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333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五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阶段滚动月考卷(五)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及西方人文精神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

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2.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  )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

3.《孟子》载: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 (  )

A.道德教化B.兴办教育

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个“胜利”指的是 (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5.孟子说:

“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孟子的主张相比,董仲舒的主张 

(  )

A.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6.某学者指出: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衡,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索,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 (  )

A.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

B.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推崇

C.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

D.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  )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8.南宋叶适认为“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强调“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并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

A.以“功利之学”反对理学空谈

B.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

C.主张国家扶植商品经济的发展

D.用道家思想管理国家经济

9.“正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在天翻地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材料反映出 

(  )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由明入清儒学发展受挫

C.实学—理学—经学是宋至清儒学的发展路径

D.清代学者力图恢复先秦儒学

10.顾炎武说: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根据顾炎武的认识,可取的是 (  )

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B.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D.发扬孔孟之道

11.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等26项发明。

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以上现象说明 (  )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

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

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

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1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

A.逐渐宗教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平民化D.逐渐神秘化

13.宋朝文人认为“唐诗无避讳”,论及本朝时则说:

“今之诗人,不敢尔也。

”由此可见 (  )

A.唐人写诗不受礼义纲常约束

B.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C.文学的使命就是反讽现实政治

D.唐诗水平明显高于宋诗

14.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说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

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

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  )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人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15.“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

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一思想观点属于 (  )

A.陆王心学B.宋明理学

C.智者学派D.启蒙思想

16.柏拉图说:

“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不应该只爱他自己,也不应该只爱自己的事情,而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不论那件事情碰巧是他做的,还是别人做的。

”这表明了柏拉图具有 (  )

A.广泛民主思想B.法治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D.人民主权思想

17.

古希腊人留下了表现力与美的《掷铁饼者》(如图)等艺术品。

这种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的风尚说明古希腊社会 

(  )

A.效仿神灵,无拘无束

B.古风浓厚,世情淳朴

C.崇尚自然,歌颂人性

D.人民主权,个人自由

18.恩格斯说:

“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

”这是因为 (  )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19.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  )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20.某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

”“同一过程”是指 (  )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21.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

罪名

杀人罪

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

伪造文书

赦免价

8个金币

6个金币

7个金币

A.因行称义 B.先定论

C.信仰得救D.教随国定

22.马丁·路德说:

“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

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他想强调的是 (  )

A.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C.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23.孟德斯鸠曾说:

“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

”下列符合孟德斯鸠此言论含义的是 

(  )

A.理性思考可以完美了解世界

B.人民有权以暴力推翻专制统治

C.近代社会思想家追求限制王权

D.启蒙运动倡导社会各阶级平等

24.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

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

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着;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

A.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关系

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无授予则无权力

D.防止集权是制度设计的根本

25.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

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这表明 (  )

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

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

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

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

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

……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

……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

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的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

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并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发展的因素。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这就是英格兰的基本政体:

立法机关由两部分组成,它们通过相互的反对权彼此钳制,二者全都要受行政权的约束,行政权又受立法权的约束。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来源。

(2分)

(2)根据材料一、三,说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怎样的发展。

其目的何在?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美国立法实践中的体现。

(3分)

(4)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评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3分)

29.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

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

……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

……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三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殿堂。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

——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

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

(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

(6分)

答案解析

1.D D中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而孔子依然坚持恢复西周的礼制,说明其是周朝的“捍卫者”,故D正确。

2.A “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正确,B、C、D错误。

3.A 从“善教,民爱之”和“善教得民心”可知强调的是教化功能,故A正确;题中没有涉及兴办教育,故B错误;C是孔子思想,故C错误;D是荀子思想,故D错误。

4.D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其核心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错误;董仲舒吸收了法家学说改造了先秦儒学,故B错误;作者论述的是新儒学与法家思想的关系,而不是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故C错误;董仲舒新儒学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故D正确。

5.A 由题目中的信息“孟子说:

‘君有大过……反覆……不听,则易位’”“董仲舒说……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董仲舒修改了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轻民贵”的理念,认为“君权神授”,强调了对君主的服从,故A正确。

6.C 董仲舒新儒学宣扬“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他只是开启了儒家宗教化的进程,故A错误;朱熹的思想在南宋以后才成为官方哲学,故B错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理论,朱熹的“理欲二分”“以理制欲”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故C正确;汉武帝时期,开始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故D错误。

7.B “存理去欲”“存心去欲”“格物”“格心”“成贤成圣”“齐家而平天下”都体现了理学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故B正确。

8.A “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是指叶适反对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重本抑末”;“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是指叶适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以“功利之学”反对当时的理学空谈,故A正确。

9.A 根据材料信息“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理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可得出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演变是从理学到经学,根据材料信息“在实学思潮的荡涤下”,可得出是实学演变的背景,故A正确。

10.D 从材料“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主张取先秦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把孔孟之道视为儒学根本,故选D。

11.D 材料通过列举古代中国向西方传播科技与西方传入中国的科技对比,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故D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在清朝才推行,故A错误;材料所述只是史实,没有体现作者的立场,故B错误;C不符合史实。

12.C 随着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学兴起并不断发展,反映主流文学表达形式逐渐平民化,故C正确。

13.B 唐朝政策开明,言论较为自由,宋朝时君主专制加强,不允许自由发挥,从题干“唐诗无避讳”,到宋朝则变为“今之诗人,不敢尔也”可以印证,故B正确。

14.C 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因而道教强调苦行,改善社会,故C正确。

15.C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这与材料信息“全在于人的感觉”相符。

故选C。

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排除。

16.C 从材料中可得出信息:

柏拉图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应该只爱公正的事情,从而强调了他鼓励人们理性思考,为公正而努力,故C正确,A、B、D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B、D错误。

17.C “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展现的是人的力与美,歌颂的是人性,不是效仿神灵,故A错误,C正确;《掷铁饼者》无法看出古风浓厚,世情淳朴,故B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错误。

18.C 材料主要提到文化转型,而资本主义萌芽属于经济层面,故A错误;“率先开辟了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是意大利,故B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意大利是西方文化奠基者,故C正确;最先开展宗教改革的是德意志,故D错误。

19.B 据题干故事的内容可知目的是揭示教会的腐败,反对教会的腐败与控制,故选B。

A、C、D只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20.B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之处。

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世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利,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选B。

21.C 观察表中信息,可知反映了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信仰得救,赎罪券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却反映出教皇的贪婪,故选C。

A、B、D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

22.C 马丁·路德认为传教士之所以享有较高地位,是由他充当的教职带来的。

一旦去除这个教职,则与他人无异。

强调了在上帝面前,每个人的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

故选C。

23.B 题目中未提到理性,故A错误;“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就意味着反抗、暴力推翻,故B正确;题中讲“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限制王权”和“社会各阶级”没有体现出来,故C、D错误。

24.B 根据题干“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说明议会的重要,故选B。

A、C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约关系,而是说立法权的作用;D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25.C 据题干“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的信息,说明了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故选C。

26.【解析】第

(1)题第一问,材料叙述这一时期文化时,是分地域进行,同时不同地域内容不同,故概括特点可从此二角度出发,指出地域性、内容多样性。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奠定我国文化的基础,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等。

(2)题材料对文艺复兴的介绍主要从内容及影响范围两个角度展开;同时结合材料中的“文化运动”,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等提升到社会转型、文化发展的视角予以总结提炼概括。

第(3)题第一问,抓住材料中“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即可得出其特点。

第二问,联系所学知识、时代背景,从主客观角度分析。

答案:

(1)特点:

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

地位:

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的先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6分)

(2)特点:

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个人的地位和价值;促进了社会转型。

(4分)

(3)特点:

现代化启蒙(答救亡图存可得1分)。

(2分)原因: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

(2分)

27.【解析】第

(1)题第一问由材料一中两部史书所记载的主题及涉及的范围回答;第二问可以从生产力水平、民族意识、地理知识及世界联系的程度等角度分析。

(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中“……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政权颁行……”“天象观测有助于……”“日食记录”等信息和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史实,从机构设置、完善历法、仪器制造、观测记录等角度概括;第二问由材料二中的“从政治角度解释”天象及古代科技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共同点:

以本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

(2分)原因:

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状态。

(4分)

(2)表现:

中央政府支持和组织建立专门的机构;多种观测仪器的制造和改进;丰富的天象观测记录;历法不断完善。

(4分)

因素:

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

(2分)

2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题,从思想和政治实践方面分析;第

(2)题,主要体现在权力的制衡方面;第(3)题,从美国政权组织形式及体现的思想等角度分析;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洛克的分权思想;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政体实践。

(2分)

(2)由洛克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分立,发展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2分)

目的:

限制个人独裁,维护民主政治。

(2分)

(3)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

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3分)

(4)将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到来;为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构建描绘了蓝图。

(3分)

29.【解析】第

(1)题由材料一中“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提出……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等概括古代人文思想;由材料二中“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等概括古希腊人文思想;从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两方面分析社会根源。

(2)题第一问应从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属性回答;第二问要结合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思想文化状况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核心:

①古代中国:

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②古希腊:

对灵魂的塑造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4分)

社会根源:

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