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851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docx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校本研修方案

 

 

————————————————————————————————作者:

————————————————————————————————日期:

 

东南镇梁家村中心校“高效课堂”背景下

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

为顺利推进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按照陇县教育体育局总体安排部署,以及县教研室《“高效课堂”背景下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高效课堂”教改实验这一核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深化“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结合我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立足课堂,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修目标

本着“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广大师生构建“学习型校园”,创办“特色化教学”。

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为背景,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师全面成长为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校本培训,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师成长,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科的整合运用,实现教学创新,形成我校个性化的“高效课堂”教学风格,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力争创办一所师强、高效、突出教学个性化特色的一流学校。

三、研修重点

(一)、认真学习落实教学评价改革方案,特别注重“高效课堂”这一核心,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三)、采取“集体与分散式”教研形式,细化教研活动。

根据校教研活动安排一一执行落实,切实保证教研时间。

以全方位“纵向”式构建师资培训模式。

(四)、及时进行新课标和教材等教学用书的研修、学习,系统了解和掌握各科知识体系、教学重难点、全面分析学情,精心设计教法、学法,科学确定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目标,不断提升教师钻研、处理教材的能力。

(五)、结合学校实际,系统性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的培训、学习。

(七)、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八)、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四、研修方式

(一)以学代培

(二)以课代培

(三)以结对代培

(四)以研代培

(五)以会代培

(六)走出去、请进来代培

五、研修措施

教育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师,师资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校将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岗前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师徒“传、帮、带”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灵活、互动的校内交流与跨校、片区交流相结合,做到分层培训进行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

为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提供良好的学习、磨练、实践的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建立健全完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驾护航。

(一)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

针对学校领导进行以更新观念、更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内容的培训。

(二)“走出去、请进来”。

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示范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

同时,定期聘请优秀教师到我校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三)实施“结对传帮带”工程。

根据学校师资情况,立足于课堂,以课堂教学作为培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青年结成对子,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并制定双方的职责和义务。

签订协议,定期组织校内骨干教师给他们“把脉看病”,进行课堂“教学会诊”,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四)压任务,岗位练兵。

针对具有较高教学艺术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一方面让他们承担学科助教员,组织和实施学科教研教改活动,带动和培训青年教师,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跳出课堂”,把具体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引领他们进行钻研、研究。

更好的总结出实用性的教育教学经验,大力推广,达到共享教育教学经验的目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五)“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转型。

针对已在课堂上“摸爬滚打”了多年教师但缺乏研究意识,因此建立集体备课小组,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集体备课组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匠心独运”,创造性地发挥、拓展和创造,进一步促使他们成长,努力使他们以“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迈进”。

(六)以“科研兴教、科研促教”为突破口,彰显“个性化教学”特色,促使“教书匠”向“教学研究者”转型。

(1)立足“高效课堂”,以课堂观察为基础,组织开展各类赛教。

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展示课、研究课;每学期期末组织师徒上汇报课。

通过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研究,进一步细化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促进学校管理的发展水平的实质性提高。

(2)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优秀教案),进行评比,每年学期末进行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每年学期末举办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3)立足于提高质量、解决问题,结合学科特点,制定个人“高效课堂”校本研修计划、完善教研制度,依照安排,强化落实,定期进行一次全员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开展专项研讨交流活动。

(4)拓宽交流渠道,开展“高效课堂”教师同伴互助,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立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加强跨校片区教研交流,加强校际之间、教师个体之间的交流学习,共享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开展网络学习,共享教改实验优质资源,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鼓励和培训教师参与网上交流、学习。

(七)整理和编写有关于“高效课堂”相关教学材料,形成可观的内部资料,及时总结我校教改实验工作经验。

继续加强整理和完善学生及教师的各种作品。

如《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集》、《校报》、《教学反思集》等一系列教学资料,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知识及教学水平。

(八)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结合本校实际,组织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参与开发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九)资源共享、丰富知识。

构建学习型校园,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激励教师以自主和集体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高效课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学习、激励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发展。

(1)学校订购《陕西教育》、《宝鸡教育》、《辅导员》、《中小学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按键设计》、《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改革大纲》等全国优秀教育教学刊物和书籍,鼓励教师个人借阅,同时发挥我校图书室阅览的作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教育专著一本,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反思。

(2)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的学习和丰富知识创造广阔的天地。

(3)大力提倡反思型学习,将开展案例解读,畅谈感悟等活动;鼓励教师反思、交流。

(4)落实学校章程,力行教育“三面向”方针,逐步推行学科研究、教育研究的教研思路,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培训制度、教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推行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办学模式的科学化发展,使教师有丰富而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并在研究中勇于探索、创新。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2年11月15日——2012年12月20日)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我校实施方案,建立完善“高效课堂”校本研修制度,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依据方案,有计划的开展研修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3年7月)总结、提炼我校“高效课堂”背景下校本研修工作成果,形成文献,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七、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

成立“东南镇梁家村中心校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组长:

彭小辉

副组长:

王晓华刘新

成员:

赵文波袁春丽张秀锋宁翠翠闫丽

巨小花陈媛李伟吴兴旺韩丽敏

徐烈娟

 

东南镇梁家村中心校

2012.1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