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16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新人教版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程标准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重点难点

1.认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思维点拨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不是一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都使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促使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人文主义随之兴起。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

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3)思想主张

①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判断正误

(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说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 √ )

(2)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因此,智者学派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

( × )

3.历史意义

(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问题思考

材料 关于神,我无法知道它们存在还是不存在。

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晦涩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思考 普罗泰格拉与古希腊人崇拜、敬畏神的意识的区别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提示 区别:

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的研究上。

意义:

这些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

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来自于知识,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思维点拨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提出重视道德,但他们的目的是不同的。

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希望恢复奴隶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目的是重建城邦公德。

4.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深化理解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目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对人的看待

主张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政治主张

主张民主政治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侧重点

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

更关心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美德即知识”

都重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都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关注焦点:

人类社会。

(2)著作:

《理想国》。

①内容:

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②评价: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

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归纳总结

东西方先哲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2)不同点:

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如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则强调“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轴心时代东西方的思想家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说,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解读 时间上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空间上,东西方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针对练 (2018·滨州期末)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

“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

”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C.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讲述到普罗泰格拉怀疑神灵,也意味着肯定人的价值,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也体现出孔子重人事的主张,因此普罗泰格拉和孔子的思想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应用1 材料一体现了普罗泰格拉对神灵怀疑和否定,为此,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材料二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是美德的本质……”“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的演讲

应用2 材料二体现了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崇尚理性等主张。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应用 根据材料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

提示 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是单靠感觉。

对智者学派思想的认识

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曾说:

“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解读 材料肯定了古希腊思想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树立了人的权威,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针对练 (2016·全国Ⅲ卷,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 D

解析 题干信息“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了雅典人强调人的价值,故本题选择D项。

古希腊人崇拜神灵、宗教意识强烈,故A、B两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雅典人注重物质生活,C项排除。

1.(2019·武汉高二调研)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

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

这表明智者学派(  )

A.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

B.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

C.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

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

答案 A

解析 材料内容“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说明智者学派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蕴含着自然法思想,故A项正确。

2.普罗泰格拉是伯利克里的挚友,古代雅典最受人尊敬的“智者”。

但其晚年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

其主要原因是(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提出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思想

C.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改革

D.首次提出了“美德即知识”

答案 A

解析 普罗泰格拉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杰出代表,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是因为普罗泰格拉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与当时的统治相矛盾。

3.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

该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B.普罗泰格拉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答案 A

解析 “他是第一个将伦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特征,他高度认可道德的重要性,提出“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所以选A项。

4.(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期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在什么问题上可能会达成共识(  )

A.人的道德问题B.人类社会问题

C.人自身的问题D.人的教育问题

答案 B

解析 中国的孔孟主张“以民为本”,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主张“以人为中心”,都彰显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

5.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答案 B

解析 “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具有直接紧密的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所以选B项。

6.(2018·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

“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

”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  )

A.动物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

B.不受法律和正义约束的人失去人权

C.有道德的人应该遵守法律坚持正义

D.公民应该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

‘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可知,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强调人应该遵守法律、坚持正义,进而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故C项正确。

课时训练

题组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把水当作万物的本原;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将谈论的对象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

这反映出(  )

A.古希腊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希腊城邦已完成了统一

C.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雅典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古希腊学者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社会,说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项正确。

2.“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

”“他们”指(  )

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者 

C.宗教改革者D.启蒙运动者

答案 A

解析 抓住材料“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最后因由”可知这一学派重视主观感觉,是指古希腊智者学派,故A项正确。

3.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答案 B

解析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体现出否定神的意志;“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体现出反思人类自己,B项符合题意。

4.(2018·宜昌高二期末)有学者认为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这反映出(  )

A.四者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

B.苏格拉底等师从智者学派

C.古希腊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D.智者思想具有启蒙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智者学派对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重要影响,所以智者思想具有启蒙性,故D项正确。

题组2 “美德即知识”

5.对于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两名同学展开了讨论。

小王说:

“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因为他们都是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小李说:

“二者所处的政治背景相同,因为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

”对于他们的言论你的判断是(  )

A.二人的话都是正确的B.二人的话都不对

C.小王说得不对D.小李说得不正确

答案 A

解析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是同一时代的思想家,他们都是在民主政治的背景下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观。

6.(2018·大连高二期末)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

“雅典人啊!

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

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这说明苏格拉底(  )

A.提倡应该理论联系实际B.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

C.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D.颂扬格物致知的意义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

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和教育的价值,故C项正确。

7.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故选A项。

8.(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二期中)“将人从主客体的混沌状态中分化出来,把人从客体的神、自然框架中整治出来,对人的本质,开始从与自然相对的彼岸——灵魂、自我或理性中去寻找。

”表明了苏格拉底(  )

A.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主张哲学从关注天上的神到关注人自身

C.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 D

解析 苏格拉底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即“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D项正确。

题组3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9.(2019·潍坊高二统考)苏格拉底主张:

“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认为:

“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这说明两人都(  )

A.崇尚知识美德B.重视道德规范

C.尊崇法律权威D.追求政治民主

答案 C

解析 尊崇法律权威与材料中“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相符,故C项正确。

10.(2018·周口高二期末)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

这反映出他(  )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思想中包含有理性的内容

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根据其思考而追求”,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包含了崇尚理性的一面,故B项正确。

11.(2018·邯郸高二期中)有知名学者认为: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下列言论与“轴心时代”相符的是(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的破茅屋……风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美德即知识”

C.“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B

解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是老子的观点,“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观点,符合材料要求,故B项正确。

12.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

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爱奥尼亚式希顿,公元前二世纪,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

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B.追求自由精神

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D.崇尚理性之美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割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是人的理性用之于服装的一种审美体现,故D项正确。

13.(2018·郑州高二期中)古希腊的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爱人”和“克己复礼”,由此可见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B.具有人文意识

C.关注人自身D.识判事物标准

答案 D

解析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把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一切的准绳,孔子把“仁”和“礼”作为其核心思想,认为二者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标准,故D项正确。

14.(2019·宣城调研)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

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

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理性价值,故D项正确。

15.(2018·河南三市高二期中)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旨在通过法治来促进城邦的正义和民主,而先秦法家的法治则致力于君主专制统治。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  )

A.两者都是以法律来实现中央集权

B.两者分别适应了各自政治制度的要求

C.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比法家进步

D.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人治的最好体现

答案 B

解析 亚里士多德是用法治思想维护民主制度,法家思想的法治是为了君主专制,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两者都适应了各自政治制度的要求,故B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

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

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

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

……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

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答案 

(1)哲学贡献:

阐述了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发现了“自我”。

意义:

使人的自我意识觉醒,西方的人文主义由此起源。

(2)共同看法:

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继承和发展:

尊崇理性;创立逻辑学。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说明哲学贡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智者学派及苏格拉底的思想的影响回答即可。

(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可得出二者的共同点;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