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441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1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docx

VCR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一、球状药包爆破。

(1)一般爆破使用的是柱状药包,经过试验发现,当爆药的类型及药量相同的情况下,球状药包的爆破漏斗体积是柱状药包的四倍。

球形药包起爆后应力波从药包中心向各个方向均匀传播,因而能量的利用比较充分。

而柱状药包起爆后,爆轰压力主要是沿轴线方向传播,在能量利用上,不如球状药包。

因而球状药包爆破比柱状药包爆破效果好得多。

(V球=4V柱)

二、VCR法的应用

加拿大的什么矿在回采矿柱时,采用了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后来加拿大的森特纳来铜矿,用VCR法回采矿房。

回采矿柱时(矿房已充填完毕),钻凿了炮孔直径为165mm,它是在矿柱上部开开掘平巷,然后在切割平巷中打下向平行深孔。

炮孔呈梅花形布置。

爆破时先把每个炮孔的孔底塞好,然后装上砂子,之后再装上球状药包,进行爆破。

每次爆破约4米的水平层矿石,每次爆破的药量一般控制在90-160kg以下。

这样在爆破时不会导致采矿巷道和其他设施。

 

 

 

 

 

 

 

 

 

 

三、VCR结的优点:

(1)节省了采准切割工程量。

由于VCR结是在矿房全高度上钻凿深孔,不需要掘进分段凿岩巷道及切割槽工程。

(2)钻孔、装药、爆破等项工作都集中在同一空间进行,工作人员和工人不必进入采场或掘进工作面,故工作安全可靠。

(3)爆破效果好,工程质量高,由于爆药的能量利用充分。

因而崩矿效果好,例如直径为165mm的深孔,每米孔崩矿量为30吨以上,矿石块度均匀,二次破碎工作量少。

四、使用VCR结前提条件

(1)必须有高效率,高质量的钻机,要求钻速快,偏斜度小的钻机。

而提高风压是很重要的。

森特纳来矿将风压,由4.55~6.7kg/cm2,提高到17.5kg/cm2,大大地加快了钻孔速度。

(2)对于开采中厚的急倾斜矿体且矿石和围岩中的稳固矿体,采用VCR法是有效的。

总之,VCR法虽然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事实说明,这种方法是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五VCR法在美国霍姆斯太克金矿的推广与应用情况。

美国南达科他州霍姆斯太克(Homestake)金矿推广VCR法获得了较好效果。

该矿是美国唯一的大型地下金矿,有105年的开采历史,现有职工1700人,矿石生产能力C200吨/日,黄金产量1200盎司/日。

霍姆斯太克矿床沿背斜褶皱和向斜褶皱赋存。

矿体为脉状和透镜状,倾角一般为70°,厚3~30米,含黄铁矿、黄铁矿、金和银。

该矿试用VCR法落矿的矿块高60米,走向长61米,厚11米。

落矿炮孔直径为165mm,从矿块顶部水平平行凿岩巷道按2.4×2.4米孔网间距向底部切割面钻凿,炮孔深孔根据矿体倾角情况,一般为50米。

待整个矿块全部炮孔钻好后,将各炮孔的下口堵好,装药。

每次按4.27米垂直高度向底部切割空间爆破一水平层。

爆破后同留矿法一样,将矿石的膨胀部分从底部的空间,作为计算下次应爆破层厚度的依据。

矿块深孔凿岩的精度很重要。

炮孔偏斜会造成爆破不规格,此外应用该方法的矿体最好倾角大于70°,否则钻进斜孔将大大降低钻杆压力。

1980年7月,该矿已有三个全VCR法的采场,平均工效达28.7吨/工班,远高于空场法的20.7吨/工班,和水平分层充填法的13.7吨/工班。

目前该矿仅限于在低品位矿块中应用。

尽管应用这种方法的采矿平均含金品位为5.11克/吨,但其经济收益远高于含金品位7.58克/吨应用分层充填法开采的平均。

因此该方法可能推广到高品位区。

按矿山计算,在下一个5年期间,将有35%—50%的矿石产量来自VCR法采矿。

§3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概述

(一)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产生

前面讲述了空场法、充填法和有底柱崩落法,它们共同的一点是都留有保护出矿巷道的底柱(大部分)、因而这就带来一些问题,即:

①回采底柱时矿石损失贫化大,个别情况下超过40~50%。

②采准巷道的布置复杂,采准工作量大,一般达到10~25米/千吨。

③掘进采准巷道时劳动条件差。

④由于底部结构上的复杂化,这样给实现机械化采矿增加了困难。

⑤当矿石稳定性比较差时,还能引起底柱的破坏,电耙道维护困难。

因而降低了有底柱类型的采矿方法的回采率和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逐渐研究,并推广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这样可以简化矿块结构。

由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可以采用凿岩台车和装运机、铲运机等大型采掘设备,因而大大提高了凿岩、出矿效率。

从总体看,这是一种高效率的采矿方法。

(二)无底柱崩落法的发展现状

这种采矿方法,采场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而又安全性好的采矿方法。

因而这种采矿方法在我国使用得到了推广应用(60年开始),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以前,仅黑色金属矿山,设计全部或部分使用无底柱方法的就有三十多个,占坑采矿山总数的45%。

近年来,矿山数目已增加到40多个。

从产量来看,地下黑色矿山,现在产量占地下矿山总产量的60%。

目前矿山使用的采装运设备,基本上是60年代定型生产的,品种少,能力小,效率低。

近年来虽也研制和引进了一些高效率的柴油无轨自行设备,但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尚未推广。

[参考资料]:

①目前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有不少,如:

含岭铁矿。

河北大庙铁矿、弓长岭铁矿、向山硫铁矿、板不沟铁矿、筑子沟铜矿、程潮铁矿等等。

②苏地下矿山使用我底柱崩医治法的比重占3%,予计到1990年将达到20。

(三)无底醉分段崩落法特点

这种方法在回采过程中,随着矿石的崩落,同时崩落上部围岩及时充填采空区;它也是在复岩下放矿,它是单步骤回采,不分矿房和矿柱,即不再设底柱,音柱和顶柱等。

一般是集中凿岩,然后分次爆破,每次爆破1~2排孔。

二、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典型方案

(一)构成要素及阶段采准巷道布置

1)阶段高度——无底柱崩落法多用来回采矿石稳固的极倾斜厚矿体,因此,阶段高度都比较大,一般为60~70米。

当矿体倾角较缓,赋存不规则,矿岩不够稳固时,阶段高度可以小一些。

因为当矿岩不太稳固时,将会增加溜矿井,设备井和通风井的维护费用。

当矿体倾斜较缓时,下部各分段通往溜井,设备井的联络道相应增长,运距也相应增加,对于易碎矿石、溜井若过了,将会增加粉矿量。

因此,在开采条件不利时,阶段高度低一些好。

(2)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对于无底柱方法、阶段运输巷道多数布置在脉外,其目的是便于下一阶段回采时,可作为回风巷道用。

目前、国外也有采用一种管路通风的方法,即用管路一直通到工作面,解决了回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把运输巷道布置在脉内。

(3)分段高度——分段高度与运搬设备、凿岩设备和放矿要求多种因素有关。

分段高度大,可以减少采准工作量,降低采准费用。

但是它又受到凿岩设备、凿岩爆破技术工作量,以及放矿时损失贫化指标的限制,这样又使得分段高度不能太高。

根据我国现有的凿岩设备情况,当孔深大于12~15米时,凿岩效率急剧下降,且此时易发生夹钎、断钎等事故,使深孔报废。

(大庙铁矿实践证明这个问题)分段高度大,还增加了拉切割槽的困难(不易拉开),同时易产生爆破立槽或易留下顶盖。

分段巷道也不能过低,过低时,不仅增加了采准工作量,而且还影响回采巷道的稳固性。

当矿体不规则时,若分段过低,在矿体边部,上下分段难以按菱形布置,分段高度也不宜过高。

(为了减少采准工作量,降低损失贫化,解决独头巷道通风问题,和适应高效率的出矿设备的需要,目前国内已开始试验用高分段双进路的方案。

根据我国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具体情况,一般为分段高可在9~15米之间,实际使用的有9~12米的,但认为10米更好一些。

(大庙、金岭都有10米)。

对于分段高度究竟多高为宜,实际上还是有待研究总结的问题。

图阶段运输巷道选:

放在此位置没什么好处,布置靠上盘边界的地方优点多:

①可探矿;②采最下一个分段时,可代替切割巷道用。

弓长岭铁矿是把两条沿脉平巷都开在下盘脉,也呈环形运输。

当矿体厚度不很大时,也可只开一条沿脉巷道,布于下盘脉外。

(4)设备井的布置——设备井并非是每个采场都开一个,而一般是一个阶段内按实际需要布置1~2个。

一般是沿走向方向每隔150~300米长度,在下盘的崩落界限之外,布置设备井。

如果把设备井布置在上盘围岩中,虽然有利于提高矿石回收率,但是,为了避免因上盘围岩移动崩落而影响巷道的安全,要增加巷道的掘进量。

因此,只有当下盘围岩不稳固,而上盘岩石稳固,且矿体倾角较大时,才把设备井布置在上盘围岩中。

设备井断面——根据运送的设备大小而定,如大庙铁矿的设备井断面为2.8*2.8米2(掘进断面)。

设备井的用途——无底柱方法机械化程度,为了便于运送设备、材料、人员到各分段方便,有必要掘设备井。

另外,设备井一般兼作进风井(大庙铁矿24#、26#矿体各开一个设备井,24#矿体走向长为200~~300米,26#走向长为100~320米。

设备井内的装备——目前有两种装备形式,一种是利用设备井同一中心,安装两套提升设备,运送人员及不大的材料时,用电梯轿箱。

当运大设备时,将电梯轿箱的钢绳靠一侧,轿箱停在最下一个分段水平放着,用慢动绞车提升。

这种形式掘进量小,操纵的工人数少。

另一种形式是分别设置设备井和电梯、设备井安装大功率绞车,运送正体设备,另外再开掘一个电梯井,专门提升人员和材料。

在运送设备繁忙的大型矿山可采用这种布置形式。

(5)溜井布置及矿块尺寸

1)溜井间距及矿块的划分

对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没有明显的划分矿块的标志。

为了生产管理上的方便,一般以一个溜井服务的范围来划分为一个矿块。

溜井间距的大小,平均距离为40~50米,(指用装运机时),一般可达50~60米。

最大不得超过60~80米。

(个别情况下)。

如果采用铲运机,则道距一般可达150~200米,(个别可达300米),因而溜井间距一般可为150~200米。

通常溜井间距可按4~5条进路布置。

溜井间距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到运搬效率。

ZYQ-14型装运机,拖着长风绳,行走不方便,运距长,反而降低了装运效率。

2)溜井的位置

溜井布置在矿体中,损失的矿量多。

溜井一般布置在脉外。

这样生产上灵活、方便且减少溜井封口工作量。

若把溜井布置在脉外时,则应离开矿体边界15米以上,否则会影响安全性。

当矿体厚度很大,又使用ZYQ-14型装运机出矿时,则溜井不得不布置在脉内。

溜井布置在脉内时,应注意井的磨损,扩大程度,要控制溜井所担负的放矿量,以及在分段下降时,溜井口的封闭问题。

3)溜井的形式

溜井有直溜井和斜溜井两种。

当矿体倾角较缓时,应当尽量用斜溜井,它的优点是:

①可以减少掘进工程量;②另外它不因下部分段运搬距离的增加而影响装运机生产能力。

4)对溜井的其他要求

①溜井下部装矿口,应当位于运输水平穿脉巷道的直线段上,以便于装车。

②如果需要分级出矿或按不同品种分别出矿时,则可以适当增加溜井。

③如果矿体中有大量夹石,或脉外工程量大时,还需要开掘专门的废石溜井。

④在决定溜井间距时,还应当考虑溜井的通过能力,以免因溜井磨损过大提前报废而影响生产。

5)关于溜井的封闭

当开采厚大矿体时,大部分溜井都布置在矿体内。

当回采工作后退到溜井附近,本分段不再使用此溜井时,应将溜井口封闭,防止上部崩落下来的覆岩跑入溜井中。

封闭溜井的方法有很多,具体举例如下:

①首先将溜井口扩大成一个平台,以便卡住封井用的材料,便于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不致产生移动。

封溜井口时,最下一层用废钢轨安装成格筛状,上部再一层园木,在园木的上面再压一层废石。

封闭工作要保证质量,否则爆破时一震动,会冲击坏封井材料。

同时上部的废石将混入溜井中,不仅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使溜井提前报废。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使溜井尽可能布置在脉外,以减少封闭溜井口的工作量。

②双层园木封闭溜井方法。

同①一样,也将井口修成平台,只是在平台上放两层园木,最上面放废石,起到缓冲作用。

这种施工方法快,简单。

适用于溜井断面较小的条件。

当井口大,易被震坏。

这种方法可靠性差。

③斜排园木封闭溜井方法

当上分段因某种原因,封闭不住溜井时,(上部井口扩大,无法封闭)。

而下水平还要用此溜井出矿时,可用这种方法封闭。

即用园木斜排在溜井中。

(参图示)

④横、斜混合排园木封闭溜井方法

若第③种情况,怕不可靠,为了保险起见,将下水平溜井口进行锁口,留一出矿口即可。

⑤用钢筋混凝土封闭溜井方法

为了封闭的更结实,可用这种方法。

即在溜井壁四周因上若干个0.8米深的眼,并插入钢筋,在钢筋上放置钢丝网,网下架好模板托住。

然后浇注混凝土。

等湿凝土养生好以后,即可使用。

这种封闭溜井方法可提高矿石回收率。

但混凝土养生时间长(如果加入速凝剂,也要半个月之后才能使用。

另外作业时不安全。

但是一旦养生好以后比较可靠。

⑥混凝土封闭法

当某个溜井不用了,可封闭时,先不要把溜井的矿石放出,要求溜井内装满矿石,上面只留下设计要浇注混凝土层的高度即可。

用留下的矿石作支撑物,所搅拌好的混凝土浇注进去。

等养生好以后,再把溜井中的矿石全部放出。

这种方法简单,施工安全性好,节省了钢筋,同时对下分段放矿有利,不会因上面的钢筋、木头等卡住。

 

(6)无底柱崩落法放矿时矿岩移动的特点

1)基本上与有底柱崩落法放矿差不多。

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于无底柱崩落法放矿时,崩落的矿不是从回采巷道的端部放出,因而使放出椭球体,松动椭球体和废石漏斗的发育不完全(它受到垂直采矿工作面矿壁的影响)椭球体略多于6个的一半。

而且轴心有所偏斜,和矿壁成一不大的夹角。

而在垂直于回采巷道的剖面上,放出椭球体的形状没有什么变化。

(轴心偏斜角度可取4°)

①矿壁上,(90°),此时除截切椭球体外,椭球体长轴略向前倾斜,与矿壁面斜交成一个不大的角度。

②矿壁前倾,椭球体被矿壁截切,且发生前倾。

③矿壁后倾。

椭球体被截切部分减少。

松动椭球体与放出废石漏斗也随着相应变化。

④在垂直回采巷道的剖面上,放出椭球形状,没有什么变化。

[参考]轴线偏斜的原因是:

矿石的内摩擦角小于外摩擦角,阻力大的地方,矿石运动的速度就慢。

2)两个相邻回采巷道之间,存在着脊部损失。

在两条回采进路之间,所存在的矿石损失称为脊部损失。

脊部损失的矿石可以在下分段回采时收回。

但如果回采进路(上下分段)不是呈菱形布置,则脊部损失就很难以回收。

图中1—放出废石漏斗,漏斗中充满了废石。

2—相邻回采巷道放矿后留下的脊部损失。

3—已被回采过的回采巷道。

3)关于正面损失

在回采巷道的正面,由于崩落矿石层厚度大于出矿设备铲入深度,出矿后留下一斜条崩落的矿石,我们把这些损失称为正面损失。

正面损失的矿石很难回收,因为在下分段回采时,正面损失的矿石混杂在一起了。

如果能回收出来一部分的话,那也是贫化了的矿石。

[注意问题]:

正面损失的矿石和脊部损失的矿石,实际是连成一体的。

(7)回采巷道布置

1)回采巷道间距——在矿山生产中,回采巷间距一般取用8~12米,略小于或等于一个分段的高度。

有不少矿山(如大庙铁矿)采用10米间距。

回采巷道的间距过大,过小都不合适。

①从放矿角度看,当回采巷道间距增大时,则相邻两条回采巷道的放出椭球体不相切,因而矿石损失加大。

(两个椭球体分离)

进路间距↑→巷道掘进工程量↓→巷道稳固性↑→矿石损失↑。

②两个椭球体相交。

当椭球体B和C相交时,当椭球体矿石放出后,再放椭球体C的矿石,而A已是废石,因而贫化增加了。

进路间路↓→巷道掘进工程量↑→巷道稳固性↓→矿石贫化率↑。

③两个椭球体相切时,也正是两条回采巷道间距选择的合适时,损失、贫化指标都比较好。

由此可见,在确定回采巷道间距时,应当考虑到放出椭球形态,与贫损指标的相互关系。

当矿石稳固时,回巷巷道间距主要取决于矿石的损失贫化指标。

另外,当崩落矿石的粉矿多、潮湿、流动性差时,回采巷道间距应取得小一些。

2)回采巷道断面尺寸

①回采巷道断面尺寸大小取决于矿石和稳固性,及选用的装矿、凿岩设备等。

如选用ZYQ-14装运机和CEE-700型凿岩台车时,则进路断面可为,宽×高=3×3或4×3米2。

②回采巷道断面与放矿时矿石流动规律有关。

(i)进路宽度——从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角度看,进路宽一些好。

进路宽、装矿设备可以在巷道的全宽上装矿,使矿岩呈水平接触面下降,这样就可改善矿石回收指标。

因此,当矿石稳固条件允许条件下,使进路宽些好。

(ii)回采进路高度——从放矿角度看,进路高度小一些好。

因为巷道高度大时,将导致上部废石提前混入到进路中的矿石中,使进路内正面损失加大。

而正面损失难以回收。

(何况正面损失又占有相当大比重)

一般情况进路高度为3~3.5米左右。

3)回采巷道断面形状

回采巷道断面形状可有矩形和拱形断面两种。

从放矿角度来看,矩形断面比拱形断面好。

因为拱形巷道的拱越高,则矿石流动面越窄,越易发生堵塞,并且使放出椭球体变得瘦长,而增大了矿石损失。

从巷道的稳固性来看,拱形的比矩形的好。

因而当矿石的稳固性差,要采用拱形断面时,就应使回采巷道间距适当缩小。

4)回采巷道的布置

可分为沿走向和切走向两种布置方式。

当矿体厚度较大,(≥15~20米)可切走向布置进路,反之可沿走向布置。

(大庙铁矿是>20米就切走向布置。

沿走向布置时,回采巷道尽量靠近下盘布置,这样可以使矿层呈菱形崩落。

从而减少矿石损失。

回采巷道布置时应注意:

①坡度要求——为了使回采巷道便于排水,装运设备重载下坡。

故巷道应有3~5%0的坡度。

②转弯半径要求——回采巷道有转弯的地方,为了装矿设备行走和装矿的方便,应有较大的曲率半径。

一般转弯半径R>12米。

③上、下分段的回采巷道应呈菱形布置。

(8)分段运输联络道

1)分段运输联络道的作用

它是用来联结回采巷道与溜井,通风天井和设备井的巷道。

使之形成完整的运送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输,因而又叫运输联络道。

2)运输联络道的断面尺寸

基本上与回采进路相同,因为设备要同样的行走,当运输联络道布置在脉内时,实际上它的一部分是一条回采巷道。

3)运输联络道的布置

可分为脉内和脉外两种布置形式。

①脉内布置

优点:

(a)可以得到付产矿石;(b)减少岩石掘进量;(c)当围岩不稳固而矿石稳固时,可以提高联络道的稳固性;(d)布在脉内,联络道可兼作回采巷道,可以减少采准工程量。

缺点:

(a)当矿体赋存不规则时,往往影响上,下分段严格呈菱形布置;(b)联络道布置在脉内时,往往是最后回采这条巷道,它承受的压力大,易被压坏,这样有时不得不一次崩落多排,造成矿石损失大。

(即不能安正常的崩矿步距落矿,正面损失大,且安全性不好。

回采联络道与进路交叉口处也不得不加大崩矿步距,一次4~5排,也使损失加大;(c)通风条件差(联络道变成了独头巷道)。

②脉外布置

从脉内布置存在的缺点来看,分段联络道还是布置在脉外好,虽然增加了岩石掘进量,但其他方面的条件都较好。

但是,当矿体厚度大,而又选有ETQ-14型这类装运机时,由于受到设备有效运输距离的限制。

此时,不得不把运输联络道布置在脉内。

4)分段运输联络道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为了转弯顺利,要求转弯半径R>6.5~8米。

(指ZYQ-14型)若用铲运机R还应回大。

分段运输联络道与回采巷道之间的交角,应有一定的限制。

一般α≤90°,目的是运行方便。

(9)通风天井

通风天井一般多布置在下盘围岩中。

(二)切割工作

切割工作包括:

掘进切割平巷,切割天井和形成切割立槽。

即在回采之前,必须在回采巷道的端部形成切割立槽,作为最初崩矿的自由面及补偿空间。

切割立槽的面积和形状要与崩矿的面积和形状相适应。

切割立槽的宽度一般不小于2米。

保证切割立槽的质量很重要,它将影响回采工作能力否顺利进行及矿石回收指标的好坏。

形成切割立槽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切割巷道和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法

1)当矿体边界比较规正时,往往采用沿回采巷道端部矿体边界处,掘进切割巷道,根据切割平巷的长度,及爆破的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掘进一个或几个切割天井。

在切割巷道内,向上打平行的或扇形孔,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后退逐排爆破,形成切割槽。

一般每排布置3~5个炮孔,在拉槽过程中,应装运出部分矿石,使崩落的矿石松散,防止回采落矿时,发生过挤压现象。

优点:

切割井少,使用广泛。

缺点:

凿岩爆破质量不好时,易形成悬顶,为此可适当增加拉槽宽度,加密炮孔。

2)当矿体不规则时,或回采巷道沿走向布置时,则在每个回采巷道的端部都要掘进切割巷道和切割天井。

这种拉切割槽的方法质量好。

但掘进工程量较多。

2)切割天井和扇形炮孔拉槽法

这种拉槽方法是不掘进切割巷道,而是在每个回采巷道的端部掘进切割天井的方法。

切割天井位于回采巷道的端部中间,天井的长边与回采巷道的方向一致(切割天井的断面可为1.5×2.5米2)。

在切割天井的两侧用台车打三排扇形深孔,用微差爆破一次成槽。

优点:

①这种拉槽方法只要保证切割天井有足够的高度,就能保证顺利的形成切割槽。

②不用掘进切割平巷。

③切割炮孔与回采炮孔一致,都可以用台车钻成,工艺简单。

④各条回巷道可以在合理的位置上独立形成切割槽,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故这种方法使用的也较广泛。

尤其当矿体边界变化大时,用这种方法更宜。

缺点:

切割天井数量多,采准工作量大。

(3)无切割井拉槽法

无切井拉槽法,其实质是在回采巷道或切割巷道中,钻凿若干排角度不同的扇形炮孔,分次(或一次)爆破形成切割槽的方法。

1)无切井分次爆破拉槽方法

这种拉槽方法是在回采巷道中钻凿若干排角度不同的扇形孔,以回采巷道为自由面而分次爆破,爆破后放出部分矿石,为下次爆破创造条件。

全部炮孔爆破后,便形成切割槽。

具体作法是在回采巷道端部4~5米处,凿8排扇形炮孔,每排7个孔,按排分次爆破。

这相当于形成切割天井。

此外为了保证切割,槽的面积和形状,还布置9、10、11三排切割炮孔。

其布置方式相于切割天井拉槽方法。

[缺点]:

拉槽效果差,不能一次成槽,打眼覆杂,岩工不易掌握。

[优点]:

不必打切割天井和切割平巷,凿岩也安全。

这种方法大庙铁矿24#矿体使用过,用9米高的分段,他们认为高分段不宜用这种方法,因不易保证质量。

2)楔形掏槽一次爆破拉槽法。

这种方法是在切割平巷中,凿四排角度逐渐增大的扇形炮孔。

用微差电雷管一次爆破形成切割槽方法。

这种拉槽方法适用于矿石不稳固或不便于打切割天井的地方。

如我国程潮铁矿在破碎和夹黄泥的矿段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拉槽方法。

[参数]程潮铁矿,由于矿石稳定性较差,切割巷道经常发生局部冒顶很高的现象,造成应用其它切割方法的困难。

根据这一特点,该矿采用了在切割巷道中用YQ—100钻机或台车凿楔形掏槽扇形孔的方法拉切割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程潮铁矿也不用了,仍然用打切巷,切井的方法开拉槽。

(三)回采工作。

回采工作主要包括落矿,出矿和通风等工作组成。

(1)落矿工作

落矿工作包括有:

凿岩、装药、炸破

1)凿岩工作:

①炮孔布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在分段回采巷道内打向上扇形炮孔。

扇形炮孔排面倾角有三种布置方式。

(a)前倾布置——排面倾角<90°,为70°~85°左右,

这种形式,装药方便。

如果矿石不稳定,还有利于防止放矿口上部带炮而崩落。

矿石回收率低。

(b)垂直布置——排面倾角成90°。

这种布置方式,矿石回收,指标较前倾布置好一些。

且炮孔方向容易掌握,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