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969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27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学案

亲爱的同学:

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第27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

古代希腊

14—17世纪

17—18世纪

整体感知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追求自由、民主、法治

主旨归纳

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获得了不断发展

考点1

蒙昧中的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对应学生用书第219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

1.政治条件:

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济条件: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主观条件: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二、概况

代表

主张

意义

智者学派

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③社会道德方面,不应该强求一律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苏格拉底

①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柏拉图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概念阐释]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你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普罗泰格拉

史料二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

解读本史料要注意分段概括关键句。

第一段表明普罗泰格拉反对盲从、迷信神;第二段表明普罗泰格拉肯定人的地位与价值;第三段表明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

(2)史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核心主张。

解读史料要注意出处。

“知识才是美德”表明苏格拉底强调知识与美德的关系,知识是美德的前提和基础。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思想,并评价他的这些主张。

[提示] 思想:

①提倡怀疑精神,反对盲从和绝对权威。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③重视人的感觉,强调人的自由。

评价:

积极意义: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

局限性: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主张。

反映了雅典社会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特征?

[提示] 主张:

美德即知识。

特征:

反映了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社会特征。

(3)根据史料一、二,分析说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

[提示]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史论归纳]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

不同点

对道德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政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智者高尔吉亚声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

这说明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是(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精神出现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智者能言善辩

A [智者高尔吉亚能够说服“议事会”“顾问委员会”“审判官法庭”的社会条件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人文精神是思想根源,故B项错误;社会生活的丰富与政治无关,故C项错误;智者能言善辩是个人因素,不是社会条件,故D项错误。

]

2.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

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

【导学号:

02990100】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

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

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

D.以个人判断为标准

D [材料与感性、理性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思想学说上”,不是强调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指思想领域,与政体好坏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说明古希腊在人文主义领域,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故D项正确。

]

3.(2017·安阳模拟)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

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

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观念,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从之前研究神、自然界转向研究人,故C项正确;智者学派没有提出关于“人权”的观点,故D项错误。

]

4.(2017·怀化模拟)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

A.提倡民本B.呼唤仁爱

C.强调理性D.倡导美德

C [题干中孔子反对盲从,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二者都体现出了理性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

]

考点2

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

(对应学生用书第221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背景

1.经济: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4.文化: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文化典籍。

二、概况

1.实质:

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

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易误辨析]       文艺复兴的实质

“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并不能揭示其本质,它并不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湮没千年后的复兴,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旧瓶装新酒”,即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旧瓶”中装上资产阶级的“新酒”。

3.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及思想

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美术

达·芬奇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三、意义

1.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2.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轻巧识记]       用“三个一”记忆文艺复兴

多元视角解读文艺复兴运动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史料二 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

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

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

——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

史料三 达·芬奇曾说过:

“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

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

……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

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

……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

……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

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史料二中“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说明文艺复兴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性解放。

(3)史料三中“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说明文艺复兴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崇尚科学知识,这有利于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借古喻今”的含义,分析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提示] 含义:

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等。

(2)根据史料二,指出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不同观点,并说明其对立的实质。

[提示] 观点:

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宣扬神性和神的权威,要人们追求所谓来世的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中实行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

实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

(3)根据史料三,分析指出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产生的促进作用。

[提示] 文艺复兴关注对自然的研究,宣扬人文主义,崇尚科学知识,这种时代精神有利于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催生了近代科学。

[史论归纳]

1.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它不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3)文艺复兴运动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4)它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被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所笼罩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欧洲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文艺复兴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被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所笼罩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人文主义思想推动欧洲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阶级夺取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推动了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为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消极方面:

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产生了负面影响。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B.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生物进化论的传播D.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A [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批判封建神学,“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服从你的意欲而行”表明,此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得到传播,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故A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故B项错误;生物进化论的传播是在19世纪,故C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是在1517年,故D项错误。

]

2.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

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

A.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

B.资本主义尚未出现萌芽

C.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

D.封建保守势力异常强大

A [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封建保守势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

]

3.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

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导学号:

02990101】

A.人文精神严重缺失B.世俗艺术水平落后

C.并不反对宗教信仰D.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C [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文艺复兴的很多作品都是宗教题材的,未提及世俗艺术的水平,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借助宗教文化宣扬人文主义体现其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故D项错误。

]

4.文艺复兴有两大主题,一是人的发现,二是世界的发现。

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浪漫主义应运而生B.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信仰自由原则确立D.神学退出了世俗生活

B [浪漫主义与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一方面是人自我价值的觉醒,另一方面则是以诸如哥白尼等近代科学家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故B项正确;信仰自由原则确立于启蒙运动而非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错误;神学退出了世俗生活是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之后,故D项错误。

]

(对应学生用书第222页)

2010~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卷别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文艺复兴

全国卷Ⅰ

2017·古代雅典人文思想

——

全国卷Ⅱ

2015·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法制观念)

——

全国卷Ⅲ

201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全国卷

201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2010·亚里士多德主张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

考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全国卷中属于低频考点,但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均有考查。

其最大的亮点是在试题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价值引领。

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

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

1.(2017·全国卷Ⅰ)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B [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传统文化。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诸神具有人的一些特征,意味着蕴含人文思想,说明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B项正确。

题干说明了古希腊神话蕴含着人文思想,不能说明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淡薄,A项错误。

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只是体现出人文精神,而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C项错误。

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民主进程与神话的影响的关系,D项错误。

]

2.(2010·全国卷)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B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理解”。

“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与他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相等;“比值平等”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实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依据个人不同的能力给出相应的分数,所以这是一种更接近于比值平等的做法,B项正确。

]

[名师点拨] 古代西方人文思想在全国卷选择题命制数量不多,学生的知识储备少,且通行教材版本知识构成有差异。

高考在此处的命题主要是利用新材料、创造新情境,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进而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

3.(2016·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D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普罗米修斯是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英雄人物。

他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宙斯进行顽强的抗争。

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D项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不出当时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反对神灵崇拜和注重物质生活,故排除A、B、C三项。

]

4.(2011·全国卷)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B [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

“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体现了狂放不羁的自由思想,“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指对当时民主政治的破坏,“对我的残害”指对生存权的破坏,故选B项。

]

[名师点拨]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

全国卷命题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代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

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

1.西塞罗说:

“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美德、善、恶的问题。

”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

A.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A [题干中“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哲学是主要研究人的,故A项正确;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功利的追求及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故C、D两项错误。

]

2.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而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  )

【导学号:

02990102】

A.人无法克服情欲的控制B.人性是制定法律的基点

C.法律是理性的体现D.情欲与理性是对立的

C [由材料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能够免除情欲不良影响的理智的体现,言外之意是法律才是理性的体现,C项正确。

]

3.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多数作品仍然以神圣的东西作为创作主题,完全世俗的、拥有清醒的世界观的艺术家相对来说则是很少见的。

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反对彻底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特殊地位

C.大多采用宗教形式宣传新思想

D.极力维护封建神学的专制统治

C [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其反封建的手法比较含蓄,大多采用宗教形式宣传新思想,C项正确。

A、B、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

4.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

材料表明“新教育”(  )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D [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不能算作是通才教育,故A项错误;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文艺复兴的宗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等信息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时代发展需求,故D项正确。

]

5.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公元500年到公元1400年之间写作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C [从“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

]

(对应学生用书第223页)

横向比较,探讨历史规律[历史解释]

[理论阐释]

1.探讨历史规律

(1)历史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对认识客体进行直接的观察、接触、实验、检测,进而认识其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

(2)历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地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需尽可能客观地、多角度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

2.历史比较是一种思维方法

历史比较研究,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

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

3.横向比较解读

(1)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

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