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710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57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青青的山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青青的山”和后面“清清的水”两个单元,都是为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

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和活动,应使学生体会祖国山川的雄伟、美丽与神奇。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第一篇课文描写了上山寨路上的景象,第二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武夷山的美丽。

“语文天地”选编了一篇自读课文、一段仿写文字、一首要求会背的诗,还设计了辨字组词、照样子写句子等语言积累的练习,设计了“给山起名字”“写一写自己看到的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增强学生对山的认识和体验。

“金钥匙”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单元学情分析:

班里的孩子活泼好动,只是从读中体会,孩子会感到枯燥。

大部分学生见过

山,但对山的体验几乎没有。

所以通过读与看图结合让他们知道山的美丽,让孩

子们不仅爱山,还能说山,写山,学习好词佳句。

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山寨》,初步体会青山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认识2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练习利用声旁认字,利用声旁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3.练习写话。

4.自读与“山”有关的两段文字,加强对山的认识和体验,并写一写对山的体验。

5.给山起名字,展开想象和联想。

6.背诵古诗《华山》

7.继续练习默读。

单元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山寨》,初步体会青山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认识2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练习利用声旁认字,利用声旁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3.练习写话。

单元教学难点:

1.练习写话。

2.自读与“山”有关的两段文字,加强对山的认识和体验,并写一写对山的体验。

3.给山起名字,展开想象和联想。

教学方法:

指导朗读课文,练习用声旁认字、辨析字形、组词,展开想象和联想。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课前指导他们读熟课文,培养学习的兴趣;课堂关注;课后辅导识字,同桌互助。

课时的划分:

《山寨》2课时

《美丽的武夷山》2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

语文天地五

第一课时(阅读课)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华山》,通过朗读、背诵,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魅力。

2.给山起名字,展开想象和联想。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华山》,通过朗读、背诵,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难点:

给山起名字,展开想象和联想。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

 1.观察图画。

画上有谁,他在干什么?

 2.利用拼音自学古诗。

 

(1)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师巡视辅导。

照顾个别学生,帮助他读准生字的读音,安排学生开展互动学习。

 3.检查自读情况,指明朗读。

4.听录音,思考:

这首诗讲了什么?

 5.讨论:

这首诗讲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组内讨论解决。

 6.组织学生进行提问,解疑,理解诗文。

教师从旁点拨,指导朗读。

使迅速理解华山奇拔俊秀、高入云端、气势磅礴的特点。

7.有感情朗诵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8.看图练习背诵古诗。

二、给山起名字

1.分析例子

看第一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讨论:

为什么叫它象鼻山呢?

2.师介绍方法:

起名字时一定要仔细观察图画,抓住主要特征,再用恰当的、大家都能明白的词语描述。

(提示:

山在这些图中也可以称作峰,如“飞来峰”“骆驼峰”;小一点的,还可以叫石、岩,如“风动石”“食指岩”。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4.全班汇报,集体评议。

作业设计:

背诵《华山》

 

山寨

第一课时(讲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山寨”的朦胧和美丽。

2.学认7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练习自学形声字。

3.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山寨”的朦胧和美丽。

2.学认7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练习自学形声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上山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我们祖国有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十几家、几十家、几百家聚集在一块住,他们这种住的地方就是山寨。

(板书课题:

山寨)

 2.齐读课题,注意翘舌音。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读好诗歌。

(关注学困生)

3.指名读,师正音。

4.听录音,想想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

5.齐读课文。

6.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山寨、炊烟、分明、林遮树掩、青藤、垂挂、多亏。

7.讲一讲你是怎么识记生字的。

“烟”“唤”用形近字换偏旁记,“亏”查难检字表。

三、指导写字。

(设计意图:

培养揣摩字形的习惯)

1.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认识各字的结构特点以及书写位置。

2.指名发言,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垂”的笔顺(完成语文天地“描一描,写一写”)

3.教师强调易错的笔画,对比识记,书空。

4.学生独立仿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书写生字,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精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山寨”的朦胧和美丽。

2.学认7个生字,练习自学形声字。

3.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山寨”的朦胧和美丽。

2.学认7个生字,练习自学形声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上山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生字词。

2.齐读诗歌。

二、学习诗歌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想想这节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都讲什么?

 

(2)请两个学生分别读两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指导读出语气。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第二小节,提出不懂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分组讨论。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补写练习:

噢,原来是。

 3.学习第三小节

 

(1)提出不懂的问题。

(“青藤垂挂屋檐”是什么意思?

 

(2)借助观察插图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绿树掩映,找不到寨门”。

(3)分组讨论:

作者在上山寨的过程中心情有什么变化?

客人是怎么找到山寨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三、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学生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

 2.指名汇报朗读,师生评议。

3.有感情朗读全文。

 4.同桌互相试背。

板书设计:

            炊烟袅袅

        山寨  山路曲折  急切、欣喜

            绿树掩映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复习本课生字词。

 

美丽的武夷山

第一课时(讲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学认14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点: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学认14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山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武夷山游览。

(板书:

美丽的武夷山)

 2.齐读课题。

"武"认识吗?

在哪里见过它?

能用它说个词吗?

 3.再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去武夷山的路上,还有一些障碍,要同学们闯过了,才能顺利到达。

出示词语:

武夷山福建省西北部溪水环绕山势险峻竹笋

沙石风景画爬山古朴竹筏造型奇特镜子

 2.自由轻声读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3.同桌互读课文。

4.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价。

5.听课文录音,要求:

听清字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设计意图:

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1.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各字的结构特点以及书写位置。

2.指名发言,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结合“语文天地”用“两注意”观察生字如何写好。

(完成语文天地“描一描,写一写”)

3.教师强调易错的笔画,对比识记,书空。

4.学生独立仿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思考题。

2.书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精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学认14个生字。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渗透进行句式训练。

教学重点: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丽。

2.学认14个生字。

3.渗透进行句式训练。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体会作者通过描写山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武夷山》第一自然段。

谁还记得武夷山在什么地方?

(福建省西北部)那里有什么?

(溪水、山峰)

 2.过渡。

你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武夷山的风光吗?

那就让我们乘着生字列车出发吧。

准备好了吗?

(开火车认字)今天的列车开的真的又快又稳,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武夷山。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看挂图美丽的武夷山,老师配以简单介绍。

武夷山的风光真美,你喜欢吗?

喜欢那儿的什么?

《美丽的武夷山》这一课也对武夷山的山和水做了描写,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自己读一读。

交流: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鼓励学生想象:

三十六峰还像什么?

可以边看边小声说一说。

汇报:

三十六峰有的像____________。

三十六峰真是千姿百态,我们再读,看谁能读出它的造型奇特。

4.你还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大王峰的险。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

 5.第二自然段写了武夷山的山,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两个词来说明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吗?

(板:

险、奇)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险和奇。

(“山势险峻、造型奇特”)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武夷山的溪水是随着山峰弯曲回转的。

听着这缓缓的流水声,武夷山又一个著名景点展现在我们眼前,是哪儿呢?

(九曲溪)

 2.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完之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

(板:

清、静)

 3.怎样才能读出“清”和“静”的感觉呢?

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互评。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武夷山是这么的美,我们想去游览的话,可以用什么方式?

课文第几段为我们做了介绍?

(第四自然段)

2.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句式训练。

(“语文天地”中“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例句一,读句子。

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2.思考,补充句子。

山很高,高得。

3.出示例句二,读句子。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4.思考,补充句子。

,可以,也可以。

四、小结。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水名胜数不胜数,请你回家后继续收集著名景点的资料。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 入诗入画

           水:

清静

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句子。

2.复习生字词。

语文天地五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练习利用声旁认字,利用声旁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2.自读《看山》,理解短文内容,启发学生透过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读通文字,感受文章描写的山之美,积累文章的语言。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或描写事物的方法,练习写话。

4.学用音序查字法。

教学重点:

1.练习利用声旁认字,利用声旁辨析形近字并组词。

2.自读《看山》,理解短文内容,启发学生透过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学用音序查字法。

教学难点:

读通文字,感受文章描写的山之美,积累文章的语言。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或描写事物的方法,练习写话。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完成“比一比,口头组成词语”。

1.回忆,遇到字形相近的两个字怎样区分它们?

2.出示四组形近字,观察,师指导优生分析第一组并组词。

(关注:

二三四组请中等及较差学生完成。

3.总结:

遇到形近字可以用比较部首的方法来区别辨析。

4.独立完成组词,师巡视指导。

二、自读短文《看山》。

 师导:

你们爱山吗?

美丽的大自然总是吸引着人们,给人以无数的梦。

古时候的人爱山、写山、赞美山;现代的小朋友也爱山、写山、赞美山,想看看一位住在山里的孩子笔下的山吗?

 1.自主学习,自学要求:

查字典解决自己不认识的字。

 2.交流: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教师可做引导和点拨。

 3.听录音,要求:

听清字音。

 4.朗读比赛,思考作者看山时想到了什么?

 5.你喜欢这座山吗?

喜欢山里的哪一个季节?

想对它说点什么吗?

6.你还知道哪些写山的古诗和文章?

三、读一读、写一写。

 1.咱们一起欣赏了和山有关的文章,是现代作家贺兴安小时候对山的向往。

你们也多收集和山有关的词语或文章,相信你写出来的山也一定很美。

2.自主阅读:

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也可以查字典自学。

3.听师朗读,边听边想文章大意。

4.指导朗读。

(注意:

淙淙、应和、埋怨、指甲)

5练习写话。

四、金钥匙:

学习音序查字法。

1.自由读图中的内容。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师引导查字方法:

(1)弄清要查汉字的读音;

(2)确定音节的大写字母;

(3)在字典的音节表中找到大写字母的音节,找到自己要查的拼音。

4.生练习查字典。

板书设计:

     夏天满山苍翠

     冬天白雪覆盖

  看山 春天郁郁葱葱

     秋天红叶点缀其中

作业设计:

1.识记本单元的生字。

2.背诵本单元要求背的课文。

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讲信用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讲信用”为主题,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我必须去》《小山羊和小灰兔》和一个“语文天地”。

主体课文通过两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说明了守信的重要。

“语文天地”通过读、背有关诚信的名言,积累语句。

口语交际练习也围绕诚信的内容。

写请假条的练习既是一项应用文习作训练,同时也学会了在不能兑现承诺的情况下一种常用的补救方法。

“金钥匙”学习运用音序查字法解决不会写的字的问题。

单元学情分析: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有关诚信的问题,比如借东西不能及时归还,随便允诺而不能兑现等。

安排讲信用这个主题,就是为了使小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初步明确讲信用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做到讲信用。

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懂得讲信用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美德,敬佩讲信用的人,生活中要说到做到,做讲信用的人。

2.认识20个字,会写15个字。

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体会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4.背诵“语文天地”中的名言警句,了解大体意思。

5.自读《朋友》,练习自主识字、复述故事内容。

6.听《岩石上的小蝌蚪》,自编故事结尾。

7.学写请假条。

单元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懂得讲信用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美德,敬佩讲信用的人,生活中要说到做到,做讲信用的人。

2.认识20个字,会写15个字。

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学写请假条。

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2.背诵“语文天地”中的名言警句,了解大体意思。

3.自读《朋友》,练习自主识字、复述故事内容。

4.听《岩石上的小蝌蚪》,自编故事结尾。

教学方法:

指导朗读课文,联系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有关问题,自觉做到讲信用。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课前指导他们读熟课文,培养学习的兴趣;课堂关注;课后辅导识字,同桌互助。

课时的划分:

《我必须去》2课时

《小山羊和小灰兔》2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

 

我必须去

第一课时(讲读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15个要求会认的字和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3.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习15个要求会认的字和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我必须去,齐读课题。

2.质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你想怎样找到答案呢?

(读书)

对呀,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读课文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同桌合作学习,互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把生字词读熟。

3.认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4.听录音,要求:

听清字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要求听准字音,进行评价。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

培养揣摩字形的习惯与能力)

1.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认识各字的结构特点以及书写位置。

2.指名发言,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强调易错的笔画,对比识记,书空。

4.学生独立仿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给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精读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15个要求会认的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3.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

4.背诵“语文天地”中的名言警句,了解大体意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习15个要求会认的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体会心理活动。

3.背诵“语文天地”中的名言警句,了解大体意思。

教学难点:

激发守信意识,培养守信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生字新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关注中等生及学困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读2—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设置问题:

马戏大家喜欢看吗?

 3.李丹为什么不去看自己喜欢看的马戏,而去给敬老院的老人表演节目?

 4.小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5.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注学困生,鼓励大胆发言)

6.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爸爸的电话要读出急促的语气。

(2)李丹多想看马戏表演呀,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表现出来,谁来读一读,体会李丹心情的复杂变化。

(3)指导学生读出李丹的犹豫。

三、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或者身边的人是否发生过不讲信用的事情?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了这篇课文,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结合语文天地F)

2.师讲第一个情景,请同学们想一想,请人说一说这时应该怎么办?

怎么做是绝对不可以的?

3.小组讨论第二个情景:

这时应该怎么办?

(做法可以多种多样,前提是要为他人着想,能兼顾更好。

如果确实要改变原来的约定,那就要充分考虑可能给人家带来的麻烦,并想办法避免,或把损失降到最低。

4.全班交流。

四、教师小结。

“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摘抄。

我也希望从今以后我们都能向李丹同学学习,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尽力办到。

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天地)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

板书设计:

          

我必须去

不能失信于人学会做人

作业设计:

1.背诵名言警句。

2.认读生字。

小山羊和小灰兔

第一课时(讲读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叹号表达的语气。

2.认字5个,写字7个。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叹号表达的语气,初知大意。

2.认字5个,写字7个。

教学难点:

体会句号、问号、叹号表达的语气。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讲信用,认识了丹丹,你喜欢她吗?

为什么?

是呀,她是一个讲信用的好孩子,有一只小灰兔跟她比起来就差远了。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体现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得方式识字。

2.抽查字音,读生词,注意生生之间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抓情节,读懂课文。

1.听录音,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己先想一想,同桌再说一说。

3.指名反馈,集体评议

4.学生自由读文,找找他们有几次约定?

分别约在什么时间去干什么?

5.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关注学困生的归纳能力)

第一次:

早晨,约好一块儿去森林采蘑菇。

三次约定第二次:

快吃午饭的时候,约好吃了午饭后再去。

第三次:

太阳快下山的时,约好明天再去采蘑菇。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各字的结构特点以及书写位置。

2.指名发言,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强调易错的笔画,对比识记,书空。

4.学生独立仿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精读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叹号表达的语气。

2.练习复述课文内容,对小山羊和小灰兔做简单评价。

3.认字5个,继续练习学过的独立识字的方法。

在为小山羊、小灰兔写评语时,练习运用音序查字法写出自己不会写的字。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句号、问号、叹号表达的语气,初知大意。

2.认字5个,继续练习学过的独立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句号、问号、叹号表达的语气。

2.练习复述课文内容,对小山羊和小灰兔做简单评价。

3.继续练习学过的独立识字的方法。

在为小山羊、小灰兔写评语时,练习运用音序查字法写出自己不会写的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小灰兔与小山羊之间有几次约定?

分别在什么时间?

2、对于两人的约定,他们各是怎么对待的?

请用“——”与~~~~勾出。

二、精读课文

1.学生汇报体会第一次约定。

(1)学生读文中句子。

(2)理解“等啊等”,说你读懂了什么?

(3)想像心情。

(4)指导朗读。

(5)小灰兔怎么解释,讨论他认识到自己得错误了吗?

(6)指导朗读。

2.学生汇报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