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9631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教育学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练习.docx

《教育学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练习.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练习.docx

教育学练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教育学以_人类教育现象___为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___社会科学。

2.所谓教育规律是_教育现象_和_社会现象_之间或_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__之间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联系或关系。

简言之,教育规律是指__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_。

3.教育规律按层次性,可分为_一般规律_____和_特殊规律_____。

4.人类教育现象的表达形式有:

_学校教育_____、_家庭教育_____、_社会教育_____、___

自我教育___、自然形态的教育_。

5.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萌芽____阶段、_独立形态_____阶段和__科学教育学

的创建____阶段。

6._教育法学_____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7.教育原理是___教育科学体系___中的基本理论学科,它既为_各分支学科的研究___提供理

论依据,同时又从__各分支学科的发展_中吸收新的材料,充实其_内容,提高其科学水平。

8.在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出现了我国最古的教育专著《_学记_____》及古罗马___昆体良___

所写的《_论演说家的教育_____》,但都未形成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9._夸美纽斯_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10._《大教学论》_是西方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

11.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_《普通教育学》_____。

1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写的__《普通教育学》_企图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

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13.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_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_现代教育学派

对立的局面。

14.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的教育学著作是__《新教育大纲》____。

15.苏联教育家_凯洛夫_____编写的__《教育学》____是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

论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教育规律的教育专著。

16.我国历史上第一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是__.孔子____。

17._理论联系实际_____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学习教育理论的根本方法。

二、选择题

1.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教育学是以(D)为研究对象的。

A.幼儿教育B.小学教育C.中学教育D.中小学教育

2.20世纪以来逐渐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名独立的学科的是(B)。

A.教育概论B.德育论C.课程论与教学论D.教育管理学

3.20世纪60年代末,(A)成为一门新的应用学科。

A.教育人类学B.教育评价学C.教育技术学D.教育未来学

4.(C)又称教育工艺学。

A.教育人类学B.教育评价学C.教育技术学D.教育未来学

5.世界上最早的体系极为完整的教育专著是(A)。

A.《学记》B.《中庸》C.《礼记》D.《论语》

6.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B)。

A.《理想国》B.《论演说家的教育》C.《大教学论》D.《人的教育》

7.(C)主张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8.(C)被人们看成是传统的教育学的代表。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9.美国教育家(D)曾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方法是从做中学。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杜威

10.(A)提出的教育理论,被看成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A.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B.布鲁纳夸美纽斯瓦根舍因

C.卢梭赫尔巴特杜威D.赫尔巴特夸美纽斯杜威

11.(B)倡导“发现法”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A.杜威B.布鲁纳C.赞科夫D.瓦根舍因

三、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学和教育原理?

答:

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原理就是

从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

2.教育学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并说明其特点。

答: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历史进程的,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奴

隶社会——17世纪)。

这个时期,教育思想与其它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教育思想一般散见

于政治的、哲学的、论理的著作中。

在此阶段,虽出现了教育的专著如我国的《学记》和古

罗马的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但它们都未形成较完整的教育科学体系。

(2)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欧洲资本上升时期——19世纪马克思主义出现)。

这一阶段教

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具有独立形态的科学,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具有较完整的

理论体系的教育专著。

如: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

(3)科学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9世纪马克思主义出先后)。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为科学教

育学的建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且对教育学中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作了科

学地阐述,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写

的《教育学》,这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揭示社会主义的教育规律的教育学著作。

20

世纪初,教育学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多种门类和分支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3.学习教育原理有什么意义?

答:

(1)学习教育原理,可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

(2)学习教育原理,可以

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好理论基础(3)学习教育原理,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4.学习教育原理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

学习教育原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

人及其继承人的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

其二,在当代社会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趋势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仍是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

1.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有哪些?

答: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来分析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2)学习教育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把学习教育原理与总结教育经验、研究教育

问题结合起来,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3)学习教育学要和学习心理学以及各科教学法结合起来。

心理学是教育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和科学基础。

各科教学法又是以教育学中的教学论为理论基础;是教学论在各科教学中的运

用和具体化。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一、填空:

1.教育学是一门_培养我_的科学。

教育工作者要做好_培养人_的工作,不仅仅要依靠实际的

经验,还必须学习_教育理论___,研究__教育规律____。

2.20世纪__80__年代以后,我国兴起了教育学热。

3.狭义的教育概念不仅应该反映教育的___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_。

4.新的教育概念不仅应该反映教育的_各种形态___,而且应该涵盖人的_整个生命历程_。

5.广义的教育包括人们在__社会,家庭,学校__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6.所谓制度化教育就是对于_学制,培养目标,教育组织形式,成绩考核_等都有相应的法宝

要求的教育。

7.学校教育要根据_社会的要求_和_个体身心发展规律_____进行教育。

8.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_双边活动_过程。

9.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___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10.教育构成的六要素:

__教育者和要受教育者主体性因素__、_教育内容要素、教育途径

要素____教育手段因素,教育环境因素。

1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国“教”的主体,起着__主导性____的作用。

12.受教育者_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教育的前提和依据。

13._教育手段_____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重要条件。

14._教育途径是培养人的渠道。

15.教育内容主要是由__知识、技能、思想品德_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二、选择题

1.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B)。

A.主体B.客体C.主客体D.以上都不是

2.提示教育本质,就必须明确教育的(A),这是认识的规律。

A.社会属性B.物质属性C.目的要求D.根源所在

3.(D)是教育的核心特点。

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纲领D.培养人

4.教育活动的(A)是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活动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A.双边性B.认识规律C.实践性D.多彩性

5.教育的效果更主要的则是体现在(),即教育的(D)。

A.客观、客观性B.主观、主观性C.实践、实践性D.未来、未来性

6.班级授课制始创于(B)世纪,总结推广于()世纪。

A.15、16B.16、17C.17、18D.18、19

7.教育对人的影响不仅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而且也是(D)。

A.起主导作用的B.起意志作用的C.起终生作用的D.全面系统的

8.主义的教育包括()和(D)教育。

A.学校、家庭B.学校、社会

C.学校、家庭和社会D.制度化、非制度化

9.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多媒远程教育属于(A)教育

A.制度化B.学校C.社会D.地方

10.(D)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理念。

A.高等B.职业C.远程D.终身

三、简答题1.如何全面认识教育的定义?

答:

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

人的思想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

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有几种观点,如何主板?

答:

历史上曾经有过三种观点,对于教育的起源,即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

论。

生物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动物的本能行为,把教育概念生物普化了,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性质。

心理起源论,把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彷行为,不懂得人之所

认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支配下的目的性行为。

劳动

起源论,是通过科学分析人类教育产生的历史,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早期,是在劳动过

程中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教育概念应用几点物质?

答:

①所有的教育都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以专门培养人为目的。

②教育是根据受教育者

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的。

③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

④教育总是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过程,具有双边性。

⑤教育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

4.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时候?

答:

任何教育都是在一定教育环境中借用一定的教育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把教育内容

传授给受教育者的活动或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5.现代教育的特点是?

答:

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②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马加快;③

教育形式、手段的多样化工厂;④教育内容的综合化工厂;⑤终身教育成为各国共同的追

求;⑥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四、论述题1.如何全面认识教育的社会属性?

认识教育的社会属性有什么意义?

答:

教育的社会属性就是教育的社会特性,认识教育的社会属性,确是认识教育本质的必要的

一步,对于教育的社会属性尚且不能正确认识,当然就更谈不到对教育本质的提示了,长期

以来,正是由于人们对教育的社会属性认识的分歧,妨碍了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提示,这是

历史的证明,所以,欲提示教育本质,就必须首先明确教育的社会属性这是认识的客观规律。

2.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种不同形态的教育?

各个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是怎样的?

答:

人类社会教育经历了原始阶段,古代阶段,近代阶段和现代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各自

不同的特点。

首先在原始阶段,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不分化,教育有道德,教育内容和教育

方法贫乏、简单易行,到古代阶段,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具有鲜明的

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教育内容依政治需要而定,教育主法崇尚书本,教学组织形式是个

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成培养资产阶级继承人的工具教育全面

普及,教育系统开始发展完善,创立受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育手段日

益现代化,宗教对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现代工业社会的教育特点,现代教育与生产劳

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教育形式手段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综合化终身

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_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以手工工具为标志的古代社会,以_生产力水平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现代社会。

3.社会是由_自然环境,人口__和__物质资料生产方式____三个要素构成。

4.教育目的的确定必然受_生产力发展水平_____的制约。

5._现代化教学_____手段的出现,被认为是教学活动的革命。

6._经济手段对教育领导权有控制作用。

7.民族文化传统表现为__民族思想信念_,道德观念,_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_风俗习

惯__等。

8._人口数量_影响教育质量。

9.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__身体素质文化修养_和__道德水平_。

10.人口结构划分为__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

11.教育功能的影响包括__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__。

12.__劳动力,生产工具____和_劳动对象_____是进行生产劳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3.____发明和创造______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

14._政治社会化_____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形成一定社会大多数人的__政治意识政

治共同体___。

15._教育__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16.人口身体素质包括___人口健康,大脑___的功能状况。

17.人口结构合理化指___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各方面的发展___。

18.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用_劳动简化计算法_____法计算拉教育的益。

19.教育的基本职能是_培养人才_____。

20.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与__人口出生成反比。

二、选择题1.社会构成要素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D)。

A.自然环境B.人口C.物质资料D.物质资料生产

2.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A)。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人口

3.教育的基本任务是(D)。

A.发展人才B.培养人才C.造就人才D.培养可以造就人才

4.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人口质量的精神要素的是(D)。

A.身体素质B.文化素质C.道德水平D.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5.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是(B)。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个别教育

6(C)可以促进个体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

A.劳动B.实践C.教育D.学习

7.教育的基本属性是(A)。

A.教育的传递功能B.教育的筛选功能C.教育的经济功能D.教育的社会功能

8.教育与生产联系起来的桥梁是(C)A.劳动力B.生产工具C.劳动力再生产D.劳动对象

9.现代教育的文化发展的主要是(B)。

A.文化的传递、保存B.文化的传播和交流C.文化的创造和更新D.文化的传递,传播

10.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对教育的研究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A)投资。

A.生产力B.社会性C.技术性D.管理性

11.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是(A)。

A.价值观念和取向B.生活方式C.民族思想信念D.风俗习惯

12.我国教育结构,从纵向上看主要有(C)。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大专教育D.技工教育

三、简答题1.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社会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各要素对教育的影响和制

约作用。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

(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

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

(2)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影响作用;(4)社会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2.社会政治对教育有怎样的制约性?

答: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制度裨上是统治阶段利益的集中反映,国家政权则是

政治的核心。

政治对教育具有强烈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决定教育的领

导权;社会政治制约教育目的;社会政治制约教育的内容。

社会政治通过政治机构制约受教

育的权利。

3.什么是教育功能及其结构?

答: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指教育活动已经

产生或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和产生的作用。

教育功能结构: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进行分类,教育可分为个体

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教育功能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也有

的称之为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4.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什么?

答:

(1)培养人是教育的基本功能;

(2)教育的传递功能;(3)教育的筛选功能;

5.怎样理解教育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的功能?

答:

(1)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

教育是劳动力和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

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直接生产科学技术;教育具有经济效益;

(2)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促进青年一代政治社

会化;现代教育可以为政治制造舆论;

(3)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现代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保存;现代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交流;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更新;

(4)教育的人口控制功能表现为: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

基本手段;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

四、论述题1.社会文化与教育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1)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第一,民族文化传统直接影响教育内容的构成;第二,

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第三,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学校教学方法的选择。

(2)社会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第一,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哑的发展;第二,

社会文化背景的发展会促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加强联系。

2.为什么说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具有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功能。

其次,现代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功能

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一、填空

1.教育的社会作用是通过对人的培养是实现的,教育既要__全面培养人的素质__,又要同

时__发掘人的潜能____,发展塑造__人的个性,提升人的地位。

2.研究_教育_____与_人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

3.在我国历史大会关于人性的观点主要有孟子的“__性善论”和荀子的“_性恶论____”。

4.教育学和心理学主要研究__人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_的运动变化过程。

5.个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身的方面包括肌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的健康成长两

个部分。

心的方面,在教育学中不单指_人的发展,而是同人的“身”相对应的精神方面。

6.所谓需要就是个体的生理方面的_自然需要_____和个体的社会方面的需要和愿望在__人的

头脑中的反映。

7.教育学的“个性”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性.个性

的总和性__等特征。

8.各种不同的人的发展因素论____二因素论.三因素论.多因素论.二层次三因素论_。

9.所谓人的发展的内因就是指正常的、健康的__个体身心内部_的发展因素。

10.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________人的遗传素质和主观能动性。

11.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__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_以及

神经的特征等。

12.教育虽然反映个体的主观意愿,但更主要的是反映____社会.群体_的需要和愿望。

1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____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关系________。

14._实践活动_____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

15.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从根本是说不是来自教育,而正是__社会关系对人的要求和作

用的体现_的体现。

二、选择题1.(C)继承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以人的肉体感官为基础的人性论观点,

创立了他的人本主义人性观。

A.苏格拉底B.泰利斯C.费尔巴哈D.柏拉图

2.古希腊的(D)认为人的本原在于“灵魂”,真理存在于人的心灵里,人学习知识的实质

就在于认识自我。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苏格拉底

3.(A)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B.身体素质C.心理素质D.主观能动性

4.(C)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在周围并影响的发展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

展重要条件。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环境D.天然环境

5.儿童的实践活动主要是(B)A.室内活动B.游戏活动C.学习活动D.户外活动

6.(A)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身体和智力方面,也表现在对

人的思想的巨大影响作用方面。

A.社会实践B.经验实践C.教育D.意志

7.教育是以人的遗传素质为前提的,(B)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A.身体素质B.遗传素质C.心理素质D.身心素质

8.(D)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影响人发展的最有效手段。

A.实践活动B.主观能动性C.意志D.教育

9.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但从来都不是(C)的消极产物。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环境D.教育

10.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超过(A)所能提供的条件。

A.生产力B.社会C.生产关系D.物质关系

11.西方古希腊时代,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由(A)构成的。

A.物质B.空气C.水D.火

12.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C)就是性善论者,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学问”、“道德”和“信

仰”的“种子”。

A.卢梭B.孟轲C.夸美纽斯D.柏拉图

13.所谓人的发展的外因就是指影响(B)的一切外部客观条件。

A.身体发展B.个体发展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