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546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化道感染病毒.docx

消化道感染病毒

第14章消化道感染病毒

学习要点

一、肠道病毒

1.肠道病毒的种类:

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人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简称埃可病毒)、新肠道病毒68~71型。

2.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单正链RNA无包膜。

壳粒由VP1、VP2、VP3和VP4四种病毒多肽组成。

耐酸,耐脂溶剂,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在肠道细胞中增殖,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病毒可侵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

不同的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

同一种肠道病毒又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综合征。

3.脊髓灰质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三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

(2)致病性

所致疾病:

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

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经粪便排毒。

致病机制:

病毒通过肠道、上呼吸道途径感染,先在局部淋巴组织和肠道集合淋巴结初步增殖后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扩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系统进一步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弛缓性麻痹。

(3)防治原则:

可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进行特异性预防。

我国使用三价混合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接种后可获对三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

4.柯萨奇病毒和ECHO病毒

有多种血清型。

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症:

脑膜炎、脑炎和肌肉麻痹;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全心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急性胃肠炎病毒

1.轮状病毒

(1)生物学性状:

为双链RNA病毒,无包膜。

基因组分11个节段。

根据VP6抗原性的差异,可将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

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

(2)致病性与免疫性:

A组轮状病毒是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

主要在秋冬季流行,故又称为婴幼儿“秋季腹泻”。

B组病毒可引起年长儿童和成人腹泻,常呈爆发流行,目前仅见于我国。

C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很低。

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IgM、IgG和SIgA,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用,其中肠道局部SIgA最为重要。

(3)微生物学检查法:

主要包括用电镜或免疫电镜直接检测粪便中病毒颗粒;用ELISA或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特殊的基因组电泳图谱等。

2.其他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

(1)肠道腺病毒:

是引起婴儿腹泻的第二位病原体。

主要引起5岁以下小儿腹泻,很少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2)杯状病毒:

与人类胃肠炎有关的杯状病毒包括小圆形结构化病毒(SRSV)和“典型”杯状病毒。

SRSV是世界上引起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流行最重要的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尤其是海产品是引起流行的重要原因,冬季流行。

(3)星状病毒:

呈世界性分布,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感者为5岁以下婴幼儿,流行季节为冬季,发病率占病毒性腹泻的2.8%。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Salk疫苗

2.Sabin疫苗

3.TOPV

二、选择题

A1型题

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B.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C.核酸类型为单正链RNA

D.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症状,同一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现

E.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只引起人类消化道传染病

2.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

A.脊髓灰质炎B.心肌炎C.流行性胸痛D.无菌性脑膜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

3.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A.单正链RNAB.单负链RNAC.双链RNAD.双链DNAE.单链DNA

4.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

A.脑神经节B.三叉神经节C.脊髓前角神经细胞D.神经肌肉接头

E.运动终板

5.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原体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HAV,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

B.EBV,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HEV

C.冠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

D.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HAV

E.腺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6.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最多见感染类型是:

A.隐性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D.潜伏感染E.慢发感染

7.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细胞的途径是:

A.沿神经播散B.经神经肌肉接头播散C.经细胞间融合播散

D.经淋巴播散E.经血液播散

8.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特异措施是:

A.搞好水和饮食卫生B.口服OPVC.注射OPV

D.注射免疫球蛋白E.注射抗毒素

9.有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疫苗株有毒力回复的可能

B.疫苗随粪便排出,扩大了免疫覆盖面

C.口服方便,儿童易接受

D.疫苗可置室温下长期保存

E.能诱发血清抗体,又能产生局部SIgA

10.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B.柯萨奇病毒A组C.柯萨奇病毒B组

D.埃可病毒E.轮状病毒

11.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B.消化道C.蚊虫叮咬D.血液和血制品E.母婴传播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90%以上引起暂时性肢体麻痹,极少数造成迟缓性麻痹

B.柯萨奇病毒A24可引起急性结膜炎

C.柯萨奇病毒A组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D.轮状病毒A~C组引起人类腹泻

E.肠道病毒70型引起人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3.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霍乱弧菌B.人类轮状病毒C.埃可病毒D.腺病毒E.葡萄球菌

14.轮状病毒的靶细胞是:

A.胃黏膜细胞B.十二指肠黏膜细胞C.小肠黏膜细胞

D.结肠黏膜细胞E.直肠黏膜细胞

15.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流行的最常见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B.腺病毒C.埃可病毒D.星状病毒E.小圆形结构化病毒

16.关于杯状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包膜单正链RNA病毒

B.流行季节主要为冬季

C.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D.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E.是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最重要病原体

B1型题

(供1~3题备选答案)

A.肠道腺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轮状病毒

D.埃可病毒

E.星状病毒

1.病毒基因组分11个节段的病毒是

2.能引起心肌炎的是

3.可用疫苗有效预防的是

(供4~6题备选答案)

A.手足口病

B.肢体迟缓性麻痹

C.急性胃肠炎

D.慢性腹泻

E.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4.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引起

5.柯萨奇病毒A组病毒可引起

6.肠道病毒70型可引起

三、填空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2.我国对脊髓灰质炎的特异性预防措施是。

3.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体为。

4.仅在我国引起成人腹泻流行的病原体是。

5.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为。

四、问答题

1.引起人类腹泻的病毒有哪些?

试述其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2.试述肠道病毒的生物学共性。

3.试述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并举例说明之。

4.试述轮状病毒的结构及致病特点。

5.试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6.试述脊髓灰质炎的特异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Salk疫苗,即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

Salk疫苗是灭活疫苗,易于保存,使用安全,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个体均可使用。

缺点是仅出现血清中和抗体,不能诱导产生局部sIgA,需多次免疫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Sabin疫苗,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Sabin疫苗为口服制剂,既可诱导产生血清抗体,又可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其缺点是热稳定性差,保存、运输、使用要求高,且有毒力回复突变的可能。

3.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免疫后可获得抗三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力。

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使用TOPV混合疫苗。

一、选择题

A1型题

1.E2.E3.A4.C5.A6.A7.E8.B9.D

10.B11.B12.A13.B14.C15.E16.D

B1型题

1.C2.D3.B4.B5.A6.E

三、填空题

1.粪—口传播;2.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3.A组轮状病毒;

4.B组轮状病毒;5.单股正链RNA

四、问答题

1.引起人类腹泻的病毒有:

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科的小圆形结构化病毒(SRSV)和“经典”人类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40、41、42型、星状病毒等。

病毒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病人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毒。

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密消毒可能污染的物品,注意个人卫生。

病毒感染的治疗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通过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有助于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

2.肠道病毒生物学共性:

(1)病毒呈球形,直径24~30nm,核衣壳呈20面体对称,无包膜。

(2)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3)病毒衣壳由60个相同的壳粒组成,每个壳粒又由VP1、VP2、VP3和VP4四种不同的病毒多肽组成。

(4)肠道病毒抗原性均不同,目前有67个血清型。

(5)除柯萨奇A组的某些型别只能在新生乳鼠中生长外,其他肠道病毒均可在易感细胞中增殖,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

(6)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耐酸,耐乙醚、氯仿等脂溶剂,在PH3的条件下稳定,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

对热、干燥、紫外线等敏感。

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

3.肠道病毒的致病特点:

(1)90%以上肠道病毒感染表现为隐性感染或只出现轻微症状。

(2)在肠道中增殖,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

(3)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同一种病毒又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4)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亦可通过呼吸道,夏秋季是主要流行季节。

(5)病毒入侵后,先后在局部组织和靶组织增殖入血,引起两次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

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或只出现轻微症状。

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

先在咽部、小肠上皮细胞及附近淋巴组织内增殖,然后侵入血流,并随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肺、胰、粘膜、皮肤等全身其它器官,在组织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病变,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多种综合征:

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另外,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几乎所有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轻瘫等临床综合征有关。

4.

(1)轮状病毒结构特点:

形态为大小不等的球形,直径60~80nm,双层衣壳,无包膜,电镜下病毒外形呈车轮状。

轮状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含11个节段,编码6个结构蛋白(VP1、VP2、VP3、VP4、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5)。

VP1~VP3位于核心。

VP6位于内衣壳,含组和亚组特异性抗原表位。

VP4和VP7位于外衣壳,两者均具有型特异性,决定病毒的血清型,并含有中和抗原表位。

(2)致病特点:

轮状病毒分为7个组(A~G),A~C组轮状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D~G组只引起动物腹泻。

A组轮状病毒最常见,是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也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B组病毒可在年长儿童和成人中产生爆发流行,但至今仅在我国有过报道。

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有通过呼吸道传播,温带地区晚秋和冬季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季节。

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胃肠道先被部分消化,产生感染性亚病毒颗粒,穿入小肠粘膜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脱落、死亡,肠功能受损,导致分泌增加,吸收减少,出现严重腹泻。

5.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先在咽喉部、扁桃体、肠粘膜及肠道集合淋巴结中增殖,绝大多数的感染者不出现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发热、咽痛及腹部不适等。

少数人感染后病毒经淋巴流释放入血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随后,病毒随血流扩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系统进一步增殖后再度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此时若机体抵抗力较强,则形成顿挫感染,病人只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并迅速恢复。

约1~2%抵抗力较低的感染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突破血脑屏障到达有病毒受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如脊髓前角灰质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和脑膜等处增殖,产生临床症状。

轻者表现为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或暂时性肢体麻痹,重者可出现永久性肢体弛缓性麻痹。

极少数患者发展为延髓麻痹,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6.脊髓灰质炎的特异性预防措施是疫苗接种。

常用的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两种。

目前使用的IPV和OPV都是三价混合疫苗(TIPV或TOPV),免疫后可获得抗三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感染的免疫力。

IPV是灭活疫苗,所以易于保存,使用安全,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个体均可使用。

缺点是仅出现血清中和抗体,不能诱导产生局部sIgA,需多次免疫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OPV为口服制剂,使用方便,其免疫过程类似自然感染过程,既可诱导产生血清抗体,又可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因而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此外,接种后病毒可在肠道局部增殖,随粪便排出体外,传播给易感者,从而扩大了免疫人群。

其缺点是热稳定性差,保存、运输、使用要求高,且有毒力回复突变的可能,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在国内外也时有发生。

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使用OPV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