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31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docx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题

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

考点分析

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

 

教学重点

难点

含氮的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方法

根据重难点给学生讲解例题,辅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氮的循环:

2、

 

旳电一=■

A

人羹对自然界氮循列的影响

氮气氨-戎盐硝酸

酸雨

3、氮及其化合物的衍变关系:

+—

NH3—N2tNOtN02tHNO3tNH4NO3TNH3NH3•H2ONH4、OH

4、氮氧化物:

12345

1各种价态氮氧化物:

N(N2O)、N(NO)、N(N2O3)、N(NO2、N2O4)、N(N2O5),其中N2O3

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

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2NO和NO2性质比较

NO:

—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

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

2NO+O2=2NO2

NO2:

—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3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

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

NO与0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

:

V(02)

=4:

3,

则容器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

:

V(02)

>4:

3,

则容器剩余气体为过量的

NO。

若V(NO)

:

V(02)

<4:

3,

则容器剩余气体为过量的

02。

NO2与0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

V(02)=4:

1,则容器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

V(02)>4:

1,贝UNO2过量,容器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

V(02)<4:

1,则02过量,容器剩余气体为过量的02。

NO?

、NO与0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

V(NO):

V(02)=1:

1:

1,则容器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

1:

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

强氧化性:

5

1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5421

2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N(NO2)、n(NO)、N(N2O)、

03

N(N2)或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3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f+2H2O、3Cu+8HNO3(稀)=3Cu-

(NO3)2+2NOf+4H2O。

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

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

浓、稀硝酸反应。

注意:

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

NO2的混合气体。

4浓硝酸与碳的反应:

C+4HNO3(浓)CO2f+NO2f+2H2O。

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5在浓硝酸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微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的酸性及氧化性。

6冷的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等活泼金属发生钝化(在其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常温时,常把浓硝酸存放在铁质、铝质密闭容器里。

但若加热,则会剧烈反应。

7王水:

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

3。

可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6、氨、液氨、氨水、铵之间的区别:

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

氨分子是一种呈三角锥形的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液氨是氨气液化的产物,仍然是氨分子,属纯净物。

+-

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

NH3+H2O—NH3H2O—NH4+0H。

氨水中微粒有:

NH3、W0、

++

NH3•WO、NH4、0H、极少量的H。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铵(NH4+)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铵盐或氨水中与阴离子共存。

凡是含NH4+的盐叫铵盐,铵盐易溶于水。

铵盐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H+、丄

氨与铵可相互转化:

NH3vNH4+,NH4+与强碱反应放出NH3,

十OH

7、NH4+的检验方法:

1检验固态铵盐不必加热,只需取少量晶体与石灰拌和有氨的特殊气味即可;

2若是铵盐溶液,为了使更多的NH3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必须加热。

3铵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三种写法:

+—+—

а、浓溶液不加热写成:

NH4+0H=NH3+屮0;b、稀溶液不加热写成NH4+0H==“屮屮0;c、不论

+-

浓、稀,只要加热则写成:

NH4+0HNH3f+H20。

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氨气:

(NH4)2S04+Na0HNa2S04+2NH3f+2H20。

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和碱的

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生成的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8、光化学烟雾:

氮氧化物(N0x)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到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在是0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统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强烈的夏、秋季节。

【实例分析】

【例1】(2010卷25)(14分)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

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

为研究安全气

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

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0四种元

素。

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

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б.72L。

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

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安全气囊中红

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KCIB.KN03C.Na2SD.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

物)。

【解析】本题知识载体很新鲜,很生活,很化学。

简答式的题目首先要进行分析,确定设计的物质及

反应才能完成各小题的容。

题目关键词:

粉末分解释放氮气,粉末仅含Na、Fe、N、0,水溶性试验部分溶解,可溶部分为化合物甲,不溶物红棕色可溶于盐酸。

13.0g甲完全分解为N2和单质乙,N2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

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解题分析:

1、粉末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

2、红棕色物质可能为Fe2O3\Fe(OH)3等,根据题意只能是FezOs。

3、甲只有两种元素,且含N,必含Na。

3、计算:

N(6.72/22.4)*2*14=8.4g,则Na的物质的量为:

(13-8.4)/23=0.2mol,N与Na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60.2=3:

1,则化合物甲为NasN。

4、在高温下Na与Fe2O3反应的产物为Na2O2和Fe。

【答案】

(1)Na3N,

(2)2N2O2+4CO2+2H2O=4NaHCO3+O2

(3)6Na+2Fe2°3=3Na2°2+4Fe,红色粉末的作用是充当氧化剂,除去氮化钠分解产生的金属钠(金属钠溶于

水产生大量的热和碱性有害物质),提供大量的热量用于氮化钠的迅速分解。

(4)从氧化性角度分析KNO3、

CuO均可,但KNO3本身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与氮气反应。

故选择D.CuO。

(5)实验目的:

检验Na?

?

在空气中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即检验NaOH和Na2CO3或NaHCOs。

实验设计一:

实验原理:

定量分析法。

步骤:

1、称量混合固体的质量。

2、将混合物加热,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气体则无

NaHCO3,石灰水变浑浊则有NaHCO3无NaOH,称量石灰水质量变化量mg。

3、加入过量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称量石灰水质量增加量ng。

4、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果。

实验设计二:

实验原理:

测定盐酸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关系确定混合物成分。

1、不产生二氧化碳则混合物只有

NaOH。

2、开始产生二氧化碳前,与开始产生二氧化碳直到最大量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1:

1则只有

Na2CO3。

大于1:

1则为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小于1:

1则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即比较图中a,b的大小。

教与学提示:

题型的难点1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确定物质的化学

成分,其中Na3N又是学生很不熟悉的。

难点2是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及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

难点3是实验设计,通过定量来定性。

但,题目设计与问题设计都在平时的练习与讨论中必然会涉及。

如实验设计部分,在省市多次统考中均有有关碳酸盐与酸反应定量问题出现过,或反复练习过。

但,在简

答的环境中也还是有难度的。

解题中要动用到平时知识的积累,决定成败还是在平时。

【例2】(2010卷27)某兴趣小组用题27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

量白烟,原因是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只

写一种),Na20的作用是.

【解析】本题考查氨的催化氧化。

(1)NH3和02氧化生成N0。

(2)该反应为放热,故不加热后仍能

保持红热状态。

(3)产物中有N0和NH3,N0会被02氧化生成N02,在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HN03而HN03与NH3会产生白烟。

(4)装置5与1均产生科产生NH3。

N+CI加热分解可得NH3和HCI而HCI与Na202可生成02。

【答案】

(1)4NH3+5024N0+6H20;

(2)放热

(3)浓H2S04;生成的N0与02反应生成N02,N02与水反应生成HN03,NH3与HN03反应生成NH4N°。

(4)I;NH4CI与HCI反应生成氧气(合理答案均给分)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3.

C.不同浓度的两种硝酸溶液

【答案】AB

(省怀宁中学2010届高三3月月考)14.2g69%的浓HN03(密度为1.42g/cm)与10mL15.5mol•

A.是冋一浓度的不冋表示方法

()

B.数值不同,也能换算为相同值

HNO3的浓度相比

D.无法比较其大小

4.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

甲白色網环乙

(2008•上海高考)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B、

C、D三项中由于NH3

C正确.

【解析】A项中浓H2SO4不是挥发性酸,不会产生白色烟环;的摩尔质量小,扩散速度快,所以离白色烟环远的甲为浓氨水,故

【答案】C

5.(2010-模拟)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WH与水反应有W生成.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H是离子化合物

B.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生成

C.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还原剂

D.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解析】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所以NH4H是离子化合物,A正确;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写出NH4H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NH4H+H2O===NH3-WO+Wf,如果投入少量的水中,则生成浓

氨水,会有氨气放出,所以有氢气和氨气两种气体放出,B正确;形成的溶液呈碱性,故D项错误;

NH4H与水反应时,NH4H中的—1价氢被氧化到0价,即NH4H作还原剂,C项正确.

【答案】D

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NH4CI受热可产生NH3和HCI,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反应生成NH4CI,在此过程中还有可能出

现堵塞导管的情况,因此不能用①的方法制取氨气,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液体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炸裂,③不可行•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CaO+2NH3•WO===Ca(OH)2+2NH3?

故可用②的方法制取氨气•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NH3,所以④

符合要求•

【答案】D

7.(2010•模拟)下列对反应3NO2+H2O===2HNO3+N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

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若有6molNO2参与反应时,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解析】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为:

3NO2+H2O===2HN失2e—O3+N得2e「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

2,A正确;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B正确;NO2既是氧化剂又是

还原剂,C错误;若有6molNO2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4mol,D错误•

【答案】A

8.(2010•模拟)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化工生产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绿色化学”是当今

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铜制取硝

酸铜的下列衍变关系可行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HNO3

A.Cu>Cu(NO3)2

O2HNO3

B.Cu――-^CuO—Cu(NO3)2

O2H2OHNO3

C.Cu>CuO>Cu(OH)2>Cu(NO3)2

Cu——4CuSO4Ba

NO3

>

2

Cu(NO3)2

【解析】A项中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

C项中CuO与WO不反应;D项中产生SO2,污染环境;

只有B项,既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又节省HNO3,故选B.

【答案】B

9.将8mLNO2和。

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1mL,则

原混合气体中NO2和02的体积比可能为()

A.7:

5B.3:

7C.7:

1D.1:

7

【解析】1mL剩余气体可能为NO或O2.

(1)若为NO,则由3NO2+H2O===2HNO3+NO,说明NO2和。

2与水反应后剩余NO23mL,设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x,则有:

4NO2+

O2

+

2H2O===4HNO

4

1

8mL—3mL

—x

x

8mL—3mL

—x4

求得

x=1mL

x

=1,

V(NO2):

V(O2)=(8—1)mL:

1mL=7:

1.

(2)若为02,设原混合气体中N02的体积为y,则有:

4NO2+02+2H2O===4HNO3

41

y8mL—1mL—y

y4

=d,求得y=5.6mL

8mL—1mL—y1'

V(N02):

V(02)=5.6mL:

(8—5.6)mL=7:

3.

【答案】C

10.(2010•模拟)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则图③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因稀H2S04不与铜反应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

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解析】生成的Cu(N03)2在H2S04的酸性条件上相当于又有了HN03,铜片会继续溶解

生成N0.

【答案】D

11•红热的木炭与浓HN03反应产生的气体干蛍气体xmL足量饱和干—C03溶液气体ymL,假设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则x和y的关系是()

44

A.x=5yB.y=5x

x

C.x=yD.y=4

【解析】由方程式C+4HNO3(浓)=====CO2T+4NO2?

+2H2O、3NO2+H2O===2HNO3+NO、HNO3

+NaHCO3===NaN03+H2O+CO2T可知当产生3molNO2时,最终生成1molNO和2molCO2,再

31515

加上原来产生的‘molCO2,共—mol气体,原气体总量为—mol.所以x=y.

444丿

【答案】C

12•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还原产物

NO气体0.896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OH溶液60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A•4.32gB.4.68g

C.5.36gD.6.38g

【解析】Mg、Cu均为二价金属,2.64g金属生成氢氧化物实际是增加了OH「的质量,

故m(OH「)=2mol/Lx0.06LX17g/mol=2.04g,所以沉淀的质量为2.64g+2.04g=4.68g.【答案】B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4分)已知:

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碱还是强酸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A亠B、C、叫【E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

均同时含有另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Y是Z是.

(2)当X是强碱时,B是C是D是E是.

(3)当X是强酸时,B是C是D是E是.

【解析】该题的突破口为“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所以Y为O2,B能连续被氧化.因E是酸,A是一种正盐,且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A是弱

酸弱碱盐,综合分析得出A为(NH4)2S,Z为H2O.

OHO2O2H2O

当X是强碱时,(NH4)2S—>NH3――NO――fNO2——4HNO3;

H+O2O2H2O

当X是强酸时,(NH4)2S——>H2S>SO2>SO3>H2SO4.

【答案】

(1)(NH4)2SO2H20

(2)NH3NONO2HNO3

(3)H2SSO2SO3H2SO4

14.(10分)亚硝酸(HNO2)是一种比醋酸略强的弱酸,很不稳定,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而分解

(1)低温下,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通入水中,可制得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下表所

示:

pH围

大于7

小于7

产物

NO「

NO、N2O、N2中的一种

1在碱性条件下,NaNO2溶液与NaCI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HNO2与氢碘酸反应时按物质的量之比1:

2进行,且「被氧化成|2,则产物中含

氮的物质为化学式).

(3)在冷冻的NaN02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不能制得HN02的是字

母).

a.稀H2SO4b.稀HCl

c.CO2d.SO2

【解析】

(1)N0与N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HNO2.

(2)①碱性条件下NO;被ClO「氧化为NO「;②酸性条件下根据HNO2与HI的比例,再由电子守恒计算出HNO2中的氮元素降低2价,生成N2O.

(3)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知c、d符合题意•

【答案】

(1)

②N2O

NO+NO2+H2O===2HNO2

(2)①NO;+CIO;===NO;+Cl;

(3)cd

15.(16分)(09年全国理综n・28)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加入的物质是,其作用是。

(3)实验时在C中观察到得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4)实验时在D中观察到得现象是,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

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答案】

(1)固体NH4CI和Ca(OH)22NH4CI+Ca(OH)2CaCb+2NHsf+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碱石灰(或CaO)除去NH3气流中的水汽

(3)黑色粉末部分逐渐变为红色2NH3+3CuON2+3W0+3Cu

(4)出现无色液体氨水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

变蓝

—1

16.(12分)在50mLa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入6.4gCu全部溶解,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1

和NO,将反应后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时测得c(NO3)=3mol•L.

(1)求稀释后的溶液pH=.

⑵若a=9,则生成的气体中N02的物质的量为mol.

(3)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方法之一是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反应原理如下:

N02+NO+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若将上述的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