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1101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doc

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的问题

C.技术是对科学的总结

D.技术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在儿童学科学的诸要素中,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和情绪倾向是()。

A.探索态度B.探索对象C.探索过程D.探索结果

3.下列不属于教师科技素养内涵的是()。

A.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B.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C.能尊重儿童D.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儿童能说出“溶解”一词语,表明儿童已形成“溶解”概念

B.儿童不能说出“溶解”这一词语,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济水平上

C.儿童能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象,表明儿童已形成了初级科学概念

D.儿童会用’化掉了”来表示见到的各种溶解现明,表明儿童对溶解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水平上

5.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

A.哲学依据B.心理依据C.学科依据D.社会依据

6.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A.小班B.中班C.中班和大班D.大班

7.下列不属于儿童科学教育结果的是()。

A.儿童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学到的知识

B.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C.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

D.教师告诉儿童的科学概念

8.下列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中,不稳定的因素是()。

A.认知能力B.知识经验C.个性D.情绪

9.下列关于集体教学活动优越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集体活动的学习效率较高

B.在集体活动中,教师的间接指导较多

C.集体活动有着集中学习的气氛和紧凑的时间安排

D.集体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的机会

10.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11.在下列天气现象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是()。

A.了解风形成的原因

B.观察并记录不同种类的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C.观察和探常见的天气现象:

冰、雪、雾、雨等

D.了解雨的成因

12.STS指的是()。

A.科学、技术和社会B.科学技术教育C.现代科学技术D.科技产品

13.下列不适合农村儿童的科学活动是()。

A.认识昆虫B.认识土壤C.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梯D.观察玉米

14.下列关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可以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B.活动的时间、地点固定不变

C.活动的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D.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15.下列关于儿童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B.有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C.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

D.给予儿童充分的满足,享受科学过程所带来的乐趣

16.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B.科学实验C.分类D.测量

17.在为幼儿选择饲养的动物时,错误的要求是()。

A.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选择

B.应根据儿童的兴趣选择

C.应选择一些适合室内饲养的动物

D.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

18.儿童用脚步测量两棵树的距离,这属于()。

A.观察测量B.非正式量具的测量

C.正式量具的测量D.目测

19.分析教育环境的各个维度中,反映环境中材料数量多少和功能多寡的维度是()。

A.简单——复杂B.开放——封闭C.冷硬——柔和D.干预——隐退

20.下列动物中,不适合幼儿园饲养的动物为()。

A.猴B.鸡C.兔D.羊

21.教师在创设科学桌环境时,应注意()。

A.科学桌的材料要种类齐全,数量多

B.避免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的材料

C.及时更换材料

D.不要凭儿童的兴趣放置材料

22.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以优化教育过程的评价称为()。

A.改进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23.下列关于学前儿童教育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育评价是一种纯客观的活动

B.教育评价要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C.教育评价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D.教育评价是建立在客观资料基础上的主观判断过程

24.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中,“确定评价目的”这一步骤不涉及的问题是()。

A.为什么评价B.由谁评价C.评价什么D.怎样评价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________、可重复性的特点。

2.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

社会的需要、儿童发展的需要和________。

3.在科学探索的第三阶段即“________”阶段中,儿童表现为验证性地摆弄物体。

4.在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时,我们既要为儿童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内容的________。

5.正规性科学活动准备工作包括:

知识的准备、情感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和________的准备。

6.教师在设计、组织和领导儿童开展科学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游戏的趣味性、游戏的活动性和________。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大致可分为人力资源、________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组织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8.在学前儿童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中,常用的观察分析法有行为检核、________和事件详录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知识目标有哪些具体要求。

3.什么是间接指导?

4.简述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

5.散步和采集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6.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应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论述题(10分)

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指导儿童进行观察活动。

五、应用题(第1、2题每小题8分,第3题12分,共28分)

1.某园小班的几个孩子正围在一起观察母鸡,只见母鸡扑棱着翅膀跳起来。

一男孩问其他几个孩子:

“你们说,这只鸡为什么飞不上天?

其他孩子都说不知道,该男孩得意地说:

“我知道!

你们看它多胖啊,怎么能飞上天呢?

”这时,老师在一旁纠正说:

“真正的原因是因鸡的翅膀退化了才飞不上天的”。

接着,老师带领几个孩子反复复述了几遍,孩子们都说懂了。

但是,当老师再次提问那个男孩子时,他竟问答说“因为鸡的翅膀化掉了才……”

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合适吗?

为什么?

这反映了该教师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2.请选定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写出适合某一年龄班儿童学习的具体内容(不必进行活动过程设计),要求说明选择和设计的理由。

3.请设计一个以“影子”为主题的大班正规性科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