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1896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docx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资治通鉴》小学生必读书阅读题

(内容全,有答案)

语段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

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②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

“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

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

“我何如主?

”皆曰:

“仁君。

”任座曰: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

“仁君也。

”文侯曰:

“何以知之?

”对曰: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

到……去 ②罢:

了结,③讲:

和解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军队)       ②皆朝于魏   (  朝见、朝拜 )

③二国皆怒而去  (  离开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派、派遣 )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D)

 例句:

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4.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

(二)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或谮①之鲁侯曰:

“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

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

起,残忍薄行人也。

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起恐得罪。

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谮(zèn):

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1.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必以分人      杀妻以求将

B.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C.登轼而望之     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

D.战于长勺       仕于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小惠未徧  通“遍”,普遍,遍及。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3)或谮之鲁侯曰      有的人            (4)闻魏文侯贤      听说     

4.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2)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

译文:

齐国人攻打鲁国,鲁国人想用他为将军。

                      

5.下列对【甲】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意在曹刿的“远谋”,故主要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B.第一段勇冠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

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C.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

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原因作伏笔。

D.第三段总结全文并照应开头,赞美曹刿是杰出的政治家、家事家

6.曹刿与吴起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示例1.喜欢曹刿,因为他爱国,虽非肉食者,在国家危亡之时毅然挺身而出。

他有军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

示例2.喜欢吴起,他有军事指挥才能,指挥弱小的鲁国军队战胜强大的齐国军队。

而且他识时务。

(三)资治通鉴

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

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

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

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

祖尚固辞。

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

上大怒曰:

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

命斩于朝堂,寻悔之。

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

魏徵对曰:

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

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

文宣怒,召而责之。

恺曰:

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

文宣顾谓遵彦曰:

其言有理,卿赦之。

此其所长也。

上曰:

然。

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

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

上笑曰: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

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

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

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

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

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

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

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

一定此制,万世无虞。

十一月,丙辰,诏:

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敦:

重视。

A.匹夫犹敦然诺敦:

敦厚、淳厚

B.上亦为霁威霁:

止、收敛

C.运祚修短祚:

福分

D.不若守令之迭居也迭:

交替、轮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若尽以封国邑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文宣怒,召而责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D.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

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

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

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

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

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例/定等级以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译文:

魏徵相貌平平(或:

不超过普通人),但是很有胆量谋略,善于回转皇帝的主意,常常触犯皇帝脸色苦苦谏诤(或:

竭力上谏)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

译文:

如果分封诸王建诸侯国,则卿大夫们都依靠俸禄生活,必然导致大量征赋(来供给他们)。

 

(四)刘备纳贤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①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

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

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②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③。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注释】①中山靖王:

西汉景帝时刘胜被封为中山靖王。

②徇:

这里是夺取的意思。

③平原:

国名。

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顾自见其耳(   回头看 ) 

(2)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  侍奉,为……做事  )

(3) 由是往依瓒 (   因此 ) 

(4)刘备见而奇之(  以……为奇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喜怒不形于色。

         

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

(2)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

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

3.下列句中的“以”与“与母以贩履为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以其境过清B.可以为师矣C.卷石底以出D.盖以诱敌。

4.从语段中看,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C)

A.刘备幼年就丧父,家境十分贫穷。

B.刘备和关羽、张飞的关系很好,他们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

C.关羽、张飞和赵云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

D.从文中内容推测,刘备“纳贤”的目的是想实现自己的大志。

(五)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

“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

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

“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吕蒙说:

“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C)

A.辞以军中多务B.以残年余力C.或以为亡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涂通“途”、邪通“耶”。

3.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

成语: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4.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

(六)《资治通鉴》刘晏

  刘晏初为转运史,独领陕东诸道。

陕西皆度支领之,末年兼领,未几而罢。

  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

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

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

  晏于扬子置十场造船,每艘给钱千缗。

或言:

“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

“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异日必有患吾所给多而减之者,减半以下犹可也,过此则不能运矣。

”其后五十年,有司果减其半。

及咸通中,有司计费以给之,无复羡余,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不使 留宿 ,后来言财利多者皆莫能及之

B.晏又以 户口 滋多,则赋税自广

C.晏 以为 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D.论大计者固不可惜 小费 ,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2.比较下面各句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B ]

①常 以 厚直募善走者

②故其理财, 以 爱民为先

③或 以 谷易杂货供官用

④有司计费 以 给之

A.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说 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

A. 觇报 四方物价

  觇( ch1n )报:

调查了解并报告

B.独领陕东 诸道

 诸道:

各条道路

C.有司计费以给之,无复 羡余

 羡余:

盈余

D.至某月须若干 蠲免

 蠲( jūn )免:

免除

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C ]

A.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

  ——那些山河之间远离产盐的地方

B.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

 ——刘晏专门利用食盐专卖法收税来充当国家与军队费用

C.以厚直募善走者

 ——拿忠厚正直为标准来招募那些善于奔跑的人

D.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

 ——各地设置的院官刚一发现歉收苗头,首先向上级申报

5.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分句间语意关系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①末年兼领,未几而罢

②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③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④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⑤有司计费以给之,无复羡余

⑥事无闹剧,必于一日中决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叙述,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刘晏常常以丰厚的报酬招募擅长奔跑的人,让他们探报各地的物价,供刘晏对各种衣食货物的价格做权衡比较。

B.刘晏理财以爱民为先,他在各地设置了知院官,每月都把各州县旱涝丰歉的情况具文上报;丰年就贱买,歉年就贵卖。

C.刘晏认为“官多则民扰”,因而他只在产盐的地方设盐官,把从盐户收来的盐转卖给盐商,并听任盐商到各地去卖盐。

D.刘晏为人十分勤奋辛劳,事情无论缓急,他都要当日决定,绝不让该办的事情过夜。

解析:

1.C(A留宿——隔夜;B户口——户籍人口;D小费——小的费用)  

2.B(以①——拿出、用;以②——把;以③——用、拿;以④——而)  

3.B(诸道:

各行政区。

道——行政区的名称)  

4.C(直——通“值”指优厚的酬金)  

5.C(句①②转折;句⑥条件;句③④⑤因果)  

6.B(丰年贵买,歉年贱卖)

(七)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资治通鉴)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

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

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

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

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

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

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

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

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二世曰: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

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

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

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

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

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

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

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A.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B.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C.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D.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

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B)

A.赵高专权横行,以私怨杀人。

他害怕大臣们揭发他,就哄骗秦二世深居宫

禁,不亲自处理朝政。

而赵高自己独掌大权,事事都由他来决定。

B.赵高排除异己,手段残忍。

冯去疾、李斯等进谏皇帝,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兵役、运输等徭役,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冯去疾等,又不停地折磨李斯。

C.赵高阴险狡诈,指鹿为马。

迎合他说是马的人没事,那些明说是鹿的人却被他暗中借法令陷害。

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谈他的过错。

D.赵高麻痹皇帝,专唱喜歌。

他以前曾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项羽俘获了王离等人,而朝廷的军队也多次被打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赵高惩治李斯,笞打他一千多下板子,李斯不堪忍受痛苦,自己含冤认罪。

(2)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

自函谷关以东,大体上全都背叛秦朝官吏,响应诸侯,诸侯也都各自统率部众向西进攻。

(八)资治通鉴·后梁记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

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

“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

宜礼而用之。

”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

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②荒田。

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

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

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德明问所之,延徽曰:

“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

“向者何往?

”延徽曰:

“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

”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

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

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⑴宜礼而用之     应当 

⑵当复诣契丹耳         到

⑶向者何往原先,从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立市里,以处汉人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德明问所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

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契丹君主因延徽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就让他在郊外放马。

4.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

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①述律后的知人(举荐);②契丹主的善任;③延徽的贤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