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923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导语: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知识的常识性课文。

理解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在夜里安全飞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以下是精心准备的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常识性课文,一般语言比较枯燥、平淡,教学方法不当,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则使这一尴尬得以解决。

在出示《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题前,我先创设了情境:

漆黑的夜晚,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亮着一红一绿两盏灯,伴着轰轰声,由远而近,划破长空。

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音响,动感的画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及时提出疑问: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

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媒体屏幕又分别演示了静态、动态的蝙蝠、雷达,使学生对这两个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疑问: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此时,我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辅垫,学生对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课文,已到了最佳时机,而这样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直观演示、解决难点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是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解决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原来抽象难懂的试验过程,一步一步清晰地、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第二次塞上蝙蝠的耳朵,第三次封住蝙蝠的嘴,结果第一次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而第

  二、三次的结果都是蝙蝠到处乱飞,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动感的画面,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推断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这一环节的教学,如果仍沿用旧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讲解,只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学效果也未必令人满意。

而多媒体课件,界面的友好性,反馈的及时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人机交互、突破难点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解决好这个难点问题,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

  由于学生已经弄懂了蝙蝠夜飞的秘密,所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通过键盘操作,画出示意图。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那么,根据蝙蝠飞行示意图,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雷达工作原理图。

  这时,学生灵活的双手在键盘上跳动,而老师则通过网络,随机调取任何一位学生的示意图,进行个别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当学生正确画出雷达工作示意图时,屏幕上还会出现一个圆圆的笑脸,夸它真棒这时,笑意写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把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的示意图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示意图,合在一起,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

  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蝙蝠与雷达》一课,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很好。

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视野的扩大,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体的参与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观察、想象、语言、思维等方面获得有效的训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

  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

  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部编版四年级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的主要内容。

  (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难点)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

  面来谈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

通过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回顾上

  节课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提出自己深入学习后仍不懂得问题,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自学重点段,解决问题。

  (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飞机和雷达又有怎样的联系?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

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

  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

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

教学时先让学生听同学读4——5自然段时思考:

科学家在什么环境下做了多少次实验?

从中释词“横七竖八”,并练习造句。

然后让学生默读4——5自然段,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

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证明”并练习造句。

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

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密秘。

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

教学中我提出:

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总结出学法:

听朗读、画简图、说原理。

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下文打下基础。

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

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总结的学法自学课文,并仿照作出雷达的探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雷达探路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

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比较、联想、对话中明白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至此,本文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大纲指出:

  “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

”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

  “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

”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

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

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

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