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086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一幅比例尺为1:

80000的地图上有A、B两地,在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A、B两地实地距离是(  )

A.2.4千米B.24千米C.2400千米D.240千米

2.赤峰的小芳计划暑假去北京动物园游玩,下列准备工作不正确的是(  )

A.运用中国政区图确定北京的位置B.运用中国交通图规划去北京的行程

C.运用中国地形图预订住宿宾馆D.运用北京动物园导游图选择游览的景点

3.如图为图幅相同的“潜江、天门、仙桃三市轮廓图(甲图)”和“湖北省轮廓图(乙图)”,两图的比例尺大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比例尺B.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比例尺

C.甲图比例尺等于乙图比例尺D.两图比例尺无法比较

4.近日,广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桂’在行动”活动。

不属于此活动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节约、保护自然资源B.明显增加民众经济收入

C.减少污染、保护环境D.促进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5.“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今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

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③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推动经济发展

④关停、并转污染大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森林、水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B.我国北方地少水多、南方地多水少

C.我们应该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D.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7.下列自然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水资源短缺B.气候温暖湿润

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

8.从自然资源利用上来看,分类投放垃圾、废物回收利用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污染B.降低成本C.节约资源D.提高效益

9.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土壤肥沃B.水源不足C.地形平坦D.交通便利

10.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下列行为与此主题不符的是(  )

A.

垃圾分类投放B.

植树造林

C.

常流水D.

绿色出行

11.车载导航系统一般能快速准确地帮我们规划出行线路,它通常使用(  )

A.政区图B.地形图

C.水系图D.电子交通地图

12.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

1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C.1:

1000000D.1:

10000

13.我国有许多古聚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位于安徽省的是(  )

A.皖南古村落B.滇西丽江古域

C.粤开平碉楼与村落D.晋中平遥古城

14.下列图例符号与其名称配对,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5.比例尺为1:

3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A.15千米B.150千米C.1500千米D.15000千米

16.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上的宣传牌。

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如图)的朝向是(  )

A.正南B.东南C.西北D.正北

17.为监测石漠化治理状况以及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环保部门最需要利用到的是(  )

A.世界政区图B.旅游景点图

C.当地遥感图象D.铁路交通图

18.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

C.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19.某行政村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通过,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过。

该村拟修建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

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如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20.民居是人们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

下列建筑风格最能体现湘西民族特色的是(  )

A.

B.

C.

D.

二.判断题(共8小题)

21.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大。

  (判断对错)

22.我国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较薄。

  (判断对错)

23.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判断对错)

24.据科学观测,全球冰川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

(判断对错)

25.若图幅相同,则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比世界地图的大。

  。

(判断对错)

26.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的指示方向一般为东向.  (判断对错)

27.绘制某地区的地图,其图幅大小与所选用的比例尺是相对应的,其规律一般是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  .(判断对错)

28.各自然因素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气候.  (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9.暑假期间玲玲和贝贝计划去怀化市鹤城区游玩如图为他们利用网络下载的怀化市鶴城区电子地图(部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子地图优点的是  

A.内容更新较慢

B.空间位置准确

C.携带方便

D.快速获取地理信息

(2)怀化市博物馆位于怀化市政府的  方向,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请计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3)玲玲和贝贝从怀化市博物馆出发去迎丰公园游玩,请为他们设计一条便捷的线?

(4)在游玩活动中你认为他们需要带好哪些物品?

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30.小秦是旅游爱好者他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不仅发现各地民居差异很大,还发现国家间的乡村和城市差别也很大,请根据小秦提供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秦了解到图甲地区居民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请问该地是什么类型的聚落?

试分析河流对该聚落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乙是小秦拍摄的特色民居,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民居A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该地区民居建筑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答出两点即可)

(3)民居B的特点及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4)图丙是小秦到某旅游胜地拍摄的照片。

如果是你见到这种行为你会怎么办?

31.分析下列民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民居①处的气候特点  ;民居②建筑特点是  墙、加  窗,都是为了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向室内传入  。

(2)民居③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突出反映了当地  (气候特点)。

(3)民居④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上层住人有什么好处?

  。

3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不同地型的聚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平原上聚落呈现的特点是  。

(多选)

A.条带状B.团块状C.点状D.不规则状

(4)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热带地区 ③土壤肥沃 ④沙漠地区⑤水源充足⑥自然资源丰富⑦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⑥⑦D.①③⑤⑥⑦

第1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检测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解答】解:

根据数字式比例尺1:

80000得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8千米,在图上量得A、B之间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A、B两地实地距离是2.4千米。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理解解答即可。

2.【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运用中国地形图预订住宿宾馆是错误的,可以利用酒店宾馆分布图预定宾馆,其他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3.【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图和乙图图幅相同,甲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大;乙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比例尺小;依据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答】解:

题干中广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桂’在行动”活动,这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表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落实保护环境、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实际行动,减少了污染,促进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

选项ACD属于此活动带来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垃圾分类带来的有利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5.【分析】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旨在于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依据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关停、并转污染大的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符合“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

依据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市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的表现,理解解答即可。

6.【分析】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但是如果它遭到破坏或污染的话,它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社会的发展进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

【解答】解:

自然资源只有和节约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故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7.【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解答】解: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水源短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等,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8.【分析】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解答】解:

从自然资源利用上看,“垃圾回收,废物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故选:

C。

【点评】好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金属等,必须进行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保护环境。

9.【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解答】解: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0.【分析】我国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今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A选项是垃圾分类投放,保护资源;B选项是植树造林,美化空气,美化环境;D选项是绿色出行,保护环境;C是常流水,浪费资源;ABD选项符合“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的主题,C不符合主题,故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熟练掌握教材知识,结合材料,逐项分析,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11.【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车载导航系统一般能快速准确地帮我们规划出行线路,它通常使用电子交通地图。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12.【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是:

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解答】解:

数字式比例尺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也就是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也就是比例尺就越大;把选项中的比例尺都化为数字式比例尺为:

B、1:

10000000,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D比例尺最大。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把选项中的比例尺化成统一的数字式进行比较。

13.【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解答】解:

皖是安徽省的简称,滇是云南省的简称,粤是广东省的简称,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聚落及省区简称,牢记即可。

14.【分析】图例是地图上所用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

注记是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解答】解:

读图可知,A表示的是首都,B表示的是铁路,C表示的是运河,D表示的是水库。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图例和注记,结合教材识记即可,属于基础题。

15.【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解答】解:

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若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300000=1500000厘米=15千米。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理解解答即可。

16.【分析】影子是因为太阳光的照射才会出现的,自然和太阳的高度和方向有关系。

太阳高度角越高,影子越长;高度角越低,影子越短。

【解答】解:

我国华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读图可知,根据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的朝向是西北。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现实生活中方向的判断方法,结合图示解答即可。

17.【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

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为监测石漠化治理状况以及该地区的植被恢复情况,环保部门最需要利用到的是当地遥感图象。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18.【分析】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

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解答】解:

A、家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做法太绝对,故B符合题意;C、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私家车,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故C不符合题意;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节约了电能。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考查的热点。

19.【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解:

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由题干信息“某行政村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1千米”可知,乙、丙符合要求;结合题干信息“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可判定,乙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0.【分析】湘西土家族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武陵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溪水如流,山多地少,属亚热带山区气候,常年雾气缭绕、湿度大。

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土家人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在建筑上“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

同时,力求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

成为南方史前建筑基本形态﹣“巢居”式。

通过干栏式建筑作栖居之巢,从而避开了湿热和野兽虫蛇的危害。

【解答】解:

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点不同,湘西土家族的特色模具是干栏式建筑,从而避开了湿热和野兽虫蛇的危害,D图正确,B图所示的是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C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读图解答即可。

二.判断题(共8小题)

21.【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的关系,理解记忆即可。

22.【分析】影响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

如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

总之,影响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

【解答】解:

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较薄;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特点,理解答题即可。

23.【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

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

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

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也称为地图的“语言”。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三要素,属于基础题。

24.【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

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海平面上升。

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牢记即可。

25.【分析】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解答】解: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相比,中国地图范围小,世界地图范围大,若图幅相同,则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比世界地图的大。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的关系,理解答题即可。

26.【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解: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考查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结合教材熟练掌握.

27.【分析】依据比例尺的应用规律,所画地区已定的情况下,所画的图幅越大,所画出的内容就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大;反之,所画的图幅越小,所画出的内容就越简单,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小.

【解答】解:

比例尺的应用规律是,所画地区已定的情况下,所画的图幅越大,所画出的内容就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大;反之,所画的图幅越小,所画出的内容就越简单,选用的比例尺就越小,所以绘制某地区的地图,其规律是:

图幅越大比例尺就越大.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是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绘制地图要考虑到地图大小与所画地区大小的关系,来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属于基础性考查题.

28.【分析】各自然因素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地形.

【解答】解:

各自然因素中,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地形.如海南省的交通线路是沿海呈环形分布,因为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沿海.

故答案为:

×.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自然要素对交通的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9.【分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有些地图是借助现代遥感技术,根据航空照片与卫星影像资料编制而成的,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各种地理变化。

此外,像电子地图等地图家族新成员,也已经开始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广应用。

【解答】解:

(1)电子地图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

可以对电子地图进行任意比例尺、任意范围的绘图输出,信息量大,并且数据可以随时更新。

可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旅游、汽车导航等许多部门;故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怀化市博物馆位于怀化市政府的西南方向;图在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米,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请两地的实地距离为3×800米=2.4千米。

(3)玲玲和贝贝从怀化市博物馆出发去迎丰公园游玩,为他们设计的一条便捷的线路是迎丰中路→湖天北路。

(4)在游玩活动中,他们需要带好地图、手机、钱等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