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14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docx

专项训练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5科学探究题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

专题5科学探究题概述:

从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可知,科学探究是每年的必考

题型。

科学探究以实际情景、后续学习内容、工农业生产、

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等为背景,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

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原则命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猜想能

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对

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与对比能力及分类、概括等科学方法

的运用能力。

分类突破

类型1有关物质成分或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1】[2017·河北中考]小明在市场看到:

鱼老板将一勺白

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

来。

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

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

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 BC (选填序号),

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

经检验该气体

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

复燃 。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

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

Na2CO3;猜想二:

NaOH;猜想三:

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

淀生成。

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

他的理由

是:

 Ca(OH)2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Ca(OH)2 。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有 气泡产生

 。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

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

+H2O+CO2↑ 。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入 

酚酞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证明溶液中无NaOH,猜想一正确。

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能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

 反

应生成NaOH,无法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 。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

的互相干扰问题。

【思路点拨】【实验1】从题目可知过碳酸钠是固体,在常

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反应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

不加热型,即B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氧气要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选择C;检验氧气的方法

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实验2】碳酸

钙不溶于水,但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

于水,也可能会有沉淀,所以沉淀不一定是碳酸钙。

【实验3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是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所以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实验4】碳酸钠和氢氧化

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所以先加入呈中性的氯化钙溶液,除去

溶液中的碳酸钠,再取清液加入酚酞检验氢氧化钠存在与否,

以排除碳酸钠对酚酞的影响;如果把氯化钙换成饱和石灰水,饱和石灰水显碱性,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能使酚酞变红,

影响实验结论。

押题训练

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探究

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

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OH猜想二:

NaOH、Ca(OH)

猜想三:

NaOH、Na2CO3

2

猜想四:

NaOH、Na2CO3、Ca(OH)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

式说明原因 Ca(OH)2+Na2CO3===CaCO3↓+2NaOH 。

【实验验证】

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一:

取滤液,向

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猜想 二 不成立

溶液

实验二:

另取滤液,

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

 先无变化后产生气

泡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①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

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氨气 。

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

其优点是 携带安全 。

【猜想与假设】猜想四是不合理的,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

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而不能共存,书写

化学方程式时需注意检查配平;【实验验证】在实验一中,

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

没有氢氧化钙,即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

另取滤液,向

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的现象,

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成立;【反思与拓展】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并充分反应,

由于氢化钙(CaH2)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CaH2+2H2O===Ca(OH)2+2H2↑],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

成氯化钙、水和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则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氨气;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不易爆炸、携带安全。

类型2有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例2】小科同学对实验室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

【猜想与假设】①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②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OH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

出现;

②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

【进行实验】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

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

固体全部溶解

2

3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过量的BaCl2溶液

取 步骤2试管静置后的少量上层清

液 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

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红褐色絮状

沉淀

【解释与结论】

(1)请将步骤3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2)步骤2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排除对步骤3中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 ;(3)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交流与评价】小科同学把步骤3中的FeCl3溶液改成无色酚酞

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你认为是否合理?

 合理(或是) 。

【思路点拨】检验是否完全变质就是检验是否存在氢氧

化钠,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将碳酸钠除去,以防碳酸

钠的存在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然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氯

化铁溶液,验证是否存在氢氧化钠。

步骤2加入过量BaCl2

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排除对步骤3中氢氧

化钠检验的干扰;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

酞溶液变红色,检验氢氧化钠需要将碳酸钠除去,然后再

进行检验,若步骤3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可以验证固体

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该方案合理。

押题训练

2.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如图1),某兴

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1】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

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

NaHCO3;

②CaCl2溶液呈中性;

③CaCl2+Na2CO3===CaCO3↓+2NaCl。

【提出猜想】猜想Ⅰ:

固体未变质猜想Ⅱ:

固体全部变质猜想Ⅲ:

固体部分变质【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 2NaOH+

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

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

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碳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 ,为了进一步

得出结论,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分别取小聪实验后的溶液于试

管中,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

同学小红小美小伍

实验操作

加入适量氢氧化加入过量氢氧化

钙溶液钙溶液

加入过量稀

盐酸

【实验结论】小红、小美的实验中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且溶液仍是红色,于是他们都得出猜想Ⅲ正确。

【反思评价1】

(一)老师指出,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无法确定猜想Ⅲ正确,理由是 氢氧化钙引入了氢氧根离子,

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造成干扰 。

(二)根据小美的实验结论推测小伍的实验现象是 加入一定

量的盐酸后,才会产生气泡 。

【提出问题2】如何测定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

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一定质量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

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设计】小伍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按如图2装置

进行实验(已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水准管高度可以上

下调节,量气管是带有刻度的仪器)。

【反思评价2】

(一)在实验中,若没有植物油,测定结果会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操作过程中,下列情况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是 AB (填

字母)。

A.实验前试管中有空气B.实验中水准管口有水溢出C.读数时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不相平

D.实验后生成的气体在试管中仍有滞留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进行实验】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小聪同学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反思评价1】

(一)检验

氢氧化钠时,加入的试剂不能引入氢氧根离子,否则会对氢

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仅凭小红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无

法确定猜想Ⅲ正确;

(二)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

盐酸,氢氧化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再与盐酸反应,所

以根据小美的结论推测小伍的实验现象是加入一定量的盐

酸后,才会产生气泡。

【反思评价2】

(一)二氧化碳溶于水,

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小,所以若没有植物油,测

定结果会偏小;

(二)实验的原理是生成多少二氧化碳,在

收集装置中就会体现多少二氧化碳,实验前试管中有空气,

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正确;实验中水准管口有水溢出,

不会影响收集二氧化碳的多少,故B正确;读数时量气管和

水准管液面不相平,会产生气压差,造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不准确,故C错误;实验后生成的气体在试管中仍有滞留,

会影响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D错误。

类型3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

【例3】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

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

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气球变鼓 。

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

2发生了化学反应。

其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气球变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

是 设计对比实验,用同样体积的水与同样的二氧化碳,观察气

球的形变 。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

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

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

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

Na2CO3===CaCO3↓+2NaCl 。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方案一 ,理由是 装置中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水中也能溶解部分二氧化碳,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

【思路点拨】【实验一】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

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由于氢氧化钠会与二氧

化碳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所以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气球变鼓。

(2)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

能使气球变鼓,所以上述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

钠发生了反应。

应做的改进是设计对比实验,用同样体积

的水与同样的二氧化碳,观察气球的形变。

【实验二】

(1)氯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氯

化钠。

(2)由于装置中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水中也能

溶解部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方案一

不可行。

【备考指导】有些化学反应的发生,并没有明显的现象,

此类试题便以此为背景展开科学探究,常见的类型是二氧

化碳与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探

究等。

对于此类没有明显现象产生的化学反应,证明它们

已经发生反应的思路一般如下:

(1)检验反应物是否被消耗来证明(利用反应物不同于生

成物的性质,能使之产生明显现象);

(2)直接检验生成物的存在(利用生成物不同于反应物的

性质,能使之产生明显现象);

(3)借助指示剂或测定pH(适用于反应前后酸碱发生改变

的,如酸碱中和反应);

(4)设计特殊装置进行对比实验(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

反应前后产生压强差的);

(5)测温度(适用于有明显温度改变的,如氧化钙遇水放

热或酸碱中和反应)。

押题训练

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

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

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

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

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

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

只有Na2SO4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

2SO4、H2SO4和NaOH猜想四:

 有Na

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

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三(或三) ,理由是 H2SO4

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或氢氧

化钠)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

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

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

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

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

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

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BaCl2和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

H2SO4存在 。

【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

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猜想假设】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方法:

先考虑生成物中是否存在水之外的可溶性物质,且生成的可溶性物质一定是存在的

溶质;然后再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可知:

如果H2SO4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只有Na2SO4;

如果H2SO4过量,则溶质中有Na2SO4和H2SO4;如果NaOH过量,则溶质中有Na2SO4和NaOH。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酸或

碱都有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所以猜想三不合理。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

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

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反思评价】①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伸入溶液中会

对待测液造成污染,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

纸上。

②检验一种物质是否存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

此题检验是否含有硫酸时,应检验是否含有H+,而不能

检验是否含有,因为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硫酸钠中

也含有,会干扰硫酸的检验。

也就是说硫酸钠也能与

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类型4有关原因、条件或影响因素的探究

【例4】[2017·青岛中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

获知以下信息: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

钠溶液中,在溶液中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2NaOH+CO2===Na2CO3+H2O(先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后发生反应)

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假设】Ⅰ.NaOH和Na2CO3;

Ⅱ.只有Na2CO3;

Ⅲ. 只有NaHCO3 ;

Ⅳ. Na2CO3和NaHCO3 。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并测出

相关数据: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成分并计算溶质的质量,将结果填入下表:

溶质的化学式溶质的质量/g

 Na2CO3  10.6 

 NaHCO3  16.8 

填表说明:

①不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如果溶质的成分只有一种,请填写在第一行;如果溶

质的成分有两种,请分别在两行中各填写一种物质。

【思路点拨】【猜想假设】由题干的两个反应原理可知: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

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四种可能:

Ⅰ.通入的二氧化碳量

不足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Ⅱ.通入的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刚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

只有碳酸钠;Ⅲ.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过量时,溶液中的

溶质只有碳酸氢钠;Ⅵ.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溶液中

的溶质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获得结论】由实验流程图

可知,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

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

沉淀和氯化钠,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

生成

10g碳酸钙沉淀,需要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向滤液中加

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溶液中

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

化碳和水,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

生成8.8g二

氧化碳气体,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是16.8g。

【备考指导】1.科学探究四项基本功

(1)能够说出仪器的名称,把仪器的性能、使用范围和

操作要求结合起来解答题目。

(2)根据化学实验的一般原则和实验原理回答药品的取

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仪器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

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实验题。

(3)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科学推理的方法鉴别O2、H2与CO2;

盐酸盐、硫酸盐与碳酸盐;酸溶液与碱溶液。

(4)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推理正确的结论,

并填写实验报告。

【备考指导】2.解答实验探究题的五个要点

(1)要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规则。

(2)通读全题,了解题意。

答题时不能看一小问做一小

问,要通读全题,这样可以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题意,避

免答题的盲目性。

(3)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

有的探究题看上去比较陌

生,但出题者也必将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俗话说:

“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教材上总能找到它的“影子”。

(4)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

这一步关键是分析题中

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

(5)解答问题,注意细节。

注意化学用语的准确性,语

言叙述时要做到简练明了,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押题训练

4.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主要成分为Cu

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

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亮的铜丝,设计了

如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

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1)实验B、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

(2)B瓶与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铜生

锈需要二氧化碳 。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

与空气中的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

铜。

查阅资料:

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CuO (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过滤 。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

+H2↑ 。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

方案一 = (填“>”、“=”或“<”)方案二。

以上两种

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 不需加热,节约能源

(合理即可) (任答一点)。

【现象分析】

(1)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

碳和氧气,实验B、C瓶中使用的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

其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氧气;

(2)B、D的区别为

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其余条件均相同,所以观察B瓶和D瓶中的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实验结论】通

过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

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评价】①在化学反应CuO+COCuCO2中,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②

步骤Ⅲ、Ⅳ、Ⅴ都需要分离难溶性杂质,过滤是分离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所以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③因为加入过

量铁粉,所以固体B中含有铁和铜,加入稀硫酸,铜不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H2SO4===FeSO4+H2↑;④根据质量守恒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