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797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2018.11

考生注意:

1、本卷考试范围:

必修1第一~三章。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1-3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图中①、②、③、④地区中,地质

历史时期积累生物固定的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3.有关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西藏主要的能源利用方式

C.利用太阳能发电,连续性好,投资少,收益大

D.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下图甲乙表示近地面,①②③④表示简单的热力环流图,据此完成下列4-6题。

4.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④处空气上升是因为近地面气压高

B.②处空气下沉是因为高空气压高

C.甲处气温低、气压高,空气上升

D.乙处气温低,空气冷缩下沉

5.关于右图气压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丁>丙B.乙>丙>丁>甲

C.乙>丙>甲>丁D.乙>甲>丙>丁

6.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点表示陆地、乙点表示海洋,则此图所示情形为()

A.白天的海风B.夜晚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D.夜晚的陆风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7-8题。

7.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A.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B.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

C.a、b两地都是高气压D.a、b两地都是低气压

8.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读下面两幅锋面天气示意图,回答下面9-10题。

甲乙

9.甲、乙两图中,表示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冷锋、暖锋B.气旋、反气旋C.暖锋、冷锋D.反气旋、气旋

10.关于图示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境时,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等恶劣天气

B.乙过境时,降水位置在锋后,多带来连续性降水

C.甲过境后,天气晴朗,气压升高、气温升高

D.乙过境后,阴雨连绵,气温上升,气压升高

下表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回答下列11-13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乙地B.甲地、乙地、丁地

C.丁地D.甲地、乙地、丙地

12.四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C.丁丙乙甲D.甲乙丁丙

13.这一天,下列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北京(北纬40°)B.圣保罗(南纬23.5°)C.开罗(北纬30°)D.海口(北纬20°)

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14-16题。

14.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O°~10°N盛行东南风B.10°N~20°N盛行东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东北风

15.甲、乙两幅图反映的时间与P地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9月份、秋季

C.甲表示12月份、冬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16.下列四幅图中与上图P点气候特征相符的是()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资源,但地球上的水只有2.53%是淡水。

图是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和人口资源分布示意图,图中数

值分别

表示各大洲淡水资源、人口数量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列17-19题.

17.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非洲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D.南美洲、大洋洲

18.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

19.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B.淡水湖泊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D.深层地下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据图回答下面20-22题。

甲乙丙

20.图甲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支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B.对流雨C.台风雨D.地形雨

21.图乙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B.海上内循环C.夏季风环流D.冬季风环流

22.图丙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D.北半球1月等温线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23-25题。

2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A圈层的厚度大约为1000—2000千米

B.B圈层包括了C圈层的全部

C.E,F圈层合为岩石圈

D.G圈层的内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24.在地球内部,关于地震波传播速度说法正确的是()

A.到了莫霍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

B.纵波在古登堡面附近突然消失

C.莫霍面之上,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D.地震波速度的变化趋势是连续的

25.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所在的圈层是()

A.AB.BC.CD.D

下图为

甲湖泊区域水循环示意图。

历史上甲湖泊曾经是一水浅面积大、水温较附近深水湖高的湖泊,湖水几千年来从未干涸。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湖泊却突然消失,被称为“死亡之海”。

据此完成下列26-28题。

26.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A.陆地内循环B.海上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27.甲湖泊干涸过程中,其湖水主要进入()

A.岩石圈

B.水圈C.大气圈D.生物圈

28.若该地区地壳相对稳定,则导致甲湖泊干涸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植被破坏B.降水量减少C.气温升高D.人口剧增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面左图所示;下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29-30题。

29.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

30.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本题满分12分)读甲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和乙图“太阳光照图”,回答各题。

(1)在乙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地球此时位于甲图“公转轨道示意图”①②⑧④中________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4分)

(2)乙图中A、B、C三地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C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

(3)若乙图中此时A点时间为4:

30,则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落时间为________,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

(5分)

(4)乙图中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

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____________。

(3分)

32.(本题满分12分)读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甲图)和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乙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规律是________。

(2分)

(2)乙图中气候类型是受甲图中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有____、____(填序号),二者夏季气候特点成因不同点是________。

(4分)

(3)乙图中⑤与④所处纬度相当,但气候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

(2分)

(4)根据甲图判断南纬10°非洲大陆内部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4分)

33.(本题满分16分)读“我国某区域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丛百分比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

量百分比较大的原因。

(6分)

(2)图中甲地主要的水循环类型是,其意义在于。

(4分)

(3)图中乙地及周边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分析其原因并从开源方面提出解决的措施。

(6分)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1.D

2.A

3.D

4.D

5.A

6.A

7.B

8.A

9.A

10.D

11.B

12.D

13.B

14.C

15.C

16.B

17.A

18.B

19.B

20.D

21.C

22.A

23.B

24.A

25.B

26.A

27.C

28.D

29.C

30.B

31.

(1)23°26′N夏至③慢

(2)B24或者O

(3)1519:

30昼渐短,夜渐长

(4)0°CC>A>B

32.

(1)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或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2)②④②地受赤道低压控制,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④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

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冬季受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影响。

33.

(1)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故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

年平

均径流总量的百分比较大。

(2)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

(3)原因:

该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量较大,河川径流量较小,没有大江大河的流经,水资源量较少该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中浪费和污染严重加剧水资源短缺。

措施:

跨流域调水,适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实施海水淡化,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