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498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 武大.docx

包装设计概论最全呕心沥血自己整理版武大

包装设计概论

——包装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包装设计的起源:

包装设计的起源:

为收集,转移和储存,分发物资而选择个适当的材料或可容物,对物资进行包裹,捆扎,容装等方式的加工处理。

原始天然材料的特点:

成本低廉,就地取材,加工简单,应用方便,回归自然

~但宜家原始材料应该比较贵,因为好嘅原始材料,从制作到包装结构制作,都involve做好多人力,人嘅成本比机器操作要高。

~原始材料嘅应用:

应该系食品类和日用等快消类用得比较多。

~优点:

上面+可以带俾消费者一种好天然,无杂质,无化学剂嘅安全感;容易同实际产品和产品材料产生联想。

缺点:

不容易保存,易腐,易潮,对保护产品无特别大嘅作用。

*传统包装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传统包装:

主要指年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以手工操作制造加工的各种包装方式与容器。

方式:

包裹,捆扎

形式:

包,袋,盒,箱,桶,罐,坛,筐

特点:

符合商品流通和市场需求,迎合产品内容和特点,通过包装方式和材料,包装结构和外观等设计,来达到保护商品,便于运输,美化产品的效果。

**现代包装容器

概念:

用于商品流通和商品同时消费的容器。

基本特征:

从属性(始终受到内装产品的制约),商品性

从传统到现代:

1.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工业化)~所以包装设计应该要符合大批量生产要求

2.长途安全储运物资和商品~包装嘅保护性,运输方便性。

3.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方式(市场经济发展)

日用品和生产容器容具与包装容器的区别:

器具中的容器应用相对独立;

包装:

容纳,保护,转移物资,促销,方便消费,进入商品流通,成为产品的一部分。

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大致发展:

材料改进——大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和机械化——包装引领消费

包含:

商业营销,包装技术,视觉设计

影响包装设计的基本因素:

科学技术,人的生活方式,商品销售,物质材料,运输方式

**设计的概况

概念:

在做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策划构思,定制计划——视觉化创造

最基本的设计领域:

研究事物的形式,结构,功能,色彩

基本条件:

科学,使用,经济,审美,创造

宏观设计;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服装);综合设计(环境,影视,舞台等)

设计基础:

专业知识+严密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创造能力+设计表现技能

****包装设计的定义

关系到了商品策划,营销策略,宣传,树立企业形象

设计艺术&现代科技&市场营销结合融汇的桥梁

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营销包装的生产的加工与质量性能,商品的消费方式和市场经济效果

难度:

复杂的从属性和商品性+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成果

现代设计:

从满足保护,储存,运输要求的基本阶段,过渡到功能要求和审美要求的高级阶段

包装分化:

运输包装(保护,运输/集合包装)和销售包装(销售,消费)。

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1.物质功能设计:

(重点在于解决理化功能和技术结构)容纳,包裹,保护商品内容,形状——方便运输和生产——方便展销,消费——降低成本能耗——利于环境保护和回收利用

2.精神功能设计:

(包装系统视觉传达)消费者的要求+审美文化需求——材质,造型,图案,文字,色彩——商品文化风格和形象——商品信息传达,商品美化——引领消费

包装设计和装潢设计的区别

前者:

从整体目的出发,包装工艺和材料,包装造型和结构,包装视觉传达(装潢设计)

*包装设计基本要素

1.设计立项和调研(调研,信息收集,资料分析研究)(开发性的还是改进性的)

2.包装材料的选用与设计(思考其固有性质,蕴含信息,可开发空间/成本)

3.包装造型设计(形态,结构,规格,摆放位置/要考虑是否符合生产和消费方便的要求)

4.包装结构设计(实现包装实体的,中空的,就和造型一体了)

5.视觉传达设计

6.包装附加物设计

7.防护技术应用

8.编制设计说明书

*设计要求

简述:

适用,安全,方便,经济,美观,新颖,环保

以实现包装整体功能为目的,功能要求考虑:

性质,流通环节,储运条件,销售和消费的防护四

包装设计特点:

从属性,商品性,广告性,时代性,国际性,综合性

 

——美术,书法基础和设计

***概念

美术:

一些物质材料和手段——塑造平面和立体视觉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

传统包含:

1.绘画(油画,中国画,水彩,水粉,版画,素描,书法,电脑绘画),

2.雕塑(木,石,泥,金属),

3.工艺美术(设计,插画,手工艺),

4.建筑艺术

绘画:

在平面上描绘各种事物形象,并再现其形神风貌

雕塑:

在三维空间上再现生活,用实物性来塑造事物,有圆雕,浮雕

工艺美术:

用机械或手工的手段来制作产品,有物质生活的功能性,也有精神生活的审美性

美学:

理论概论,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中美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艺术创作活动。

美术:

实践活动,运用美学原理,探索视觉语言的形式美的创造性,把理念塑造成静态的视觉艺术活动

美学法则:

比例和尺寸;主从和重点;过渡和呼应;统一和变化;调和和对比;对称和均衡;节奏和韵律;稳定和技巧;比拟和联想;单纯和风格

装饰:

使事物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为了美化目标主体,成为塑造包装文化的主要手段。

主要在于开发设计人员的创意思路,吸收借鉴不同文化艺术的设计的手法。

***绘画与设计

绘画分类:

油画,中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装饰画,素描

1.油画:

用快干油调和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作画,色彩丰富细腻,充分表现物像的复杂色调和层次,颜料有将强的遮盖力,描绘自由,易于修改,可以长期保存。

2.中国画:

用中国传统特有的绘画工具,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质的宣纸和绢上作画。

主要特点:

传神论,骨法用笔

手法:

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

3.水彩画:

利用水彩颜料在具有吸水性的水彩纸上作画。

水彩颜料用胶水调至的,纸的白地和水分互相渗融。

特点:

轻快,明朗,润泽,透明感

难度:

需要一气呵成,几乎不能修改,难掌握。

和油画一起称为姊妹画种

4.水粉:

用水粉颜料绘制的图画。

特点:

颜料艳丽,强烈,有厚重感,遮盖;也柔润也浑厚。

就是兼容了油画和水彩的优点

缺点:

颜料没有光泽,不经久日晒,多次修改容易使得画面色调变灰,暗,脏。

5.装饰画:

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不受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局限。

特点:

横跨画种,有自己独特面貌,注重形式上的装饰性,形式优雅,物像夸张变形,细节精美加工,采用多种装饰艺术材料和手段。

6.版画:

用刀,笔等工具和其他手段在不同的表面雕刻或腐蚀成花瓣,再用雕版大量拓印复制话。

表现手法:

凸,凹,平,网版画

形式:

单色,套色

7.素描:

用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

用铅笔,木炭,钢笔或毛笔。

来锻炼和表达物体的形状,结构,动态,明暗,空间关系。

~~~中国画:

西方绘画

 

*书法

汉字五体书:

篆体,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篆体:

大篆,小篆。

隶书:

笔势生动古朴,整齐规范,富于装饰

楷书:

笔画平稳,结构匀称,字体方正

行书:

在楷书和草书之间,用笔轻松自由

草书:

章草,隶书的简便草鞋,笔画平正,字字区别,捺角多有雁尾。

今草,速写字体,点画连写,字与字连缀。

狂草,放纵。

——包装造型设计基础

***概念

包装:

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料,辅助物

包装造型:

为一类物体实质,通过一定材质,形态,结构而体现

一般分两类:

捆包类(根据其本身的组合形态)与容器包装类

***设计素描:

素描:

用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

用铅笔,木炭,钢笔或毛笔。

除了色彩以外的单色画都是素描。

造型方法:

调子素描,结构素描

1.结构素描:

从结构出发,以线造型,运用结构线,辅助线,突出物像的结构关系,着重在各个部分相互之间的组合原理。

方法:

比例,透视,明暗

2.调子素描:

从明暗出发,以黑白不同层次的调子造型,突出物像高低起伏所形成的体块变化和转折关系。

素描训练

造型最基本规律:

几何形状是一切复杂形体结构分析和综合基础

光影:

三大面(亮,灰,暗);五大调子(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立体形态和空间概念

立体形态:

一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形态,具有实体性。

立体感:

形状和力感的一种表现,具有外在形态和形态内在张力。

含有:

客观物体体积量感,主观心理量感(形态的力度感,动感,冲击感)——直觉+联想

~如:

平衡感的破坏和对比——增强动感和内在生命力——产生知觉兴奋,紧张,兴奋

空间界定:

 

空间和形体

形体是实形(实空间),空间是负形(虚空间)。

实形本身——空间所容纳的——被人所感知的——位置和变化关系

空间创造:

从有限形体向无限之间的延伸和扩展设定。

PS:

除了实虚空间——多维空间

多维空间:

实体构成的形态,实体的内力,动感和形线、形面之间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意象空间(心理空间)

意象空间的五种形式:

1.内胀力空间(形态内在有扩张感,增强空间力度,扩大空间范围);~如图形比例的选择,边缘细节的处理

2.动态空间(形体本身存在对比,不平衡感,及生动的形态——产生动感态势,和空间运动感)

3.阴影空间(在不同的光线下,产生阴影和投影,属于形体的一部分——增加空间感,力度感,光感,色彩对比,存在感+暗部,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容易产生想象)

4.指向性空间(利用形体造型的伸展方向和朝向,调动视觉方向性的空间意识——通过暗示——激发人的视觉从有限的空间引向更广的想象空间——扩大有限空间的界线,增强动感和生命力,深化主题)

5.体面空间(用不同的材料来塑造形体,由体面来反映这种材料的质感和机理);通过形面的分割——引导从空间到局部平面——平面中的信息,如质感等来引发联想——把视觉导向立体实空间形态和其想象空间

***立体构成的方法

造型的三大要素(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

点线面

1.点的立体构成:

把点有计划地放在三维空间的不同坐标中,产生三维节奏,疏密关系,放射的感觉。

2.线的立体构成:

通过线的位置,方向,角度,长短,粗细,创造空间的交叉,重叠,有序,无序,疏密,具象或者抽象的美感。

例如:

凹凸,曲折,断开。

如在包装中,分造型线和装饰线。

造型线,构成主体的形态线和结构线,包括视错觉在内。

装饰线,辅助线,表现层次,凹凸,对比,硬质包装中比较多见。

3.面的立体构成:

厚度较薄的版面:

既有面的特点,也有线的感觉;采用面的长短,大小,宽窄的变化——产生纵横感,透视感,具有鲜明层次和重叠效果。

厚度明显的块面:

单元面的重量感更强,具有更强的存在感和虚实空间关系

立体构成练习

同一材质,同一单元体,或多种单元体组合,骨架变化

***纸的立体构成

纸的特点:

折叠(直线折,曲线折——产生阴影,空间感,体量感等),弯曲(拱曲,折曲,卷曲——流畅,柔和,曲直对比),切刻(刻断,分割,全断,半连,牵挂——空间感),组合

纸的浮雕设计:

***包装造型设计

分类:

内包装,外包装;软质,硬质

形、线的对比和调和(构成了轮廓的最基本的元素)

1.步骤/方面:

先确定主体形、线的特性基调;如:

直线还是曲线为主,长线还是长短线结合,曲直结合,面面连接的过渡,清角小圆弧加饰

局部细节:

主形体,线的软硬,面的转折的块面比例

2.方法:

不等量对比,拉大对比关系,形成主次。

如等长直曲线(不协调),短曲线长直线或者短直线长曲线更协调。

——PS:

考虑实际,如加工难度,是否幅度过大使得成品率下降,符合功能要求

不对称中的对应协调关系。

正几何,非正几何的

节奏感,韵律感,加强对比中的调和感,美感。

节奏感:

一种有规律的对比重复变化,具有音乐美,机械美

韵律感:

抑扬顿挫的旋律变化,情感和乐感

利用小圆弧转折,增强形线对比和调和

对比中使用局部“呼应”调和法

体量的对比和调和

1.包装容器和人一样也分相关的部位,头颈,胸腹,足底

2.体量感的调和方法

把实际装量把握在可装容量的90-95百分比;容器的体积和体量符合人体工学,手拿的位置不宜过粗。

减少大尺度的直角转折,采用中间过渡方法获得颈,肩,胸腹转折过渡

采用黄金比例使各个部位产生调和感

虚实空间调和

1.实空间:

形体所占的实际空间,疏密感,收缩感,凝聚感

2.虚空间:

形体以外空间,有一种后退扩张和伸展感,使人与周围天地,更大的空间产生联想。

3.主要方面

实空间自身在空间内所占的比例,大小,位置+实虚空间之间的形态和实体的对比关系

整体和局部虚空间的形状大小的对比关系

不同角度的虚实空间

4.注意问题

虚实空间对比要有主次:

一般是内虚空间小于实空间+外虚空间

虚实空间的大小,疏密和呼应关系:

不把内虚空间集中在某一个位置,会产生重量的不平衡感

内外虚空间的形态变化:

无对比,无变化嘅话,好斋咯。

容器包装造型的面线装饰对比与调和

1.面线分割和附件装饰在形态感觉的作用:

有局部细节也有整体形象,可以丰富形面和形线

线起到分割面的作用,有层次质感,肌理感,区域感

注意线的对比:

长短,疏密,面积,方向,形状

PS:

要考虑现实:

所得模具是否可以生产,或者说,是否符合行业类的一些标准

2.容器的质感处理

包括了视觉和触觉质感,光面/磨砂面,点/线,透明/不透明

不同的材质,或者不同的工艺可以产生不同的质感

****纸盒包装造型

通过切割,折叠,贴合,卡接等方式来成型

纸造型的特点:

有局限性(难成曲线造型),强度关乎自身厚度和包装结构,锁紧的结构和适当的折叠可以增强强度

选择原则

材料选择:

保护,价格水平,产品档次,印刷要求

纸盒结构:

符合生产运输过程,包装加工过程要求,消费使用

造型:

符合商品销售需求

纸盒造型的基本方法

1从形态造型的整体开始构思设计:

构思基本形态,包装的形式和风格;~要符合包装的三大功能

2局部细节和结构设计:

根据实际产品的尺寸来确定包装的面的形状和大小

3外观造型法:

改变三维尺寸法:

对于形状可变的产品(液态的,粉粒的等),可以通过改变维度上的尺寸,产生新变化。

容量和造型,可以考虑改变

改变包装放置的方式。

立式,卧式。

包装展示面增减

切角增面

主体线形曲直对比法:

单曲单面;双曲双面

盒盖造型法

便携式造型

组合造型,例如月饼

象形造型

POP包装造型

附件添加造型

4内观造型法:

纸构成法,内卡,且更多彩

添加一些成型的内衬,作为隔离

组合式小包装,例如月饼

**硬质包装容器(主要指一些用模具来而成的材料制成的。

如塑料,陶瓷)

硬质包装以瓶为主,分为盖口颈肩胸腹足底

瓶盖:

盖底,盖角,盖体,三个部位。

分口盖,颈盖,肩盖,异形盖。

瓶口:

螺纹符合生产标准取决于设计定位采用何种封口方式

瓶颈:

无颈,短颈,长颈

瓶肩:

肩颈,肩中,肩胸

PS:

省略后几个

界面投影造型法

相似造型

切点简便造型

形面饰线造型

主侧视图造型,关注二者的相关性

****包装容器造型的步骤和审美

4.市场和消费的定位

5.产品使用功能和使用方法定位

6.成本价格档次定位

7.材料工艺定位

8.基本尺寸和容器定位

9.造型风格形式定位

10.基础造型构思草图

11.包装造型设计草图

12.草模制作

13.正模制作,石膏模,有机板,塑料板

14.设计定型图

*****字体设计

基础字体:

黑体,宋体(北宋版刻印书)

装饰字体,形象字体

变化方向:

笔画变化,外形变化,结构变化

**图形设计

具象,抽象,偶然

图形构成和图形法则

1.点线面构成,中间的一点,有集中,单纯的感觉。

偏离了,就有重心变化,不平衡的感觉。

在下面的,就有增加稳定。

***形式美审美

形式美:

在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形体,线条,色彩,声音)及其规律组合所具有的美

形式美的一般法则:

1.条理和反复

条理:

有序有规律地组成有条理的装饰性图案,表现整齐性

反复:

有序重复,形成节奏美,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

2.对称和平衡

对称:

以中心为轴,在上下左右或者周围配置相同的图案,庄严,整齐,节奏

平衡:

根据力学原理,通过不同形但等量的配置组合,取得视觉中性稳定,富于变化,自由灵活,运动美

3.调和和对比(反映矛盾)

对比:

形(大小,粗细,曲直,方圆,长短,凹凸),色,量,质地(精细,透明度模糊度),组合形式,感觉(动静,刚柔)

调和:

统一,少变化,安定

4.节奏和韵律

节奏:

一连串的重复产生的运动感

韵律:

间隔变化

5.比例和呼应

比例:

整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

呼应:

大小,色彩,强弱,数量,比例。

***基本型的构成

单形的形式:

分离,相切,覆叠(产生空间),差叠(新的形),透叠,结合,减缺,重合

基本型的的分解和构成:

手法:

分解,取舍,切割;产生:

单形,复合型,多元形

图与底:

图是前进的,明确的,给人深刻印象的,具有轮廓和物体特征

图形的存在条件:

大小,小;单纯规整的;统一对称或类似形;被包围一方;凹凸,凸;动静,动;统一分散,统一

形的错视。

整体和局部

图形表现形式:

近似,重复,渐变,密集,对比,特异,发射,肌理,空间

1.近似:

没重复那么严谨,但也有规律。

就是对形状进行变形,结合,减缺,拉伸,变形,旋转。

2.重复:

基本型或者方向重复

3.渐变:

基本型或者骨架逐渐,有规律地变动,用等差或者等比来组成骨骼。

大小,形状,位置,方向,色彩

4.发射:

离心,向心,同心,多心,螺旋

5.特异:

规律的突破,产生趣味,使不那么单调。

形状,大小,方向。

6.对比:

明显差异,或者矛盾和对立双方安排在一起。

对比,太多了,形状,大小,方向,位置。

7.密集:

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最疏,或者最密的会成为视觉焦点。

向心,向线,自由密集。

8.肌理(质感):

视觉的,触觉的

9.空间:

在二次元的。

不等同立体。

重叠关系,大小对比,阴影,间隔疏密,矛盾空间(通过共用面,或者共用线,来达到视觉转移)

图形设计的表现技法:

肌理,点绘,线描,平涂,晕染,明暗光影,刮法,粘连,喷刷,対印,吸附,吹法,脱胶

***色彩设计

色彩运用目的不一样:

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设计色彩

色彩设计的五个原则

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美观原则;科学技术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设计色彩所作配色为装饰色,或表现自然,或为表现作者感受为主绘画用色彩规律有很多区别。

色彩感知:

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

视觉系统:

色相,明度(人眼最敏感),纯度(灰色没有此概念)

混色:

改变明度,色相。

白+大红=浅红偏紫。

黄+少黑=灰黄片绿

色立体:

以色相,明度,纯度各为一个参数的方式表述色彩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

孟塞尔色位体体系。

+。

1.孟塞尔色位体体系:

红色放在色相环上方,顺时针方向排列。

大概40个色相就够了。

外圈色纯度最高。

单位色标记方法:

HV/C。

明度&色相/饱和度。

各种级差,以人的视觉色彩感受为依据的等差级。

2.奥斯特瓦德色位体:

根据含黑,含白,纯度来分。

以黑白灰差为依据。

计算纯色量+含黑量+含白量=全部色彩

***色彩视觉感受的心理反应

色彩视觉感受的生理反应:

冷暖,远近,沉闷或明快,对比的协调或不协调,抽象意义联想,各色在不同条件下的寓意

色的视知觉特征:

在感受色彩时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各种视觉适应性调节,HVC的适应。

视觉色觉兴奋迟钝,是生理调节

1.视觉的恒常性:

视觉系统对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照射条件下,感受为同一种固有色彩的特性。

属于心理意识对明暗认知的调节

2.色视觉的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的色彩错觉,如深浅色并置,深的更深,浅的更浅。

3.残像:

眼睛经过强光刺激后,会有影像留在视网膜中,这是有视网膜的化学作用残留引起的。

如色相,变成了补色的。

色彩明暗对比。

4.上述是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的视觉错觉现象,会扩大配置在一起的不同色彩差别,对视觉效果有直接影响,能相互提高各色的色彩应用价值

色彩心理情感反应

1.暖色和冷色。

绿,紫在冷色中偏暖,暖色中偏冷

2.明快和沉闷。

高色明度,轻,薄,明亮。

底色明度,厚重,幽深不透明。

深色色相不明确,有涩,不明快的心理效果。

感色:

在强光下才能发挥作用的锥状细胞。

视觉系统对明亮色的辨色能力更高。

3.轻色和重色。

视觉感受和重量感相关联。

色的轻重感,主要由明度左右

4.色的强烈感和柔弱感。

以纯度对比为主,明度和色相次之的话,整体整体色感会柔弱一些。

纯度高的色彩,在视觉上,明确肯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灰色是平稳的。

含有灰色的颜色比较好协调。

混合色中的灰色增多,对比减弱,变得温和。

5.色的扩张,拉近或收缩,退远:

浅色,暖色,纯度高的颜色,前者。

深色,冷色,纯度低的颜色,后者。

6.色彩的华丽感和朴素感。

华丽感,光滑,光亮的颜色,纹理相对丰富。

7.色彩感受和抽象意识的关联。

这时候,色彩已经成为了一个抽象符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8.色彩的对比:

色彩属性差异性小,对比不明显,感觉模糊,柔和;色彩属性差异大,感觉对比强烈,醒目。

研究对比,可以提高配色的彩色的应用价值。

对比两色在色相环之间的距离远近是色相对比强弱的尺度。

1.补色对比:

相差180度。

色相环的距离最远,对比最强烈。

如果两个对比色混合成灰色,那么这一对色彩的关系是生理的互补色关系。

配色中的常用的三对补色:

红绿,黄紫,蓝橙。

对比色对比:

圆心角在120度左右的

邻近色对比:

在120-45之间。

色彩之间有明显共性,容易调和。

类似色对比:

45-15之间,主要产生协调感,调和感。

同一对比:

在15度以内。

2.色的明度对比:

柱状细胞感受。

分为11级。

短调:

3级以内。

长调:

5级以上。

中调:

之间。

3.色的纯度对比:

容易让画面形成调和

***色彩调和原理

调和:

几种不同的色彩配置在一起的效果,能够使得观赏者愉悦,使视觉奇观产生舒适感觉

调和规律:

从满足视觉的生理平衡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调和就是秩序,就是调和色彩有序变化的节律。

1.同属性因素调和:

调和分类:

二属性相似调和(两种相似,一种差异大),同一属性调和,

2.对比调和:

色彩位置,个色块的面积大小,在画面上各色之间对比强弱变化所形成的秩序节律组合

3.协调色彩法:

无彩色,金属色,渐变色进行间隔

当相邻两色对比过分强烈,又不能降低对比度或者改变任何一色的时,可以插入黑白灰,它们都是中性,没有色彩倾向

当在对比色中插入金银铜铝等金属或反光强的光亮色。

借光亮色的色觉刺激兴奋会影响,降低色对比的视觉兴奋效果。

在对比两色间插入两色的渐变色,等于两色的交接部位降低对比度来减小临界处对比过强的冲突感觉

同一色互混协调

在对比色中混入适量的同一色,来增加共性,减少冲突

在各色中混入对比方的颜色,来增加共性。

面积调和

相邻各色所占面积比例调整,使一色面积增大,另一色面积减小,改变视觉效果

增加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