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476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ocx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期末作业考核

《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育会诊法

答:

教育会诊法是指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做出鉴定,并制定出矫正、改进和促进措施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

答: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文献

答: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

文献的基本要素是:

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

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4.作品分析法

答:

作品分析法又叫产品分析法,是对调查对象(明确总体和样本)的各种作品,如笔记、作业、日记、文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握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智商测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人的知识、技能、技巧、对事物的态度、智力、能力的水平等。

5.差异量数

答:

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变异性,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measuresofdispersion)。

这些差异量数有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等等。

6.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度

答: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经验总结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经验作出的总结。

2.简述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

答:

1.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资料所属时间)  

2.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适用于关乎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数据的搜集,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抽样调查的定义 

 是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抽样调查的特点 

 经济性好.实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

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3.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答:

开展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科研的正规的、高级的形式。

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门既悠久又崭新的课程,经典诵读课程化研究,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选择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五个步骤,而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

1、选题的基础原则

实用性:

根据目前的情况,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于未来。

新颖性:

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

可行性:

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科学性:

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

2、选题的一般步骤:

(1)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2)拟写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

(4)开题论证。

学校举行课题开题报告会可以请省、市专家作专项指导。

3、选题的具体方法:

(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

(2)随机性选择课题。

(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

(4)分解子课题。

承担子课题的研究。

4、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

(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

(4)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质,研究策略、方法多样。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

明确研究方向、周详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

总之,通过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

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要完成以下几个要素,它们分别是:

1、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

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

2、目的的论证。

  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背景论证

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

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

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

4、基础论证  

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

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主要著作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

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

例如:

(1)人员结构:

研究人员除两名区教研员外,其他均为第一线教师、教导主任、校长、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骨干老师、特级教师等。

(2)课题成员中有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的已结题,有的正在研究中,有的准备结题,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

(3)成员都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自制课件,有的可以制作网页,有的还可以查找资料、分析整理、存储相关信息,还可以自行制作录象课。

(4)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一贯重视教科研,倡导“科研兴校”的理念,必要的经费可以保证。

(5)请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及教科所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三、内容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

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

四、步骤设计

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

五、方法设计  1、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

2、着重介绍课题实验中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

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

观察的步骤为:

观察准备。

明确目的、对象、制订计划,作好物质准备;进行实际观察。

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途径;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

应用观察法应注意:

边观察边思考;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要有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大胆质疑,要坚持不懈,不畏劳苦,要坚持长期观察、锲而不舍,要有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

(2)调查法

调查研究是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者通过有计划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

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最佳方法。

精心设计的标准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

(3)访谈法

访谈法又叫谈话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

访谈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容分为:

事实调查、征询意见、了解个体内心世界。

访谈要掌握技巧,访谈者要持“虚心请教”的态度,平等讨论的方式,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态,要掌握发问的艺术,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迂回法。

(4)座谈会

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向群众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是与会者人多,又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

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关系影响,出现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情况。

开好座谈会要由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同志主持,注意启发引导,事先有提纲、主题集中,与会者有准备,同时人不宜多,最好采用讨论式,兼用问答式。

(5)测验法

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的方法。

命题要力求标准、规

范。

要消除测验对象的疑虑心理,提高测验效果,评判要公正,分析解释要准确。

(6)问卷法

调查者用文字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书面答案的方法。

其优点是费时少、调查面广、适用于不愿披露姓名的人,或不愿面对面交谈的人,方法灵活,便于统计、整理,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整体趋势。

(7)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它通过对已存在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

历史研究的记录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书面记录,如书籍、报纸、期刊、日记、信件、文稿、会议记录等等;二是遗迹、或遗骸。

(8)实验法

真实世界中事物太复杂了,个中许多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我们的思维无法穷尽。

为此,我们往往采用简约的方法,简化问题、简化事物的影响因素,利用仪器、设备等等人为的方式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以期获得科学性事实,进而研究客观事物规律。

六、成果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

论文

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

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

七、文档撰写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

究竟想做什么?

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若分析后觉得不能,则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做"。

开题报告的内容有:

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的对象;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需要的资源;课题成员的分工;课题预期的成果。

2、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用书面形式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大家通过报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从而了解你的观点。

                                  

3、研究记录

为什么要写研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我们的脑子不可能记住那么多事情。

所以,每次活动后,我们最好马上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事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阅。

而且,良好的记录能使我们理清思路,知道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么?

存在什么问题?

下一步方向如何?

应该如何做得更好?

4、调查记录

调查研究记录表包括:

课题名称;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内容;调

查对象;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

5、实验记录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你应该根据你的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

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你所提出的假设。

那么最好每次实验都有实验记录。

五、怎样设计实施方案和计划。

确定了实验课题,规定了研究任务和实验目的后,就要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提出总体规划。

实验方案包括:

1、实验题目。

它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力求题目与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符,不宜太长,也不能太笼统、太概念化,一个恰当的题目可以提示课题的方向,也可以提示课题的论点;

2、问题的提出与构想。

实验的假说就是实验设想是对解决问题提出的预想的答案,它是确立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目的的依据;

3、实验目的与操作。

说明实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要明确操作程序,使思路具体、明确;

4、实验的指导思想;

5、实验对象;

6、实验方法和主要措施;

7、实验统计与评价;

8、建立必要的制度;

9、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

六、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总称。

在教育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主体阶段,也是研究的起点,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

1、资料分类

搜集起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经过分类处理才能系统化。

包括:

研究课题需要哪些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使用顺序、出处、使用价值,哪些为纲、哪些为目等。

之后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应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并将分类和系统化了的材料科学地保管起来,以备应用。

2、搜集资料

(1)逆时性。

搜集材料时首先要重视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

逆时性原则,就是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沿时间的航标获取最新的东西。

(2)选择性。

搜集资料要精选精用,把材料的选择限制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选取必需的资料。

如今年合肥市评定职称就简化了一些材料。

(3)直接性。

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

而尽量避免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

(4)比较性。

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为自己课题研究所需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这样,才能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搜集资料的方法

(1)通过检索性工具书,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

(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

(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

(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

4、材料记录要求

(1)资料索引:

包括什么资料、出处、资料的基本情况等。

(2)资料内容:

包括思想、观点、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评语、意见、受到的启发、点评等。

记录要便于分类、排列和查找,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具体明确。

5、材料的整理

为了便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来的材料根据研究任务和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核对数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办法进行整理。

6、分析材料方法

逻辑分析方法:

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

七、给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建议1、找准方向

教学课题研究怎样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所以应符合新课程理念。

2、讲究科学

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3、注重过程

诵读课题研究是通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

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

4、加强合作

课题研究小组是由专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

4.简述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基本环节。

答:

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区别和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

(一)备课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但是,要上好课,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即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备好课又必须做好一下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

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

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等都要弄清楚、弄懂。

透,就是要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了。

2.深入了解学生

不但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做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3.合理选择教法

这就是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它包括:

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二)上课

1.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的。

它包括知识教学目标,也包括思想教育目的,还应当有启智与审美目的。

一节课的目的,不仅应在教案中明确提出,而且应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师生的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全力以赴地实现目的而不偏离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科学性就是教师要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和进行操作,及时而准确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种种差错。

思想性就是要深入发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以饱满的热情讲解,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使他们深受教育。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使师生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尤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活动,只有调动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积极性,才能上好一节课。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执行备课时制订的教学计划。

但是课堂情况千变万化,即使原订计划在完善,也难免与实际情况不符,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未估计到的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想方设法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

5.组织好教学活动

整个课的进行,要有高度的计划性,严密地组织好教学活动。

上课开始,要立即稳定情绪,引导他们作好停课的心理准备,随即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然后,按预定的教学进程,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等,都要组织的非常妥当、严密有序。

6.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结束前一分钟左右,要布置好预定的家庭作业,讲明作业的要求,完成的时限,并对较难的作业作必要的启示。

(三)课后的教导工作

课后的教导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及时复习功课,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按时交作业;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和学习条件;查明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家长联系,共同商定督促与教育的办法等。

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5.简述个案研究的实施过程。

答:

在一个教学班里,总会遇上个别学习困难或行为偏差的学生,采用常规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奏效,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而深人的研究,必须给予特别的处理。

通过收集有关个人的资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问题的症结所在,诊断形成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矫正方案或提供正确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案研究。

一、个案研究及其特征

个案研究,指采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单一个体或一个单位团体作深人细致研究的过程。

个案研究一般采用评判法进行,即以系统的方式对个体、个别事件或案例作深人的研究及调查,结合主观评判试图用推理方式解释、分析所收集来的事实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

个案研究的任务是对个案的行为特征提出描述性的报告,并为最终判断提供现实的证据。

它是一种综合多种研究手段进行研究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个案研究往往运用于差生转化研究,或对某些难以重复,难以预测和难以控制的个案进行研究。

如学生辍学、学业失败、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还适用于尖子学生、特长学生、优秀学生的培养研究。

研究对象的单一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内容的深人性,是个案研究的三大特征。

研究对象的单一性,顾名思义,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单一个体或单一群体,即使研究中有多个被试,通常把它作为一个单位或某个问题去看待,研究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具有特殊行为表现的个体或具有反常行为的个体,如天才儿童、弱智儿童、辍学儿童,问题儿童。

研究方法的客观性,指收集个案资料的方法是多样的,研究的手段是综合的,常常要综合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研究内容的深人性,指研究的周期较长,需要进行连续的跟踪研究,不但要研究个案的现状,也要研究个案的过去,还要跟踪研究个案的发展,由于对象的单一,便于进行深人细致、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二、个案研究的六个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个案研究的过程,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把实际操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

确定问题的性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了解问题的背景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首先,提出问题,问题是什么,必须加以确认及界定。

其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必须通过资料的收集,从问题的性质中找出相关资料,再加以校对、评估和分析,进而确定问题要解决的答案。

第三,个案问题的发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问题发生的过程、条件,了解个案的内在动机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

第四,根据过去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五,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很多,必须在行动过程中加以检验,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循环重复,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

最后,在比较多种结果的基础上,选择解决问题效果最好的方法,形成最佳的研究决策。

六个步骤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一旦哪个步骤出现问题,可以返回到前一步,重新探究。

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或差生转化,或优生培养,参照下列六个基本步骤进行。

(一)确定研究对象与问题。

根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对个案问题行为的界定,选择典型的人或事为研究对象。

例如,探索优秀学生的成长规律,就应该选择智商高、学习成绩出众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个案研究的对象通常是生理心理障碍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行为偏差学生,情感异常学生,资优学生等。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样的,可采用书面调查、口头访问的方式,也可采用观察、侧验、评定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查阅个人资料的方式获得信息。

其资料来源大致有:

l、个案的个人资料。

包括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籍贯等;身心健康状况,如身高、体重、病史、性格、气质等;还有历年的学习手册,考试成绩、作业、日记等相关资料。

2、学校有关记录。

如各种情况登记表、成绩记录、能力、兴趣、人格、智商等测验结果、操行评语、奖惩情况、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

3、家庭和社会背景。

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管教方式,家人与个案的关系,个案在家庭中的地位;所在社区的文化状况,所交的男女朋友等。

(三)诊断与假设。

在广泛收集个案资料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测试,以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推论原因:

主因、次因,内因、外因,远因、近因,形成初步的假设。

(四)分析与指导。

收集到的资料往往比较粗糙、琐碎,难以直接解释问题,要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对有关资料进行理性的加工。

不仅要提出研究的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性意见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五)实施与验证。

通过跟踪、观察、记录等方式验证先前的诊断与假设。

在个案研究的诊断与假设、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的判断和推论,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来检验先前主观推断的合理性。

(六)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