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960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Li-7C-12N-14O-16Na-23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是纤维素和油脂

B.乙醇、金属钠和乙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氢能

A.②③⑥⑦B.①②③④C.①②⑤⑥⑦D.③④⑤⑥⑦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将6.72L的NO2通人足量的水中转移电子数为0.3NA

B.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NA个CCl4分子

C.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8g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4.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通入冷水中:

Cl2+H2O=ClO-+Cl-+2H+

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2OH-+2H++SO42-=BaSO4↓+2H2O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2++HCO3-+OH-=CaCO3↓+H2O

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

烧杯中为稀硫酸,能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C.装置丙:

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6.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海水中制取镁有多种生产方法,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从海水中提取镁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以上制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D.第④步电解制镁是由于镁是很活泼的金属

7.下列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A.CH3CH2CH2CH3  B.(CH3)3CC(CH3)3C.CH3CH(CH3)CH3  D.CH3C(CH3)2CH2CH2CH3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X)

C.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Z的强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9.已知2SO2(g)+O2(g)

2SO3(g)(正反应方向放热)。

若在500℃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降低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反应限度一定不会改变

C.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变为0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10.现有如下描述

①冰的密度小于水,液态水中含有(H2O)n都是由于氢键所致

②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③离子键就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引力

④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就是H2、Cl2分子里的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原子、Cl原子,而后H原子、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C.④D.①

11.已知2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242 kJ,且氧气中1 mol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A.434 kJB.557 kJC.920 kJD.436kJ

12.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0.1 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容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 >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

Cl2>I2

13.下列中各组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酸性:

HClO4> HBrO4> HIO4②离子还原性:

S2->Cl-> Br->I-

③沸点:

HF>HCl>HBr>HI ④金属性:

K>Na>Mg>Al

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F>HCl>HaS⑥半径:

O2->Na+>Na>C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14.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a=0.3

C.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

D.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5.液体燃料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

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作为电解质。

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

C.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K+从负极向正极迁移,因而离子交换膜必需选用阳离子交换膜

D.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16.将一定体积的稀硝酸平均分成两等份,在其中一份中加入足量的铜粉 ,生成bL气体;在另外一份中先加入与其体积相等的稀硫酸,再加入足量的铜粉,生成2bL气体(气体体积是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则稀硝酸与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B.2∶ 1C.1∶3D.1∶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含5小题,共52分)

17.(9分)如表列出了①~⑧八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以上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形成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填分子式)。

(2)②、③、⑦三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用离子符号表示);②、③、⑥三种元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有弱到强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3)向元素②的单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元素④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离子方程式证明⑦⑧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18.(10分)在T℃时,将0.6molX和0.4molY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mPa)发生反

应:

 3X(g)+Y(g)

2Z(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保持温度不变,某兴趣小组同学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8分钟内Z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2)X的平衡转化率为。

(3)将amolX与b mol Y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

n(X)=n(Y)=n(Z),则原混合气体中a∶b=。

(4)下列措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恒压时充入He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5)仍在T℃时,将0.6mol X和0.4molY置于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

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3∶1∶2

b.3v正(X)=v逆(Y)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中气休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19.(11分)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Al2O3两种工艺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乙加入烧碱后和Si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流程甲滤液D中通入过量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验证滤液B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

(4)写出滤液E中溶质的一种用途。

(5)由物质G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6)氧化铝与焦炭的混合物在氮气中高温加热反应,制得新型非金属材料AlN与一种中学常见气体X。

已知每转移3mole-,有1.5mol化合物X生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2分)一氯化碘(沸点97.4℃),是一种红棕色易挥发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酸。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一氯化碘。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拟利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碘反应制备一氯化碘,其装置如下:

(已 知碘与氯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A→;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B装置烧瓶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

D装置的作用是。

(2)乙组同学采用的是最新报道的制一氯化碘的方法。

即在三颈烧瓶中加入粗碘和盐酸,控制温度约50℃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氯酸钠溶液,生成一氯化碘。

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设计简单实验证明:

①ICl的氧化性比I2强:

②ICl与乙烯能发生反应:

21.(10分)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

如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

请回答:

(1)负极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式为;

(2)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

因此,大量安全储

氢是关键技术之一。

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其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 .2Li+H2

2LiH

Ⅱ.LiH+H2O=LiOH+H2↑

①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0g·cm-3,用锂吸收112 L(标准状况下)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可用分数表示或用a×10-b表示,a保留两位小数);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6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答案

一、选择题:

1-5DACCC6-10CBDBD11-15DCCBC16.B

二、填空题:

17.(9分)

(1)

(1分)     HClO4(1分)

(2)Cl->Na+>Mg2+(2分)  Mg(OH)2<NaOH<KOH(1分)

(3)Al+2NaOH+2H2O=2NaAlO2+3H2↑(2分)

(4)Cl2+2Br-=2Cl-+Br2(2分)

18.(10分)

(1)0.0125mol·L-1·min-1(2分)

(2)50%(2分)

(3)5:

3;(2分)(4)CEF;(2分,有错不给分,选对但不全均1分)

(5)cd(2分)

19.(11分)

(1)SiO2+2OH-=SiO32-+H2O(2分)

(2)NaA1O2+CO2+2H2O=A1(OH)3↓+NaHCO3(2分)

(3)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Fe3+,溶液不变

红色,说明滤液中不含Fe3+。

(2分)

(4)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1分)

(5)2Al2O3

4Al+3O2↑(2分)

(6)Al2O3+N2+3C

2AlN+3CO(2分)

20.(12分)⑴①C→E→B→D(2分)MnO2+4H++2Cl-

Mn2++Cl2↑+2H2O(2分)

②防止ICl挥发(1分)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⑵3I2+6HCl+NaClO3

6ICl+NaCl+3H2O(2分)

⑶①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一氯化碘蒸气,试纸变蓝(2分)

②在ICl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若直接把乙烯通入ICl中,红棕色褪去,也给分)(2分)

21.(10分)

(1)H2-2e-=2H+(2分)   O2+4e-+2H2O=4OH-(2分)

(2)①H2O(2分)②8.93×10-4(2分)   ③12(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