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1224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doc

201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    交卷时间:

2018/3/819:

58:

06

本次答题5道

 只看错题

 查看/隐藏全部解析

 

1(案例分析题一)

  A企业为矿山企业,地下金属矿山采用竖井、斜井、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和下行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方法。

  2012年5月9日8时,司机甲和司机乙开始在井下1150工作面进行铲装作业。

9时,甲使用的铲装车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作业,于是来到休息室休息。

10时30分,乙完成自己的铲装工作量后也来到休息室。

甲见乙来到休息室,便借用了乙的铲装车进行作业。

11时,甲发现铲装车的监控系统显示排气管温度已达170℃,便停止铲装作业,将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11时10分,甲再次启动乙的铲装车时,发现发动机下方着火,甲取下车载灭火器灭火,火未灭掉,于是去叫休息中的乙,并和乙一起从休息室拿了两个大容量灭火器进行灭火,但由于已引燃井下临时加油罐中的柴油,火焰蔓延,无法扑灭。

11时30分,甲将火情报告给在附近的工区值班员丙,丙向调度室作了电话报告,调度员丁接到丙的火情报告后进行了记录,但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丙向调度室报告火情后,与甲各拿一个灭火器赶往着火现场灭火,甲、乙、丙看到火势猛烈、冒出阵阵浓烟,并感觉呼吸困难,遂于12时返回地面。

  由于未能及时控制火势,造成着火铲装车下风侧巷道和工作面的作业人员17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9421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该起事故的过程为:

铲装车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排气管温度过高;铲装车油管泄漏,渗漏的柴油因高温烘烤在发动机周围形成可燃气体,重新启动时产生的火花点燃可燃气体,引燃临时加油罐内的柴油,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

  A.A企业

  B.甲所在班组

  C.调度室

  D.铲装车维修班

  E.1150工作面所在工区值班班组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为()。

  A.轻微事故

  B.一般事故

  C.较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3.导致该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甲的铲装车出现故障

  B.甲使用乙的铲装车

  C.甲将乙的铲装车开到斜坡道岔口处熄火降温

  D.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

  E.丁未向主管领导报告,也未向消防部门报警

  4.该起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产物有()。

  A.CO

  B.N2

  C.CO2

  D.H2O气

  E.NH3气

  5.甲在铲装作业时应佩戴和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有()。

  A.电绝缘鞋

  B.安全帽

  C.防护镜

  D.便携式矿灯

  E.防尘口罩

  6.根据《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关于A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C.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

  D.可以委托取得相应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负责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E.A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

  7.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A企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A.改变开拓方式

  B.改变采矿方法

  C.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D.针对此类事故组织应急演练

  E.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事故责任主体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题中只有A具有法人资格

  2.【答案】D

  【解析】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

  重伤9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答案】D

  【解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本题中D选项:

“乙的铲装车油管漏油,甲再次启动时引燃发动机周围的可燃气体”,而发生事故,因此,D为事故的直接原因。

  4.【答案】AC

  【解析】本题中,柴油燃烧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燃烧的产物主要是产生CO和CO2

  5.【答案】ABCE

  【解析】井下作业最基本的防护。

  6.【答案】ACE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19条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原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矿山、建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

  7.【答案】CDE

  【解析】在本小题的选项中,针对本次事故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为:

E选项:

排查治理铲装车的火灾隐患、C选项:

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而AB选项不是这次事故的原因

·

·【状态:

未解决】

·   出错次数:

2次   最后出错:

2018-03-08

2(案例分析题二)

  B企业为禽类加工企业,厂房占地15000m2,有员工415人,有一车间、二车间、冷冻库、冷藏库、液氨车间、配电室等生产单元和办公区。

液氨车间为独立厂房,其余生产单元位于一个连体厂房内。

连体厂房房顶距地面12m,采用彩钢板内喷聚氨酯泡沫材料;吊顶距房顶2.7m,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厂房墙体为砖混结构,厂房内车间之间、车间与办公区之间用聚苯乙烯板隔断;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一车间为屠宰和粗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

宰杀禽类、低温褪毛、去内脏、水冲洗。

半成品送二车间。

  二车间为精加工车间,主要工艺有:

用刀分割禽类、真空包装。

成品送冷库或冷藏库。

  B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0t。

  B企业建有1000m3消防水池,在厂区设置消防栓22个,但从未按规定检测。

  B企业自2002年投产以来,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从未组织过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没有制应急救援预案。

连体厂房有10个出入口,其中7个常年封闭、2个为货物进出通道、1个为员工出入通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如果B企业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发生火灾,该火灾的类别为()。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B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E.戊级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如果冷冻库内液氨泄漏导致人员伤亡,则该事故类别为()。

  A.中毒和窒息

  B.物体打击

  C.冲击

  D.机械伤害

  E.淹溺

  4.B企业存在的违规违章行为有()。

  A.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B.连体厂房内的电气设备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C.厂区设置的消防栓未按规定检测

  D.连体厂房的7个出入口常年封闭

  E.吊顶内的同一桥架上平行架设液氨管道和电线

  5.液氨车间可能发生的爆炸有()。

  A.氨气爆炸

  B.氢气爆炸

  C.压缩机爆炸

  D.液氨管道爆炸

  E.液氨罐爆炸

  6.在配电室内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

  A.高压区与低压区分设

  B.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

  C.辐射防护

  D.设置应急照明

  E.设置消防栓

  7.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B企业液氨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有()。

  A.放射性皮肤疾病

  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C.氨中毒

  D.尘肺病

  E.噪声性耳聋

  8.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的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出的液氨

  E.用生石灰吸附泄漏出的液氨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

  1.【答案】E

  【解析】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烷基类金属火灾等

  E类火灾:

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

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2.【答案】B

  【解析】液氨为液化状态下的氨气,其气体状态下的爆炸极限为15.7%~27.40A。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第2项情形。

案例中E企业液氨车间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定为乙类。

  3.【答案】A

  【解析】《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冷冻库内液氨的泄漏导致人员发生中毒和窒息。

液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接触液氨可冻伤。

液氨易挥发,液氨泄漏后形成氨气,氨气有毒,可导致中毒和窒息。

只能选A。

  4.【答案】ACDE

  【解析】A选项,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B选项,防爆电器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而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主要用于煤炭、是有及化工等含有易燃易爆气体及粉尘的场所;C选项,消防设备应按规定定时检测,保证安全可用;D选项,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用作其他用途。

E选项,由于液氨具有腐蚀性,电缆桥架与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平行架设时,距离应不小于500mm。

电缆桥架不宜在输送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或具有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时,因不小于500mm,具其间应用防腐蚀板隔开。

  5.【答案】ACDE

  【解析】液氨泄漏会发出的氨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在爆炸极限内遇到明火或电火花会发生爆炸。

螺杆式压缩机采用压缩机油做润滑油,润滑油在高温高压作用下蒸发,分解,形成油雾,与空气、灰尘混合后可能发生爆炸。

  6.【答案】ABD

  【解析】根据相关规定,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地狱1.8m;抵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要保持检查通道有足够的宽度、高度和应急照明设施。

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手提式灭火装置。

  7.【答案】CE

  【解析】液氨挥发产生的氨气可能导致员工氨中毒;螺旋式压缩机产生的噪声可能导致员工罹患噪声型耳聋。

  8.【答案】ACE

  【解析】液氨泄漏时,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

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

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液氨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

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

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手机和吸附泄漏物。

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用喷雾水流对泄漏区进行稀释,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

·

·【状态:

未解决】

·   出错次数:

2次   最后出错:

2018-03-08

3(案例分析题三)

  C公司是一家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老企业,该企业的涂装车间为独立设置的联合厂房,由5个主跨和1个辅跨组成。

主跨内主要进行除锈、打磨、上漆、干燥。

辅跨内设有相互独立的办公室、休息室、更衣室和变配电室。

  涂装车间有员工125人,其中80人为来自D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车间制订了针对安全生产责任、工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防火防爆、劳保用品、隐患排查、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尘毒点监测。

  涂装作业以人工作业为主,主要包括:

使用超声波除油垢,采用火焰去除旧漆,采用石英砂干喷除锈,使用红丹防绣漆作底漆,采用聚氨酯漆作面漆。

  涂装车间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并采取了防爆设计,有通风除尘设施和完善的避雷系统,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喷涂底漆和面漆的作业场所为封闭空间,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和自动灭火装置,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检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辨识涂装车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指出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

  3.简述C公司对D公司的80名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管理的内容。

  4.指出涂装车间厂房入口处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并说明其提示的内容。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

  1.涂装车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粉尘(除锈、打磨)。

  

(2)振动(打磨)。

  (3)电离辐射(超声波除油垢)。

  (4)噪声(打磨)。

  (5)非电离辐射(干燥)。

  (6)生产毒物(油漆)。

  (7)中毒(油漆)。

  2.涂装车间存在的国家禁止的作业:

  

(1)禁止采用火焰去除旧漆。

  

(2)禁止采用聚氨酯漆作面漆。

  (3)禁止使用明火。

  3.C公司对D公司的80名劳务派遣人员安全管理内容: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的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4.涂装车间厂房入口处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及其提示的内容:

  

(1)禁止标志:

禁止吸烟;禁止明火;禁止携带火种;禁止携带易燃物;禁止非从业人员进人;禁止穿化纤服;禁止穿带铁钉鞋。

  

(2)警告标志:

注意安全;当心火灾;当心中毒;当心爆炸。

  (3)指令标志:

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防毒面具;必须戴安全帽。

  (4)提示:

紧急出口;应急电话;避险区;急救点;可动火区。

·

·【状态:

未解决】

·   出错次数:

2次   最后出错:

2018-03-08

4(案例分析题四)

  E企业为汽油、柴油、煤油生产经营企业,2012年实际用工2000人,其中有120人为劳务派遣人员,实行8h工作制,对外经营的油库为独立设置的库区,没有防火墙,库区出入口和墙外设置了相应的安全标志。

  E企业2012年度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重伤2人。

该起事故的情况如下:

  2012年11月25日8时10分,E企业司机甲驾驶一辆重型油罐车到油库加装汽油,油库消防员乙在检查了车载灭火器、防火帽等主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后,在运货单上签字放行。

8时25分,甲驾驶油罐车进入库区,用自带的铁丝将油罐车接地端子与自动装载系统的接地端子连接起来,随后打开油罐车人孔盖,放下加油鹤管。

自动加载系统操作员丙开始给油罐车加油,为使加油鹤管保持在工作位置,甲将人孔盖关小。

  9时15分,甲办完相关手续后返回,在观察油罐车液位时将手放在正在加油的鹤管外壁上,由于甲穿着化纤服装和橡胶鞋,手接触加油鹤管外壁时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人孔盖口挥发的汽油,进而引燃了人孔盖周围的油污,甲手部烧伤。

听到异常声响,丙立即切断油料输送管理的阀门;乙将加油鹤管从油罐车取下,用干粉灭火器将加油鹤管上的火扑灭。

  甲欲关闭油罐车人孔盖时,火焰已延烧到人孔盖附近。

乙和丙设法灭火,但火势较大,无法扑灭。

甲急忙进入驾驶室将油罐车驶出库区,开出25m左右,油罐车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甲死亡、乙和丙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计算E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2.分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辨识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4.提出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

  1.E企业2012年度的千人重伤率=(2/2000)×l03=1。

  E企业2012年度的百万工时死亡率=[1/2000×8×(365-115)]×106=0.25。

  2.事故的间接原因:

  

(1)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工人缺乏或不懂安全技术知识。

  

(2)劳动组织不合理。

  (3)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

  (4)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或不健全。

  (5)技术和设计有错误。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灾指导。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CB6441—1986),加油作业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1)火灾。

  

(2)容器爆炸。

  (3)车辆伤害。

  (4)灼烫。

  (5)触电。

  (6)中毒和窒息。

  (7)其他伤害。

  4.E企业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1)现场安装火灾监测报警装置。

  

(2)人体静电防护:

工作地点采取水泥地面,穿布底鞋或导电橡胶底鞋。

  (3)保持良好接地。

  (4)现场使用安全电压工具。

  (5)控制装卸油流速。

  (6)禁止明火,防止静电集积,防止摩擦,防止电器设备引起火花。

  (7)采用静电消散技术。

·

·【状态:

未解决】

·   出错次数:

2次   最后出错:

2018-03-08

5(案例分析题五)

  F公司为从事粮油转运、储存、贸易的工贸企业,拥有专用的粮油码头,现有从业人员980人,其中有来自G公司的劳务派遣人员230人。

F公司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8人。

  F公司现有:

60万t立筒仓1组,10万t平房仓1组,10万t食用植物油罐1组,5万t泊位2个,铁路专用线2条,500t/h吸粮机2台,100t/h进出仓散粮输送线2条,100t/h进出油输送管道2条,码头起重机(额定起重量5t或5t以上)3台,电梯5部,叉车20辆,1000kVA变压器3台,10t/h燃气锅炉2台,储存磷化铝等储粮化学药剂的药品库1座,二氧化碳钢瓶和磷化氢钢瓶各50个,氮气钢瓶45个。

  F公司粮油进出流程为:

接卸船舶、火车、汽车运来的粮油,通过粮食输送系统入立筒仓或平房仓,通过油料输送系统入植物油罐,储存一段时间后,再通过相应系统装船舶、火车、汽车。

  为防止储存的粮食生虫,采用固定式环流熏蒸系统,使用瓶装二氧化碳气体和瓶装磷化氢气体,对立筒仓进行熏蒸;采用人工投入磷化铝药片,对平房仓进行常规熏蒸。

充入纯度为98%的氮气,对植物油罐进行气调储藏。

  2013年5月18日,F公司发生1起未遂事故。

该起事故过程为:

8时作业人员在平房仓储区向集装箱装散粮时,有2名劳务派遣人员违章乘坐粮食输送皮带上平房仓,9时40分1人从离地8m的输送皮带上滑落,掉落在散粮堆上,未造成伤害。

  F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在2013年5月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立筒仓进出仓系统的电气设备老化,存在粉尘爆炸隐患。

检查还发现了立筒仓区域其他3处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此次未遂事故报告的内容。

  2.列出F公司主要特种设备。

  3.简述F公司立筒仓粮食装卸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4.根据《安全牛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现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提出粉尘爆炸隐患治理方案。

  5.简述F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

[您的答案] 

[参考答案]

  1.此次未遂事故报告内容包括:

F公司在2013年5月18日公司的平房仓储区发生一起未造成人员伤亡、没有直接经济损失的未遂事故,事故的经过是2名劳务派遣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乘坐粮食输送皮带上平房仓,其中1人从8m高处滑落,掉在地上未造成伤害,未采取仟何防范措施。

  2.F公司主要特种设备包括:

起重机,电梯,叉车,燃气锅炉,二氧化碳钢瓶,磷化氢钢瓶,氮气钢瓶。

  3.F公司立筒仓粮食装卸作业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

  

(1)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完善防护设施。

  

(2)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改善作业条件,加强作业现场管理。

  (4)做好防尘、降尘工作。

  4.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16号),粉尘爆炸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5.F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清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