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演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09331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王东岳演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东岳演讲.docx

《王东岳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东岳演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东岳演讲.docx

王东岳演讲

文字的具象与抽象源起,导致东西方思维巨大差异

演讲人|王东岳(哲学家,独立学者,《物演通论》作者)

听我的课,重点不在于知识,更不在于实用,我希望大家听思想,因为思想是人类文明得以推进的底层源代码,是每一个人行为最基础的指南。

今天上午的演讲主题是《东西方文化溯源》。

南非澳洲文明为何到18世纪还未发生?

人种差异很小,东西方文明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生存结构是缔造文化的最重要原因

讲东西方文化溯源,我们从人类迁徙路线追溯上古人类文明起源。

由于气候和生存环境等因素,现代智人在九万年至十万年前从东非开始向北迁徙,人类文明发生的梯次和现代智人迁徙定居的时间密切相关。

①公元前6万年左右,人类迁徙到北非尼罗河流域,奠定了古埃及文明。

②公元前5万年,到达中东地区缔造了古巴比伦文明。

③公元前4万年,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欧洲。

④公元前3.5万-4万年,进入中国。

⑤公元前4万年,进入新几内亚和澳洲,比到东亚还早。

这里有一个问题,上古先民九万年前开始迁徙,最早应该到达南非,其次四万年前就到达澳洲和新几内亚,和到达欧洲的时间相等。

可是这两片地区文明直到十八世纪都没有发生,为什么?

①因为在1.5万年前人类文明旺盛发展期,撒哈拉大沙漠形成,使得中部和南部非洲跟欧亚文明主大陆隔绝。

②由于1.2万年前第四季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这使得澳洲和新几内亚跟欧洲主大陆隔绝。

可见除了文明发生的梯次和迁徙定居时间相关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跟欧亚主大陆的交流条件。

那么,历史上那么多的文明形态差异巨大,比如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有人说是生物学的人种差异。

但是人类作为亚种发生分歧只有4万年的时间,因为迁徙到欧洲和东亚的人,只在四万年前才发生人种学上的分歧,形成尼格罗人种、高加索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

而生物学界早就明白任何一个物种,如果他要发生生理形状和智力状态上的任何重大差别,他至少需要基因突变,基因累上百万年乃至数百万年才能够实现。

所以人种学不足以解释人类文明发生分化的原因。

但是,为什么在人种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东西方文明有如此强烈的差别呢?

因为文明从来不是人类智慧主动的设计,而是受自然物候条件逼迫下的自然的选择,人类文明是自然的延展。

①原因先从人类和所有动物的体细胞营养供给谈起。

灵长类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并且大脑皮层丰厚化以后,只能由葡萄糖作为能量,就只能寻找碳水化合物这一中能量作为维系生存的先决条件。

这必然缔造农业文明。

②同样的,人类培养动物也绝不是人类智慧的主动设计,而是人类在狩猎的过程中发现动物有“印随现象”、可以驯化。

由此逐渐产生了畜牧业。

③各地不同的人类随着不断迁徙,逐渐把农业和畜牧业成果互相传播,这个过程也是自然的选择,环境是缔造文化最重要的原因。

从东西方文明形成的具体生存结构来看:

西方文明为何崇尚冒险、自由、平等、契约?

地中海是夹在欧亚非大陆中间的一个巨大的内湖,风平浪静,五六千年以前古人刻一叶扁舟就可以横渡,使得南欧、北非、近东交流变得非常便利。

北欧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在当时生长茂密的乔木,不适农耕。

因此,很晚才进入文明时代。

而南欧的希腊地形多山石、土壤贫瘠。

自然条件逼迫他们必须把商品做的十分精巧,才能换回北非或者两河地区的粮食,这就培育了文化的创新精神。

同时,经商是充满冒险的活动,跋山涉水几百乃至上千公里,越过一个个氏族部落,这样的历程又培育了冒险精神和自由精神。

另外,由于商业活动是个等价交换的过程,双方在人格上必须平等贸易才可以展开。

由此,又缔造了文化中的平等精神和契约精神。

因此,在自然条件和人口暴涨的压力下,古希腊早在三千年前就进入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

并且,由此奠定了进入完全工商业文明的基础。

中华文明为何崇尚集体主义?

于此相对,中华文明所处的东亚,地理是一个全封闭地貌,北方是西伯利亚高寒冻土,西面是帕米尔高原,西南是青藏高原,南方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都是无法翻越的大山脉。

剩下的东方面对着浩瀚的太平洋,只有中原地区可以耕种。

并且,受到“信风”的裹挟,亿万年来形成的厚达几千米的黄土高原土质细腻,黄河多次泛滥形成大面积的冲击平原,加上中国处于温带,雨量充沛。

因此,中原地区,刀耕火种,极易垦殖,构成了世界三大原始农业发祥地之一。

农业生产必然造成人口密度极高,耕地有限。

人民只好在每一亩土地上精耕细作方得温饱,不敢有丝毫懈怠,生存结构趋向集体化,个性不能过分伸张。

因此,造成中国文化自古讲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不讲个人权力,不讲自由。

看来,生存结构是缔造文化的最重要原因。

象形文字背后是东方抽象思维

拼音文字背后是西方抽象思维

具象思维发展艺术,逻辑思维诞生科学诞生

东西方文明从起点上看来差别极小,一个是纯粹的农业文明,一个是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

可是就像两支箭,在它们射出的起点上虽然夹角很小,可是等到飞向远方两者的距离就会变得极大。

两种文明的生存结构一旦形成,文明内在的规定性就会逼迫着它朝一个既定方向运行。

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就是今天东西方文明看起来截然不同而且兼容性极差的真正原因。

文化是人类面对不同生存环境、生存结构产生的谋生行为过程和体系。

作为东方文明与文化代表的中国文字,继承了甲骨文的具象基因,文字结构缔造了中国的具象思维。

而西方文明与文化发源地环地中海区域,因为要面对北非、西亚、南欧三地的经商往来,逐渐抛弃了各自原有的的象形文字符号,产生统一的拼音标识。

也就强迫要用一种逻辑结构为每一个拼音标识寻找被公认的概念。

这也就缔造了西方文明的纯逻辑思维体系。

具象思维更适合艺术的发展,而逻辑思维却是科学诞生的。

中国的象形文字带来的具象思维:

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一开始就是半抽象的,比如说在中国甲骨文中要画一只羊,他并不把整个羊画出来,他只把雄羊的羊角画出来,他要画牛只把公牛的牛角画出来,这个字就是牛,发音模仿牛叫的声音。

象形文字以形表意,“步”这个字在甲骨文中不断的出现,他画的是什么呢?

古人不穿鞋袜,赤脚踩在土壤上留下的脚印的半抽象图,拉出去的这一撇代表大拇指头。

我们下面讲一下原始字意怎样发生。

我先画一只“羊”,下面画一个就是“美”字,为什么呢?

这个字的意思是男人雄壮像公羊叫做美。

为什么美字在古代是形容男人的?

所有动物都是雄性美,熊鸡、孔雀、狮子,因为雌性社会地位太优越,她用不着美。

动物只在一种情况下发生内斗,那就是发情期争夺雌性生殖资源。

原始社会群婚制,女性是稀缺资源,所以男性需要美。

今天女性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勾引男人,标志着女性社会地位大大沦落了。

所有的文字都是生活场景中的一幅画,它都保持了原始先民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我们讲象形文字的造字方式是为了讲思维方式。

这种象形文字使我们的思维具象化。

西方拼音文字带来的抽象思维:

而西方的典型思维是抽象化。

这就必须提到拼音文字,拼音文字为什么会发生呢?

因为交流过度。

环地中海地区大家经商不断来往,你到了某地听不懂他们说话,也看不懂他们象形符号,怎么办,你只能把他们说话发音拿音标注下来,把原有使用象形文字符号扔掉。

拼音文字一旦发生,它的符号、概念丢失了,如果连概念都找不见,必须借助命题,再加上命题的复杂化构成命题的结构化,一个复杂的抽象逻辑体系由此建立。

因此一旦使用拼音文字,使用这种文字的人他就必须在说每一句话,都得在逻辑结构上想,否则他连相互表意都不可能。

由此缔造了西方分分秒秒训练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西方到了公元后150年出了一个著名的学者叫托勒密,建立了地心说,中国古代张衡也建立了地心说,叫浑天说,他做了一个浑天仪。

大家注意中国古代用这些字符居然完整的建立我们的宇宙观,而且这些宇宙观都是感官上建立的,而不是在逻辑上推倒的,因为象形文字就是在感官上获得的形态,不进行抽象推理,而进行感官类比获得思维结论。

大家看古诗《天净秋·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完全是一个字一幅画的连环画排列。

王维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种具象思维创造着艺术。

今天大多数人把科学技术混为一谈,在远古根本不是一回事,什么叫技术,实践经验在前,事后找一个理论贯通起来叫技术。

什么是科学,恰恰相反,逻辑模型在前,事后才建一个实验室,用实践经验来检验。

在真正的西方哲学里,你永远见不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因为真正的西方之所谓的知识,全都跟实践无关,都是纯逻辑的推演。

比如说你今天说的原子分子细胞DNA,请问哪一个是你能看见。

我再举一个例子,托勒密当年的地心说,居然用数学来表述整个天体运动模型,一个完整的逻辑模型,缜密而具有延展性,他有两重含义,第一个是缜密,逻辑模型由于过度缜密,而越复杂的结构越容易破坏,于是后人发现逻辑模型上破绽,就可以推翻他,其实没有任何证据。

科学是逻辑模型在先,事后才找证据。

跟托勒密完全同时代,汉代的张衡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地心说模型呢?

浑天仪,一个实物模型。

所以中国文化都是具象思维文化,产生技术和艺术,西方文化产生抽象思维序列,它的文化构型叫哲学和科学。

文化具有遮蔽效应,需要交流对撞

因为任何文化不能突破自身

你想学习,必须听到不同的声音

什么叫遮蔽效应,我们大多数人会形成一个很错误的观念,认为文化天然具有拓展性。

错,文化首先具有遮蔽效应,只有在交流和对撞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拓展效应。

为什么?

因为任何一个全然不同的文化,它在内在结构上都是自恰的,自身是不能突破自身的。

人类信神信了上万年,从来没有想过神学解释世界不对的,直接近代科学出现,但是现在西方80%人信神,信科学不超过20%。

中国人把科学理解成什么呢?

客观规律、相对真理完全错了。

由于科学是西方传来的舶来品,由于要理解科学的前提条件是理解纯逻辑游戏的哲学,这导致中国人对科学毫无所知,以至于我们很荒诞地把哲学视为客观规律,要知道哲学科。

这个东西历来是主观规律,而且是越错越快的主观规律,才叫科学。

什么意思呢?

要知道给科学找个定义,即使在西方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波普尔说,什么叫科学,证伪主义,凡是能够证明是错了的学问,才叫科学。

大家看科学史,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今天看来都是错的。

牛顿学说缔造了整个工业时代,可是牛顿学说才出现200年,爱因斯坦相对论一出现,牛顿学说立即崩溃。

我在讲什么呢?

科学总是错的,而且越错越快,以至于爱因斯坦不得不宣布说他的学说只是一个短命的过渡,我们会看到所谓科学史就是科学结论不断出错。

我在讲什么,遮蔽效应,由于我们对科学根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被全面遮蔽。

什么叫有效学习,你必须听到不同的声音才叫有效学习。

因为任何学说都不是真理,任何学问都是一个内在自恰的系统,他自己无法突破自己,而人类的任何知识都和真理无缘。

你听我的课,跟你在其他地方听的都不同,我讲的都是无用之学。

你在其他地方听的都是进步、创新的东西,而我告诉你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一个灾难,而且灾难越来越严重。

我不想颠覆大家的思路,我只想拓宽大家的思境,通过我的课了解人类的思想史,了解人类思想得以发生的步骤,机制,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即使你做的事情跟我的观点相反,你也至少有了思想的利器。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何以成为三大盛世之道

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就其根本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言有着极大的分别,孔子的学说极端的积极,而老子极端的消极。

最能代表孔子文化品格的是论语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

因此中国后代文人用入世形容孔子,就是积极参与社会的意思。

老子相反,最能代表老子文化品格的是道德经反复出现的六个字“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我什么都不做却把什么都做成了。

可以看到老子文化品格极端消极,消极到一无所为的程度,后世总结为出世,就是出离人世的意思。

《史记》记载孔子34岁这一年到东周首都洛邑拜老子问礼、问道。

从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子对孔子全都是批评的态度。

而孔子对老子的评价却非常高,《史记》说: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这就是著名的“犹龙之说”,也就是孔子讲我今天见到老子,才知道龙是什么样子了!

“弱者道之用”

“顺天道而行就叫德”

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反动

老子的《道德经》分上下篇,上篇叫《道篇》(也叫《道卷》),下篇叫《德篇》(也叫《德卷》)。

所谓《道卷》讲的是宇宙观和世界观,所谓《德卷》讲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

中国传统文化先秦诸子百家,全都关心的是人伦社会问题,这跟古希腊同时代的哲学家形成强烈反差。

这是因为中国是纯粹的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一旦发生,人口暴涨,资源却被限定在不可再生的土地范围内,这导致人际关系资源关系格外紧张,因此所有学者思想者全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人伦社会问题上。

而古希腊是一个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资源来源比较丰富,空间感很大,因此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

古希腊的人是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人际关系里考问题,由此形成了东西方思维对象的差别。

在中国思想史上我们从来见不到讨论宇宙观的学者,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老子。

老子认为要讨论人世问题,必须首先追究派生天地和人类的道是如何演运的,只有弄清楚了才知道人道的操作规则。

老子当年讲天之道时,找不见一个象形符号,于是借用“道”这个字。

根据金文,道这个字表示,走在康庄大道上,远远就要能看见对面来人的脸。

①《道德经》第一句话,叫“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表达,但要用非常语言才可以表述。

②接下来“名可名,非常名”,名是指可以命名的部分,名这个部分可以为之命名,但要用非常语言才能命名。

③接着又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是指那个黑暗而又黑暗的地方才是天地万物派生的众妙之门口。

④老子谈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已经暗含世界是一个演化的世界,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思境。

⑤老子接着讲“上善若水”,就是最佳的状态是像水一样。

水之道与天之道的运行方式最接近,水的状态恰恰是不竞争。

在《道篇》,老子最重要的指向是批评人类文明社会在违背天道而运行,这是《道篇》的中心含义。

《道德经》第四十章是中心章节,核心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句话“弱者道之用”。

大多数人解释为以柔克刚,但实际上这句话更有深意。

老子有过一个猜想,他认为生命是从极端坚强的物质中发展而来的,只是无法证明。

老子应该能够发现最柔弱的人类却表达了最强势的行为能力。

这一点被老子解释为弱者道之用,就是世界的演化是向弱化演化的,这种弱化演化的通道叫弱者道之用。

老子《道篇》用“柔弱”这一点睛之笔来做总结,所以道卷的核心思想表达为柔弱。

《德篇》讨论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是相对于天之道而讲的人之道。

德是什么?

在带有岔路的大道上,眼睛直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叫德。

换句话说,顺天道而行就叫德。

老子讲的德是物德观念,就是万物都有德,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的弦外之音是唯独人没有德。

什么是有德的状态呢?

老子用了句话——“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按照万物自然而然演化方式,不敢有任何多余动作叫德,即还是顺道而行为之德。

老子接着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把天道丢失了,才不得不讲德、讲仁、讲义,最终这些都丢光了,才不得不用暴力的方式、以礼的方式管控人类。

老子接着又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所谓上德就是万物都有的德,下德就是人类德;上德不德,就是万物都有的德是看不出来,但实际有的;下德不失德,就是表面不失德,实际上没有德。

老子在《道卷》里面批评人类违背天道,在《德卷》批评人类是最没有德的一种存在。

老子接着又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塞其兑就是把五官塞起来,闭其门指把精神世界关闭掉,挫其锐指把文明人所具有的宏大志向全部磨掉。

只有做到前三者才能化解文明世界的纠纷。

下面是让文明人降格到和自然之光线、自然之尘埃没有了区别,此为和光同尘。

只有做到这个境界,把文明要素全部消除掉,你才能够进入暗里有德和天道扣合的状态,这叫玄同。

老子认为,文明人类一旦调动了自己的智力,就违背了天道,失去了物德。

《德篇》中最重要两个字就是“无为”。

老子反对一切文明化的作为,即一切动物般的作为都是老子赞赏的。

由此可见,老子思想极为反动。

老子在《道德经》倒数第二章表达了其最高社会理想。

①他讲“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人口平均只有80人左右为小国寡民。

比如古人造一辆牛车就可以拉动几十个小伙子扛不动的数吨重的东西,叫什伯之器。

就是要把文明化器具抛弃不用。

②他又说“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即古人因为怕死,绝对不到远处谋生。

③又说“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即虽然有盾牌铠甲和兵器,但都没有地方用。

④“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就是使文明倒退到结绳而用的时代。

⑤“至治之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所谓甘其食就是吃着生肉都觉得很高兴,美其服就是围一条兽皮裙子就很美,嘴里面喊着粗矿的号子就觉得很欢乐。

老子最后做了一个总结,“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是指各氏族之间毗邻而居,但是大家从来不互相侵犯。

他认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就是倒退到动物般的血缘氏族社会中去,这才是人类的福音,这就是老子的最高社会理想。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有三样宝贝,我永远放在手里从来不放松):

“一曰慈”,指一个人看着另一个人活得很好很正常,可你仍然觉得他活的不够好叫慈;

“二曰俭”,俭是指吃饱穿暖之外一点都不要才叫俭。

所有动物都是吃饱穿暖多了一点也不要,只有人类雄心万丈,没完没了的要。

有了慈和俭这样美好的状态,能够保持的前提是人类不能向文明社会挺进,因此老子提出“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回退到2600年前,当年的文明仅有河南那一小片,周边都是原始氏族社会,老子眼睁睁的看见文明社会一片纷乱,战争不断,血腥冲天。

因此,老子直观看到文明是一场灾难。

老子的社会观极端反动,还因为他反文明、反文化。

但他绝对不反人类,因为老子认为文明是人类的不幸,他恰恰是想保护人类。

老子在书中表达了反文明的观念,他讲“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其心指抛弃心里所有的文明知识和观念,实其腹指填饱肚子,弱其志指弱化人类进步的志向,强其骨指让筋骨变得强健。

头脑简单是老子最赞赏的状态。

老子的反动处处表达,为何他仍然是最伟大的思想家?

但凡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倾向于反动,不管西方东方。

这些思想家表达的反动理念里一定包含着某种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深刻,例如孔子、柏拉图和卢梭。

越高级物种存在度越低

存在度越低物种的能力越强

人类面临文化再造

在万物演化过程中,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就是越高级、越进化的物质(或物种)存在度反而越低;越原始越低级的物种,存在度反而越高。

存在度高的物质是指其质量大、存在时效长、存在状态稳定。

恒星是原子核存态,行星是分子存态,结果最早出现的恒星反而比先进的分子存态质量大得多,而且稳定时效更长。

生物阶段的这一现象更明确。

生命物质仅仅薄薄覆盖在地球表层,质量连地球的亿万分之一都不到,在整个太阳系中质量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此外,越原始的物种存在度越强。

比如38亿年最原始的单细胞,迄今仍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质量分布最大的物种。

考察137亿前宇宙轮廓,我们会发现越进步越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其衰灭反而越快,死灭程度越高,存在状态越发不利。

我们还发现,存在度越低的高级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强;存在度越高的原始物质存在形态(或物种),它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小。

可见能力增强是一个负面指标,能力越强,意味着离灭亡越近,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递弱代偿”原理。

这让我们第一次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文明程度越高,人类反而越来越陷入重大的危机和灾难。

先看环境污染,我们现在已经把地球上最丰富的三大物质——空气、淡水、土壤——全部污染。

再看生态破坏,现在地球上每小时三到六个物种灭绝,每年三到六万个物种灭绝,这个灭绝速度是正常事物交替灭绝上千上万倍。

人类今天面临全面生死存亡的危机,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把我们推向深渊的边缘。

我们人类文明历来如此进行:

我们先放出一个小魔头,如果控制不住,我们就再释放一个大魔头来控制,我们由此把自己引向末途。

无论东方和西方,所有人都认为越进步就越是人类的福音,没有任何人意识到,我们的宇宙观正在把我们引向巨大的危机之中。

中国文化由于在中世纪严重阻碍向工商业文明的挺进,于是衰弱了。

今天的西方文明正在把人类带向巨大灾难,这标志着西方文明很快就会衰弱。

我们人类面临下一期文明的再造,这个再造必须建立在全新的思想再造、宇宙观再造、世界观再造之上。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论和西方文化的精密逻辑论,将有可能结合缔造全新的下一期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

找见则人类有生路,找不见则人类面临危局。

这就是老子学说在人类社会学和人类学命运上的重大话题。

创新首先是风险

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在于低明

老子的反动观为我们装了一双后视眼

老子不主张进步,这对于我们企业家意味着什么呢?

请记住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稳定,越高级、越进步的东西越动荡。

我认为,传统产业、低端产业是一块稳定的磐石,在高新产业里,则要如履薄冰,因为是站在最薄弱的体系之上。

我们再看老子反对创新,我在这里声明我不反对创新,老子认为我们有退路,我们今天知道不但没有退路,这个世界还是加速度单向演进的,因此必须创新。

要转一个方式才能理解老子为何反对创新。

创新首先是风险,其次才代表前途。

前行是必须的,创新也是必须的,但是它的最基本含义不是代表未来,而是代表风险。

如果对这一点有所体会,才有可能使自己站在不败的根基上。

人类可用的东西包括观念和思想,其下面一定要有一个不能用的东西做基础,积极是一个能用的东西,消极表面上看是不能用的,可是消极是积极的地基。

历史上仅有过三大盛世(西汉初年、大唐盛世、康乾盛世),全是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消极国策建立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它在东亚地貌封闭情况下完好保留人类文明最原始底层思想。

而这些是西方在经历了神学时代、哲学时代、科学时代后早已丢失了。

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它高明,而在于它低明,在于它对最落后、最原始层面的精雕细琢,因此它价值无量。

老子的反动观相当于给我们所有人的后脑勺装了一双后视眼。

我们人类只有前向180度视野,后向180度在生理学上叫后视盲区。

由于人类丢失了后向180度视野,也就丢失了后向观察问题的全思境,这导致人类思维极端狭隘化。

伟大的思想家统统倾向于反动,他们就是给人类恢复360度的视野。

各位企业家,如果你们已经有所成就,你们最重要行为策略是守成。

一旦知识进入全知遮蔽,人类文明停顿

我们今天讲课的主要内容,不是把西方哲学全面推开,是希望大家听完,对西方哲学基本思路有清晰的了解

哲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哲学仅指古希腊纯逻辑思维体系

哲学的英文叫philosophy,源自古希腊文“爱”phileo和“智慧”sophia。

直译就是“爱智慧”,可以看出哲学讨论的都是些纯理性问题。

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给“哲学”做过一个定义:

“哲学乃是某种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是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哲学”仅指发生在古希腊的纯逻辑游戏而形成的一脉特殊的思维体系和思想体系,也是我们要探讨的。

知识观念、本质真存、精密逻辑

古希腊哲学思想精神的三大前提

为了讨论古希腊哲学,我们首先看一下古希腊的地理状态

希腊本土地貌多山石,无数岛屿分割,构成希腊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