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775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docx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信息系统

答: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2、系统

答:

一般说来,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部件)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3、诺兰模型

答:

美国哈佛商学院诺兰(Nolan)教授在1980年提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即著名的诺兰模型。

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经过起步、扩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

4、业务流程重组

答: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最早由美国的MichaelHammer和JamesChampy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

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

5、数据流程图

答:

是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工具,它将数据独立抽象出来,通过图形方式描述信息的来龙去脉和实际流程。

6、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答: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在系统环境中,多个决策参与者共同进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群策群力,寻找一个令人满意和可行的方案,但在决策过程中只由某个特定的人做出最终决策,并对决策结果负责。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从DSS发展而来,通过决策过程中参与者的增加,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通过大家的交流、磋商、讨论而有效地避免了个体决策的片面性和可能出现的独断专行等弊端。

7、企业资源计划

答:

企业资源计划即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

企业资源计划是MRPⅡ(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

除了MRPⅡ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

8、电子商务

答:

电子商务是指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Added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

9、数据仓库

答:

数据仓库,英文名称为DataWarehouse,可简写为DW或DWH。

数据仓库是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支持的所有类型数据的战略集合。

它是单个数据存储,出于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的目的而创建。

为企业提供需要业务智能来指导业务流程改进和监视时间、成本、质量和控制。

二、简答题

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

从发展阶段来看,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DataProcessingSystems,简称EDPS)阶段可分为单项数据处理和综合数据处理两个阶段:

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

这是电子数据处理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劳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管理库存编制报表等。

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大容量直接存取的外存储器。

此外一台计算机能够带动若干终端,可以对多个过程的有关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这时各类信息报告系统应运而生。

信息报告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雏形,其特点是按事先规定要求提供各类状态报告。

(二)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三)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西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挫折。

人们发现,耗费大量投资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系统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大大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当时,美国的MichaelS.ScottMarten在《管理决策系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s,简称DSS)的概念。

决策支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

早期的MIS主要为管理者提供预定的报告,而DSS则是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综上所述,EDPS、MIS和DSS各自代表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但至今它们仍各自不断地发展着,而且是相互交叉的关系。

EDPS是面向业务的信息系统,MIS是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DSS则是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

DSS在组织中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以作为MIS的一个高层子系统而存在。

2、简述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3、请比较管理信息系统的四种开发方式。

答: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包括自行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和利用现成的软件包开发方式。

自行开发方式的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容易开发出适合本单位需要的系统,方便维护和扩展,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系统开发人员;缺点是

(1)容易受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整体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

(2)系统开发时间长,开发人员调动后,系统维护工作没有保障。

委托开发方式的优点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费用高、系统维护与扩展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不利于本单位的人才培养;合作开发方式的优点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沟通易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

利用现成的软件包开发方式的优点能缩短开发时间,节省开发费用,技术水平比较高,系统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护;缺点是功能比较简单,通用软件的专用性比较差,难以满足特殊要求,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做软件改善和编制必要的接口软件等二次开发的工作。

4、试述原型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

答:

原则法的基本思路是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根据用户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和想法很快建立一个应用软件的骨架,作为应用开发的实验模型。

这个实验模型叫做系统原型,用户先运行这个原型系统,熟悉它、使用它、受到启发并取得经验,然后对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提出精确、具体的要求,在对系统的需求最后决定后,再用传统的方法建设系统,通常原型系统的部分程序可以在后来的系统建设中直接采用。

原型法的优点有:

(1)认识论上的突破。

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反馈过程,它符合用户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2)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信息交流方式。

(3)用户满意度提高。

(4)开发风险降低。

原型法减少了大量重复的文档编制时间,缩短了开发周期,从而减少了开发风险。

(5)减少了用户培训时间,简化了管理。

(6)开发成本降低。

由于开发时间短,培训少,用户满意度提高,风险低,所以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

原型法的缺点有哪些?

答:

原型法的缺点有:

(1)开发工具要求高。

(2)解决复杂系统和大系统问题很困难。

(3)管理水平要求高。

如果基础管理不善、信息处理过程混乱,就会给构造原型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基础管理不好,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依,系统开发容易走上机械模拟手工系统的轨道。

5、请比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答:

“自下而上”MIS开发策略:

优点:

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

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从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MIS开发策略:

优点:

这种开发策略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来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缺点:

实施难度较大。

6、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

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主要步骤如下:

1)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2).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3).在系统调查和理顺管理业务时,应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4).在系统分析、提出目标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5).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坚持自底向上地逐步实施,即组织人员从最基层的模块做起(编程),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将模块一个个拼接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系统。

7、可行性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答: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要求1)、项目概况2)、企业基本情况3)、产品需求分析和改造的必要性4)、改造的主要内容和目标5)、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6)、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8)、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8、比较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集转化法。

答: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

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化是通过业务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由于数据类也是在业务过程基础上归纳出的,所以我们说识别企业过程是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规划的中心,而不能把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中心内容当成U/G矩阵。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能抓住主要问题,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由于高层领导比较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高层领导乐于努力去实现。

这种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

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以上三种规划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把它们综合成CSB方法来使用,即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再用BSP方法校核企业目标和信息系统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单个方法的不足,较好地完成规划,但过于复杂而削弱单个方法的灵活性。

因此,没有一种规划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企业进行规划时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9、数据字典包含哪些内容?

答:

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存放有数据库所用的有关信息,对用户来说是一组只读的表。

数据字典内容包括:

1、数据库中所有模式对象的信息,如表、视图、簇、及索引等。

2、分配多少空间,当前使用了多少空间等。

3、列的缺省值。

4、约束信息的完整性。

5、用户的名字。

6、用户及角色被授予的权限。

7、用户访问或使用的审计信息。

8、其它产生的数据库信息。

10、信息系统代码有何作用?

简述代码的种类并举例说明。

答:

信息系统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它的作用:

(1)它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储和检索。

代码缩短了事物的名称,无论是记录、记忆还是存储,都可以节省时间和空间。

(2)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按代码对事物进行排序、累计或按某种规定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十分迅速。

(3)代码提高了数据的全局一致性。

这样,对同一事物,即使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名称,都可以通过编码系统统一起来,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减少了因数据不一致而造成的错误。

(4)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是两者交换信息的工具。

2)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的码,例如:

1001用代表张三,1002代表李四等等。

2.区间码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典型的例子是我国公民身份证号码和邮政编码。

3.表意码(助记码)表意码适用于物资的性能、尺码、重量、容积、面积和距离等。

例如:

TV—B—12代表12英寸黑白电视机,TV-C-20代表20英寸彩色电视机。

4.合成码合成码是把编码对象用两种以上的编码进行组合,可以从两个以上的角度来识别、处理的一种编码。

合成码的特点是容易进行大分类、增加编码层次,做各种分类统计也很容易。

缺点是位数和数据项目个数比较多。

11、系统切换的方式有哪些?

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系统切换是系统调试工作的延续,对系统最终使用的安全、可靠、准确性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项工作包括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两项任务。

首先要完成数据的整理与录入(系统初始化),然后完成系统切换(系统切换)任务,即用新系统代替老系统。

①直接切换方式。

直接切换方式是指在某一时刻,旧系统终止使用,新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一般要经过较详细的测试和模拟运行。

考虑到系统测试中试验样本的不彻底性,以及新系统没有真正担负过实际工作,因而这种方式虽然最简单、最省钱,但风险性最大,在切换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事先预想不到的问题。

一般只有在老的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或数据不很重要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

一些比较重要的大型系统则不宜采用这种切换方式。

②并行切换方式。

针对直接式存在的问题,并行切换方式新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新老系统并存的时间一般为3~5个月左右。

在这段时间内,既保持系统工作不间断,又可以对照两个系统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在验证新系统处理准确可靠后,原系统停止工作。

新老系统的并行,保证安全可靠、无风险系统运行,消除了尚未认识新系统之前的惊慌与不安。

并行式的主要问题是费用太高,这是因为并存期间,新老系统的工作人员也要并存,需要双倍的费用。

当系统太大时,费用开销更大。

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这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切换方式。

③阶段切换方式。

阶段切换方式实际上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

对由多个部分构成的系统分多个步骤进行切换,每次用部分新系统代替老系统中的某些部分,平衡后再进行下次切换,直到整个系统切换完成。

例如,公司可以先切换旧的订单录入系统,然后再切换库存系统。

这种切换方式既避免了直接式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并行式发生的双倍费用。

阶段式系统切换方式中的最大问题表现在接口的增加上。

系统各部分之间往往是互相联系的,当老系统的某些部分切换给新系统去执行,其余部分仍然由老系统去完成,于是在已切换部分和未切换部分之间就出现了如何衔接的问题,这类接口是十分复杂的。

因而,阶段切换方式在较大系统使用较合适,当系统较小时不如用第二种方便。

④试点切换方式。

试点是一个执行了所有操作的试验系统,如一个部门或地区分部。

试点切换是指先在一个试点安装运行新系统,如果试点成功,可以采取上述三种切换方法中的一种继续逐渐推广新系统。

这种切换方式时间短、费用低,通过试点的成功切换,可大大增强系统用户或管理者对新系统的信心。

无论一个系统采用何种切换方式,都应该保持系统的完整性,或者说,系统的切换结果应当是可靠的。

因此,系统切换也存在着一个控制问题。

在新老系统交替前,必须为系统建立验证控制,如用户应掌握新老系统处理的全部控制数字记录,用此来验证系统切换是否破坏了系统的完整性。

12、简述决策支持系统在现代组织中的应用。

答: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

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

DSS的概念是70年代提出的,并且在80年代获得发展。

它的产生基于以下原因:

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没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人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得到发挥;人们对信息处理规律认识提高,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要求更高层次的系统来直接支持决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为DSS提供了物质基础。

决策支持系统已逐步扩广应用于现代组织中的大、中、小型企业中的预算分析、预算与计划、生产销售、研究与开发等智能部门,并开始应用于军事决策、工程决策、区域开发等方面。

13、简述从MRP、闭环MRP、MRPⅡ到ERP发展历程。

答: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简记为MRP)理论是在解决订货点法的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系统。

随着MRP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MRP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

MRP的运行过程主要是物流的过程,但生产的运作过程,产品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的产出过程都伴随着企业资金的流通过程。

并且资金的运作会影响到生产的运作,如采购计划制定后,由于企业的资金短缺而无法按时完成,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生产计划的执行。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MRPⅡ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

由物料需求计划变为制造资源计划,英文为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

由于字母的缩写都为MRP,就将制造资源计划命名为MRPⅡ,以示区别。

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Ⅱ发展而来的。

MRPⅡ仅能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信息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MRPⅡ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软件应运而生了。

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把原来的MRPⅡ拓为围绕市场需求而建立的企业内外部资源计划系统。

ERP突破了原来只管理企业内部资源的方式,把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到一起,体现了完全按市场需求制造的经营思想。

ERP也打破了MRPⅡ只局限于传统制造业的旧的观念和格局,把触角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大大扩展了应用范围。

14、简述ERPⅡ的核心思想。

答:

其核心是指企业从过去主要可调内部动作转向企业之间的外部动作,也就是协同商务。

核心思想:

以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确保企业连续、均衡地生产,实现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集成和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为目标,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面向企业产、供、销、财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15、简述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

答:

数据挖掘(DataMining)是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准备、规律寻找和规律表示3个步骤。

数据挖掘的任务有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特异群组分析和演变分析等。

数据挖掘在各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只要该产业拥有具分析价值与需求的数据仓储或数据库,皆可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挖掘分析。

一般较常见的应用案例多发生在零售业、直效行销界、制造业、财务金融保险、通讯业以及医疗服务等。

销售数据中发掘顾客的消费习性,并可藉由交易纪录找出顾客偏好的产品组合,其它包括找出流失顾客的特征与推出新产品的时机点等等都是零售业常见的实例;直效行销强调的分众概念与数据库行销方式在导入数据挖掘的技术后,使直效行销的发展性更为强大,例如利用数据挖掘分析顾客群之消费行为与交易纪录,结合基本数据,并依其对品牌价值等级的高低来区隔顾客,进而达到差异化行销的目的;制造业对数据挖掘的需求多运用在品质控管方面,由制造过程中找出影响产品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以期提高作业流程的效率。

近来电话公司、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股票交易商对于诈欺行为的侦测(FraudDetection)都很有兴趣,这些行业每年因为诈欺行为而造成的损失都非常可观,数据挖掘可以从一些信用不良的客户数据中找出相似特征并预测可能的诈欺交易,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财务金融业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来分析市场动向,并预测个别公司的营运以及股价走向。

数据挖掘的另一个独特的用法是在医疗业,用来预测手术、用药、诊断、或是流程控制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