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516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年高中语文第9课件劝学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鉴赏:

该诗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诗歌明白如话,第一、二句形象地描写了男儿读书废寝忘食的情景。

第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警醒男儿要珍惜少壮年华,发愤苦读、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

诗歌铿锵有力,短短的28个字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劝 学 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鉴赏:

这首诗的主旨是劝少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既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此典,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限时15分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蓼蓝(liǎo)       靛青(diàn)

其曲中规(zhōnɡ)参省(xǐnɡ)

B.跂而望(qì)埃土(āi)

金就砺(lì)骐骥(jì)

C.跬步(kuǐ)舆马(yú)

槁暴(pù)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也(zào)须臾(yú)

句读(dòu)参省乎己(cēn)

解析:

A项,中zhònɡ;C项,镂lòu;D项,参cān。

答案:

B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解析:

A项中“”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答案:

C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

A项,“博学”,古义:

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

知识、学识的渊博。

C项,“寄托”,古义:

藏身的意思;今义:

托付。

D项,“爪牙”,古义:

爪子和牙齿;今义:

坏人的帮凶。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

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暴”通“曝”;D项,“生”通“性”。

答案:

C

5.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

B项为名词用作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的“劝”为“鼓励”的意思,这个字统辖全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课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B.第二段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运用了五个比喻来论证,前两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自己,后三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改变自己。

C.第三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作者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四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其中前面六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中间两个比喻论证要坚持不懈,后面两个比喻论证要专心致志。

解析:

D项,前面四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中间四个比喻论证要坚持不懈。

答案:

D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蜡烛/污浊 弯曲/歌曲 百折不挠/折冲樽俎

B.须臾/瘐毙 漂白/饿莩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C.舟楫/作揖 穴位/戏谑 解甲归田/浑身解数

D.蛟龙/姣美 孝悌/醍醐 开花结果/归根结底

解析:

A项,zhú/zhuó,qū/qǔ,zhé;B项,yú/yǔ,piǎo,níng/nìng;C项,jí/yī,xué/xuè,jiě/xiè;D项,jiāo,tì/tí,jiē/jié。

答案:

C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几年,“用工荒”现象不断蔓延。

今年,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用工短缺现象方兴未艾,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

同时,“用工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

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

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A.蔓延         B.方兴未艾

C.供不应求D.契机

解析:

A项,蔓延:

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B项,方兴未艾:

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势正在蓬勃发展,作褒义用。

此处应改为“层出不穷”。

C项,供不应求:

供应的东西不能满足需求;D项,契机:

指事务转化(多指向积极的方向)的关键。

答案:

B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活动围绕“创业梦、中国梦”为主题,传播创业文化,分享创业经验,弘扬创业精神,有利于激励更多青年创业。

B.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假如南亚某些国家把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恶果。

C.近期,一条“如果晚上忘了断开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几乎归中国移动公司所有了”的微博将有关4G资费的议论再次推向高潮。

D.湖北省中山医院33岁的护士肖芳连续三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使一位呼吸骤停、心脏停搏的大妈“起死回生”,被网友用手机拍摄在网上传播后,感动了全国众多的网民。

解析:

A项,“围绕……为主题”结构杂糅;B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句中的“把”应改为“对”,把“假如”放到“南亚某些国家”之后;D项,偷换主语,应在“被”前加“这一过程”。

答案:

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预料的变化,明星的概念大大泛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②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

③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了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④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⑤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⑥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A.⑤①④②⑥③      B.⑤④⑥②①③

C.②①⑤④⑥③D.④⑥②①⑤③

解析:

⑤应该是承接着②①的,讲“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这个内容的,不能放在第一句,所以排除了A、B两项;②中的“一方面,更关键之点是”中的“更”字提示我们,这应该讲的是另一方面,所以②不能放在④前,这样也排除了C项;而且⑥是承④的“周期更短,速度更快”,①是对②的举例,⑤是对②①进一步的阐释,③是对前文的总结,所以选D项。

答案:

D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是否想到,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的设计灵感竟是来自小小的蝴蝶?

________。

科学家据此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的控温系统。

①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

②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的温度会下降到200摄氏度左右,这对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的危害极大

③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让阳光直射鳞片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④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表面的温度会高达2000摄氏度

⑤人们发现,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A.②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⑤①③D.⑤①③②④

解析:

④②说卫星表面的温度变化,先说高,后说低;①③说蝴蝶身体表面鳞片调节体温的作用,与④②相对应;⑤与①③是总分关系。

根据横线后的“据此”可确定先④②后⑤①③。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

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游水,游泳

D.用心一也一:

专一

解析:

A项,利:

使……走得快。

答案:

A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解析:

A项,介词,向/介词,表示比较;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就、于是;D项,均为“兼词,于此”。

答案:

D

8.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解析:

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

答案:

C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

“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

“唇齿之喻,岂唯虞、虢?

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

“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

”朗因曰:

“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

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

“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

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

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

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

①抄:

掠夺。

②阳九之会:

指灾难之年或厄运。

③宗:

宗族,宗室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谢之       谢:

道歉

B.捐弃居产捐:

捐献

C.此朗之所以邑也邑:

同“悒”,愁闷不安

D.不为衰世解业解:

懈怠,放松

解析:

B项,捐:

抛弃。

答案:

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监试者异之

莫有从者

B.唇齿之喻

久之,关东兵散

C.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

执以诣卓

D.为天下所仇

为监营谒者

解析:

A项,均为“助词,相当于‘的人’”;B项,助词,的/音节助词,无意义;C项,介词,因为/介词,把;D项,介词,被/动词,担任。

答案:

A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阳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

解析:

C项,司马朗并不真正认为董卓可以取得盖世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属无中生有。

答案:

C

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司马朗有远见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重点译对“见”“用事”)

②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

(重点译对“及”“举”“东”)

(2)①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

②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③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④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

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

“轻慢别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

”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

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

司马朗说:

“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

”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

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

司马朗对李邵说:

“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

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

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

”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

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

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

“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

”司马朗于是就说:

“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

(这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

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

“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

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

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

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

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

”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

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河内一带。

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百姓被杀死的近一半。

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

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

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当时四十七岁。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

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

三、语言运用

15.请根据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得照抄表中的文字和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每空不超过15字。

这一天你到底陪谁过?

真实愿望

实际情况

手捧玫瑰浪漫街头

12.3%

60.2%

归家团圆温馨屋檐

15.6%

21.4%

带着恋人陪老妈吃汤圆

72.1%

18.4%

“汤圆遭遇玫瑰”,今年的2月14日,中国的元宵节与西方的情人节双节合一。

然而这样的喜上加喜的好日子却让不少年轻人犯了愁——这一天我到底陪谁过?

根据这个现象,某网络媒体在节后做出了上面的调查。

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一天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实际上年轻人更希望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A:

多数人选择和恋人一起过

B:

爱情亲情两相宜

16.孔英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在人才中心看到了雅正中学招聘教师的启事后想去应聘。

下表是他的一些情况介绍,请据此筛选有效信息,替他补写一份给雅正中学校长的求职简信。

要求:

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120字(含标点符号)。

姓名

孔英

毕业院系

岭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学历

本科

政治面貌

群众

健康状况

良好

身高

170cm

籍贯

广东肇庆

获奖情况

岭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

实习经历

xx年在岭南中学实习3个月

尊敬的校长:

您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孔英

2014年3月20日

示例:

我叫孔英,是岭南师范大学数学系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我非常希望到贵校工作,我有着较强的教学能力,曾获得本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并到岭南中学实习了3个月,能够胜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

期盼贵校给我一个机会,静候佳音。

 

寂寞荀子

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

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