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9331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docx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

篇一: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

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

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

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

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

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每次指出咱们北大的腐败,想要在北大读书,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

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

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

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

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

,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

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恐惧的啊。

真是有做官发财的目的的话,北京有很多专科学校,进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学校学习,进入经济系可以在商业学校报考,又何必要来北大呢?

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为了寻求知识而来,进入法律系,不是为了做官;

进入经济系,不是为了发财。

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轨道了。

各位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成绩会很大的啊。

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做官,宗旨就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

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哟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这岂不是与进入大学的初衷背离了吗?

虚度光阴,毫无学问,是耽误自己啊。

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啊。

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

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啊。

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

误人误己,谁又愿意这样呢?

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三是敬爱师友。

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大家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

所以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

至于同学住在一起,尤其是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

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则要荣辱与共。

如果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社会上遭到批评,即使你自己德行合体,也难以辩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励。

我在德国,每当到商店里买东西,店主都热情款待,付钱接物,也都互相说谢谢。

这虽然只是细节,但这是焦交际所需要的,普通人况且这样,更何况堂堂大学生呢?

对于师友的敬爱,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三点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仅仅几天,很多校务还不是很了解,现有两个计划:

一是改良讲义。

不仅要靠讲授的知识,还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潜心学习。

以后印教义,只印提纲,细节上的,还有精要的内容,都由讲师口述,或者学生自己找参考,以求学有所得,能够真正对大家的学习有作用。

二是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然多,但是新书很少,如果不广泛购书,必然不能足以给学生参考。

现在正在筹集钱款,多多购买新书,将来书籍满架,自然可以多方参考,不会有知识上的缺乏。

今天和各位说的就这么多,来日方长,随时都可以和我商讨这些啊。

篇二: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

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

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

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

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

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每次指出咱们北大的腐败,想要在北大读书,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

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

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

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

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

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恐惧的啊。

真是有做官发财的目的的话,北京有很多专科学校,进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学校学习,进入经济系可以在商业学校报考,又何必要来北大呢?

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为了寻求知识而来,进入法律系,不是为了做官;

进入经济系,不是为了发财。

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轨道了。

各位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成绩会很大的啊。

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做官,宗旨就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

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哟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这岂不是与进入大学的初衷背离了吗?

虚度光阴,毫无学问,是耽误自己啊。

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啊。

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

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啊。

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

误人误己,谁又愿意这样呢?

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三是敬爱师友。

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大家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

所以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

至于同学住在一起,尤其是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

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则要荣辱与共。

如果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社会上遭到批评,即使你自己德行合体,也难以辩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励。

我在德国,每当到商店里买东西,店主都热情款待,付钱接物,也都互相说谢谢。

这虽然只是细节,但这是焦交际所需要的,普通人况且这样,更何况堂堂大学生呢?

对于师友的敬爱,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三点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仅仅几天,很多校务还不是很了解,现有两个计划:

一是改良讲义。

不仅要靠讲授的知识,还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潜心学习。

以后印教义,只印提纲,细节上的,还有精要的内容,都由讲师口述,或者学生自己找参考,以求学有所得,能够真正对大家的学习有作用。

二是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然多,但是新书很少,如果不广泛购书,必然不能足以给学生参考。

现在正在筹集钱款,多多购买新书,将来书籍满架,自然可以多方参考,不会有知识上的缺乏。

今天和各位说的就这么多,来日方长,随时都可以和我商讨这些啊。

就职北大校长演说

蔡元培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

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人法科,入文科者甚少,人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人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与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人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人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既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既在今Et,吾人对于当局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

方今风俗日衰,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

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

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

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

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

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

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

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

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

一曰改良讲义。

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

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

二曰添购书籍。

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

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

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

篇三:

北大校长就职演说蔡元培

文章内容

百年老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

(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

五年前,严几道?

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

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

,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

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

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

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

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

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⑴,于我何惧(损)?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⑵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⑶。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⑷,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⑹,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⑺。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⑻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是误人也。

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⑼德行。

方今风俗日偷⑽,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①,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②不为流俗所染。

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

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

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

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③。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④,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⑤,同乎流俗,合乎污世⑥,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

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⑦,而于身体有益。

诸君入分科时,曾填

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

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

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⑧?

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⑨之效。

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⑩,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

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

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

一曰改良讲义。

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

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

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

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jī)博采,无虞(yú)缺乏矣。

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cháng),随时再为商榷(què)可也。

严几道:

即严复(1853—1921),几道是他的字,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

预科:

当时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

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免试升入本科。

况时阅数载:

况且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

长(cháng)足:

形容进展迅速。

干禄:

求功名利禄。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抱定宗旨:

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肄业:

在这里是就学的意思。

肄;学习。

指摘:

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以;把。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禄;古代官吏的俸给。

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提携:

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

弭(mǐ)谤(bàng):

弭;消除,平息.。

禁止非议.制止指责议论.

⑴问心无愧:

指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

⑵孜孜:

勤勉。

⑶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学业达到某种程度。

容有底止;前途可望。

(容有;或许能相当深。

底止;深的意思)。

⑷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

徒;只、仅仅。

乖;背离,违背宗旨。

⑸冶游:

同“游冶”。

四处游玩。

⑹束之高阁: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放在一边不用它,不管它。

⑺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当轴;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

位。

语出《宋史·苏轼传》:

“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

以;因为。

沦丧;沉没,丧失。

⑻贻误:

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耽误。

⑼砥砺:

砥(dǐ)(旧有读zhǐ);细的磨刀石。

砺;粗磨刀石。

此指磨练。

⑽日偷:

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

偷,苟且。

①败德毁行:

违背道德,败坏品行。

败:

使败坏。

毁:

使毁坏。

②鲜:

少。

③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则;榜样。

力矫颓俗;全力改正不良的风气。

矫;改正(矫枉过正)。

④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无可推卸。

⑤苟得之不修,学之不讲:

(此句为宾语前置句)。

之;作用:

提宾。

⑥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乎;介词,同“于”。

⑦庶于道德无亏。

庶;期望、希望。

⑧诸君能无动于衷乎:

衷;内心。

⑨切磋:

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⑩相勖(xù):

相互勉励。

a.訾詈(zǐlì):

指责,诋毁,谩骂。

b.店肆:

店铺。

c.视事:

官吏到职开始工作。

d.潜修:

深入钻研。

e.期:

希望。

f.裨:

益处、有好处(名代宾)。

g.:

广泛采集,旁征博引。

旁;广大普遍。

稽;考察,考核。

博;广泛,普遍。

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每个人长处之意。

h.虞(yú):

贻误。

i.会晤(wù):

见面

j.商榷(què):

商讨。

以:

1.以求学于此者:

因为。

2.以法科为干禄之也:

把。

3.亦以其道德沦丧:

因为。

翻译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

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

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

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

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

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

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外人常常指责咱们北大的腐败,因为在北大读书的人,都是有着当官发财的梦,所以从预科毕业后,大多数是进入法律系,进入文科的很少,进入理科的更少。

大概是因为法律是做官的捷径啊。

因为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

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啊。

现在我国的政法工作者,大多是进入政界,专职做教授的人很少,所以聘请教师,不得不请兼职的人,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讨论外人指摘的合适与否,不具体说了,消弭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水平。

别人说我们腐败,我们问心无愧,有什么可恐惧的啊。

真是有做官发财的目的的话,北京有很多专科学校,进入法律系可以在法律学校学习,进入经济系可以在商业学校报考,又何必要来北大呢?

所以各位要抱定宗旨,为了寻求知识而来,进入法律系,不是为了做官;进入经济系,不是为了发财。

宗旨定下来,事情就都进入轨道了。

各位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或者四年,时间不是不少,如果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那么成绩会很大的啊。

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做官,宗旨就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出现问题。

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有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这岂不是与进入大学的初衷背离了吗?

虚度光阴,毫无学问,是耽误自己啊。

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啊。

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

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啊。

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

误人误己,谁又愿意这样呢?

所以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