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 之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48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半截蜡烛》 之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截蜡烛》 之一.docx

《《半截蜡烛》 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截蜡烛》 之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半截蜡烛》 之一.docx

《半截蜡烛》之一

《半截蜡烛》之一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23、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

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

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

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

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

厄运:

厄,困苦,灾难。

困苦的遭遇。

     厉声:

声音严厉

     从容:

不慌不忙

     摇曳:

摇荡

     镇定:

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

)、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

(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

为什么要轻轻吹?

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

关键读好哪个词?

(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

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

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

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

(三个德国军官。

)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

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

(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

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

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

主角演得怎样?

(激趣:

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

(激励:

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

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

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

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

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

第二场戏的主角是——?

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

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

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

(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

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

读句。

    ◆语言:

关键读好哪个地方?

(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

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

娇声。

理解。

(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

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

(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

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

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

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

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

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

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

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

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

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

(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

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碑》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

长征过雪山片断。

老师旁白引入: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一动装备很差的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2、复习旧知,体会句式。

 

这时,将军望着自己前进的队伍思索着一个问题。

是什么问题?

(学生读文回答)将军最终有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读文回答)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体会反问句的强调语气)

3、引入新课:

将军到底是怎么找到答案的?

我们一起走进那白雪皑皑的云中山去吧。

(扳课题:

丰碑)

二、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1、配乐范读。

(课件播放钢琴协奏曲《狼牙山五壮士》)老师配乐范读课文3-13自然段。

2、自主选读。

你觉得这个动人故事中,哪一句话最令你感动?

给你的印象最深?

请你站起来深情读一读。

3、(课件出示“军需处长牺牲”图,图中出示“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让我们像刚才的同学那样深情地读这一句。

(齐读图里的一句话,进一步渲染气氛。

4、重点品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

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绘了这一幅图?

(1)你从这一段的哪些句子读懂了“这座晶莹的丰碑?

”(课件出示学法:

1、找读。

)老师作解释:

就是让我们找一找、画一画、再读一读。

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

可以用笔写下批注,记下你的感受,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上记号。

(2)同位合作交流。

过渡:

大家自学完了以后,我们还可以互相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对某个词语、句子的体会。

这是品读的第二个方法:

说读。

(课件出示学法:

说读。

(3)全班交流理解。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以下五点:

一个掌管着整个部队的军需处长,竟然穿着这样单薄破烂的衣服,连件破棉袄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被冻死是很痛苦的,这什么军需处长冻死时却还那么安祥?

(镇定、安祥,面向困难,死也毫不畏惧。

    从他的动作描写,想像一下他牺牲时的情景。

面对军需处长,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诵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七自然段的?

(课件出示学法:

1、找读;2、说读;)对了,这一找,一说,就是老师常说的品读的方法了。

以后品读文章就可以用这两个方法了。

除了品读,还可以诵读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

(课件出示:

品读:

1、找读;2、说读。

诵读。

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之情来诵读这一段。

(齐读。

6、品读、诵读学习8-12段。

过渡:

当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将军的神态是怎么样的?

下面就请大家用先品读、后诵读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自学。

在课件引导下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严竣、抽动、吼道、抖动”让学生汇报品读的结果,请一、二组诵读两次发怒说的话。

(2)引读第十二自然段,品读将军的军礼的特别:

这个深情的军礼,不仅是将军对战友的沉痛的哀悼,也是对将军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的崇敬。

个别再诵读这一段。

三、升华感情,领会主旨。

1、过渡:

军需处长的身体被大雪覆盖了,但他的崇高形象像一座无形的丰碑矗立在将军和战士们的心中,震憾着他们,也震着我们每一个人。

此时此刻,你为什么觉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自己的队伍?

(引读第十三段)

2、你对丰碑还有什么认识?

(合作交流品读的结果,老师补充:

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组成了一动无坚不摧、钢铁长城般的革命队伍。

有了这支队伍,就能取得一个一个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碑就是,红军精神,就是崇高精神!

3、师生满怀信心齐诵读最后一段。

反复让多个学生诵读最后一句。

(课件出示这一段话,并变红色最后一句。

4、总结全文:

只要这座丰碑在我们心中立起来,我们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重重困难,难道还不能战胜吗?

板书:

                1、品读                      2、诵读

              找读    说读

       胜利属于我们自己   丰碑

                          军需处长        崇敬        将军

                  毫不利己  镇定 视死如归         发怒

                  红军精神    革命精神            行军礼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焦溪中心小学牟文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

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

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

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

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

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

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

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

(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

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这段话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

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

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

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

(开得多而密:

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开得旺,生机勃勃:

喷、飞泉。

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海棠花。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

提问:

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

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

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

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

读的形式选择得也比较恰当。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

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

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

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

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

(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

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虽然思路和上面是相同的,但形式有一点儿变化。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

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

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

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

让我们一起高唱: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这是一篇散文。

以前也作过教材。

文章中有记叙,有描写,又有直接的抒情。

直接抒情有三个自然段,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是作者的所想,再细细地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安排是好的。

  (简评:

徐伟健)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

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饱经风霜 卖艺 度日 度日如年 静影 沉璧 坎坷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

为什么?

(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

二泉映月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

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

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

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另一个成语:

度日如年。

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

(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

中秋夜

    地点:

二泉

    环境:

月光、流水

    心境:

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

(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

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

(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

”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

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