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700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docx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

金融系专业课《金融学》

一、简答题

1、简述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内容及依据

各国中央银行在建立货币统计体系时,一般根据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不同,将货币分为三个层次:

M0=现金;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

我国人民银行的统计体系是:

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其中:

活期存款是指单位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是也是指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就是企业、机关、部队和事业团体。

居民个人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都被统计在储蓄中,其他存款是指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流动性。

被纳入货币统计范围的资产都具有很高的流动性。

所谓资产的流动性,就是指将一项资产转换为现金而不受损失的能力。

一项资产的流动性越高,货币性越强;反之,流动性越低,货币性也就越低。

货币性就是指一项资产执行货币职能的能力的高低。

这种分类的经济学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他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2、结合生命周期储蓄理论简要分析中国未来储蓄率的变化趋势,

莫迪尼亚尼提出了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

个人的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仅与现期收入有关,人总是试图把自己一生的全部收入在各个时期做出消费和储蓄的最佳分配。

一个人年轻时和年老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中年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实现一生消费的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尽可能使其一生消费保持恒定,即一生中收入不稳定,但消费却稳定。

因此储蓄倾向会随收入波动而不断变化,具体而言,年轻人在工作后某一段时间里有较高的储蓄倾向,随年岁的增长,退休后储蓄率会相应下降。

由于个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里有不同的储蓄倾向,在宏观上,一国人口结构——适龄劳动人口与非适龄劳动人口之比的变化,对一国的总储蓄率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在婴儿潮之后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上升,总体上提高一国总储蓄率水平。

随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总储蓄率会随之下降。

对这种由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上升带来的总国民储蓄率的上升,称之为“人口红利”。

假设其它影响人们储蓄倾向的条件不变,仅考虑人口结构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鉴于中国已经初步迈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主要婴儿潮也将进入中年,步出主要储蓄者年龄,中国未来储蓄率应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3、简述M-M定理的主要内容

即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是由莫迪格利亚尼和他的学生米勒在1958年提出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其核心在于说明在无摩擦的环境下,资本结构与公司的价值无关。

即企业不论选择债务融资还是权益融资,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以下状态为M-M定理的无摩擦环境:

没有所得税;无破产成本;资本市场是完善的,没有交易成本,而且所有证券都是无限可分的;公司的股息政策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在这些假设下,资金可以充分地流动,资本市场上存在着充分竞争的机制,各种投资的收益率应该相等,即不存在套利空间。

在这样的无摩擦环境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它的融资结构无关。

有税收时的M-M理论指出:

负债经营的企业价值等于具有同样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因负债而产生的税收屏蔽利益。

其中税收屏蔽利益等于企业的债务资本总额乘以公司所得税税率。

4、简述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

1.降低交易费用金融机构可以节省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息费用和交易费用。

2.时间与空间转换利用金融中介机构的第二个好处是将短期资金聚合起来转化为长期投资。

金融系统的时间转换不仅可以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而且还可以平滑生命期内的收入,让人们合理地安排整个生命期内的收支。

除了期限转换外,金融系统还可以克服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调剂地区之间的资本余缺。

3.流动性与投资的连续性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可以提供流通性,同时又保持了物质资本投资的连续性。

4.风险分摊金融体系为家庭和企业应对风险提供了便利。

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以及私人机构和政府中介,金融体系为家庭和企业提供了风险集中和风险分摊的机会。

5.清算支付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可以为市场交易者提供清算支付功能,从而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效率。

6.监督和激励金融系统的另一个功能是提供监督与激励制度。

5、简述费雪方程式

1911年费雪在其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货币需求方程。

P表示价格水平,T表示实物总产出,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M表示货币总量。

费雪方程式:

MV=PT

费雪方程式表示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之积与名义收入相等。

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

费雪方程式只是一个恒等关系而已,它并没有说明货币存量的变动是否会引起名义收入的等量同向变动,或者货币存量增加后,货币流动速度会自然地下降,从而使名义收入保持不变。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习惯、制度、技术等因素决定的。

由于制度和技术的变迁极其缓慢,所以在短期内可以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一个常量。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因此,当货币存量发生变化后,名义收入就会同向等比例地发生变动,即:

当货币存量增加一倍时,名义收入也会增加一倍;当货币存量减少一半时,名义收入也会减少一半。

这个方程式的一个结论是:

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6、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个动机: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

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可以用货币购买到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凯恩斯将人们的交易动机分为了个人的收入动机和企业的营业动机。

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即收入越高,交易性货币需求就越大;收入越低,交易性货币需求就越少

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应付始料未及的意外支出或为不失去突然来到的机会而持有一定的货币。

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量也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比,收入水平越高,预防性货币需求也越多;反之,预防性货币需求就越少。

由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统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都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以Mt表示交易性货币需求,Y表示收入水平,则交易性货币需求可以写成Mt=f(Y)

投机动机是指为了在未来的某一恰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典型的投机活动就是买卖债券。

债券价格的波动依赖于市场利率的波动:

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

凯恩斯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正常的利率水平。

若利率低于这一正常值,预期未来利率会上升,债券的价格就会下跌。

为了避免债券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人们就会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

反之,当利率超过了人们认为的正常利率时,预期利率将下降,债券价格将会上升,因而人们在目前购进债券将会获得一定的资本收益,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利率水平越高,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少;反之,利率水平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会越多。

以Ms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i表示利率水平,投机性货币需求表示为:

Ms=f(i)。

完整的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为Md=Mt+Ms=f(Y,i),将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带入费雪方程式,可得f(Y,i)V=PY,进一步可得到货币流通公式:

V=PY/f(Y,i)

由于利率上升,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f(Y,i)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反之,利率水平下降,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会下降。

由于利率经常变动,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也经常变动。

显然与费雪认为在短时间内是不变的观点存在天壤之别。

7、简述影响货币乘数值的主要因素

货币乘数的公式表述为:

货币乘数=货币存量/基础货币=(现金+银行存款)/(现金+存款准备金)=(1+现金-存款比率)/(现金-存款比率+准备金-存款比率)。

1.法定准备金比率r的变动假定其它变量保持不变,如果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就需要商业银行提取更多的储备,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了,相应的减少了存款货币的创造,从而使得货币乘数值或趋于下降,反之亦然。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降低货币的乘数;相反,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比率,则会提高货币乘数。

2.通货比率c的变化如果在存款货币创造的每一个环节,借款者都要提取一定比率的现金,那么,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会降低,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货币的乘数值。

货币乘数值随通货比率的上升而下降,随通货比率的下降而上升。

3.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银行增加超额准备金比率使可用于贷款的比率减少了,从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货币乘数值会随着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增加而下降,随着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比率的下降而上升。

8、简述利率平价理论

抛补利率平价的经济含义是:

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

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远期汇率升水,则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远期汇率贴水,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

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1+i)=(1+i*)f/e

f为远期汇率(直接标价法),e是即期汇率(直接标价法),i是本国利率,i*是外国利率

(f-e)/e=(i-i*)/(1+i*)

当i*较小时,1+i*约等于1,则(f-e)/e=i-i*

如果投资者没有在抛利的时候没有在远期外汇市场卖出远期外汇,则将国外收益折算本币的时候就是未来即期外汇。

假设e*是未来即期外汇,则(e*-e)/e=i-i*,为无抛补利率平价公式。

9、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发挥中央银行职能的过程中,不受国内其它利益集团影响的程度,这种独立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政策独立性和信用独立性。

政策独立性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自主性权利的大小。

若中央银行能够根据政策目标而不受外来干扰的影响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货币政策,则该中央银行具有较强的政策独立性。

信用独立性是指财政赤字对中央银行的依赖程度,如果财政赤字主要是靠从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来弥补的,那么该中央银行的信用独立性就较弱。

显然,信用独立性受到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对货币政策具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中央银行的政策独立性越强,货币政策的行动时滞会越短。

此外,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越独立于政治,它就越可能致力于价格稳定;反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它就越可能为取得低事业而接受较高的通货膨胀。

其次,中央银行的信用独立性越强,基础货币供给受财政赤字的影响就越小。

所以,平均来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越高。

同时也有经验表明,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的国家经济的平价年增长率要高于独立性较小的国家的经济年平价增长率。

10、简述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资本市场的效率可分为内在效率与外在效率。

内在效率是指证券市场的交易营运效率,即证券市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和以最低的交易费用为交易者完成一笔交易,它反映了证券市场的组织和服务功能的效率。

外在效率是指,股票市场分配资金的效率,即市场上证券的价格是否能够根据有关的信息作出及时、快速的反映,它反映了证券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

法玛首先根据证券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量将证券市场分为弱型有效市场、半强型有效市场和强型有效市场。

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影响,那么证券市场就是弱型效率;反之,则证券市场未达到弱型效率。

如果有关证券的公开发表的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或者说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的反映了公开发表的资料,则证券市场达到了半强型效率。

反之,如果公开发表的有关信息对证券的价格仍有影响,说明证券价格对公开发表的资料尚未作出及时、充分的反映,则证券市场没有达到半强型效率。

强型效率是证券市场效率最高的状态。

如果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和内部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的影响,即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的反映了所有有关的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则证券市场到达了强型效率。

在有效市场上,投资者购买证券不能获得超过均衡回报率的超额回报。

11、简述推动金融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动因

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的功能不断得以完善、扩充并进而促进金融效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金融创新是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和金融制度来更合理的配置金融资源,获取更高收益或降低风险的活动。

推动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动因有四方面:

第一,降低交易费用,货币的出现克服了需求的双重偶合问题,扩大了交易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分工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金融机构的出现也极大的降低了资金盈余者在投资时搜寻信息的成本。

信息收集和分析的专业化,降低了交易费用。

第二,规避风险。

随着储蓄与投资相分离,金融取得了它相对独立的存在形式之后,人们在金融投资上就面临着不确定性;其它一些突发时间也使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面临着突然遭受经济损失的危险。

人们为了规避各种金融风险,发明了新的金融组织和金融工具。

第三,规避管制。

金融是受政府管制较多的领域之一。

政府对金融管制最突出的手段包括法定准备金管制和利率控制,而为了规避当局的准备金管制和利率控制,商业银行开发了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如欧洲货币。

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领域的革新层出不穷。

12、简述中国利率市场化

利率自由化就是政府放弃行政干预,取消利率上限或下限的规定,由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化来决定利率水平。

1998年,中国开始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探索。

中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整体部署是: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而今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度到上限开放,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

今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重点是,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逐步实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浮和存款利率上浮的制度,并最终取消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基准利率,真正让资金供求变动、风险状况来决定存贷款的利率水平。

13、简述费雪的债务—紧缩理论

金融市场产生大动荡的根本原因在于同时出现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

金融的“变异”会致使实体经济“变异”,其作用过程大体上是这样的:

当经济中出现了新发明、新发现、新产业、新兴市场等新的投资机会时,人们便会产生新的预期收益,从而积极的举债。

当预期新事物层出不穷,同时资金供给又较为宽松时,借款者为追求新的盈利机会便会产生“过度负债”。

当资金借贷双方均注意到“过度负债”时,借款者就不得不采取措施出售资产,或减少借款。

这样就会出现信用收缩。

此时,即便投放货币也不能激活经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物价开始下跌。

物价总水平的下降导致企业的净资产减少,收益下降,并进一步使破产企业增多,产量减少,大幅度的裁剪人员,失业增加。

面对这样的打击,人们就会对经济前景丧失信心,投资意愿下降,沉淀的货币量加大,货币流通速度进一步降低。

由于投资需求下降,物价水平的下降诱使实际货币余额增多,从而促使名义利率下降。

但是由于物价下跌幅度超过名义利率下降幅度,因而实际利率反而上升,金融市场混乱局面加剧,接着便是银行接连倒闭,爆发金融危机。

14、简述资产证券化原理

资产证券化就是商业银行将非标准化的贷款资产集中起来,组成资产集合,然后再将集合的资产细分为标准化的可以转让的证券资产。

比如:

某家银行发放了很多笔的住房抵押贷款,每笔贷款的期限、金额和利率都不尽相同,但它可以将所有这些抵押贷款集中起来,标准化为期限为10年、每张面值为100元和利率都为6%的证券资产,然后再将这些标准化的证券销售出去。

这样,通过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就提前收回了贷款的本金,而随着债券的转让,借款者违约和利率波动的风险也一同转让给了证券化资产的持有者。

15、简述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

货币市场是交易期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与资本市场主要是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功能不同,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流动性。

此外,货币市场利率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还具有引导作用,中央银行的间接货币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于货币市场来完成的。

货币市场分为同业拆借市场,主要为银行提供流动性和调剂临时性的头寸;票据市场,有利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多元化和分散社会的信用风险;有利于调整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为银行增加新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来源开辟了新渠道;也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场所和机制。

国库券市场满足政府短期融资需求,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国债回购市场为解决企业和金融机构流动性问题提供途径,国债回购交易也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之一,以控制基础货币的供给;货币基金市场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

16、简述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则

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在现货市场买卖某种原生产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中设立与现货市场相反的头寸,从而将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上的交易转嫁给第三方的交易行为。

套期保值交易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但要进行有效的套期保值,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交易方向相反,即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同时或先后采取相反的买卖行为,从而建立起一种互相冲销的机制。

2.原生产品相同。

指套期保值所选择的期货产品必须与现货市场上买卖的原生产品相同。

3.交易的数量相等。

指在做套期保值时,选择的期货合约的数量要与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的实际数量相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套期保值的效果。

4.月份相同。

指所选用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最后与交易者将来在现货市场上实际买进或卖出的现货商品的时间相同或相近。

这是因为相同或相近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会互相趋同,才能到交割月份进行对冲,完成套期保值交易。

二、论述题

1、2007年至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源于次级抵押贷款。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就是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向那些没有收入证明、或信用评分比较低的个人,发放的零首付的住房抵押贷款。

而且,美国许多抵押贷款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负摊销,即在获得贷款的头几年里,借款者只需要偿付部分利息,而不用偿还本金,未偿还的应付利息自动计入日后的本金中,结果导致借款者的应付本金在头几年里不但没有减少,还而还有所增加。

试利用信息不对称原理分析:

(1)在次级抵押贷款中,影响借款者在一个房产上的净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负摊销导致次级抵押借款者的净值如何变化?

(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如果房价下跌,又会导致净值如何变化?

(4)综上以上分析,房价下跌时,借款者行为会如何变化,这对金融体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5)从以上分析中,你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及其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有何启示?

 

2、假定有两家商业银行,它们的资本总量均为160亿元,资产总量也均为2500亿元,但其资产配置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异。

它们的资产配置结构及银行监管部门规定的各类资产风险权重如下表:

资产

A银行

B银行

风险权重

工商业贷款

1500

800

100%

企业债券

300

250

180%

住房抵押贷款

200

250

50%

政府债券

250

600

20%

在中央银行存款

150

400

0%

库存现金

100

200

0%

总资产

2500

2500

-

(1)论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理原理

(2)计算上述两家银行的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是否有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

若有,它有哪些途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1)资本管理是现代银行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银行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吸收包括风险损失在内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运营,使银行的管理者能有一定的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为银行避免破产提供缓冲的余地;充足的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其实力,银行资本实力越雄厚,存款者对其信心会越强;以监管资本为基础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是监管当局限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保证市场稳定运行的重要工具,因为,银行资产风险越高,监管者会要求与其相匹配的更高的资本,从而资本充足性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商业银行资产选择中冒过度风险的行为。

银行管理中的资本分为三个层次,即:

①权益资本:

银行财务报表中显示的所有者权益,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②监管资本:

它是按监管当局的要求计算的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③经济资本: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因此又称为风险资本。

经济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

经济资本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它是一个“算出来的”数字。

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即,银行的经济资本等于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和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之和。

预期损失以准备金的形式被计入银行经营成本,并在银行提供的产品的价格如贷款利率中得到了补偿,已不构成真正的风险。

非预期损失是真正的风险,它需由银行的资本来消化,这是由资本的功能和非预期损失的波动性所决定的。

经济资本成为银行确定其风险控制边界的基础:

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当它在数量上接近或超过银行的实际资本(即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接近或超过其实际承受能力,这时银行要么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实际资本,要么控制和收缩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受到威胁。

监管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由实收资本和公开储备构成。

实收资本包括已发行和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积性优先股。

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和其它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等。

附属资本包括:

①未公开储备,又称隐蔽储备。

构成与公开储备大体相同,只是未公开储备缺乏透明度。

②普通准备金或一般贷款损失准备等。

③次级债务。

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五年(包括五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它债务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④混合资本债。

是指期限不低于15年,且在10年内不得赎回的、可用于弥补商业银行经营损失、可暂停索偿权或吸收损失,且在偿还顺序上位于次级债之后、先于股本资本的债权。

⑤可转换债权。

即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

(2)A银行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

=

=

=7.31%

B银行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

=

=

=10.70%

目前,我国规定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1.5%,中小银行要达10%;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10%,中小银行要达8%。

由计算结果知:

A银行、B银行资本充足率均不达标。

可以通过吸收新的资本(获得政府注资、IPO及增发)或发现次级债、混合资本债或可转换债等方式来补充资本金,以达到监管者的监管要求,并提高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

3、下表是某两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试根据基础货币供给原理,分析这两年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200612

200712

200812

国外资产

85772.64

124825.18

162543.52

其中:

外汇

84360.81

115168.71

149624.26

对政府债权

2856.41

16317.71

16195.99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6516.71

7862.80

8432.50

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

21949.75

12972.34

11852.66

对非金融机构债权

66.34

63.59

44.12

其他资产

11412.84

7098.18

8027.20

资产总额

128574.7

169139.80

207095.99

货币发行

29138.70

32971.58

37115.76

金融机构存款

48459.26

68415.86

921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