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283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国际经济学               课程编号:

020011

开设单位:

金融系                 开课教研室:

国际金融教研室

先修课: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

内容概要:

“国际经济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以及由此发生的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由于国际经济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国内经济的特征,因此国际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孕育于经济学但又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国际经济学同样注重于分析资源配置,但其基本的分析单位是主权国家或者独立的行政区域,所以国际经济学有其特定的视野,分析特定的经济关系。

总之,国际经济学必须涉及这样两个基本的问题:

一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问题;二是国际间商品和资源的流动问题。

在具体内容上,国际经济学最为关注的领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前者主要探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分析国际贸易形态的决定以及贸易利益的产生和这种利益在贸易参与国之间的分配;后者从货币运动的观点出发,研究国际经济交易的价值转移和平衡问题,探讨国际经济的调整及其相应的调整机制,并讨论如何构建一种合意的国际货币和金融制度。

从分析方法上看,作为经济学在开放条件下的扩展,国际经济分析实际上是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的综合,因此,经济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技术同样是学好国际经济学的工具。

推荐使用教材:

《国际经济学教程》 黄卫平彭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年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是我校经济类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专业。

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分为18章,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讲述国际贸易理论,包括第一至五章,系统介绍从古典到现代的主要的贸易理论;第二部分讨论国际贸易政策,包括第六、七、八章,重点分析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的含义及经济效应;第三部分包括第九、十章,所涉及的内容是资本的国际流动;第四部分讲述国际货币金融理论和制度,主要由第十一至十五章构成,着重介绍有影响的汇率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第五部分内容包含第十六和十七章,讨论开放经济下的内外部均衡和宏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训练其较熟练地运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

(二)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由于本门课程侧重于理论分析,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严谨性,通过一些理论推导方面的练习,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包括数学工具)有进一步的领会并能加以运用。

教学内容上要讲究系统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对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有关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对国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国际贸易的基本思想;掌握绝对优势原理和相对优势原理的含义和内容;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并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进行简单的图形分析。

第一节 绝对优势原理

一、古典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重商主义者视金银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因而一切国际经济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获取金银,

对外贸易作为获取金银的重要手段,必须以追求顺差为出发点。

所以,重商主义主张利用国家政权干预对外贸易。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

(1)大卫·休谟指出,在金本位制度下,金银的流入会扩大国内货币供应量,导致国内物价上涨,从而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鼓励商品进口,因此重商主义所追求的贸易顺差在长期内是难以实现的。

(2)亚当·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歪曲了社会财富的真正含义,实际上,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不是金银货币的存量,而是可供国民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和数量。

二、绝对优势原理

利用简明的术语,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原理可以概括为:

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

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第二节 比较优势原理

一、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思想

所谓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较之其他国家在特定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商品的生产相对

地更有效率。

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观点是:

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

均占据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利。

简言之,“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二、比较优势原理的数例说明

通过假定英、美两国生产和交换小麦、棉布两种商品,用简单的实例论证比较优势原理。

三、比较优势原理的假定条件

李嘉图模型的假定条件:

(1)劳动价值论;

(2)2×2模型,即两国生产两种商品;(3)

生产要素充分就业;(4)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5)边际成本不变;(6)不存在贸易障碍和交易费用;(7)贸易平衡;(8)静态经济。

第三节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一、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既定条件下,额外生产1单位一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

商品的数量。

引入机会成本后,比较优势原理可以表述为:

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相对另一国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这种商品上便拥有比较优势,根据由机会成本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可以给有关国家带来贸易利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比较优势原理的几何分析

所谓生产可能性曲线,指的是一国在要素充分就业及发挥最佳生产效率条件下可能生产的

最大商品产出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

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对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利益进行几何分析。

第四节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国际贸易

一、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递增成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通常是一条凹向原点的光滑曲线。

二、成本递增的贸易模式

在成本递增的经济环境中,比较优势原理所揭示的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律依

然成立,但其结论有所改变:

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不复存在,国际分工模式表现出非完全分工的特点。

 

第二章贸易均衡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均衡分析的有关工具,并应用这些工具分析国际交换价格的

确定、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了解贸易无差异曲线及提供曲线的推导方法;熟悉贸易条件的涵义及其度量。

  

第一节均衡分析(ⅰ):

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一、效用函数与社会无差异曲线

效用函数反映的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同其所消费商品的数量组合之间

的关系。

在二维平面图上,所有能使消费者获得相同效用水平的轨迹,形成一条消费无差异曲线。

将一国所有的个人消费无差异曲线予以综合,就得出该国的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定义为边际商品替代率。

二、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

综合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确定国际贸易的形态、规模和均衡价格。

由于这种分析方法同时涉及2×2模型下的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及其相互关系,所以称之为一般均衡。

 

第二节均衡分析(ⅱ):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一、供求曲线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需求量与价格呈减函数关系;供给曲线向右上

方倾斜,表明供给量是价格的增函数。

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是需求(供给)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率。

二、国际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

  在一个2×2经济中,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商品的供求进行局部均衡分析,由此,不仅能决定均衡的国际交换价格和数量,而且可以直观地考察贸易参与国的利益及各自国内利益的分配状况。

三、贸易利益的分配

(一)消费者和生产者损益:

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增加而生产者剩余减少;出口国的情

形相反。

(二)国家净福利:

通过自由贸易,两国福利均获得净增长。

 

第三节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

 

一、提供曲线的涵义、特点及推导

提供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明:

一个国家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商品出口的数量。

提供曲线最大的特点在于同时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信息。

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给出提供曲线一个简明的推导。

二、贸易无差异曲线与提供曲线

  贸易无差异曲线指的是能使一国福利水平保持不变的不同进出口数量组合的轨迹。

换言之,同一贸易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两点,尽管意味着不同的贸易水平,但其所代表的福利水平是无差异的。

利用贸易无差异曲线,可以给出提供曲线的严格推导。

三、均衡分析(ⅲ):

提供曲线

应用提供曲线,可以使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大为简化:

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便是国际

贸易的均衡点。

四、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实际上也就是国际交换价格,在2×2经济中,一国的贸易条件定义为该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当贸易条件应用于两种以上商品时,通过价格的指数化,贸易条件表示所有出口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指数与所有进口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指数的比率。

贸易条件的变化体现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贸易地位的改变。

 

第四节交易成本及多维贸易

 

一、交易成本与国际贸易

交易成本的发生,会缩小乃至抵消作为贸易动力的商品价格差异,从而导致贸易规模的缩

减,甚至造成比较优势的消失。

二、多维国际贸易

即使贸易模型扩展到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的情形,比较优势仍旧是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

的力量。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把握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内容;领会斯托尔珀—萨缪尔森

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内容及意义;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涵义;了解有关模型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过程。

 

第一节H-O模型

 

简而言之,H-O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

一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

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

一、H-O模型的说明

(一)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

(二)H-O模型的假定条件:

(1)2×2×2模型,即两国投入两种要素生产两种商品;

(2)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函数,即规模报酬不变;(3)两国技术系数相同;(4)两国同种商品的要素密集性相同。

李嘉图模型的一些假定亦适用于H-O模型。

(三)H-O理论的简单推理

二、H-O理论的数学证明

  借助于假定条件,利用代数运算,可以证明H-O模型。

三、不同技术系数下的H-O模型

(一)生产函数与等产量曲线

(二)H-O理论的证明:

勒纳图

*四、H-O模型的约翰逊图解

两个重要结论:

(1)要素密集度是要素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增函数,即劳动相对价格上升时,资本密集度提高;(2)商品相对价格是要素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增函数,即劳动相对价格上升时,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相对价格上涨。

 

第二节国际贸易对短期生产要素收入的影响

 

一、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边际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二、国际贸易与要素收入分配

在短期内,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出口产业固定要素的报酬增加,实际收入改善,进口竞

争产业固定要素的报酬下降,实际收入恶化;流动要素的收入变化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等多方面因素。

 

第三节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一、定理的含义

  在2×2×2经济中,如果满足H-O模型所设立的一系列假定条件,则无论要素供给者的消费偏好如何,自由贸易倾向于提高价格上升产业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价格下跌产业所密集使用要素的实际收入。

*二、定理的数学证明

 

第四节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一、定理的含义

在2×2×2经济中,如果满足H-O模型所设立的假定条件,则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

格均等化,而且使要素价格均等化。

即:

不论两国生产要素的供求模式如何,作为自由贸易的结果,两国劳动获得相同的工资率,两国资本获得相同的利息率。

  二、定理的证明

(一)艾奇沃斯盒状图

(二)要素相对价格均等

(三)工资率及利率均等

三、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的替代性

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当商品自由流动而要素不能流动时,

各国商品价格均等且要素价格均等;当贸易受阻而要素自由流动时,要素价格均等,商品价格亦趋于相等,并且能够达到自由贸易的福利水平。

 

第五节里昂惕夫之谜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

里昂惕夫应用经验数据验证H-O理论时,得出与之相矛盾的结论。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较为典型的观点主要有:

(1)自然资源;(2)人力资本;(3)贸易壁垒;(4)要素密

集性转换。

*三、要素密集性转换

(一)要素密集性转换的涵义。

指同一种商品在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可以采取劳动密集的

方式进行生产,而在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可用资本密集的方式生产。

(二)要素密集性转换的条件。

引入要素替代弹性的概念,指当一种要素的价格上升时,

以另一种要素替代这种要素的程度,它通常被表示为要素密集度的变化率同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率之比。

两种商品中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的差异越大,就越有可能发生要素密集性转换。

一旦要素密集性出现转换,H-O模型的结论便失去其必然性。

 

第四章现代贸易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把握贸易理论发展的线索;了解现代贸易理论不同于传统贸易理

论的视角;领悟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需求结构对于现代国际贸易的意义;认识到实践对理论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的含义是生产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减,现代贸易理论将规模经济视为国际

贸易的基础之一。

规模经济可区分为规模报酬递增和外在经济两种形式。

一、规模报酬递增和国际贸易

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产量增长比率大于要素投入增长比率,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在此情形下,生产成本的递减导致专业化分工和互利的国际贸易。

这里要注意两点:

(1)在传统模型中,均衡的国际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但存在规模经济时,国际价格可能不等于边际成本;(2)国际分工格局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偶然机会的产物。

  二、外在经济和国际贸易

所谓外在经济,是指单个厂商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中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平均成本的下降。

尤其在知识密集型产业,外在经济可能引起一国行业水平上的收益递增,由此产生的国际间成本差异亦可能成为贸易模式的决定因素。

以外在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分工和贸易模式不反映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这种贸易模式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主要具有两种形态:

一是寡头垄断,二是垄断竞争。

在国际贸易中,最具代表

性的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的定价模型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厂商生产和销售差别产品,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最大化原则

决定产量和价格,并可在短期内获得超额利润。

  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

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的超额利润趋于消失,其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容量的相对有限,因此,开辟新市场成为厂商的关键选择,而国际贸易是扩大市场的重要途径。

贸易开放使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有优势的厂商可能会有效地利用市场扩张的机会,通过向国外输出差别产品获利。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并不反映传统的比较优势,而是厂商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同样,发生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贸易模式是不确定的。

三、差别产品和行业内贸易

行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的差别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和出口,商品流动具有双向性。

行业间贸易以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为基础,而行业内贸易的基础取决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及其带来的规模经济。

行业内贸易水平通常用行业内贸易指数来度量。

 

第三节需求结构贸易理论

 

一、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

概括起来,偏好相似论的观点是:

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需求偏好就越相似,两国发

展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在现代世界,工业国家的收入水平趋同,因而有相近的需求函数,相互之间的贸易规模大、范围广;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收入差距显著,偏好相异,相互间的制成品贸易就存在潜在的障碍。

  二、重合需求模型

重合需求指的是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具有相同偏好的商品范围。

在偏好相似论的基础上,

可以利用重合需求模型说明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技术差距贸易理论

 

技术差距论以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为起点,分析国际贸易的成因。

其基本思想是:

无论在

技术创造还是在技术应用上,不同国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往往大不相同,由于存在模仿时滞,因此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就有可能拥有出口技术密集型商品的优势,技术上的差距构成其对外贸易的基础。

 

第五章动态贸易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把握动态分析的意义;了解生产要素增长、技术进步及需求变动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领会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含义;理解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小国情形下的要素增长

生产要素的增长会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一)生产要素的平衡增长。

劳动和资本等比例增加,在需求结构不变条件下,不改变小

国的分工格局和贸易模式,而倾向于扩大贸易规模。

(二)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

偏向出口的要素增长倾向于扩大贸易规模。

  (三)进口竞争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

这种类型的增长倾向于缩减贸易规模,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比较优势发生逆转。

  二、罗勃津斯基定理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含义是:

在仅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如果价格不变,则一种生产要素

的增长会减少一种商品的产出。

具体来说,一种要素的增长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以更大的比例增加,同时,另一种商品的产量绝对减少。

非工业化现象是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具体例证,即随着新的自然资源的开发,从工业部门夺走生产资源,从而导致工业生产的萎缩。

  三、大国情形下的要素增长

小国的贸易条件是一个常量,但大国所面临的贸易条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要素增长和提供曲线。

出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引起提供曲线外移,进口竞争密集

使用的要素增长引起提供曲线内移。

  

(二)要素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

出口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偏向进口的要素增长导致贸易条件改善。

(三)贫困化增长:

是指一个大国的生产要素增长在促进其出口增长的同时,由于贸易条

件恶化,导致其实际收入和福利水平不仅没有上升,反而趋于下降。

  

第二节技术进步对贸易的效应

 

一、技术进步与要素增长的关系

技术进步往往意味着新生产函数的产生。

技术进步通常可以区分为三类:

中性的技术进步,

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节约资本的技术进步。

技术变革通过改进原有的投入产出关系,使等量投入实现更大产量,生产要素由此得到节约,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进步扩大了生产要素的供给。

由于技术进步可视同于要素供给内涵性的扩大,因此技术进步对贸易的效应决定于技术进步使哪一类要素得到节约以及哪一个产业密集使用这种要素。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产品生命周期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新技术产品

的贸易呈现不同的特点。

(二)产品贸易循环模型

 

第三节需求变动对贸易的效应

 

一、需求变动对贸易模式的影响

要素增长和技术进步通过影响生产可能性曲线而对贸易发生作用,需求变动对贸易的影响

却是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进而提供曲线)的变动来实现的。

  二、恩格尔效应

恩格尔法则:

家庭收入越低,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越大,收入水平提高,食物支

出随之增加,但其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下降。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恩格尔法则同样适用:

当人均收入随经济增长而增加时,需求变动将越来越不利于收入弹性低的商品,特别是初级产品。

恩格尔效应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意义。

  三、消费示范效应

  高收入工业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演变,对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消费模式的升级具有示范作用。

这种消费模式的传播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第六章关税的基本原理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熟悉关税的概念、性质和类型;了解关税作为一种主要的贸易政

策工具对一国贸易模式的影响;了解关税对国内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掌握最优关税理论的涵义;理解关税结构理论的含义和内容。

 

第一节关税的概念和种类

 

一、关税的概念

指一国政府设置的海关,依据国家制定的海关法规和税则,对通过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

收的税。

关税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

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二、关税的种类

(一)按课税商品流向分类:

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二)按课税优惠程度分类:

普通税和最惠国税,特惠税,普惠税。

(三)按课税计量标准分类:

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

 

第二节小国的关税效应

 

一、局部均衡分析

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后,贸易量缩小,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

大,但从整体上看,该国发生净福利损失。

*二、一般均衡分析

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同样可以证明,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引起其净福利

水平下降。

  三、关税造成国民净损失的计算

一个计算关税净损失的公式:

关税净损失/GNP=(1/2)×关税税率(%)×进口

数量变动率(%)×(进口值/GNP)。

 

第三节大国的关税效应

 

如果一国是一个对世界市场具有价格影响力的大国,那么它征收关税会直接影响贸易条件,

从而产生不同于小国的关税效应。

一、局部均衡

大国关税是由国外出口商和国内消费者共同承担的,大国征收关税有利于改善其贸易条件。

  二、一般均衡

利用提供曲线分析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

大国征收关税的净福利取决于贸易量减少程度与

贸易条件改善程度的对比。

*三、关税与价格

通过代数运算可知,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承担关税的比率决定于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

需求弹性的相对大小。

 

第四节最优关税理论

 

一、最优关税的含义

  最优关税是指进口大国利用其市场力量,选择一个适当的关税税率,使它因贸易条件改善而获得的利益超过因贸易量减少而造成的损失,并使净福利达到最大化。

最优关税虽然可增进征税国的福利,但仍然是对世界资源的一种扭曲,导致世界总福利水平下降。

  二、最优关税率的测度

(一)局部均衡模型。

其结论是:

最优关税率等于外国出口供给弹性的倒数,弹性值越大,

最优关税水平越低。

(二)一般均衡模型。

其结论是:

外国提供曲线曲率越大,越有弹性,最优关税率越低。

三、关税报复和关税战

如果一国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课征最优关税,通常会遭到对方的报复。

当双方互相

实施报复时,就会形成关税战,其结果是国际贸易受阻和贸易利益减少,所有国家的福利境况恶化。

 

第五节关税结构理论

 

一、有效保护率

(一)有效保护率的含义:

如果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