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585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docx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

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

实施方案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四月

目录

一、重大意义(3

(一实现广州发展新定位的客观要求(3

(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3

(三更好服务全省和全国的关键所在(3

二、基本思路(4

(一指导思想(4

(二总体目标(4

(三基本原则(4

(四发展战略(5

三、主要任务(5

(一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6

(二培育服务创新策源地(6

(三创建服务品牌示范区(7

(四构筑服务产品输出基地(8

(五构建国际服务承接枢纽(8

四、行动计划(9

(一全面优化发展环境(9

(二着力强化主导功能(11

(三精心打造重点项目(17

五、实施步骤(17

(一战略部署、任务落实(17

(二整体推进、重点实施(18

(三总结评估、完善提高(18

附录一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内涵(19

附录二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项目(2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首善之区”,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的精神,特制定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实施方案。

一、重大意义

现代服务业中心是指依靠产业规模大、创新水平高、示范效应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城市的聚集,通过向外输出服务产品,引导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一实现广州发展新定位的战略选择。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广州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广州要努力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推动广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实现科学发展,有利于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带动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广州人口规模大,土地开发强度高,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

大力发展智力密集程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有利于广州扬长避短,发挥现代服务业对人才、资本、物资、信息等重要资源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更好服务全省和全国的关键所在。

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能够提升广州在生产要素区域流动中的集聚辐射作用,增强资源配臵能力,促进广州与珠三角、全国以至国际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提高人口、产品、资金、技术和信息流动的效率,促使全省以至全国的产业体系更好地适应经济知识化、全球化的趋势和服务需求升级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提升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以社会化、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开放和服务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提升广州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功能优势,着力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创新策源地、服务品牌示范区、服务产品输出基地、国际服务承接枢纽,精心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把广州建成服务珠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二总体目标。

全市第三产业以超过GDP和第二产业的速度提速增长,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65%,其中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0%(广州市口径。

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明显上升,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增长极,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整体跃升,成为促进珠三角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服务输出基地、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枢纽和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高。

主要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居亚洲领先水平,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其他产业的渗透和关联效应更加显著,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三基本原则。

——重点突出和整体发展相结合。

以服务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和都市型农业科研进步、实现二、三产业互动融合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高能级、强辐射的生产服务业,优化提升生活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互动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超前规划和梯次推进相结合。

立足广州实际,对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重点产业和功能区进行高起点的适度超前规划,分阶段制定梯次发展目标,制定并实

施具体配套措施,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集群发展和区域均衡相结合。

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强化现代服务业中心载体建设。

充分发挥“中调”战略的核心引领作用,推动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化与转换,加快外围新城的功能承接,促进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协调发展。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规划政策引导作用,实现企业主体力、市场基础力和政府引导力“三力合一”,凝聚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

建立政策体系,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完善现代服务业中心软环境。

(四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战略。

精心打造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吸纳培育高端服务要素,整合优化现代服务资源,促进高端服务要素的有机集聚和服务企业的集群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创新驱动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创新服务产品,通过体制创新促进产业获得新发展,促进广州现代服务业与珠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品牌引领战略。

以打造“广州服务”品牌为核心,以广州服务标准建设为重要内容,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标准的对接,以标准输出带动服务输出,用品牌建设强化中心建设。

——人才聚集战略。

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和培育高端服务人才,形成高端服务人才高地,以人才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服务输出战略。

以开放的姿态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动服务珠三角,辐射全中国。

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文卫等对外辐射能力较强的服务领域,整体提升广州服务输出能力。

三、主要任务

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目标和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服务创新策源地、服务品牌示范区、服务产品输出基地、国际服务承接枢纽等五大工程。

以集聚催生创新,以创新塑造品牌,以品牌引领输出,以输出走向国际。

(一建设服务产业集聚区。

按照提高广州服务业集聚力和辐射力的要求,根据优化空间布局、促进集约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区域性服务功能区和特色服务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强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文卫、总部经济等高能级、强辐射的主导功能,积极吸引“世界500强”服务企业、“中国500强”服务企业等知名龙头企业入驻,实现产业、企业与载体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集群发展。

1.中央商务区。

结合“中调”战略,全力打造“珠江新城—琶洲—员村”中央商务区,优化提升“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中央商务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商务、会展、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努力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营造高效的商务环境,打造成为商务和总部资源高度集聚、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

2.区域性服务功能区。

重点发展白鹅潭周边地区、白云新城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北京路国际商贸旅游区、黄埔临港商务区、番禺新城、萝岗新城、南沙新城等区域性服务功能区,融合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务、商贸、居住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拓展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力。

3.特色服务功能区。

依托白云国际机场,打造空港经济区。

围绕南沙深水港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港经济区。

立足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南沙资讯科技园、大学城、五山高校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精心打造知识城,推动科技服务功能区建设。

发挥天河体育中心、亚运新城等地区的文体资源,构筑文体休闲服务功能区。

(二培育服务创新策源地。

引入新思想、新技术,整合广州服务产业集聚区的各种服务资源,实现服务产品和技术创新、服务经营模式创新和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试验导向意义的服务创新和服务知识产权策源地。

1.加速高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推动服务产品创新。

充分整合广州服务资源,构筑鼓励服务创新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制定并实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用现代化科技装备提升广州服务业科技含量,增强服务技术创新能力。

2.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带动服务业经营模式创新。

加强国际交流,引入、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服务经营理念,并进行经验推广,实现服务业态和经营模式创新。

顺应电子商务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寻求业务模式创新的转型,发展成为商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3.加快服务领域改革步伐,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

以创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优化和完善法规制度与政策措施,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

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区别对待的原则,分类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创新。

加快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

(三创建服务品牌示范区。

充分发挥广州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通过打造“广州服务”品牌、扶持服务龙头企业、拓展服务业载体和制定“广州服务”标准,创建广州服务品牌示范区,引领全国服务业发展。

1.打造“广州服务”品牌。

发挥广州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以服务创新为手段,以标准服务、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和多样服务为内容,擦亮服务老品牌,培育服务新品牌,使“广州服务”成为引领中国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和多样化的综合示范品牌。

2.制定“广州服务”标准。

成立广州服务业联盟,通过联盟实现行业联合与资源集成,制定并推行物流、会展、信息、旅游、体育、商贸市场、社区管理等行业的服务标准,并把各行业标准整合起来,共同形成“广州服务”的标准体系,作为“广州服务”品牌的核心内容。

在此基础上,通过示范、培训、宣传等方式把广州标准向外推介。

3.建设服务业品牌基地。

高规格、高起点规划建设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打造成为引领全国服务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品牌示范基地。

4.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带动是“广州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路径。

鼓励著名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

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服务业龙头企业上市。

(四构筑服务产品输出基地。

依托广州的服务产业集聚、创新和品牌优势,积极对外输出服务产品,引导区域服务资源合理流动,扩大“广州服务”辐射半径,把广州打造成为珠三角服务资源配臵中枢。

1.加强服务要素市场建设,积极输出生产服务。

积极建设发达的服务要素市场,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为珠三角以至全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提供生产服务。

以珠三角制造业为服务对象,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扩展工业服务的辐射能力、服务半径和发展空间,引领珠三角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全省产业转移调整。

以广州城市群服务业为服务对象,促进服务业服务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升级、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广州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特色。

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业为服务对象,依托广东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和农业科研基地,发展广州农业服务,构建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流通服务平台。

2.推进服务通道建设,向外拓展生活服务。

借2010年亚运会之机,着力打造“广州服务”品牌,疏通服务通道,全面优化提升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生活服务业,整合优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实现珠三角城市在服务领域行业资质、技术标准的互相承认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建设大珠三角“零障碍服务”大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员来我市进行服务消费。

(五构建国际服务承接枢纽。

把握国际服务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契机,深化与港澳台的服务业合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把广州打造成为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枢纽和对接国际的窗口城市。

1.深化与港澳台的服务业合作,构建国际服务承接平台。

利用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契机,充分发挥广州南沙新区等合作载体的作用,大力引进港澳台现代服务机构,支持港澳台现代服务机构扩大在穗业务。

积极推进穗港澳货物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加强穗港澳人民币、外汇结算合作。

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中心的作用,探索建立粤港科技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香港专业人才密集、国际理念先进、海外市场广

阔、法制环境健全等优势,结合广州靠近生产前端的优势,联合打造珠三角工业设计中心。

2.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嵌入国际服务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

充分利用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契机,提高广州承接高层次国际服务业的能力,尽快嵌入国际服务产业价值链高端。

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鼓励服务企业“走出去”,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加紧与国际知名产业园区的联系与合作,挖掘市场空间,发展出口型服务业。

3.重点推动服务外包业发展。

加快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做大做强。

加大外包人才培训力度,大力承接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设计、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外包等业务,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动漫设计、制作,工业设计,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高端接包业务发展。

积极吸引国际知名服务外包公司落户和跨国公司的业务转移我市,促使我市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规模扩大。

加强广州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等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及番禺数字家庭制造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创新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培育一批获得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国际服务业外包产业链。

四、行动计划

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原则和任务,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广州服务业中心的环境、功能和项目建设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升广州现代服务业中心地位。

(一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1.组织保障。

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工作,确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实施考核办法。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依法加强行业引导、服务和监管,形成良好氛围和有效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推进

2.城市营销。

加大服务业区域营销力度,推介“广州服务”品牌。

对内加大宣传力度,不定期召集会议研究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的宣传工作及重大宣传活

动事项。

对外扩大开放交流,充分利用2010年广州亚运会,向全国、全世界积极推介“广州服务”品牌。

(市委宣传部牵头推进

3.政策支持。

以申报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及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为契机,研究广州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需要国家和省解决的政策瓶颈,争取政策扶持,积极帮助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拓展政策空间、搭建发展平台。

认真执行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跟进落实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统筹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需引导资金和专项扶持资金。

(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牵头推进

4.人才支撑。

对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层次等开展专题规划研究,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信息库。

加快发展人才服务业,加大对人才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规则、掌握现代管理技能的各类现代服务业人才。

(市人事局牵头推进

5.用地保障。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我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目标,采取闲臵土地处臵回收、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紧密结合等方式,优化土地存量,拓展用地空间,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

(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牵头推进

6.项目服务。

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中心重大项目库。

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的审批、管理等实行特事特办。

(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工商局牵头推进

7.平台建设。

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健全信息平台,扩大信息共享范围。

做好城市设施规划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优良的基础平台。

按照总体规划部署,做好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市信息办、建委、交委牵头推进

8.协会支持。

促进现代服务领域行业协会市场化运作,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扩大行业协会的普及范围,积极吸收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入会,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

(二着力强化主导功能。

根据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的要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科教文卫、文化创意、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支撑功能和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先进业态支撑功能。

1.现代物流功能。

编制和实施空港经济、海港经济专项规划。

结合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规划和正在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空港经济、海港经济专项规划,将相关用地列入土地利用储备计划,保障用地需求。

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广州空港、南沙和黄埔三大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实现海、陆、空多种交通无缝衔接,形成以空港和海港为中心的疏运网络。

(市发展改革委、交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牵头推进

重点推进保税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

加大南沙保税港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保税物流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吸引大型跨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国际采购中心、配送中心落户,逐步拓展离岸金融等业务,培育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大“大通关”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环境,创新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

(市外经贸局、口岸办、交委牵头推动

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

按照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根据《广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物流园区建设。

培育具有相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第三方物流。

重点对本地“走出去”的大型物流企业和“引进来”的外地、国外大型物流项目,以及物流企业承接的物流外包服务等给予支持。

(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2.金融保险功能。

开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

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给予的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权,营造更加宽松、稳健灵活的金融环境与氛围,在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业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区域合作以及金融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

(市金融办牵头推进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壮大货币信贷市场。

大力发展票据承兑贴现、同业拆借和银团贷款等业务。

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

积极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打造证

券市场的“广州板块”;争取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国家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园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积极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促进期货市场发展。

加快产权市场建设,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市场,将广州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统一规范、服务高效的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平台。

发展保险市场。

巩固广州区域性保险中心地位,争取设立全国保险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市场,积极开展科技保险、污染责任保险、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引导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市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科技局、环保局、国资委配合推进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地区总部和后台服务机构落户广州,以优惠政策推动招商引资。

加快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设立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争取在广州设立科技发展银行。

推动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支持设立经营汽车险、健康险、责任险、养老金等业务的专业保险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自保公司。

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市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工商局、外经贸局配合推进

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尽快完成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更名、跨区域经营及上市。

推动市农信社产权组织升级,创造条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并改制上市。

支持广州产权交易所加快发展,建设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

支持广州证券、万联证券增资扩股,打造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市属证券机构。

加快推进广州国投、广州科投重组工作,引入战略投资者,重新登记开展业务。

加大地方金融资源整合力度,打造金融控股集团,推动金融业综合经营。

(市金融办牵头,市国资委、财政局配合推进

加大金融功能区建设力度。

加快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全面落实鼓励政策,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集聚发展。

加快科学城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建设,推动科学城建设成为广州市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之一,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金融,积极发展金融外包和后台服务,开展金融创新研发。

积极推进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南方总部规划建设,使广州成为华南地区金融资讯的重要集散地

和发布地。

(市金融办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天河区、广州开发区配合推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现有的支付结算优势,建设我国南方支付结算中心,借助粤港跨境支付系统的结算渠道,将广东金融结算服务系统、广州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集中代收付系统、3A支付系统、粤港票据联合结算系统、粤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推广应用到珠三角地区乃至全省范围,使之成为我国人民币和外汇统一跨境交易清算的主要通道。

(市金融办牵头推进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对金融事务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修订完善金融产业政策,制定支持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的有关意见,研究金融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产业体系。

支持建设广州区域金融监管和调控中心,加大金融债权胜诉案件执行力度,坚决遏制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广州金融业的宣传和推介。

(市金融办牵头,市财政局、工商局、人事局、法院、信息办配合推进强化穗港金融合作。

主动参与粤港澳金融合作,加强粤港澳跨境结算合作,使广州成为人民币和外汇跨境结算的主要通道。

积极引进香港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及后台服务机构,承接香港金融外包业务。

积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加强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动广州企业赴港上市。

加强穗港保险合作,探索实现保险通保通赔通付。

(市金融办牵头,市外经贸局配合推进

3.商务会展功能。

强化行业协会功能与作用。

充分利用全市各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加快建设集网上展示、电子商务、信用发布、资源共享、供需发布搜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商务服务企业的上下游联动提供条件,完善中介服务链条,引导商务服务行业集聚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信息办牵头推进

加强会展设施建设。

依托广交会等平台,加快推进国际性商务会展功能区建设,加强与国际展览公司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品牌展会,支持培育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方向的自创品牌专业展会,实现会展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

统筹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商贸、娱乐设施,积极筹办世界级会议活动并发展相关产业,构建广州会议和休闲中心。

(市经贸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