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748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docx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

《中国教育报》的“衡水模式”与《南方周末》的“衡水神话”之对比

《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报道:

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

——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之一

背景

  衡中现象:

一个教育的神话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应试教育”就紧紧地与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联系在了一起,与“应试教育”这个词几乎同时诞生的一个“孪生姐妹”就是“升学率”。

  不能否认,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了各种各样违背教育规律的“应试教育”方法,因此,也使这些学校的“升学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正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方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它不可能使大面积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

一个是面向少数学生,为了应试;一个是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提高全民素质。

换言之,如果一所学校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实现大面积丰收的话,这应该不是“应试教育”所能够达到的境界和结果。

  让我们来看一看河北衡水中学几年来的“升学率”情况:

  近3年来,该校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有20名,考入北京大学24名,成为了清华、北大在河北最大的生源基地之一。

据跟踪,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后劲十足。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南部,经济比较落后,教育也比较落后。

衡水中学其实“名不符实”,招生范围只限衡水市的桃城区,全区人口只有30万多一点,是河北省的重点中学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小的学校之一,而河北省重点中学中招生人口范围最大的学校达到了将近1000万人。

  招生人口范围小,又没有处在中心城市,这必然导致衡水中学的生源基础并不好。

一直以来,衡水中学招生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统一中考中是河北省重点中学中最低的学校之一。

仅以2001年中招为例,2001年衡水中学招生841人,录取分数是440分,440分以下的还有61人,这个生源情况在河北省重点中学几乎是最低的,而这一年河北省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达到了510多分。

  由于地理、经济等原因,长期以来,衡水对优秀人才并不具备“吸引力”,据记者对河北师大近年来各专业最优秀的毕业生的去向调查,没有一人落户衡水中学。

今年衡水中学不得不开出年薪3万—6万元的价格来吸引优秀人才。

衡水中学目前有教师223人,本科学历的有186人,专科31人,中专6人。

  以最低的入学录取分数,最小的招生人口范围和硬件并不硬的师资队伍,经过了3年高中教育后,却达到了最高的“升学率”,其高考600分以上的人数比其他市最好的学校高出近100名,重点大学上线率要多几乎一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育的奇迹,一个高考的神话!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衡中现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1999年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由原来的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转变为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高考要向素质教育靠拢。

我们还记得,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就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题目: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当时有许多评论说:

“这是一个让全国的语文教师跌破眼镜的作文题”,换句话说:

所有的为了“应试”而教育的语文教师,根本没有在此类题目上做过“应试”的准备,而恰恰是这样让人不能做“应试”准备的题目才更能反映人的“素质”。

专家们对这一年的高考命题的评价是:

“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都在从重视单纯考察知识向重视考察知识应用(重视素质)转变。

  如果说1999年“高考”是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话,那么2000年、2001年恰是高考向素质教育的延伸。

恰恰是在2000年衡水中学“升学率”一下子跃居河北省的第一,实现了历史新高。

  衡水中学的高考“升学率”的提高,与国家高考命题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步伐如此同步,这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其实,了解恢复高考以来河北高中教育历史的人都知道,论搞“应试教育”的手段,衡水中学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强手、老手,并不“内行”。

既然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那么衡水中学的经验应该是极具推广价值的。

如果能把这一经验弄清楚,并加以推广,对我们在普通高中开展素质教育,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应该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引子:

一个关于教育的数学函数式

  衡水中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

研究发现:

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

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

  这是8年前发生在衡中的一个故事:

一位学生因为不喜欢他的历史老师而厌恶历史课,结果其历史成绩很差,到后来该生在历史测试时干脆交了白卷。

 1995年以来,衡水中学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学生评教活动,由全体学生对全体教师的教学进行无记名问卷打分。

打分结果,教师得分高低不单与教学能力和水平相关,还与教师的人格有关。

虽然问卷只是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判,但往往是大家公认的、教学水平最好的教师得不到最高分,而那些课教得也许相对差一点,但人格力量很强的教师得分最高。

反映在教学效果上,一位教师的人格力量与他的教学成绩正相关。

这一切的一切,使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

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

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

  y=kx。

  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

  李金池认为,在这个函数式中,一般来说,教师的能力永远处在一种正值的状态,之所以出现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听他的课,造成这门课成绩下降甚至交白卷的情况,就是因为此时k值已成为了一个零或者一个负数,造成他的教育力永远是零或者是负数,其教学成绩必然要下降。

中国有句古话:

“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李金池认为:

一所学校,一位校长,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把y=kx这个函数式中的k调整为正数值,并且努力把这个值调整为正最大值。

让我们来看一看衡水中学是如何把k的值调整为正最大值的。

一个精神的特区

  近年来,衡水中学连续搞了6次师德讲座,联系教育部颁发的师德8条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师德大讨论。

从抓师德建设入手培养教师的人格修为,把教师人格修为培养的最终目标锁定在师德建设上。

  学校提出:

全身心地为了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校长李金池说:

“深圳是经济特区,香港、澳门是政治特区,我们的校园应该是一个精神特区。

特区之‘特’,不是特权,而是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他的思想言行不能有一点污渍,否则就会污染学生,影响教师的人格修为。

如果教师很世俗,学生就反感,如果教师没有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学生就不佩服,如果教师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学生们就服你,听你。

  一、让教师远离庸俗

  有一天,一位班主任老师被一位学生家长请到饭店吃了饭,家长还硬送给他一件小礼品,希望他能关照自己的孩子,此事被孩子知道了,他认为可以得到老师的关照,便产生了一些不良表现,此班主任一开始碍于情面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学生,但并不起作用,后来忍无可忍,严厉地批评该学生,学生竟在同学们中间说:

“某老师真不够意思,请他吃了饭,送了礼物,也不给面子。

”这在全班引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班主任工作陷入了被动。

老师的教育力因此大打折扣,不但影响了一个学生,还对全班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位老师也被家长请到饭店,酒桌上,家长对教师说:

“我的孩子你就当是你的,打他、骂他你随便,孩子就交给你了。

”此家长并没有将请老师的事告诉学生。

过后,老师真的按家长的意思去做了,把该生“当自己的孩子”去管教,对该生要求特别严。

结果有一天,孩子突然提出不上学了,问他为什么,他说:

“教师老是找我的毛病,批评我,就看我不顺眼。

”教师、家长的一片良苦用心,反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但没有对孩子成长起到好作用,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李金池说: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重点中学的教师,如果稍微一放松,刚入学怕孩子受歧视得不到照顾的要请,请过的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照顾的还要请,就是天天吃请都有机会。

但是,教师当对某一个孩子给予特殊关照时,你将如何面对其他孩子?

作为一个教师,你吃了家长的请,受了家长的礼,你如何面对你的学生?

  学校做出规定:

严禁教师吃请受礼。

李金池说:

“有些在社会看来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拿到学校来就不合适,这也是学校这个精神特区的特殊之处,教师要远离庸俗。

  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对学生的5个“一视同仁”:

学生长得好看难看一视同仁;男生女生一视同仁;家庭出身优劣一视同仁;学习成绩好坏一视同仁;有礼的和无礼的(是否冲撞过教师)一视同仁。

  二、让教师远离铜臭

  1998年暑假,衡水中学一位很有经验的某科教师,在社会上散发了一则广告:

招收课外补习班。

招收的学生有校外的,也有本校的,有的甚至就是该教师直接教的学生。

办班使该教师“一天的收入比一个月的工资都多”。

对此,来自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反馈引起了校长李金池的注意。

  李金池立即召开了校党委会议,经研究并报上级批准,对该教师做出了“限期调离”的处理决定。

对于这个决定,许多人不理解,包括那位老师。

下面是这位老师与李金池的对话:

  教师: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老师就不是人?

就不该利用自己的长处挣点钱?

  李金池:

“学校是一个精神特区,教师是这个特区的特殊的人,这个特区的特殊的人的特殊之处,就是要不为金钱所动,远离铜臭。

”师:

“一没偷,二没抢,我犯了哪一条法?

  李:

“教好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把全部精力、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学生上。

从表面上看,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搞搞家教、办个辅导班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大家要明白,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你在学生心里是一个地道的商人时,你已经没有什么高大形象可言了,你还怎么站在讲台上?

再说上过辅导班的学生,因为提前学习了知识,不好好听课,甚至会用挑剔的眼光挑科任教师的毛病。

还有,如果教师都千方百计地想干家教、办辅导班,学校还能办下去吗?

再换一个角度,你办班挣了外块,别人工作认真,一心扑在事业上,就是受了损失,对别人不公平。

这样,教师队伍就会出现人人搞家教,组组(各教研组)搞创收的局面,就会出现‘全体一致向钱看’的风气,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衡中教师乃至衡中的形象。

从纯教学的角度看,你在短期内只注重精彩知识点的讲授,没有系统性,使学生佩服你。

回到学校后,科任教师讲课因为是通盘考虑,注重整体性,可能单位时间里出彩的地方不如辅导班多,可学生却认识不到饭要一口口吃,知识要一点点积累,不能一步登天,还老以为辅导班好,科任老师不行,不愿听,使科任老师没办法工作,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办班如果敷衍了事,使学生没学会什么,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书,那么你就成了专门骗学生钱的骗子,学生更认为你铜臭满身,没有当教师的资格。

因此,办辅导班,搞家教,有损教师形象,影响学生进步,影响学校工作,衡中是育人的精神特区,坚决不允许有这种事情发生。

  办辅导班的教师被调走了,其他教师的情绪也稳定了,教师们把业余时间放在继续学习、提高素质上。

在学校召开的通报这件事的全体教师会上,李金池深情地对大家说:

“虽然目前学校还比较穷,但如果谁家因为经济困难,日子过不下去了,请对学校说。

  在衡水中学,教师们的工资并不高,平均每人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另外有400元的奖金,班主任每人每月有200元的班主任费。

在整个收入结构中,400元的奖金不算多,但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400元虽然叫“奖金”,但学校却把它的作用定位在“关心教师的生活,保证教师一定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奖励优秀,激励工作”。

从这样一个定位出发,学校制定了奖金发放的指导思想:

不与具体工作情况挂钩。

具体做法是:

将奖金分为两部分,20%按工资水平发放,80%按课时多少发放。

按这样一个方法发放的实际结果是,绝大部分教师的奖金数大体相同,上下差距仅在几十元。

班主任费也是这样,每个年级每月评比排队,排在前三位的班,班主任每月得到220元班主任费,后三名得180元。

 奖金的作用为什么不定位在“奖优”上?

衡水中学认为,目前,教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雇佣型、职业型、事业型。

在教师的收入能保证其基本的生活水平的情况下,雇佣型的教师是为了钱而工作,职业型教师是为了拥有这份不错的职业而工作,事业型教师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而工作。

衡水中学发放奖金对全校教师的一个基本定位是,大部分属于职业型,一部分属于事业型,学校应该鼓励大部分的教师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

如果把每一个教师的工作都与奖金挂起钩来,形成了工作是为了挣钱,为奖金斤斤计较,其作用就使教师向雇佣型转化,短期内可能对工作有促进,时间长了,工作不努力的教师会因为“自己没有努力工作也没有拿那一份奖金”而心安理得,努力工作的教师则产生“自己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多拿几个奖金”的顾虑,对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

让教师远离“铜臭”也是衡水中学这一“精神特区”的独特之处。

 三、让教师远离低级趣味

  曾经,学校发现学生吸烟,决定杜绝此事。

学校通过班会、团组织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禁烟教育,同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规定,但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仍能在学生的宿舍、厕所等地方发现烟头。

一次,一位教师在厕所发现一名学生在偷偷吸烟,便把他带到办公室,学生低着头但毫不含糊地说:

“老师,错误的事情是不是任何人都不能做?

”“那当然。

”“可为什么那么多老师都在吸烟?

  以上这段对话被校长李金池搬上了全体教师大会,并专门进行了讨论,他说:

“我们的教师每天都重复着一个我们一再强调不允许学生犯的错误,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于是,学校制定了一个《关于建立无烟学校的规定》的文件,老师吸烟应该受到与学生吸烟同样的处罚,甚至更严厉,学校把这个专门针对教师的规定向全体学生公布并请他们监督。

此举一出,长期屡禁不止的学生吸烟问题一下子被杜绝了。

  学校还做出了许多成文的或没有成文的规定,如不准打麻将,教师不准衣冠不整,不提倡相互间吃喝宴请,反对拉帮结派等。

  李金池说:

“虽然教师吸烟、打麻将这样的事可能不足以像教师捞钱、吃请那样使k变为负数,但绝对会影响使k值达到最大。

  四、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

  在一次青年教师会上,李金池为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一个人在乡间小路上遇上一个人推着一辆手推车,车上装满石头,他问推车人:

“朋友,你在做什么?

”那人面无表情地答道:

“推石头。

”他继续赶路,又碰上另一个人推着一车石头,他又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