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130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市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

下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A.红磷B.干冰C.氯酸钾D.食盐水

2.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

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Si+O2

SiO2②SiO2+Na2CO3

Na2SiO3+CO2↑

③SiO2+2C

Si+2CO↑④Si+2NaOH+H2O

Na2SiO3+2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

C.Na2SiO3中Si为+4价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能是(  )

A.氢气和水蒸气B.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5.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二、实验题

6.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A、D中酚酞均变_____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②B中溶液的pH_____7(选填“>”、“<”或“=”)。

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中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④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同学们在做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开始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继续滴加有大量气泡产生.有同学提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可能是分两步进行的.于是他们查阅资料,资料显示:

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氢钠浓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

(1)实验装置中,细玻璃管伸到液面下的目的是______.

(2)用注射器1将稀盐酸慢慢注入到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用注射器2抽气,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则判断有新物质生成的依椐是______.

(3)再次注入稀盐酸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写出新物质与稀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8.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化学式为C6H8O6,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

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C主要从新鲜的水果、蔬菜中获得。

小晨想通过测量比较白菜汁和菠菜汁中Vc含量的高低。

查阅资料:

V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红色褪去。

实验步骤:

(1)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A、B,并分别倒入等量的同种高锰酸钾溶液;

(2)用胶头滴管把已经榨取好的白菜汁滴到A试管中。

在往A试管中滴加白菜汁时,待滴入5滴白菜汁后,小晨才想起,没有一边滴加一边摇晃一边观察。

于是她立即摇晃试管,发现红色未褪去。

继续滴加,并按规范操作,滴到第9滴时红色刚好褪去。

(3)为了防止原来的滴管中粘有白菜汁而影响实验结果。

小晨用另一支洁净的胶头滴管吸取菠菜汁,按规范操作分别滴加到B试管中,滴到第5滴时,红色褪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2)中,试管A的操作过程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______。

(2)实验的结果是______汁Vc含量较高。

(3)下列做法中,会提高上述蔬菜汁中Vc含量测量的准确度的有______。

A、增加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体积B、减小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

C、用管口较小的滴管D、用管口较大的滴管

三、科学探究题

9.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用聚乙烯制成的,也有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小明同学听说包装食品的塑料袋应该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便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平常在超市买东西时带回来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查阅资料:

聚乙烯燃烧生成CO2和H2O;聚氯乙烯燃烧除了生成CO2和H2O之外,还会有HCl气体产生。

实验探究:

小明将以下实验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然后进行探究。

(1)在实验过程中若B、C、D装置都产生明显的现象,则该塑料袋是用_____制成的。

(填“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实验反思:

连接实验装置时,能否将装置C、D顺序调换?

请简述。

答:

_____理由是_____

继续探究:

小明为了测定聚乙烯的组成,取了5.6g聚乙烯塑料碎片放在硬质玻璃管中,鼓入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结果:

实验前

实验后

B装置的质量/g

213.6

220.8

C装置的质量/g

200.2

217.8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

聚乙烯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是_____;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

(3)聚乙烯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填“有”或“无”);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四、流程题

10.某种矿石由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铜和二氧化硅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共含有____种阳离子;写出矿石中的任意一种金属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只写一个)。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逐步转化为沉淀。

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

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所得溶液B的p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氢氧化物

Fe(OH)3

Cu(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4.2

8.6

完全沉淀的pH

3.2

6.7

11.1

(3)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

五、填空题

11.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下列物质中[a.Mgb.Fec.Agd.Zn]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2)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六、计算题

12.现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为了测定CuSO4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混合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铁片至完全反应。

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表。

烧杯

原混合溶液

加入的铁片

反应后烧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克)

剩余铁片

析出铜

质量(克)

80

100

20

199.8

3.2

12.8

(1)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克。

(2)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

(3)小红同学用加入足量BaCl2溶液,通过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请分析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

【详解】

A、红磷属于单质,错误;

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正确;

C、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错误;

D、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2.B

【解析】

A.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上述反应中共生成2种可燃性气体,错误;C.根据化合价原则可知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正确;D.根据反应①和③知道,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故选B。

3.B

【解析】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纸的小花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的小花变色,“看到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不会同时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气体有还原性,无水CuSO4变蓝,说明反应生成水,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也可能是原有的。

A.氢气和水蒸气,不可能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错误;B.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本身有二氧化碳但无水;反应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现象符合,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会出现硫酸铜变蓝的现象,错误;D.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有二氧化碳和水,通入气体后,能看到紫色石蕊小花变红,与事实不符,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A、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硫酸,故选项错误。

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选项错误。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5.C

【解析】

由图可知,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错误;B、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即n点之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错误;C、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m点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和盐酸,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都是氯化铜,成分相同,正确;D、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错误。

故选C。

6.红<NaOH+HCl=NaCl+H2OCaCO3NaCl、KClCaCl2;HCl

【解析】

试题分析:

①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②因为B中含有盐酸,盐酸显酸性,故溶液的pH<7,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③因为K2CO3+Ca(OH)2=CaCO3↓+2KOH,故沉淀是CaCO3④因为反应有NaOH+HCl=NaCl+H2O,K2CO3+Ca(OH)2=CaCO3↓+2KOH,生成的KOH与过量的盐酸反应:

KOH+HCl="KCl"+H2O,2HCl+Ca(OH)2=CaCl2+2H2O,故G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KClCaCl2,可能盐酸过量,故可能含有的溶质是HCl

考点:

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用语、物质成分的探究

7.显示瓶内、外的压强差,帮助判断瓶中是否有气体生成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气泡生成,玻璃管内液面上升NaHCO3+HCl=NaCl+H2O+CO2↑

【详解】

(1)实验装置中,将细玻璃管伸到液面下,可以通过玻璃管内是否有液柱的上升显示小药瓶内、外的压强差,同时通过液面变化帮助判断瓶中是否有气体生成;

(2)由于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用注射器1将稀盐酸慢慢注入到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碳酸钠消失,说明了有新物质生成;

(3)再次注入稀盐酸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生成,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这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NaHCO3+HCl=NaCl+H2O+CO2↑.

8.不会菠菜AC

【详解】

(1)步骤

(2)中,试管A的操作过程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因为滴到第9滴时红色刚好褪去,说明滴加5滴时,白菜汁还不能是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没有摇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的汁液越少,说明维生素C含量越高,实验中白菜汁用了9滴,菠菜汁用了5滴,所以菠菜汁中维生素C含量高;

(3)A、测定溶液的体积越大,实验测定结果越准确,可以提高上述蔬菜汁中Vc含量测量的准确度,故A正确;

B、减小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测定溶液的体积用的就少,实验测定结果不准确,不能提高上述蔬菜汁中Vc含量测量的准确度,故B错误;

C、用管口较小的滴管,滴加的汁液越准确,可以提高上述蔬菜汁中Vc含量测量的准确度,故C正确;

D、用管口较大的滴管,滴加的汁液不准确,不能提高上述蔬菜汁中Vc含量测量的准确度,故D错误;故选AC。

9.聚氯乙烯不能氯化氢气体就会被石灰水所吸收,无法通过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是否生成了氯化氢气体7.2g17.6g无6:

1

【详解】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能使无色的硫酸铜变成蓝色,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由题干信息可知,B、C、D装置都产生明显的现象,所以可知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故填:

聚氯乙烯;

装置C是用来检验氯化氢气体存在的,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若将装置C、D顺序调换,氯化氢气体就会被石灰水所吸收,无法通过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是否生成了氯化氢气体;故填:

不能;氯化氢气体就会被石灰水所吸收,无法通过硝酸银溶液来检验是否生成了氯化氢气体;

[继续探究]

(2)根据反应后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要带出水蒸气,故应该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吸收的是水,故水的质量为220.8g-213.6g=7.2g;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1×2)/18×100%=0.8g,而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17.8g-200.2g=17.6g;

(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7.6g×12/44×100%=4.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碳元素和氢元素来自于聚乙烯,其质量之和与聚乙烯的质量相当,所以可以判断聚乙烯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没有氧元素,所以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g:

0.8g=6:

1;

10.4MgO+2HCl=MgCl2+H2O(或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6.7~8.6,或6.7

【详解】

(1)盐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1,说明酸过量,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有铁离子、镁离子、铜离子、氢离子四种阳离子;加入盐酸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MgO+2HCl=MgCl2+H2O(2分);(或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2)溶液B中应将铁离子、铜离子已经完全转化为沉淀,但是镁离子都不能转化成沉淀,所以所得溶液B的pH的取值范围为6.7

MgCl2+Ca(OH)2=Mg(OH)2↓+CaCl2;

11.c复分解反应2HCl+Ca(OH)2=CaCl2+2H2O

【详解】

(1)A为金属单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和盐酸反应,氢后面的金属和稀盐酸不反应,a、b、c、d中的金属Mg、Fe、Zn和盐酸反应,银和盐酸不反应;

故答案为c;

(2)①C是碳酸钠,能与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

复分解反应;

②D是能与碳酸钠反应的碱,可以是碱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

2HCl+Ca(OH)2═CaCl2+2H2O。

12.

(1)0.2;

(2)32%;(3)通过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不合理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是:

80g+100g+20g-199.8g=0.2g;

(2)设硫酸铜的质量是x

 

160/64=x/12.8g

x=32g

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为32g/100g×100%=32%

(3)由于BaCl2溶液既可以和硫酸又可以和硫酸铜反应,故通过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