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922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07 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docx

高考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07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

【2019最新】精选高考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07物质性质实验探究对点练习

 

1.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必要时可加热),其中a、b、c中分别盛有试剂1、2、3,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试剂1

试剂2

试剂3

实验目的

装置

A

浓盐酸

MnO2

饱和NaCl溶液

除去Cl2中的HC1

B

浓HNO3

Cu片

KI—淀粉溶液

验证NO2的氧化性

C

稀硫酸

溶液X

澄淸石灰水

验证X中是否有CO32-

D

70%硫酸

Na2SO3

酸性KMnO4溶液

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答案】B

2.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下列对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①中试剂

②中试剂

结论

A

镁条、蒸馏水

肥皂水

②中开始出现气泡,说明①中生成了氢气

B

铜片、硝酸溶液

蒸馏水

②中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①中生成了NO2

C

二氧化锰、浓盐酸

淀粉KI溶液

该装置可以用来检验①中是否产生了氯气

D

乙醇、乙酸、浓硫酸

饱和NaOH溶液

该装置可以用来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C

3.某实验小组将SO2通入Na2S和Na2SO3的混合溶液中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

其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②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可以是饱和NaHSO3溶液

B.为提高产品纯度,使烧瓶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

C.装置④的作用是吸收尾气,同时防止倒吸

D.装置①也可用于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解析】装置②中气泡产生的速率越快,说明SO2的生成速率越快;SO2难溶于NaHSO3溶液,故A正确;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S+Na2SO3+3SO2=3Na2S2O3,所以,故B错误;装置④中盛放适当的试剂可以吸收SO2气体,倒置的漏斗同时防止倒吸,故C正确;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属于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故D正确。

4.向铜屑、稀盐酸和铁盐的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可制备氯化铜。

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B.该过程中的Fe3+可由Fe(NO3)3提供

C.可用K3[Fe(CN)6]溶液区分Fe3+与Fe2+

D.制备CuCl2的总反应为2Cu+O2+4HCl=2CuCl2+2H2O

【答案】B

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装置构成铜锌原电池

B.用图乙所示装量加热AlCl3饱和溶液然后利用余热蒸干制备AlCl3固体

C.丙装置里图I烧瓶中充满氨气,烧杯中盛装水,在图II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Cu与稀硝酸,图I和图II都产生喷泉现象且原理相同

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

【答案】D

【解析】A.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使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发生,此装置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都在左侧烧杯发生,右侧烧杯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应该将两溶液对调,A错误;B.加热AlCl3饱和溶液,促进Al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制备AlCl3,B错误;C.图I产生喷泉是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较小,液体迅速上升产生喷泉,图II是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将液体压入烧瓶,产生了喷泉,原理不相同,C错误;D.酸性KMnO4溶液紫色变浅或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

6.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易被氧气氧化。

利用如图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HCOONa、NaOH、CH3OH和水形成的混合液,通入SO2时发生反应生成保险粉和一种常见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保险粉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OH-+2SO2===S2O42-+CO2↑+H2O

B.NaOH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逸出的CO2

C.多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SO2能被充分吸收

D.为避免产生的Na2S2O4被O2氧化,使硫酸与亚硫酸钠先反应,产生的SO2排出装置中残留的O2

【答案】B

7.用下图装置进行①中实验,对应②中现象正确,且能达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实验目的

A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加热

Br2的CCl4溶液褪色

石蜡裂解产物中含有烯烃

B

加热NH4Cl固体

酚酞溶液变红

制备氨气并检验氨气性质

C

加热NaHCO3与Na2CO3混合粉末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 NaHCO3具有热不稳定性

D

加热铁粉及湿棉花

肥皂水中有气泡冒出

Fe 与H2O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A

8.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含有SiO2、Al2O3等杂质。

工业上用铬铁矿制备红矾钠晶体(Na2Cr2O7)的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FeO·Cr2O3+O2+NaOHNa2CrO4 +NaFeO2 + H2O,该反应配平后FeO·Cr2O3与O2 的系数比为___________。

该步骤是在坩埚中进行煅烧,可用此坩埚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铁B.氧化铝C.石英D.陶瓷

(2)步聚①煅烧反应极慢,需要升温至NaOH 呈熔融状态,反应速率才加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NaFeO2会强烈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将五份滤液1分别在130℃蒸发1小时,各自冷却到不同温度下结晶,保温过滤,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数据分析,步骤③的最佳结晶温度为___________℃。

结晶温度/℃

Na2CrO4粗晶中各物质含量/%

Na2CrO4•4H2O

NaOH

NaAlO2

Na2SiO3

30

52.45

29.79

8.69

12.21

40

68.81

20.49

8.46

10.84

50

60.26

27.96

10.36

9.32

60

50.74

29.66

10.40

12.25

70

46.77

33.06

8.10

6.48

(5)步骤④中滤渣3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若该流程中铬元素完全转化为红矾钠晶体,则该铬铁矿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4:

7A熔融后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NaFeO2+2H2O==Fe(OH)3↓+NaOH40AI(OH)3、H2SiO3(或H4SiO4)[52m2/131m1]×100%

9.一种磁性材料的磨削废料,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含镍质量分数约21%),还含有铜、钙、镁、硅的氧化物。

由该废料制备氢氧化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时,溶液中有Fe3+、Fe2+、Ni2+等生成,废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金属镍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铁”时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铜”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Na2S代替H2S除铜,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除钙镁过程在陶瓷容器中进行,NaF的实际用量不能过多的理由为______________。

(5)已知常温下Ksp[Ni(OH)2]=2. 0×10-15 ,该流程在“沉镍”过程中,需调节溶液pH约为______时,Ni2+才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沉淀完全的依度≤1.0×10-5mol/L;lg2=0.30)。

【答案】SiO25Ni+12H++2NO3-= 5Ni2++N2↑+6H2O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调节溶液的pH,使Fe3+完全沉淀为黄钠铁矾渣H2S+Cu2+=CuS↓+2H+ 无易挥发的有毒气体H2S 逸出,可保护环境过量的F-生成氢氟酸会腐蚀陶瓷容器9.15

10.实验室回收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LiMn2O4)的一种流程如下:

(1)废旧电池可能残留有单质锂,拆解不当易爆炸、着火,为了安全,对拆解环境的要求是_________。

(2)“酸浸”时采用HNO3和H2O2的混合液体,可将难溶的LiMn2O4转化为Mn(NO3)2、LiNO3等产物。

请写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如果采用盐酸溶解,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盐酸代替HNO3和H2O2混合物的缺点是_________。

(3)“过滤2”时,洗涤Li2CO3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

(4)把分析纯碳酸锂与二氧化锰两种粉末,按物质的量1:

4混合均匀加热可重新生成LiMn2O4,升温到515℃时,开始有CO2产生,同时生成固体A,比预计碳酸锂的分解温度(723℃)低很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5)制备高纯MnCO3固体:

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的pH=7.7。

请补充由上述过程中,制得的Mn(OH)2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H2SO4、Na2CO3、C2H5OH]:

向Mn(OH)2中边搅拌边加入_________。

【答案】隔绝空气和水分2LiMn2O4+10H++3H2O2=2Li++4Mn2++3O2↑+8H2O反应生成Cl2,污染环境沿着玻璃棒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重复操作2~3次MnO2作为催化剂,降低了碳酸锂的分解温度Na2CO3

11.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Li2Ti5O15中过氧键的数目为4,其中Ti的化合价为______。

(3)若“滤液②”中c(Mg2+)=0.02mol/L,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2+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1×10-5mol/L,此时_____(填“有”或“无”)Mg3(PO4)2沉淀生成。

FePO4、Mg3(PO4)2的Ksp分别为1.3×10-2、1.0×10-2。

(4)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TiO2·xH2O加热制得的粗TiO2是电解法生产金属钛的一种较先进的方法,电解液为某种可传导02-离子的熔融盐,原理如图所示,则其阴极电极反应为:

_______,电解过程中阳极电极上会有气体生成,该气体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4无2FePO4+Li2CO3+H2C2O42LiFePO4+H2O↑+3CO2↑TiO2+4e-=Ti+2O2-O2、CO、CO2

【解析】

(1)“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2.三氯乙醛是基本有机合成原料之一,是生产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模拟工业生产进行制备三氯乙醛(CCl3CHO)的实验。

查阅资料,有关信息如下:

①制备反应原理:

C2H5OH+4Cl2→CCl3CHO+5HCl

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C2H5OH+HCl→C2H5Cl+H2O、CCl3CHO+HClO→CCl3COOH(三氯乙酸)+HCl

②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部分物理性质:

C2H5OH

CCl3CHO

CCl3COOH

C2H5Cl

相对分子质量

46

147.5

163.5

64.5

熔点/℃

-114.1

-57.5

58

-138.7

沸点/℃

78.3

97.8

198

12.3

溶解性

与水互溶

可溶于水、乙醇

可溶于水、乙醇、三氯乙醛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冷凝水的流向是________进_______出(填“a”或“b”)。

(2)该设计流程中存在一处缺陷,该缺陷是__________, 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C可采用_______________,加热的方法以控制反应温度在70 ℃左右。

(5)装置D干燥管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 装置 D烧杯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从C中的混合物中分离出Cl3CCOO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7)已知:

常温下Ka(CCl3COOH)=1.0×10-1 mol·L-1,Ka(CH3COOH)=1.7×10-5mol·L-1,请设计实验证明三氯乙酸、乙酸的酸性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球形冷凝管ab缺少干燥氯气的装置导致装置C中副产物CCl3COOH、C2H5Cl增多2MnO4+16H++10Cl-=2Mn2++5Cl2↑+8H2O水浴防止液体倒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分别测定0.1 mol·L-1两种酸溶液的pH,三氯乙酸的pH较小,说明三氯乙酸酸性比乙酸的强

13.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为补血剂,铁红(Fe2O3)可作为颜料。

利用某硫酸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制备碳酸亚铁的流程如下:

(1)“酸溶”时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

(2)①“还原”时,FeS2与H2SO4不反应,Fe3+通过两个反应被还原,其中一个反应如下:

FeS2+14Fe3++8H2O=15Fe2++2SO42-+16H+,则另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②FeS2还原后,检验Fe3+是否反应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①“沉淀”时,需控制pH不宜过高,否则生成的FeCO3中可能混有___杂质;

②写出加入NH4HCO3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得FeCO3需充分洗涤,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FeCO3浊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有部分固体表面变为红褐色,同时释放出CO2,则与FeCO3反应的物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5)FeCO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Fe2O3时,也会生成FeO。

现煅烧34.8g的FeCO3,得到Fe2O3和FeO的混合物23.76g。

则Fe2O3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适度加热、适量增加硫酸的浓度、将烧渣粉碎、搅拌等FeS2+2Fe3++=3Fe2++2S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其中含有Fe3+,反之,未反应完全;Fe(OH)2FeSO4+2NH4HCO3=(NH4)2SO4+FeCO3↓+H2O+CO2↑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表明已洗涤干净O2、H2O21.6

14.含硫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科学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⑴红酒中添加一定量的SO2可以防止酒液氧化,这应用了SO2的___性。

⑵某水体中硫元素主要以S2O32-形式存在,在酸性条件下,该离子会导致水体中有黄色浑浊并可能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⑶实验室采用滴定法测定某水样中亚硫酸盐含量:

滴定时,KIO3和KI在盐酸作用下析出I2:

5I-+IO3-+6H+=3I2+3H2O

生成的I2再和水样中的亚硫酸盐反应:

I2+SO32-+H2O=2H++2I-+SO42-

①滴定到终点时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滴定前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③滴定终点时,100mL的水样共消耗xmL标准溶液。

若消耗1mL标准溶液相当于SO32-的质量1g,则该水样中SO32-的含量为___g/L

⑷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盛装二氧化锰,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③、装置C中反应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还原2H++S2O32-=SO2+S↓+H2O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秒内不变色偏大10x浓盐酸淡黄色沉淀生成吸收氯气,避免空气污染

15.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无水NiCl2。

 

实验步骤如下 :

I.按图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向装置中通入干燥的CO2。

II.约20 min后,停止通入CO2,改为通儒Cl2 并使装置中充满Cl2。

III.将电炉升温至750℃,在氯气流中加热约lh。

IV.在氯气流中冷却至室温后,再继续通入CO 2约10 min。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I中通入CO2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生成Cl2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步骤II中氧气已充满装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IV中通入CO 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水槽中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前石英管及瓷舟的总质量为m1、放入镍粉后石英管及瓷舟的总质量为m2,氧化反应后石英管及瓷舟的总质量为m3,则产品中n(Ni)/n(Cl)=________(填计算表达式)。

(7)实验室也可用NiCl2·6H2O 与液态SOCl2 混合加热制取无水Ni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蒸馏烧瓶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或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镍反应等合理答案)2MnO4- +16H+ +10C1-==2Mn2+ +5Cl2↑+8H2O漏斗液面上方的气体呈黄绿色排尽装置中的Cl2吸收未反应的Cl2,以免污染环境35.5(m2-m1)/59(m3-m2)NiCl2·6H2O+6SOCl2NiCl2+6SO2↑+12HCl↑

16.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制取MnSO4·H2O并回收单质硫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本实验条件下,高锰酸钾溶液与硫酸锰溶液混合产生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混合研磨成细粉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浸取时若生成S、MnSO4及Fe2(SO4)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所得酸性滤液可能含有Fe2+,为了除去Fe2+可先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需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碱调节pH为4~5,再继续煮沸一段时间,“继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⑤所得滤渣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⑦需在90~100℃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产品MnSO4·H2O的方法之一是:

准确称取a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ZnO及H2O煮沸,然后用c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消耗标准溶液VmL,产品中Mn2+的质量分数为w(Mn2+)=____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硫酸浸取时的浸取速率和浸取率3MnO2+2FeS2+6H2SO4=3MnSO4+Fe(SO4)3+4S↓+6H2O软锰矿粉或H2O2溶液破坏Fe(OH)3胶体并使沉淀颗粒长大,便于过滤分离Fe(OH)3(NH4)2Sx+12NH3↑+H2S↑+xS↓(8.25cV/a)%或(8.25cV×10-2)/a或0.0825cV/a或0.0825cV/a×100%

17.三盐基硫酸铅(3PbO·PbSO4·H2O)(相对分子质量为990)简称“三盐”,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热稳定性能优良,主要用作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

“三盐”是由可溶性铅盐中加入硫酸生成硫酸铅,再加氢氧化钠而制得。

以100.0吨铅泥(主要成分为PbO、Pb及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1)Ksp(PbSO4)=1.82×10-8,Ksp(PbCO3)=1.46×10-13;

(2)铅与冷盐酸、冷硫酸几乎不起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酸溶”,最适合选用的酸为______________,为提高酸溶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任意写出一条)。

(3)若步骤④沉铅”后的滤液中c(Pb2+)=1.82×10-5mol/L,则此时c(SO42-)=______mol/L。

(4)从原子利用率的角度分析该流程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⑥“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得到纯净干燥的三盐49.5t,假设铅泥中的铅元素有80%转化为三盐,则铅泥中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PbSO4+Na2CO3=PbCO3↓+Na2SO4硝酸(或HNO3)适当升温(适当增加硝酸浓度、减小滤渣颗粒大小等合理答案均可)1×10-3滤液2(HNO3溶液)可以循环利用4PbSO4+6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