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496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docx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解读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C)。

A.关键期B.敏感期C.最近发展区D.转折期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5为非常高,或非常难)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的熟记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B)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关键期现象的熟知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资料证明,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的语言。

狼孩在7岁后才开始接触人类的语言,学习口语,但始终不能学会说话。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D)

A.可变性B.整体性C.阶段性D.稳定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的了解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一般说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

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这些特征本质上没有变。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C)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动作发展规律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

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

(1)整体到局部规律:

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2)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

(3)近远规律:

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

(4)大小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

(5)无有规律:

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A)

A.依恋B.合作C.移情D.社会化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亲子关系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依恋概念的熟记程度。

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B)左右。

A.70%B.80%C.60D.90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身体发育规律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身体发育规律的熟悉程度。

儿童处于神经系统快速成熟发育期,6个月时脑重已经达到成人期的50%,2岁时达75%,4-6岁脑已经达成人期的85%-90%。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A.代词B.名词c.动词D.语气词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词类的运用的熟记程度。

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幼儿大量使用代词,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A)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的熟记程度。

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

先实词后虚词;对实词的掌握顺序是:

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对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等掌握较晚;对虚词,如连词、分词、助词、语气词等掌握较晚。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9.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A)

A.3岁B.4岁C.5岁D.7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方位知觉的熟悉程度。

3岁儿童能够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7岁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0.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D)

A.密切关注B.严格要求其改正C.让幼儿多说话D.解除紧张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口吃的了解程度。

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C)

A.0~6个月B.6~12个月C.1~1.5岁D.1.5~2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的熟悉程度。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分为:

(1)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

(2)言语发生阶段(1~3岁),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2.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A)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直观行动思维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熟记程度。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B)

A.投射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九节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的熟记程度。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B)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新生儿本能反射的熟记程度。

达尔文反射:

又称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巴宾斯基反射:

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

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莫罗反射:

又称惊跳反射,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巴布金反射:

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

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B)

A.三角形B.圆形C.长方形D.半圆形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形状知觉的熟记程度。

幼儿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6.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C)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记忆内容的熟记程度。

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儿童最晚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在幼儿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7.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的内容零散C.想像受情绪影响D.想像具有夸张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的熟记程度。

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预定的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

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想象常常如此,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感到极大的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8.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B)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规律的了解程度。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变小,语言的作用是由小到大。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9.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

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A)所致。

A.近远规律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动作发展规律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

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

(1)整体到局部规律:

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2)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

(3)近远规律:

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

(4)大小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

(5)无有规律:

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

A.0—1岁B.1—2岁C.2—3岁D.3—6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的熟记程度。

人生第一年(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3岁先学前期。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逐渐齐全,这个时期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3-6岁是幼儿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1.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C)

A.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B.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生理需要相联系的D.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六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原始情绪反应的熟记程度。

原始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2.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C)

A.整体局部规律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动作发展规律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

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

(1)整体到局部规律:

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2)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

(3)近远规律:

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

(4)大小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如走、跑、跳、踢、走平衡等,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子等。

(5)无有规律:

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

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D)

A.困难抚育型B.兴奋型C.启动迟缓型D.容易抚育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气质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熟悉程度。

托马斯、切斯根据9个维度对从出生到3岁前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划分,划分为三种类型:

容易抚育型:

这类婴儿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

他们情绪一般积极、愉快,对成人的交流行为反应适度。

困难抚育型:

他们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

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安排和活动,对环境的改变难以适应。

他们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

成人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

起动迟缓型:

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畏缩、情绪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物,对外界环境、新事物、生活变化适应缓慢。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起来。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4.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研究指出,如果17岁儿童智力为100%成熟的话,那么,儿童4岁时已达到(B)

A.20%B.50%C.70%D.80%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能力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迅速的了解程度。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之一智力发展迅速,本杰明·布鲁姆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布鲁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定其智力为100%,4岁已经发展了50%。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5.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

这种亲子关系属于(A)

A.民主型B.专制型C.放任型D.溺爱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亲子关系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亲子关系类型的了解程度。

民主型,父母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

专制型,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同情较少。

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子女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定有不同的表示。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6.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  (A)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二因素论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的熟悉程度。

遗传决定论。

这种理论的论点是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

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的论点是: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

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是主要代表人物,他有一句名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

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合理地对遗传和环境各自所起的作用给予应有的地位,但只是把二者看作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没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

相互作用论:

这种理论观点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7.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这种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是(B)

A.二因素论B.相互作用论C.遗传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的熟悉程度。

遗传决定论。

这种理论的论点是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

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的论点是: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

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

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认为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二因素论合理地对遗传和环境各自所起的作用给予应有的地位,但只是把二者看作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没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

相互作用论:

这种理论观点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8.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B)

A.学习B.游戏C.劳动D.手工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活动的作用的熟悉程度。

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一,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第二,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第三,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二、简答题

1.1-3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学会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2.3-4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最初步的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3.4-5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5-6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5.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