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818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docx

南京大学认识地球习题问题详解

某种原子核具有放射性,说明这种原子核不是非常稳定。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A.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

B.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

正确C.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

答案关键:

A,C

下面哪个人,最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A.哥伦布

正确B.亚里士多德

C.埃拉托色尼

D.麦哲伦

答案关键:

B

今天地球上的人类是在各个地区各自独立发展进化而来的。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B.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正确C.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正确D.海底不断扩

答案关键:

C,D

【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A.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

B.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

C.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

答案关键:

A,C

【多选】下面关于傅科摆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处,傅科摆轨迹转动最快

错误B.傅科摆轨迹转动一圈,最快是24小时

C.南北极点处,傅科摆轨迹不转动

正确D.北半球傅科摆轨迹顺时针转动

答案关键:

A,C,D

【多选】导致海底岩石的磁记录呈条带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磁场强度不稳定

B.海底岩石对称地形成

正确C.地磁极周期性地倒转

正确D.海底不断扩

答案关键:

C,D

【多选】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

A.傅科摆自身在转动

B.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

正确C.沙盘在转动

正确D.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

答案关键:

C,D

下面哪项容不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围?

A.地球系统部的运动

B.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正确C.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关系

D.人与地球的关系

答案关键:

C

下面四人中,最早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A.哥白尼

B.麦哲伦

正确C.亚里士多德

D.罗素

答案关键:

C

【多选】太阳系是由以下哪些物质构成的

正确A.太阳

正确B.行星

正确C.彗星

正确D.星际物质

答案关键:

A,B,C,D

题目3of5

20.0/20.0得分

银河系属于太阳系,是庞大的太阳系中的一部分。

正确

答案关键:

请在下列表述中,选出不正确的项

A.宇宙是由包括银河系在的大约1000亿个星系所构成的。

B.“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都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正确C.对北极星和月食的观察使罗素意识到“地球是球体”。

D.“地心说”这一太阳系模型影响了人类1500年。

答案关键:

C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金星和木星

正确D.金星和火星

答案关键:

D

A.某种岩石的年龄

B.紫杉树桩的年龄

C.丽蚌化石的年代

D.古气候带的分布情况

正确错误1.树年代学

正确错误2.氨基酸年龄测定

正确错误3.古地磁年龄测定

正确错误4.古生物钟(珊瑚化石的生长线)

答案关键:

1:

B,2:

C,3:

A,4:

D

A.提出地球年龄计算公式

B.通过对大陨石坑中陨石样本的测定,得出地球的年龄为45亿年

C.多次测定铀矿石,得出地球年龄在20亿年以上

正确错误1.格尔林

正确错误2.尼尔

正确错误3.帕特森

答案关键:

1:

A,2:

C,3:

B

根据半衰期的不同,人们会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对象年龄,以下四个选项中,用于人类考古学的是

正确A.14C—14N

B.40K—40Ar

C.238U—206Pb

D.87Rb—87Sr

答案关键:

A

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

A.镍陨石

B.铁陨石

正确C.球粒陨石

D.玄武质陨石

答案关键:

C

【多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A.冷凝模型是解释地球形成的关键

B.美盛顿大学的波多塞克提出了陨石的“冷凝模式”

正确C.原始太阳系呈圆盘状,其中心到边缘有一个很大的热梯度

正确D.太阳系在最初阶段是一团炽热气体状星云

答案关键:

A,C,D

地球自转轴和地核旋转轴重合。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横波(S波)的传播方向与地壳振动方向是一致的

正确B.确定地球部结构的工作真正开始于对各类地震波的研究

正确C.地震仪是记录地震波的仪器

D.地震发生后,横波(S波)最先到达震中

答案关键:

B,C

【多选】下列关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震在海沟两侧均匀分布

正确B.地震均分布于海沟一侧

C.震源深度越深,距离海沟最近

正确D.震源深度越深,距离海沟最远

答案关键:

B,D

【多选】下列关于地核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A.地核的密度高达13.5g/cm3

B.外核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硅

正确C.固态核处于高速自转状态

D.核的主要成分是铁、硅

答案关键:

A,C

地球南北两极时常出现的极光与地磁场有关。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通过对海底洋中脊和陆地火山附近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下列哪些信息

正确A.磁场倒转的细节

正确B.地磁场的演化历史

正确C.板块扩的速率

正确D.地球的历史

答案关键:

A,B,C,D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地表岩石的密度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B.地球部各处的物质密度均相等

正确C.地表岩石的密度小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D.地表岩石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答案关键:

C

谁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A.奥尔德海姆

正确B.衡

C.帕施维茨

D.米尔纳

答案关键:

B

下列有关岩石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圈强度大、硬度高,深度达100公里

B.均衡补偿面以上为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圈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正确D.岩石圈中物质密度处处一样

答案关键:

D

【多选】海底地磁条带形成的原因是()

错误A.地磁场周期性的强弱变化

正确B.洋底板块的不断推移

正确C.地磁场周期性的磁极倒转

D.地磁场周期性的左右移动

答案关键:

B,C

下列表述中,符合事实的是

A.格纳认为陆壳能在软流圈上移动

正确B.格纳认为陆壳能在洋壳上移动

C.格纳认为地壳能在地幔上移动

D.格纳认为陆壳漂浮在海洋上移动

答案关键:

B

【多选】关于地中海底部M反射层,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A.位于地中海几百米深处

B.1969年由“格洛玛?

挑战者”号发现

正确C.是古地中海干涸时的表面

正确D.其几何形态与地中海的海底基本一致

答案关键:

A,C,D

【多选】海底扩最直接的证据是()

A.环太平洋火山带

正确B.海底地磁条带

正确C.深海沉积物的年龄

D.地震带的分布

答案关键:

B,C

公元前1500年左右,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

正确A.米诺斯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迈锡尼文明

答案关键:

A

冰岛辛格维利尔地裂缝是

正确A.板块分离的位置

B.地震形成的断层

C.板块碰撞的位置

D.岩浆上涌的出口

答案关键:

A

条带状铁建造是指由深色的硅酸盐矿物和浅色的含铁矿物交织形成的岩层。

正确

答案关键:

地球大气圈氧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出现真核生物。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动物所属的3个门为()

正确A.节肢动物门

正确B.腔肠动物门

C.原生动物门

正确D.环节动物门

答案关键:

A,B,D

德干火山爆发被认为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其地点位于今天()?

A.加拿大

B.格陵兰

正确C.印度

D.欧洲

答案关键:

C

最新发现表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

A.38亿年前

正确B.42亿年前

C.35亿年前

D.40亿年前

答案关键:

B

中国目前正在寻求加入《蒙特利尔协定》。

正确

答案关键:

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

正确

答案关键:

大洋传送带只与海洋有关,它对气候没有任何影响。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岩石圈由()三类岩石构成。

正确A.变质岩

B.玄武岩

正确C.岩浆岩

正确D.沉积岩

答案关键:

A,C,D

匹配题:

A.氧分子较多,可吸收中波长紫外线辐射

B.臭氧分子较多,可吸收长波长紫外线辐射

C.氧原子较多,可吸收短波长紫外线辐射

正确错误1.热层

正确错误2.中层

正确错误3.平流层

答案关键:

1:

C,2:

A,3:

B

【多选】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与()有关。

A.太阳的辐射作用

正确B.人类的活动

正确C.岩石的风化作用

正确D.生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关键:

B,C,D

只有在人类出现后,才有了大气圈的温室效应。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下列哪些情况可判定为大气污染()

正确A.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使人类无常生存和发展

正确B.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可对人或动物造成危害

C.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一些痕量物质

正确D.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可破坏生态系统

答案关键:

A,B,C,D

多选题:

大气污染的危害有()

正确A.加大臭氧层空洞

正确B.形成酸雨

C.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正确D.温室效应

答案关键:

A,B,D

驱动大洋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A.风向

B.能量

正确C.温度

D.海浪

答案关键:

C

【多选】风能的特点是()

A.能量密度很高

正确B.可再生

正确C.不稳定

正确D.能量巨大

答案关键:

B,C,D

【多选】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有?

正确A.加强开发海洋滩涂资源

正确B.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资源

正确C.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正确D.改造中低产田

答案关键:

A,B,C,D

假如人口增长超过自然资源再生的速度,将使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破坏。

正确

答案关键:

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

正确

答案关键:

人类出现以前,自然资源就已经存在。

正确

答案关键:

1959年签订的《尼罗河水协定》是哪两个国家签订的?

A.埃及与埃塞俄比亚

B.乌干达与丹

C.肯尼亚与乌干达

正确D.埃及与丹

答案关键:

D

风能是太阳辐射产生的能量,由大气运动能转换而来。

错误

答案关键:

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90%以上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

正确

答案关键:

世界上的动植物资源很丰富,利用率也很高。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目前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A.东南部地区

正确B.川西平原

正确C.黄河中上游

正确D.长江中上游

答案关键:

B,C,D

比冰岛纬度更高的格岛却有着“绿色之地”的美名,是因为

A.发现冰岛时,全球气候较冷

正确B.发现格陵兰岛时,全球气候较暖

C.发现格陵兰岛时,是春天

D.发现冰岛时,是冬天

答案关键:

B

中国西部沙漠地区的形成主要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关

正确

答案关键:

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正确A.太阳辐射能

B.地球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C.流星等太空物质带来的能量

D.火山喷发的能量

答案关键:

A

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气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A.两宋都处于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

B.明代正处于一个冷暖频繁变化的时间

C.气温下降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

D.气温升高有利于国力的提升

答案关键:

A

通过对()的研究,我们可以精确得出远古时期一年的具体天数

A.树的生长纹

B.岩石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检测

正确C.珊瑚化石的生长纹

D.南极的冰芯

答案关键:

C

A.雪崩

B.磁暴

C.地震

D.病变

正确错误1.天文灾害

正确错误2.生物灾害

正确错误3.地表运动灾害

正确错误4.地质灾害

答案关键:

1:

B,2:

D,3:

A,4:

C

海水急速退潮很有可能是发生海啸的前兆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火山爆发的产物有

正确A.熔岩流

正确B.碎屑流

正确C.气体

正确D.灰尘

答案关键:

A,B,C,D

地震大多分布于板块的边界区域

正确

答案关键:

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能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A.不同的放射性元素有不同的半衰期

B.随着衰变的继续,半衰期越来越长,最终趋于无限

正确C.衰变过程中,每个半衰期,元素衰变的质量都不一样

D.化学反应会改变元素的半衰期

答案关键:

A,C

【多选】傅科摆的轨迹在沙盘上移动,这是因为

A.傅科摆自身在转动

B.傅科摆和沙盘一起转动,只是转动速度不同

正确C.沙盘在转动

正确D.我们和沙盘一起转动,而傅科摆不转动

答案关键:

C,D

测定地球质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A.杠杆原理

B.质量守衡定律

C.角动量守衡定律

正确D.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关键:

D

“海底扩”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

A.海底沉积物的研究

B.海底火山的分布

正确C.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

D.海底山岭的发现

答案关键:

C

固体地球的哪个圈层同时属于板块构造系统和大气生物圈系统?

A.岩石圈

B.软流圈

C.大气圈

错误D.水圈

答案关键:

A

宇宙大爆炸始于一个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正确

答案关键: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A.在相等时间,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B.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

C.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D.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答案关键:

A

根据提丢斯?

波德定则,在太阳系的哪两颗行星间还应有颗大行星

A.地球和火星之间

正确B.火星和木星之间

C.水星和金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答案关键:

B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金星和木星

正确D.金星和火星

答案关键:

D

碳元素既能形成较软的石墨,又能形成最硬的金刚石,这与碳原子之间的结构有关。

正确

答案关键:

银河系属于太阳系,是庞大的太阳系中的一部分。

错误

答案关键:

宇宙大爆炸始于一个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正确

答案关键: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宇宙大爆炸发生于约137~138亿年前。

错误B.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C.宇宙目前仍处于不断膨胀之中。

D.当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小于5×1027kg/cm3时,便形成一个封闭的宇宙。

答案关键:

D

【多选】以下关于埃德温?

哈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A.发现星系红移现象

正确B.首次确认仙女座大星云在银河系以外

正确C.计算出哈勃常数

D.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

答案关键:

A,B,C

地球上的锌元素是超新星爆发后的产物。

正确

答案关键:

【多选】化石是指因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

正确A.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

B.古生物遗迹

正确C.古生物遗体

错误D.古生物生活的环境

答案关键:

A,B,C

匹配题:

文字与文字

A.根据河谷侵蚀速率推测出白垩纪有3亿年历史

B.根据江河携带盐类入海推测出海洋有1亿年历史

C.根据热流理论提出地球的年龄为0.25亿年

D.根据“铀-铅”丰度估算地球年龄为30亿年

正确错误1.达尔文

正确错误2.乔利

正确错误3.开尔文

正确错误4.霍姆斯

答案关键:

1:

A,2:

B,3:

C,4:

D

地球的年龄有

A.48亿年

B.42亿年

正确C.46亿年

D.44亿年

答案关键:

C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氧和氦

B.氧和氮

C.氢和氮

正确D.氢和氦

答案关键:

D

【多选】常见的陨石有

A.镍陨石

正确B.铁陨石

正确C.球粒陨石

D.玄武质陨石

答案关键:

B,C,D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A.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岩层位置一定相同。

B.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一定包含相同的古生物化石。

C.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位于同一地区。

D.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是水平的。

答案关键:

A

【多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正确A.冷凝模型是解释地球形成的关键

B.美盛顿大学的波多塞克提出了陨石的“冷凝模式”

正确C.原始太阳系呈圆盘状,其中心到边缘有一个很大的热梯度

正确D.太阳系在最初阶段是一团炽热气体状星云

答案关键:

A,C,D

在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岩层位置越低,岩层的年龄越大。

正确

答案关键:

下面哪个人的理论与太阳系形成的“冷凝模式”最为接近?

错误A.布丰

B.拉普拉斯

C.开普勒

D.牛顿

答案关键:

B

【多选】下列关于地核的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A.地核的密度高达13.5g/cm3

错误B.外核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硅

正确C.固态核处于高速自转状态

D.核的主要成分是铁、硅

答案关键:

A,C

【多选】地球外核呈液态的原因为

错误A.压力很大

正确B.含有熔点较低的元素

C.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所致

正确D.温度很高

答案关键:

B,D

不能在液态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是()

A.瑞雷波

B.纵波

正确C.横波

D.面波

答案关键:

C

最早通过物理方法算出地球的密度为4.5g/cm3的科学家是

A.尼尔?

马斯基林

B.亨利?

卡文迪许

错误C.艾萨克?

牛顿

D.F?

布格

答案关键:

A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地表岩石的密度大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B.地球部各处的物质密度均相等

正确C.地表岩石的密度小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D.地表岩石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平均密度

答案关键:

C

最早提出利用深海中的大陆坡边缘进行大陆拟合的人是洪堡。

错误

答案关键: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下面哪条山脉原来是和欧洲的加里东山脉连在一起的

A.华达山脉

B.落基山脉

正确C.阿巴拉契亚山脉

D.海岸山脉

答案关键:

C

地球上的大陆仍处于运动之中,预计2.5亿年后,除南极洲外,所有大陆又会连为一体,再次成为一个超级大陆。

正确

答案关键:

摩西出埃及记中关于海水变化的描述,应是下列哪种地质现象的直接结果

A.海啸

错误B.火山

C.风暴

D.地震

答案关键:

A

【多选】关于赫斯的论文《海洋盆地的历史》,下列说确的是

正确A.该论文发表于1962年

正确B.复活了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正确C.首次正式提出了海底扩的假说

D.为板块构造理论奠定了基础

答案关键:

A,B,C,D

今天的印度次大陆有古代冰川的遗迹,这说明()

正确A.印度次大陆曾经位于高纬度的极区

B.地球气温曾经很低,低纬度的印度次大陆也形成冰川

C.地球曾经成为一个雪球,冰川广泛分布

D.印度次大陆曾经海拔很高,存在山岳冰川

答案关键:

A

达尔文认为,人类应该起源于南亚。

错误

答案关键:

【多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蓝绿藻在真核生物之后出现

正确B.所有生命都需要氧气

错误C.大气中氧含量对生命演化有重大影响

D.越是原始的生命,其生命力越顽强

答案关键:

A,B

【多选】寒武纪时期生命大爆发的原因可能是()?

A.超级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