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904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docx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刘力

《煤炭经济研究》2015年2月第35卷第2期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形式也日趋多样,产业链实现高效、灵敏和安全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产业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解决方案,能够促进产业链竞争效率的提升。

财务公司作为隶属于大型企业集团并接受银监会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营效率、改善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结构、为企业集团产品销售及新产品开发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银监会已经批准部分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将服务范围向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延伸,开展“一头在外”的票据融资和保理业务等等[1]。

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相应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开展与业务风险水平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财务公司为研究主体,通过对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相关风险进行分类,提出针对性措施,重点分析财务公司如何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

1产业链金融及相关风险

产业链一般包含了核心企业、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物流和仓储企业及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等参与主体。

核心企业是整条产业链中的技术、资金和信息中心,是产业链的灵魂;金融机构是产业链发展的支持者和“催化剂”。

产业链金融是以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依托,为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

产业链金融力求将资金和资本以最合理和最高效的方式投入到整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公司,服务于产业链采购、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产业链金融不但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解决方案,更为产业链上下游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提供定制的金融产品,从而支持产业链的良性和快速发展,属于一种新型的金融运营模式[2]。

产业链金融按提供金融服务主体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式:

商业银行模式、融资平台模式、财务公司模式等。

如果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拥有隶属于自身的财务公司,对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将特别有利。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既熟悉企业内部事务,熟悉企业原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仓储、商品销售的全过程;又兼具金融机构优势,熟悉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熟悉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能够连接内外资本市场。

由核心企业属财务公司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借助于财务公司的资源整合、资金集中、专业顾问和风险管控能力,将核心企业的资源在整条产业链上,实现优化配置和集成放大。

产业链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融资平台、财务公司等机构为产业链中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后,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导致结果和预期差距较大,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产生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2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

财务公司模式作为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中的一种,其金融服务链条应和整条产业链的资源供给相联系,把产业链视为基础,把交易环节视为重心,把风险管理视为保障。

与此同时,鉴于业务的扩展会带来风险的扩大,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的财务公司通常会遇到以下几种风险。

2.1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时,由于相关行政机构及行业商会更改或修订产业链的经济政策或行业规则,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在经济政策和行业规则修改后,相关产业会受到影响,资金的筹措及投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可能导致风险的升高。

例如:

行政机构借助推行相关政策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时,有一些产业会受到利好影响,投资者将增大对此产业的投资,同时另外一些产业便会被严格限制,甚至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范围,如果财务公司开展的产业链金融业务身处此类被限制的产业中,可能会遭受风险损失。

2.2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时,由于相关企业不能履行按期偿还贷款的义务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发生信用风险往往是因为产业链上的公司经营困难、亏损严重者恶意逃避贷款债务,造成贷款不能归还,进而把风险转嫁至财务公司的情况。

2.3产业链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时,因管理不力、流程混乱、责任不清、人为失误等原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有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员工失误、业务中断、实物损坏等多种表现形式。

2.4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信息风险

信息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时,由于对产业链中某些环节的信息掌握不全面,监控不到位,沟通不及时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由于产业链规模的持续增大,产业链构造的日益复杂,业务过程中出现错误信息的概率也不断上升。

信息失真或者传递延误将使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各公司对市场供给、消费者需求等问题的分析可能出现分歧,产业链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度便会大大下降。

3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方式

产业链金融业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业务,对产品设计、业务操作、风险监管及贷后管理等环节的要求均较高,目前虽然一些财务公司已经开展此项业务,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作还仍然停留在原有常规业务的认识基础上。

财务公司针对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不仅要满足中国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担保比例等相关指标的监管要求,更要能够覆盖业务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障财务公司经营安全和经营收益。

3.1创建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公司创建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体系应规范决策流程、业务流程和监督流程[3]。

1)优化财务公司前、中、后台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

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应事前与产业链各公司及合作银行签署协议,规范条款控制措施和信息沟通方式。

事中则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和信贷审查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等治理机制,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研究、识别、评估和监控,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事后则借助审计、稽核、评估等方式展开独立的检查和分析评价。

2)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时应注意拓宽信息的获取途径,强化信息平台在内部控制中的运用。

广泛搜集相关信息,保证信息及时有效传输,让内部控制的实施具有更高的效率,收到更好的效果。

3)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时应建立风险预警响应机制,借助于历史交易数据建立风险模型,并通过模型的量化指标对产业链中的各经营主体进行监控,通过数据的异常来发现存在风险的可能性,根据数据波动的范围对风险影响进行判断,并选用各类技术方案来降低风险,防止风险在产业链链条上实现串联,进而产生几何效应。

3.2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3.2.1建立与业务风险相匹配的信用评价机制

财务公司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中,是以产业链上单个公司为服务对象的,基于单个公司的财务数据、担保方式和风险状况,分别进行信用评级、授信管理和风险控制。

这种单一的授信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整条产业链的特性,产业链金融业务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解决方案,应该将一条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并开展综合信用授信和评级,信用风险管理对象从对单个独立公司转变为对产业链全链条中的各个公司,所以财务公司的风险评估不能只注重融资主体本身,而应把融资方主体信用评估与具体业务评估融合在一起,突出对交易链条的评估。

原有针对传统金融服务的信用评估机制已无法满足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需要,因此为了对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必须建立与业务风险相匹配的信用评价机制[4]。

3.2.2应用信用风险隔离技术

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时,可以考虑应用信用风险隔离技术来控制风险。

信用风险隔离技术是指使用物流、资金流等自偿性技术,目的是构筑防火墙来隔离信用风险。

自偿性技术要求财务公司根据企业真实贸易信息和上下游客户资信情况,设计出以销售收入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偿还贷款的来源金融产品,产业链金融业务中有很多围绕在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财务公司通过掌握这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真实的贸易信息,设计封闭贷款来确保专款专用,控制物流和资金流的方向。

例如,在煤炭贸易中,财务公司、煤矿和贸易商签订三方协议,贸易商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财务公司开具收款人为煤矿的财务公司承兑汇票(以下简称“财票”),贸易商连续补足保证金,财务公司向煤矿发出等金额的发煤指令,贸易商将销售款足额打入承兑账户后,财票项下的货物全部归贸易商所有,如果贸易商在财票到期日没有足额提运煤炭,财票将扣除贸易商已经提运金额,剩余部分由煤矿进行回购,这样能够保障货款和货物的安全

3.3规避操作风险

3.3.1优化产业链金融业务过程设计

产业链金融业务过程设计的优化可以在合同制定、产品设计、物流监控等诸多环节开展。

①检查合同是否存在法律缺陷。

产业链金融业务运作过程中常常需要签署三方甚至多方协议,因此要重点检查协议文本本身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条款或陷阱。

财务公司使用的很多合同都是固定格式文本合同,如果法律政策进行调整,原有的合同条款就可能与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产生冲突,此时应及时修订格式合同文本。

②检查金融产品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财务公司应拟定全面的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借助绘制操作流程图等方式对业务过程实施梳理,并通过模型推算、压力测试等手段实施实质性检查。

③加强业务流程中的物流监控。

由于产业链金融业务可能涉及相关货物的运输、仓储、抵押等环节,所以在业务运作过程中要加强货物监控和货权控制。

财务公司通过上述环节的风险控制,完善整个产业链金融业务运作流程,规避操作风险。

3.3.2适当导入操作风险转移机制

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从而避免承担风险损失。

风险转移是一种事前控制手段,比风险规避更加积极主动。

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中可以将某些超出自身擅长的领域、风险又较大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并通过合同条款的约束来转移风险。

例如在产业链金融业务中发生货物质押时,财务公司有时很难对货物实施有效控制,可以考虑向保险公司投保相关保险来规避可能的损失并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同时将融资方质押货物的仓储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3.4增加针对信息风险的管理手段

3.4.1建立信息集成平台

信息流是产业链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中重要方面,拥有高效、安全的信息集成平台能够保证信息流的畅通。

财务公司在实施产业链金融业务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建设信息集成平台,将各业务系统集成,并建设统一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批量处理,能够对数据实现动态分析并用于信用评估、综合授信和贷后管理。

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将财务公司的信息集成平台与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系统或者第三方数据公司的信息系统关联,使财务公司能够及时获取产业链中的物流信息、中小企业的历史交易数据等有价值的信息,用于评估相关金融业务的风险。

3.4.2实施信息共享

财务公司可借助与商业银行、金融公司或交易市场创建密切合作关系的方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信息流畅通。

例如可以与商务网站或交易平台合作,财务公司获取产品价格、市场活跃度、交易量等信息,或者财务公司对外提供专业的金融数据服务,向第三方出售有价值的交易信息、信用情况等数据,完成信息的优势互补。

4结语

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能够帮助企业集团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收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能够给财务公司带来利息收入、顾问收入、保理收入、手续费收入等多项收益,扩大中电财在国网的影响力。

但同时,财务公司在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时应关注相关风险,根据产业链的业务特点及风险种类,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里,保证产业链通畅和高效,实现企业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