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0438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docx

六安市汤家汇镇宴湾保护发展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与效力

(1)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建村【2014】168号),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基村宴湾被列入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促进宴湾的保护与发展,特编制《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基村宴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2)本规划是宴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定性依据文件,规划范围内所有保护和建设活动以及制定各类专项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3)文本中的黑体字加下划线部分是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

第2条规划原则

(1)完整性原则:

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

规划注重村落空间的完整性;注重村落历史的完整性;注重村落价值的完整性。

(2)真实性原则:

保持传统村落的真实性。

规划注重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注重文化遗产形态的真实性;注重文化遗产内涵和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

(3)延续性原则:

保持传统村落的延续性。

规划注重经济发展的延续性;注重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注重生态环境的延续性。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7)《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

(8)《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9)《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意见》;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通知(建村[2014]168号)》;

(11)《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2015)》;

(12)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试行);

(13)《金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4)《金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15)《汤家汇镇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年)》;

(16)《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17)《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16~2020年;

远期:

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范围

从整体保护、有效利用和空间环境控制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宴湾自身特点,考虑内外视线通廊要求,确定本次规划范围为:

东至瓦基大河,西至井沟,北至丝棉沟,南至吴家湾,总面积约5.42公顷。

第6条规划内容

(1)结合宴湾特色和保护现状,提出保护原则、保护目标和保护重点,明确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2)挖掘宴湾历史文化价值内涵,依法划定各级保护区,制定保护措施;

(3)针对宴湾格局和传统风貌的各类要素,制定保护、整治的要求;

(4)协调宴湾经济社会发展,控制人口规模,控制土地和空间使用;

(5)立足宴湾现实和可能条件,安排近期保护与发展的行动计划。

第7条规划目标

在全面保护宴湾风貌的前提下,发挥其潜在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综合发展旅游事业,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准。

通过本次规划,指导宴湾的保护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统筹安排传统村落内的各项建设工程,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保持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和经营。

第二章保护要素和价值评估

第8条保护对象认定

(1)保护框架构成要素

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要素、村落传统格局要素、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村域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

(2)保护对象要素构成表

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空间):

具有景观特征的地貌

 

山环境

周边所有自然水体瓦基大河、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生活环境,包括螺蛳地山、黑松林

水环境

瓦基大河及河里的石头,河两岸水利设施和生活设施。

其他形制

村口有三百多年树龄的银杏树

人工环境(物质生态空间)

 

空间格局

典型的皖西大别山古村落,村落周围是山体,依山而建成集聚状,有集中的建筑群,建筑群以天井、院落为特征。

村落内多有宅前广场,巷道空间较少,建筑物的高度随地势呈阶梯状变化,使得整个村落具有明显的节奏感。

主要轴线

下厅堂——天井——上厅堂——天井——堂屋的序列布置在中轴线上。

偏转的“斜门”,风水师通过调整大门的角度来解决朝向问题,被调整到正对一处被认为是吉利的象征的山坳。

各厢房以堂屋为中心,向外扩散,形成三进式的晏家老宅

保护建筑

晏家老宅

建议历史建筑

陈氏民居

历史环境要素

古井、古水塘、古树、牌匾、墓碑、古道

古树名木

古银杏树

人文环境(精神生态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别山民歌、竹编工艺、姓氏文化

历史人物

晏文山、晏五乾、晏五茂、晏六富、晏七卿、晏绍平

奇闻掌故

“双龙逮蛤”、石人

第9条价值提炼

(1)历史价值

宴湾现存有清代、民国时期的古民居等古建构筑物、风水塘、古井、古树等若干处,较完整地突显了地方传统文化和民居建筑特色。

这些都是“活着的历史”,为研究、了解大别山区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特点、古老的民俗风情、特色的区域文化等提供了真实的历史标本。

(2)艺术价值

大别山地区建筑内部空间具有很强的理性次序感,但是其风格呈现出古拙、敦厚、凝重、规矩、的特征。

这种与其他地区民居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的形成,源自大别山地区的地理、地域、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3)文化价值

宴湾古建筑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大别山地区民居特色,村落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以及建筑雕刻艺术的文化现象,都赋予了传统村落的深厚的文化价值。

(4)科学价值

宴湾所保留的各种历史遗存在建筑学、规划设计、人文地理、景观生态、旅游管理等,另外在人类学及社会学、经济、历史、民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显现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5)社会价值

从宴湾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其相对稳定、和谐的村落空间结构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形态的空间得以保存和延续。

同时,宴湾所体现的生态精神及人文精神,正是现代城市及其环境所缺乏的一种精神基础。

(6)经济价值

宴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绝佳之处。

现宴湾传统村落保存较完好,村中古银杏树生长旺盛,独具观赏价值。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旅游发展无疑给宴湾的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章保护区划和保护措施

根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依据古村落保护要素分布和传统风貌完整性,将其分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个保护层次,并对文物建筑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10条核心保护范围

(1)范围界定

核心保护范围:

以晏家老宅和陈氏民居为中心,向外扩展,并包括古水塘、古井、古坟、古树以及建筑前小广场、农田,以及两处建筑中间的小竹林,该区域为核心保护范围。

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为1.39公顷。

(2)保护内容

传统建筑:

晏家老宅、陈氏民居

历史水系:

水塘、古井

古树:

古银杏

(3)保护措施

①保护村落整体格局形态及其相互依存的自然环境;

②保护古巷道空间特征及景观环境,清理非协调性的巷道设施小品,包括线杆、天线、广告牌、标示牌等;

③保护风水塘、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反映村民传统生产生活环境的菜园、牛草垛等应当保留,已经破坏的应清理恢复;

④保护非物质文化活动相关的场所、线路;

⑤按文物保护要求严格保护传统建筑建筑,确保文物建筑的原状、原态、原貌不被改变;对其他传统建筑采取修缮、改善的策略,确保传统建筑的外观不被改变,充分利用其价值;

⑥保留或拆除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严格限制新建建筑;当为空间风貌完整性需要修复或改建的建(构)筑必须依据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并应与整体环境取得和谐统一。

第11条建设控制地带

(1)范围界定

建设控制地带:

东侧以村落前的瓦基大河对岸为界限,南北西三面依据已建建筑情况,以等高线为边界,形成村落建设控制地带。

整个范围南北向长约298米,东西向约334米。

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3.92公顷。

(2)控制内容

①土地控制:

严格保存古村落原有的肌理,范围内的传统茶园、菜地、山场、水系要从严保护,不得改变现状土地使用性质,建设用地应以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为基础。

②建筑控制:

已有建筑,规划保留的建筑应在风貌上与古村落协调,不协调部分应进行整修改造,严重影响古村落传统空间风貌及形态格局的建筑实施拆除;规划的新建筑,根据保护规划确定的空间风貌要求,管制建筑高度、体型体量、色彩、形式、尺度、比例等,建筑外观、体量、体型、色彩、高度应与古村落协调。

第12条环境协调区

(1)范围界定

宴湾村周围山体为界,东面至螺蛳地山的山脊线,所形成的范围。

面积约6公顷。

(2)协调内容

山水联系的通视廊,不得新建构筑物,在此范围内已有的建筑和建筑群,影响严重的必须拆除,影响较小的应改造、整修,避免高度、色彩、形态、比例等与传统空间景观不协调。

(3)协调措施

①环境协调区均为传统种植地、林地,是水源涵养地,也是古村落风水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严格保护维护,因此这个区域约10公顷全部为禁止建设区。

②在山水联系的通视廊,不得新建构筑物,在此范围内已有的建筑和建筑群,影响严重的必须拆除,影响较小的应改造、整修,避免高度、色彩、形态、尺度、比例等与传统空间景观不协调。

第四章村落选址和空间格局的保护

第13条村落选址的保护

保护村落选址的各类要素,对各要素提出严格的保护措施。

控制村落发展对选址格局的破坏,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村落周边的山水,凸显村落选址的科学性和典型性。

第14条空间格局的保护

保护村落空间的构成关系、山体、水系的自然和生态特征,控制与环境融合的古村边界形态和亲切和谐的天际线。

空间格局保护的基本原则要求为:

保护建筑格局与水系空间关系;明确基本空间尺度、空间界面整体特色及建筑等要构成元素的形式、色彩质感和建筑的高度、形态等控制要求。

对表现古村重要开放空间的界面,应提出明确的尺度、外貌和功能业态的保护要求,提出功能业态的调整要求和保护整治措施的方案。

从景观意象的整体性、独特性、观赏性角度,确定主要景观视廊、标志、观赏平台和重要区域和节点景观等保护和控制要求。

第五章建筑保护与整治

第15条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

村落的建议历史建筑为晏家老宅和陈氏民居。

对于重点保护的建议历史建筑的建筑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筑高度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建筑维护修缮应优先采用旧料更换损毁构建,修缮的原则是“只修不建,修旧如旧”。

第16条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

(1)传统风貌建筑的确定

传统风貌建筑指除了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和建议历史建筑之外,仍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建筑,这些传统风貌建筑是宴湾的空间标志和特色,也是历史的见证。

(2)保护措施

对这些传统风貌建筑,要结合周边建筑进行整体保护,整治周边环境,凸显历史。

要求在不改变外观、风貌的前提下,维护、修缮、整治,改善设施。

第六章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

第17条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

通过对宴湾尚存的水塘、古井、铺地、竹林、古树等的调查,进一步划定具体分布与保护范围,在保护现有环境要素基础上,对历史环境要素应采取如下措施:

(1)对水塘的环境进行整治,改善现有渗漏现象。

(2)对古井的环境进行整治,改善水质。

(3)禁止对现有的地形地貌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改造。

(4)保护村竹林及其周边环境,应按照规定控制竹林生长,禁止随意砍伐。

(5)古树名木:

应由县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按实际情况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进行检查指导。

并且不得在距树冠垂直投影5米的范围内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兴建临时设施建筑、倾倒有害污水、污物垃圾,动用明火或者排放烟气;不得擅自移植、砍伐、转让买卖。

(6)禁止对周边山体进行开挖采石、保持视线廊道的通透。

(7)原物无存或不宜原样恢复又比较重要的“文物古迹”建立标志物,标志物的形式宜采用古朴造型的石碑,不宜使用现代材料和形式。

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18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宴湾村不仅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相当丰富,有祭祀活动、节庆活动等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第19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形式。

(2)推动文化发展原则——与地方和社区文化事业建设紧密结合,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承,发扬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3)促进产业发展原则——与地方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地方经济以及居民增收的有机组成部分。

(4)结合旅游原则——与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相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成为特色的旅游名片,又成为地方产业的特色。

第20条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规划策略

(1)耕读文化活态传承策略

①规划将晏家老宅等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文物遗迹与田园景观结合起来,共同形成耕读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结合公共活动空间开辟,展示传统农耕文化。

③建设中药材产业的展示和相应的体验场所。

④对于曲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确传承人;通过组建相应的表演队,整理并表演二十多种常用的曲目,既能传承文化遗产,又能成为重要的旅游表演项目。

第21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措施

(1)加大宣传,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

加大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面向群众,走上舞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组织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泛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传承与利用。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及保护培训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3)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物。

对掌握特殊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要保证传承人能够有效的实施传承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研讨、展示、宣传、交流合作及提供其他帮助,有计划的征集并保管各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给传承人提供一个非常有利于生存和传承的环境条件。

鼓励带徒授艺,使艺术技艺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4)加强陈列展示

陈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的大量实物、文字和影像资料,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

注:

图纸——见空间功能详述,宴湾村村不仅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相当丰富,祈福祭祀活动、节庆活动等。

第八章发展定位

第22条发展定位

依据宴湾所处的区位、本体的资源禀赋、发展的优劣势,依托丰富的别具一格的资源,以及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的理念。

制定保护发展规划目标为:

大别山区最具田园生态风光及农耕文化的山地集聚型村落

形象定位总结为:

以山村休闲、山水游览、生活体验为主体的休闲度假型传统村落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宴湾和朱家湾都在汤家汇镇,并且都靠近西侧的红色文化观光轴,规划建议将旅游光观轴延伸到两个传统村落中,形成一条更具潜力和文化的旅游线路。

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23条保护区道路规划原则

保护区内巷道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步行方式,限制现代化机动车通行。

依据规划保护整体要求“修旧如旧、风貌协调”,对有文物价值且结构完整的建筑严格保护,路面保持恢复铺设传统卵石等材料,使村落整体恢复传统风貌。

第24条机动车交通规划

机动车交通规划主要道路基本保留现有道路走向。

对村庄唯一对外的一条交通性主干道进行改造整修。

对于局部土路进行连通,改变线型,降低坡度,保证车辆可以通行,以满足村民生活及旅游接待车辆通行功能。

第25条步行交通规划

步行交通规划主要为生活性步行道、景观步道和旅游步道。

这些步行道承担游客休憩游览及村民生活所需的功能。

保留原有传统风貌区内的巷道格局,对核心保护范围内街道等进行路面及景观改造,结合保护区环境特点,以石块、卵石和碎石铺设路面,恢复传统巷道的风格面貌。

新建、连通山上的游步道,使整个道路系统通通畅起来。

整个核心保护范围内的生活性步行道和旅游步道为2-3m。

对于坡度较大的入户路可采用梯步形式,方便村民出入。

山上的景观步道有一定现状道路基础,宽度在1.5m-2m。

第26条广场、停车场规划

现状无停车设施。

考虑今后旅游业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在村口附近建设一处停车场,面积约360m2。

作为游客集散配套设施,游客车辆在进入地块后,需将车辆全部停入停车场,选择步行传统风貌区内的各个旅游景点。

第27条竖向规划

宴湾村统一采用地方坐标系,对道路交叉点,变坡点、建筑等进行定位,标高统一采用黄海高程系。

根据《城市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要求,规划确定内部道路高程,与周边道路高程相衔接,其最小纵坡不小于0.2%,最大纵坡不大于8%;内部各地块地面标高,宜比相邻道路最低路段标高高出0.50m,有利于地面排水;新建建筑标高高于所在地块标高0.30m。

第十章基础设施改善规划

第28条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综合考虑古村落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公建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各种因素,结合未来需求可适当增加供水量,对管线进行升级改造,适当增加长度。

按给水工程规划,选定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为200L/人.d,按远期人口160人计;公建用水和不可预见用水量按生活用水的15%计,则用水总量为48m3/d。

(2)管网布置

为保护宴湾核心保护区内巷道两旁原貌,减少巷道开挖,供水管线布置方式采取以现已埋设的主干管分别向村落内供水,结合道路改造敷设新建给水管道和消火栓,满足宴湾生活、消防供水要求。

给水布置详见设计图。

给水管道分为三个等级:

给水主管网为DN150mm,给水支管为DN100mm、DN70mm、DN50mm,入户管为DN25mm。

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为0.6米。

第29条排水工程规划

(1)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2)雨水规划

雨水排放方式:

保留并优化村内现有雨水沟渠,沿村内巷道墙角规划修建砖砌排水沟B*H=0.4m*0.3m。

雨水应充分利用地表径流和沟渠根据地形和布局划分排水区域,按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就近排入村内水体,加强村内沟渠、水系的日常清理维护,防止生活垃圾、淤泥淤积堵塞,保证排水畅通,确保雨水及时排放,防止内涝,可结合雨水沟渠砌筑形式进行沿沟绿化。

(3)污水规划

建立独立的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粪水和洗涤、洗浴、厨用等废水。

污水管线按重力流原则沿道路敷设,在村落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

第30条电力工程规划

(1)电力负荷的预测

供电电源由汤家汇镇10KV架空电力线供给,供电仅为满足村民生活、照明、旅游文化娱乐的需要,电力负荷经测算:

按30户人家,4KW/户,同时用电系数为0.7,则为84KW。

(2)供配电网的设计

规划设置1处10/0.4kV变压器,位于旅游服务中心处。

为了保护古村落的自然风貌,以及不破坏村落空间环境,规划0.4kV配电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直埋电缆,沿巷道或绿化带暗敷至用户,布置在道路的西侧或北侧,在车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穿越道路时应穿钢管保护。

(3)电力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要求

配电线路采用电缆线路,尽量采用沿墙设置,保持与古民居村落环境的协调。

对宴湾内外电力线改造撤除与村内环境不协调及不协调的电器设备和电力线,消除火灾隐患。

(4)路灯设置

现状村内公用照明设施缺乏,规划在村庄主要巷道沿线设置路灯。

第31条电讯及有线电视规划

电讯线路规划接村庄北部入口的电讯电线,并以此为主干线向村内辐射,电讯线路采用分线设备复接配线分式,沿主要巷道穿PVC管入地埋设后进入用户;CATV电缆配线走向同电话线路一致并沟埋设,CATV电缆分别通过分配器、分支器、线路放大器直至用户终端。

第32条环卫环保规划

(1)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利用现有的垃圾收集点,扩大垃圾收集量,收纳村内的垃圾,统一运至汤家汇镇的垃圾填埋场填埋。

积极倡导民房内部设施改造,修建水冲式卫生间并配套设置化粪池、沼气池;在主要道路上按30米间距设置标准垃圾箱,扩大一级道路清扫网的范围;对村内水渠作重点保护和处理,使村落水系保持清澈、流畅。

同时利用各种有利的措施,积极维护全村落的环境卫生,强化保洁队伍,对环境卫生做到全天保洁。

(2)环保工程规划

为保护村落及周围区域的自然环境,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村内水塘水质。

规划对风水塘及村内沟渠进行清淤、疏竣整治,确保沟渠畅通,提高环境协调区内的山体绿化覆盖率。

规划制定《宴湾村民村约》,提高环保意识,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村落周围大环境的生态保护,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

第33条综合防灾规划

(1)消防规划

整个规划区根据生产生活需求和历史保护建筑分布设置消防栓,形成主要的消防实施体系。

消防通道规划主要依托规划道路,以净宽大于4m的一级、二级道路为依托构建消防通廊,以便消防车的通过。

规划消防水源以市政给水为主,以天然水体为应急水源,部分农家的蓄水池作为消防用水水源。

(2)防洪规划

宴湾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设防,排涝标准10年一遇,暴雨24小时排出。

根据“蓄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规划期内在村落外围山体的山脚处设截洪沟,对村内沟渠进行整治、疏浚工作,确保洪水期间安全行洪。

(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重点加强晏家老宅对于地质灾害的承受力;

靠山体建设的住宅应严格按防护要求做好工程防护设施;

按防洪要求建设实施瓦基大河生态护堤;

注意水土保持,植被密植,避免地质灾害的破坏。

(4)抗风灾、雪灾、防雷击

注意建筑的整体性,尤其是屋檐处叠瓦部分的安全;

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更要提高屋面部分的负载强度;

适时增加防雷设施,减少雷击可能。

(5)生物灾害防治规划

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定期防治白蚁,有效治理害虫对保护建筑的危害。

第十一章产业发展

第34条村庄特色与产业发展思路

以农耕体验、山水观光为主的大别山区型旅游产业。

第35条生活、生产与旅游的关系处理

宴湾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规划需要处理好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关系,形成产村景一体化的持续有序的空间格局。

第36条展示利用与旅游发展规划

第一款展示利用内容

(1)展示体验:

在开发传统建筑文化展示利用的同时,结合传统工艺展示及自助体验;

(2)休闲娱乐:

结合村庄生态环境和村中洞高山游步道打造休闲娱乐活动;

(3)特色文化展示:

结合宴湾文化,打造农耕文化展示区。

第二款旅游线路组织

(1)传统村落旅游线路

半日游:

入口景观——双龙逮蛤——拜年古井——古银杏树——碧波水塘——晏家老宅——门楼——田园风光——石人望河——瓦基大河——乌龟奇石

一日游:

入口景观——黑松林——田园风光——双龙逮蛤——百年古井——古银杏树——碧波水塘——门楼——晏家老宅——翠竹林——观景亭——石人望河——瓦基大河——乌龟奇石

(2)镇域旅游线路

建议在镇旅游规划中,综合考虑金刚台、红色旅游点、传统村落等旅游景点设置旅游线路。

第三款旅游设施布局

(1)近期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