的补充介绍)

四、布置作业: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

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读后感想。

3、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18*永生的眼睛

一、授课时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类型:

略读课。

六、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3、小调查:

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

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人:

《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

亮的眼睛呀!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

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

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

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

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

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

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

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

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b、投影出示:

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

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

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

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

“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信上写道: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

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

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话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三)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进一步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评价作品:

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鼓励学生从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多角度进行大胆评议,发表不同看法。

(四)交流体会,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

你打算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19生命生命

一、授课时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五、教学类型:

精读课。

六、课前准备:

1、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2、预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生字生词卡片。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人: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了两棵葵花秧苗。

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

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

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

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采用自己喜欢的力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将三个事例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晶读,把自己的感情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互相交流、质疑、辩论、研讨,教师参与部制、组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予以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请学生先读一读自己选择的段落,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教师抓住每一部分中含义较深的语句提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

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自主品读:

轻声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

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想不

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

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对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0*花的勇气

一、授课时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五、教学类型:

略读课。

六、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

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因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因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五)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

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语文园地五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

教学重点:

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类型:

练习课。

六、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七、课时安排:

四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三、学生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四、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

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

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

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五、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二、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

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一—一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四、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1、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21乡下人家

一、授课时间:

二、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五、教学类型:

精读课。

六、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aoshimitang

l·归()装()()食()若

2.guanlu

冠率

guanshuai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

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二、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厂。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自然段,进—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